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地方政府应成为落实高校办学自主权的主要推动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地方政府对落实高校办学自主权负有主要责任,是落实高校办学自主权的主要推动力。首先,地方政府改革尚未到位,影响了高校办学自主权的落实;其次,目前在新体制尚未建立,传统体制尚有惯性作用的情况下,高校改革在很大程度上必需依赖于政府的主导作用;再次,即使今后地方政府改革到了位,真正建立了新的管理体制,高校要用好办学自主权,社会要保护好高校办学自主权,仍然离不开地方政府的强有力的支持和帮助。  相似文献   

2.
可持续发展视角中的地方高校制度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高等教育趋向大众化及地方经济的蓬勃发展,地方高校的数量已发展到占全国院校总数的90%以上,它们的办学自主权逐渐增大,办学模式更加灵活与多样化。与此同时,地方高校的发展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一方面,地方高校的可用办学资金、管理水平、科研实力及社会服务能力等,与全国性的大学有较大的差距,难以与之竞争,发展面临更大的压力与困难;另一方面,一些地方高校在自身发展的认识与实践方面存在着诸多误区,为了追求学校的升格、招生规模的扩大,往往只关注一些量的增长和近期利益,而忽视质的增长和长远发展。  相似文献   

3.
“双一流”建设充分拓展了地方政府的自主性,其扩张类型主要有:进取型地方政府自主性扩张、发展型地方政府自主性扩张、保守型地方政府自主性扩张。权力结构变迁、利益驱动和政绩竞争是推动地方政府自主性扩张的主要动力。然而,由于地方政府自主性的过度扩张,引致了中央政府宏观调控失灵,高等教育地方保护主义盛行,高校在面向社会办学过程中缺乏自主权等多种风险。为此,亟须规范地方政府自主性的过度扩张,强化中央政府的宏观调控,建立良好的政府间竞争秩序,将高校办学自主权纳入法制化轨道。  相似文献   

4.
高校办学自主权的落实与扩大,对促进高校特色发展、深化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推进政府管理去行政化是高校办学自主权得以落实与扩大的基础,应通过加速服务型政府建设、强化高校的法人主体地位、促进教育中介组织发展、完善高等教育法律制度等措施推进政府管理的去行政化,落实和扩大高校办学自主权。  相似文献   

5.
学术权力是高校办学自主权的根本权力.学科自主权、专业自主权、发展自主权、资源配置权、内部机构设置权、人才管理和使用权、课程设置权和教育教学权均可理解为是学术权力的衍生权力.从办学实然状况出发去考察分析学术衍生权,高校办学自主权中仍有很多实质性的地方并未得到突破:高校主体性地位不够彰显;权力部门对高校的隐性权力控制加强;高校自身权、责、利难以协调统一.  相似文献   

6.
政府加强管理与高校扩大自主权的对立统一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扩大高等学校办学自主权是高等学校内在发展逻辑的客观要求 ,也是现代社会赋予高校的基本权利 ;同时 ,政府加强管理 ,又是确保学校基本办学方向 ,充分实现高校社会职能的基本保障。政府加强管理与高校扩大自主权是一对矛盾 ,但两者之间又有同一性 ,在社会发展的不同历史时期 ,其表现形式具有多样性。在现代社会条件下 ,一方面要求政府加强对高校的宏观管理 ,依法治教 ;另一方面 ,要求高校扩大办学自主权 ,加强自律 ,依法办学 ,成为面向社会、自主办学的法人实体  相似文献   

7.
政府归位与市场补位的机制是高校自主办学的必要保障。一方面,政府应转变管理职能,高校应力争自主办学,而作为协调两者关系的主要依据,《高等教育法》的相关规定必须予以严格执行;另一方面,市场应激励高校参与多领域的竞争,高校自身也应面向社会办学,而作为两者的实现条件,必须消除政府计划导致的不公平竞争。只有政府落实和扩大高校办学自主权、市场允许和激励高校自主办学,高等学校才可能确立健康的机制以实现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8.
省属高校要引领地方经济文化的发展,需要高校自身与地方政府的共同努力。省属高校的引领要以坚持学术研究的多元化和卓越性为基础,办出特色,保证办学质量。地方政府则应落实省属高校的办学自主权,建立省属高校之间的合作与竞争平台或机制,并加大对省属高校的投入力度。  相似文献   

9.
地方高校虽然是区域高等教育的先行者和排头兵,在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推进区域创新与进步等方面发挥了强大的矩阵作用,但也普遍存在办学思路模糊、办学资源匮乏、办学特色趋同化和高水平师资队伍建设滞后等"瓶颈"和困惑. 一方面,地方高校办学趋同化.多年来计划经济的影响给地方高校的个性化、多样化发展带来诸多困难.此外,政策环境与直属高校不对等,这是造成地方大学发展趋同、盲目等问题的体制性因素.  相似文献   

