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现代大学制度建设:正在进行时抑或还只是梦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大学制度因其概念的标准不同而存在着两类不同的观点,一种认为该概念的精神主旨是强调一种"质"的规定,因而现代大学制度的内涵应该是以"学术自由、教授治校、大学自治"为特征的西方大学制度.一种认为该概念的精神主旨是无须讨论的,我国现实的大学制度已经是现代大学制度.这种在基本概念认识方面的差异造成了制度形态和价值取向标准的不同.其分歧可能使现代大学制度建设活动步入歧途,终至于徒劳无功.  相似文献   

2.
作为一种独立的文化机构,大学需要"学问",更需要"精神"。大学精神归根到底是创新精神与批判精神、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学术自由精神与社会关怀精神。当前我国大学精神出现的危机,迫切要求我们重建大学精神。为此,现代大学制度的构建、现代人文精神的重塑和大学引领社会功能的充分发挥就成为重建现代大学精神的基本策略。  相似文献   

3.
从西方现代大学制度的发端到我国现代大学制度的肇始,我们都不难发现:当大学在中西方以独立的社会学术组织形态浮出历史水面时,它本源于学术活动的规律和逻辑是大学自治、学术自由、教授治校等大学精神的彰显.故此,西方现代大学制度的发端是大学自治、学术自由、教授治校的精神传统;我国现代大学制度的肇始则是潜心向学、追求学术的书院精神、中体西用的思想宗旨以及学术至上的大学理念.纵深的历史证实基于崇尚学术的精神传统是中西方现代大学制度肇始的思想根基与共同指向.  相似文献   

4.
针对全球化及大学自身发展过程中所造成的幻像与理性精神的沦落,当代大学需要重新考虑并权衡诸多不同的价值观。比如,维护学术自由、维持卓越的学术水准、重振学术事业的至高权威、保护学生的个人权利与合法利益、满足需要从大学知识服务中获益的那些人的需求,等等。同时,还必须充分意识到促使自身独立于这个体系之外的意义:应当在某种程度上超越单纯意义上的"公共职能",因为大学本身就内含理性至上的逻辑渊源。  相似文献   

5.
近些年大学教学学术(SoTL)日益受到我国高校教师的广泛关注.SoTL是关于大学教师如何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开展学术研究以便改进学生学习的基本方式.本文首先介绍了一个大学教学学术的概念框架,然后介绍了一个案例研究,并用这个概念框架分析了这个案例研究,以此展示大学教学学术研究的一般程序和要求.作者希望这篇文章能启发和帮助中国大学教师开展更多的高质量大学教学学术研究.  相似文献   

6.
"理想大学"是求学求知求真理及知识创造的精神乐园;以尊重知识、思想自由、学术民主为特征和学术至上为条件。好的高等教育宏观治理制度只是大学理想与否的充分条件,而好的大学内部管理才是大学优秀的必要条件。理想主义是大学不可或缺的对人具有深度影响的文化精神;是"崇尚真理,追求科学"、"大学自治,学术自由"、"对国家前途负有责任"、"育人为本"等大学精神的反映,是大学最不能放弃的基本价值追求和坚守。  相似文献   

7.
"权力"概念在东西方文化背景下的诠释存在着差异,从西方文化中舶来的"学术权力"和"行政权力"在我们的意识中有了不同的内涵;"学术权力"和"行政权力"在逻辑上是一对交叉关系概念,并不是此消彼长的完全对立;通过制度化的规制,在科层制管理的中国大学里可以加强学术权力的行使,构建和谐大学.  相似文献   

8.
大学是充满理想的,并为实现这个理想进行着长期坚持不懈的奋斗.西方大学从古希腊亚里士多德古典人文主义的"自由教育"思想到德国威廉·冯·洪堡"自由的教学与学术研究相结合"的崭新理念到美国"融入社会、多元开放、通识教育、追求卓越"的理念创新再到联合国"持续发展,引领社会"的新大学理想,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从这个漫长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很清楚地看出,大学理念在西方的发展是沿着两个基本脉络前进的:一是"注重理性"始终是西方大学教育永恒的主题,其实质是对人类社会发展的一种人文关怀;二是"象牙塔"始终是西方大学精神永恒的象征,其实质是一种为真理而献身的独立精神.这种人文关怀和独立精神,就是真正意义上的永恒的"大学之魂".  相似文献   

9.
大学教师是一个集学者、师者和知识分子于一体的社会角色,他们也因此具有了不同于其他社会阶层的精神向度,即学术精神、人文精神和公共精神.大学教师的生命价值在于他是一种学术精神、人文精神和公共精神的担当者和体现者.教育的过程实质上就是这三种精神之间不断交流、不断对话和不断融合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大学教师是联接三者之间关系的纽带和桥梁.  相似文献   

10.
大学自由学术和学术自由的理论源头可以追溯到亚里士多德和康德。亚里士多德认为作为理论原理的哲学知识就是自由学术;康德则认为应该在大学中给本身就是目的的"哲学部"以充分的学术自由。其实践意义在于形成西方大学重视理论知识的理性文化,奠定学术自由的制度保障。以此意义反思中国的大学教育,我们的大学存在文化短板与制度缺陷,既不重视理论知识的价值,也没有良好的学术自由制度保障,需要进行文化变革与制度创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