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0 毫秒
1.
方立新 《教育》2010,(10):10-10
相传几年前有记者到陕北采访时路遇一个7、18岁年纪的放羊娃,录下了一段“放羊娃”对话——  相似文献   

2.
在中国共产党成立84周年之际,湖南少年儿童出版社的20多名党员带着全社员工的爱心去到陕北延川县伏义河村捐资助学,在那里举行了隆重的捐赠《陕北女娃》暨捐建希望小学仪式。湖南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的图文书《陕北女娃》记载了28个女娃的日子和梦想,印下了她们成长的迹痕。亲爱的朋友,让我们都来读一读《陕北女娃》,让我们都来关注和帮助陕北女娃!湖南少年儿童出版社社长向伏义河村捐赠希望小学建设款湖南少年儿童出版社书记向陕北女娃赠送图书、文具千里迢迢献爱心,山村孩子笑开颜本刊主编和陕北女娃在一起为希望小学奠基肩负责任 播撒爱…  相似文献   

3.
亲爱的小朋友,你们一定知道黄土高原吧?但你们是否了解生活在那片黄土地上的陕北娃呢?最近,我们湖南少年儿童出版社的叔叔阿姨们去到了黄土高原,看望了那里的陕北女娃,为她们送去了最新出版的图书《陕北女娃》,送去了好多好多精美的图书、杂志和衣物,送去了大家的一片爱心。陕北女娃是怎样生活、学习的?她们有着怎样的梦想?她们没有漂亮的书包高级的文具,没有游戏机没有电脑;她们的教室简陋而破旧,常常是很多同学倚坐在墙根下读书;她们除了上学,还要帮家里干很多活,常常是边烧饭边看书;她们没有这样那样的食品吃,常常是带着干馍片和酸菜到学…  相似文献   

4.
“圆梦”并不是我们现代人创造出的新词,这有《辞源》《古汉语常用字字典》等许多古汉语工具书为证。在古汉语中,“圆梦”的意义为“解释梦的吉凶(迷信)”,“圆”通“原”,“推究、推详”之意。唐代李德裕《次柳氏旧闻》中有“黄幡绰在贼中,与大逆圆梦”之句,其中“圆梦”即为此义。那么,古义是否仍能解释现已进入现代汉语词汇的“圆梦”呢?我们不妨来看看“圆梦”的现代用例:例1.UBA:大学生圆梦的地方(中央电视台为2002年第四届中国大学生篮球联赛打出的主题词)例2.同唱一首歌,共圆足球梦(中央电视台“同唱一首歌”曾打出的标题语)例3.结…  相似文献   

5.
一位游客到陕北遇到一个放羊的小孩,游客问:"小孩,你这样每天放羊为了什么?""挣钱娶媳妇。"小孩不假思索地回答。"那娶了媳妇以后呢?"游客又问。"再放羊挣钱,给媳妇生娃。"  相似文献   

6.
千不该万不该,我不该在家里用电话通知一位“社会妈妈”,第二天和我给她联系的三个孤儿见面。说者无心,听者有意。我打电话时所说的每一句话,都被正在看动画片的女儿记在了心里。这不,我刚放下电话,女儿就开腔了:“妈妈,那三个孤儿都没有爸爸妈妈,她们吃什么、穿什么?”五岁的女儿有种无论什么事情都要打破砂锅问到底的劲头。我很耐心地将三个孤儿的大体情况向她“汇报”了,并且告诉她:明天的那个阿姨只能选一个孤儿当她的“女儿”。  相似文献   

7.
鸡娃、荤鸡、素鸡、耐鸡、自鸡……这些不是什么新开发的鸡肉食品线,而是当今学龄儿童父母圈里人尽皆知的育儿“黑话”.所谓“鸡娃”,就是给娃打鸡血、不停安排学习和活动;“荤鸡”,就是主攻语数外等重点课程;“素鸡”,就是通过体育、音乐、美术等素质教育的方式丰富履历,曲线“鸡娃”;“耐鸡”,是指娃能经受住父母安排的高强度学习任务...  相似文献   

8.
雨季 《中国教师》2004,(6):56-57
在鄂西北丹江口市传颂着18个“孤儿”一个“妈”的动人故事。故事中的“妈”是一位女教师,她先后把远离家长的18名学生接到自己家中生活,并辅导他们的功课,结果,他们都以优异的成绩考入重点高中。1996年,叶仲春从竹山县来到丹江口市。当得知自己被分配到条件很好的丁营中学时,她立即向市教育局申请,将自己改派到江北山区学校。当时,她才20岁,成了石鼓中学唯一的一位女班主任。丹江口市城区和其他乡镇来石鼓中学读书的学生有几十人,这些远离家长的学生,星期天成了“孤儿”,孤独感占据了他们的整个心房。为了使这些“孤儿”的心灵不再孤寂,叶…  相似文献   

9.
《一个时髦的语病——简析“圆梦”误用》(见《语文知识》1996年第5期)一文根据《辞源》的解释,认为报刊标题像“百余芭蕾演员圆梦今宵”、“奋斗方有圆梦日——评中国男队重新夺回斯伟思林杯”、“金庸难圆外交官之梦”等,都是误用了“圆梦”一词。对此我不敢苟同。随着时代的变迁,词汇也在不断发展,词义的改变就是词汇发展的一种重要表现。  相似文献   

