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粤西雷歌中的民俗事象考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民歌与民俗关系密切,民歌可反映民俗,是民俗活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丰富多彩的民俗又不断丰富着民歌的内涵和外延。粤西雷歌中所蕴含的民俗事象极为丰富,涉及雷州半岛人民的生产习惯、精神信仰、饮食习俗、日常生活等各个方面,反映了雷州半岛人民的思想感情和精神特质。试图透过粤西雷歌中的民俗事象这一活动窗口,来探究雷歌的丰富内涵。  相似文献   

2.
民俗吉祥语是一种反映民俗事象的语言形式,它通过语言符号来表达人们的强烈愿望,具有逢凶化吉、遇难呈祥的神秘莫测的心理作用。吉祥语作为祈吉求福的象征性语言符号,以及美好追求和诚挚祝愿的寄寓载体,在晋南民俗文化中,有着明显的特征,蕴涵着丰富的社会意义。  相似文献   

3.
《边城》面世至今,已有八十多年的时间了,关于这部经典作品的解读,从文学的角度来说,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解读之作篇目不少。下面,笔者根据教材节选的内容,试着从民俗学角度进行解读,并结合文本中的民俗事象,体会作者叙事的匠心。民俗学是一门以民间风俗习惯为研究对象的人文科学。教材节选的内容主要涉及节日民俗、民居建筑民俗、民间信仰民俗、民间婚俗、民俗语言及养狗习俗等民俗事象,下面逐一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4.
民俗语汇是语言系统中直接与风俗文化密切相关的部分,是民俗事象的最活跃也是最典型的信息载体和传播工具,是考察、研究传统文化不可多得的、携带着深层文化讯息的语料实证。开展民俗语汇的调查、整理和研究,应该成为民俗调查和地方舆情考察的基本方法和手段之一,它对于制定社会发展战略、辨风正俗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黔北仡佬族傩戏傩文化来源于民间,是重要的民俗事象,同时傩戏傩文化也以不同的形式融于黔北仡佬族节庆习俗、诞生礼仪、婚嫁习俗、丧葬礼仪等民俗活动中,成为仡佬族人生活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在民俗与傩戏傩文化的关系中,体现出黔北仡佬族人多神崇拜的自然观和庄重的生死观。  相似文献   

6.
民俗,即民间风俗,是一个国家或民族中广大人民(主要是劳动人民)所创造、享用和传承的生活文化。它规范和影响着人们的行为、语言及心理等,并由此模塑着人们的文化人格。人总是生活在一定的民俗氛围之中,如同鱼生活在水中一样。文学作品是社会生活的反映,因而,它不可避免地烙印着民俗的痕迹。把握文章中的民俗事象,对实现教学目的,特别是加强学科教学中的德育渗透有着积极的作  相似文献   

7.
民歌是语言民俗的一部分,同时又蕴含了丰富的民俗事象。以冯梦龙《挂枝儿》、《山歌》等为例,可以考察明代民歌中的多种民俗如婚恋民俗、信仰民俗与生产民俗。研究明代民歌中所蕴含的民俗事象有多方面的意义:明代民歌与民俗是紧密结合的,对民歌与民俗进行综合考察是中国历来的优良传统;明代民歌有助于明代民俗语言的研究;明代民歌中的民俗事象的解读有助于对明代民歌的深入理解。  相似文献   

8.
五河民歌是五河劳动人民集体智慧的结晶,蕴含着丰富的民俗事象,涉及人们的生产、生活等各个方面,是一部反映五河人民生存繁衍的鲜活社会民俗史。通过对五河民歌的生产民俗、生活民俗和语言民俗的剖析,可以揭示蕴含其中的文化信息。  相似文献   

9.
日本文化传承严格意义上都是属于中华文化圈范围内,在日本保留着唐宋以来的一些文化、习俗,日本民俗及其禁忌文化存在的礼数禁忌与行为禁忌,能够让我们认识到日本历史传承中的不同文化习俗和发展情况。概述民俗与禁忌概念,重点从礼数禁忌、行为禁忌、语言禁忌入手,分析日本民俗与禁忌文化。  相似文献   

10.
《太原大学学报》2016,(3):61-65
在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赵树理和刘震云都一直关注乡村生活,创作了许多反映乡村生活的作品。他们所处的时代虽然不同,但一直都关注农民的精神生活。在语言上,赵树理广泛使用了方言俚语,而刘震云小说在大量汲取民间语言的基础之上掺杂了更多的现代成分,是经过"改装"的民间语言。通过对他们乡村题材小说中叙述语言、人物对话和方言俚语的使用的比较,能够更清楚地看到中国乡村小说在语言上的一些共同点以及作家创作立场、动机的不同带来的差异性。  相似文献   