10.
据统计,截至2013年底,我国地方本科高校767所,其中有646所地方本科高校是1999年之后建立的。地方高校经过扩张式增长迅速成为高等教育的主体,加快了我国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发展的步伐。同时,其隶属关系和举办主体也发生了重大变化,由过去的国家管理为主转变为地方政府管理为主,逐渐向地级市延伸。但地方高校的规模扩张并没有带来办学质量的飞跃,与其他高校相比,地方高校的地域性强,问题突出,困难较多,受国家政策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在发展过程中相继出现目标趋同、模式单一、特色缺失的现象,各校盲目攀比,不能给自身准确定位。总结地方高校的现状及问题,研究相应的对策,让有限的资源发挥更大的效益,是值得研究的课题。  相似文献   

11.
简论大学与地方发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大学与其所在的城市或服务的区域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在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和谐社会的历史进程中,高等学校的管理者要把握时代发展脉搏,高度重视地方发展;要深刻理解大学与地方的关系,立足地方发展;要全面认识大学的功能,主动服务地方发展;要充分调动大学资源,多方位服务地方发展。  相似文献   

12.
大学的主要职能是教学,无论是从大学职能,还是从地方大学的办学定位来看,地方大学理应回归大学教学。地方大学回归教学的应然状态就是教师投身教学,学生投入学习。为此,应强化地方大学的育人目标定位,重申地方大学教师的"学术专业",推进学生学习方式的深度变革,积极营造浓厚的现代大学教学文化。  相似文献   

13.
确立地方大学的办学定位,能够保持对地方大学发展的清醒认识,促进地方大学的可持续发展,回应区域经济社会对地方大学的诉求,实现地方大学的特色发展。要从地方大学的办学历史积淀中生长办学定位,在认识地方大学核心价值的基础上确立办学定位,充分考虑地方大学的远景目标,保持地方大学信仰与区域经济社会责任的一致性,将办学定位与利益相关者的共同愿景相结合。  相似文献   

14.
地方高校必须要为当地经济文化建设服务,这一点已经是所有人的共识。可是,地方高校图书馆因其专业性、前瞻性和研究性的突出特点,虽为其他图书馆所没法比,却也因为它的封闭性和垄断性,并没有与地方文化建设真正接轨。因此,地方高校图书馆必然要在强化馆藏体系建设、提高信息资源利用率、开发地方优秀文化资源等方面下大力气,才能达到真正实现服务社会、提高自己的双赢目标。  相似文献   

15.
高校图书馆有良好的硬件设施和环境,具有资源优势,应积极贯彻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致力于全面提高人民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服务社会,以满足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当前,高校图书馆服务地方经济工作开展还存在不足。为此需做好如下六个方面的工作:制订落实相关政策,适当实行有偿服务;认真做好科学规划,逐步向社会开放;努力争取各方支持,积极开展合作;加大宣传推广力度,扩大高校图书馆的影响力;充分运用信息技术,拓宽服务读者领域;开设咨询服务窗口,提升服务水平。  相似文献   

16.
区域创新体系与地方高校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知识经济时代,国家创新能力成为一个国家可持续发展和提升国际竞争力的决定性因素。作为整个国家创新能力的集中反映,国家创新体系以及作为其支撑的区域创新体系建设,都对高等学校的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遇,同时也提出了改革的要求。地方高校应积极参与区域创新体系建设,推动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  相似文献   

17.
试论红河学院在红河州经济发展战略中的地位和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红河州经济发展战略中的具体内容,结合红河学院现实状况和发展预测,从人才培养、科技支持、文化建设、社会文明等方面,论证了红河学院在红河州经济发展战略中的客观地位及应该和可能发挥的作用,同时就红河州在未来经济建设中所确定的经济增长点和发展目标对红河学院提出的客观要求,从学校的办学理念、学科建设、学术探讨等方面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试论地方工科院校的定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地方高校如何根据社会需求和本校实际进行定位,是十分重要的课题.本文对地方工科院校定位问题进行了分析,对地方工科院校如何定位进行了探讨和研究,并提出了有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20.
加强品牌建设是地方高校赢得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日益流行的大学排行榜已成为地方高校进行品牌建设不容忽视的重要外部影响因素。当地方高校过多倚重尚待完善的大学排行榜时可能会对其品牌建设产生诸多潜在的消极影响,包括诱导地方高校品牌建设追逐盈利、过度重视品牌策划、过度倚重硬实力建设、盲目设置热门学科以及消解教育发展的正确理念等。地方高校可以通过坚持核心竞争力建设、积极提升高校软实力、注重优势学科发展和坚持办学特色等一系列有针对性的防范对策去降低甚至消除这些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