10.
曹喆 《神州学人》2010,(7):5-10
5月21日,“圆梦·中国”——“千人计划”入选者归国心路座谈会在人民日报社举行,9位“千人计划”入选者代表畅谈归来报效祖国的心路历程,中组部人才工作局副局长、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工作专项办公室主任宋永华等也出席座谈会并发言。本刊将代表的发言摘编如下,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1.
红一军团长征到达陕北,在旬邑县,头天老百姓看到一个小个子红军在刷标语,第二天开群众大会,主持者宣布:“请红四师政治部主任舒同同志讲话。”下面一片掌声——原来正是那个刷写标语的红军娃呀。  相似文献   

12.
中午,半半猪和胖胖娃在大草坪(ping)上散步。半半猪要胖胖娃用“肯定”造句,胖胖娃说:“这太容易啦!,胖胖娃望着蓝蓝的天空,说:“天空肯定是蓝色的。”  相似文献   

13.
三十、犯规的惩罚 走进训练场,蓝皮鼠发现“东方神娃”两兄妹龙娃和风娃也在练习口语。蓝皮鼠也想和他们一起训练。正在这时,训练场里出现了一股青烟,青烟化成了一位漂亮的少女。少女微笑着说:“真是抱歉,小朋友们,你们犯规了,必须要接受惩罚。”三个小朋友面面相觑。少女又微笑道:“在训练场的大门左边,放着一个小本,  相似文献   

14.
虞骥 《华章》2011,(27)
近年来,为解决儿童福利院内成年孤儿的安置问题,部分福利机构开始采用“社区照顾”模式.虽然该模式在“减少儿童福利院内孤儿滞留数量”方面起到了较为显著地作用,并使得成年孤儿有机会获得正常化生活.但,据笔者在张家港市儿童福利院内的实际调查发现,这种特殊的成年孤儿安置办法目前尚未成熟,对服务对象本身会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本文旨在通过笔者的田野式调查和文献调查,分析成年孤儿“社区照顾模式”的优势和对服务对象本身所产生的负面影响及原因,并提出相应的改善意见以提高这种模式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5.
梦圆对你说     
福建厦门一中刘冰洁、安徽枞阳杨延生两位读者:在众多投寄给梦圆的稿件中,梦圆选择了你们两位的文章刊于本期《中文自修》,以圆你们的“发表梦”。其他未能圆梦的读者和尚未寄出稿件的读者,请别灰心,继续努力,“为你圆梦”的大门永远为你  相似文献   

16.
形象塑造是儿童文学创造的关键,“孤儿”形象是众多人物形象中特殊的一类。“孤儿”是社会生活中特殊的人群,在儿童文学作品中更具表现力,更能打动小读者的心灵。本文通过对《雾都孤儿》、《三毛流浪记》等作品中小“孤儿”形象以及“孤儿”形象所反映的社会问题的分析,挖掘儿童文学作品中“孤儿”形象的社会意义。  相似文献   

17.
“清涧的石板,瓦窑堡的炭;米脂的婆姨,绥德的汉。”正是这四句著名的陕北民谣,勾得我打了张车票,离开沈阳,肩背相机,在6月的“黄土高坡”上打转转。可是,如今让我忘不了的却是陕北的娃。那是在清涧枣林则沟小学。下午两点半上课,可不到上午11点,到校的孩子就有二三十个。一问,孩子们说:“我们就是愿意上课呢!”我想给一个女孩拍照,她羞得  相似文献   

18.
张晓耕 《现代语文》2001,(10):34-34
有这样一个笑话:清朝有位秀才,平时说话作章总爱哕嗦。他进京赶考时,妻子再三叮嘱他,要他作不要哕嗦,他答应了。进京后给妻子写信:吾妻,往日说话稍哕嗦,今天说话我不哕嗦,哕嗦就是累赘,累赘就是哕嗦,因无闲暇写草头“万”字,故以“方”字去点代之,“代”与“伐”不同,盖因有撇乃“伐”也,无撇乃“代”也……  相似文献   

19.
“鸡娃”是“激娃”的谐音,指家长给孩子打鸡血,安排各种学习和生活,激励孩子为了未来努力拼搏。这本无可厚非,但凡事皆有度,过犹不及。“鸡娃”需要理性、科学、智慧,具体来说,应做到:包容而不是强制,理智而不是焦虑,引导而不是干预。如此,才有助于孩子健康快乐成长。  相似文献   

20.
面对滚滚而至的教改大潮,面对层出不穷的先进教育理念,面对翻天覆地的教材革命,教师的教学观念在逐渐地更新,教师在悄悄地变化,学生的主体地位也在慢慢地凸现。然而,有的老师在不断地观摩学习中,机械地运用,形式化地模仿,导致教学出现过“左”倾向。倾向之一:用“奖”诱惑学生,而非以“文”吸引学生有位教师在一堂公开观摩课中,采用了多种形式的奖励方式,激励学生的学习兴趣。回答对一个问题,老师就在孩子的眉心贴一张塑料娃娃像表示奖励,并称他为“聪明娃”。为当“聪明娃”,孩子们争先恐后地回答问题。当时,有个孩子得到“聪明娃”以后,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