11.
《诗经》中所见之婚制与婚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诗经》不仅是一部优秀的乐歌总集,而且是一座丰富的民俗宝库。特别是《国风》中的民歌,从多方面反映了周代的社会面貌与民俗事象,“即使没有别的价值,也有很高的历史价值”(拉法格语)。其中反映婚姻礼俗的作品,展示出婚姻习俗发展历史的痕迹,尤其值得重视。本文试就《诗经》中所见的婚制与婚俗作一综述,并略作探讨。  相似文献   

12.
湘西少数民族情歌不仅反映了湘西少数民族独特的恋爱、婚姻习俗,凸显出他们以歌定情、以歌为媒、互赠信物的恋爱、婚姻方式,而且广泛反映了他们独特的居住、生产、生活习俗,蕴涵着丰富的民俗价值。  相似文献   

13.
以民俗学分支——"女性民俗"作为研究视角,剖析了丁玲的长篇小说《太阳照在桑干河上》。《太阳照在桑干河上》在叙述革命、政治的同时,也较为充分地描述了河北的民俗事象,反映了河北人民的生产生活与河北民俗文化之间的密切关系。塑造了以黑妮、董桂花、周月英为代表的诸多农村女性,这些形象分别折射了不同的民众精神禀赋,她们的婚姻家庭展现了一定的民俗生活相。  相似文献   

14.
在人类文化发展的历史进程中 ,语言和民俗文化 ,相互依存 ,相互作用。汉语负荷着中华民族丰厚的民俗文化内涵 ,民俗文化也不断地影响着汉语的发展。地域文化和时代风尚对民俗语言的形成和发展也产生着重大的影响。只有在民俗文化的基础上 ,采用与社会现实、民俗事象的描写、阐释相结合的方法 ,开展对民俗语言的动态研究 ,才能追溯其源头 ,把握其流变 ,使语言研究从狭隘的书斋里走出来 ,走向广阔的社会  相似文献   

15.
人类生活的经验世界是一个充满民俗象征符号的世界.民俗符号的基本要素以及由此组成的形式多样的符号系统是构成民俗事象的内核.本文着眼于与人们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饮食习俗,结合民俗符号的相关理论,解构饮食民俗的构成与表达方式.  相似文献   

16.
民俗,即民间风俗,它往往体现在当地的劳作生活、节日庆典和歌谣俚语之中。如同鱼生活在水中一样,人总是生活在一定的民俗氛围中,而文学作品是社会生活的反映,因此,它不可避免地烙印着民俗的痕迹。结合并利用当地民俗,把握文学作品中的民俗事象及含义精神,对中学语文教学有着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7.
明清时期,中国的古典小说发展就达到了十分成熟的阶段,不仅出现了大量经典的魔幻小说、历史演义以及世情小说,而且还涌现出大量经典的民俗小说、英雄演义,譬如《说岳全传》、《醉醒石》等.这些作品为了更好地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塑造人物性格和刻画人物形象,按照需要的不同而大量使用民俗语言,十分注重民俗事象的运用,不管是在丰富人物形象还是渲染善恶因果方面都十分具有震慑力.特别是语言民俗巧妙运用,使得小说的艺术价值得到了完美体现,主要表现在环境的烘托、让小说人物变得有血有肉以及进一步深化小说主题上.结合中国相关古典小说,本文主要围绕作品中语言的民俗化运用这一话题展开.  相似文献   

18.
《说文解字》积淀了我国上古社会的民俗事象,尤其在婚姻、祭祀、服饰等方面,具有很高的民俗学价值。  相似文献   

19.
团圆习俗是中国民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着重从两方面来探讨:一是中华民族团圆习俗概况。主要讲述春节和仲秋节两大团圆节日的一些民俗事象;二是团圆习俗的文化内涵。主要从团圆习俗的表现来论述其利弊,旨在吸取精华,剔除糟粕。  相似文献   

20.
蒙古族民俗文化是我国文化中的奇葩,蒙古族那达慕盛会是蒙古族文化中最具包容量的景观。那达慕文化中的民俗文化是我国少数民族文化中的精髓。融汇了民俗文化中众多民俗事象,本文主要从物质、社会、精神、语言四个方面来分析那达慕文化中所包含的民俗事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