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现代的社会发展越发的迅速,对于人才的需求要求也越来越多,为了满足经济发展的需要,现在如何提升高职院校专业服务产业能力,已成为教育部门和高职院校所关心的热点问题.本文将从高职院校专业与产业的对接情况,提升高职院校专业服务产业能力的重要性及途径等几个方面来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2.
职业学校关键办学能力提升是当前深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的重点工作。提升职业学校关键办学能力对强化职业教育人才支撑、深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助推职业学校高质量发展、服务全民终身学习和技能型社会建设等方面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当前职业学校关键办学能力在办学基本条件、人才支撑能力、产教融合能力、产业支撑能力、服务能力等方面存在薄弱环节。建议采取推进办学条件达标工程提高办学基础能力、加强专业建设提高专业支撑产业能力、深化“三教”改革提高人才支撑能力、加强载体建设提高产教融合能力、加强科教融汇和社会培训提高服务能力等途径以提升职业学校关键办学能力。  相似文献   

3.
为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工程类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要以产业需求为引领。地方高校工程类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需明确定位与特色,聚焦产业发展和区域经济发展需求,探索以突出实践能力的职业素养为核心的人才培养体系。分析了影响工程类专业硕士研究生职业素养能力提升的主要因素,从如何提升专业硕士研究生职业素养能力、如何打造德才兼备的导师队伍、如何丰富实践教学形式等方面对工程类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4.
高等职业教育应定位于"数以千万计的高技能专门人才"的培养目标,高职专业建设应以服务区域经济发展为宗旨,针对本地区产业发展态势及产业升级的趋势,建立对应于岗位的胜任能力素质模型,围绕岗位任职要求,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及社会能力,并最终提升学生的就业能力。  相似文献   

5.
魏雅 《华章》2012,(30)
针对电子信息工程技术及相关产业在新时期的发展,通过对德国职业教育的学习、考察、调研,结合我院实际,分别从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社会服务、技能的培养等方面进行研究,提出了优化和提升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的方法和途径.进一步优化和提升省级重点专业.  相似文献   

6.
高职院校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是促进高职教育科学发展、拓宽高职院校内涵建设路径,提高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专门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支撑和有力抓手。文章选取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为研究范式,从背景意义、内在要求、基本原则、主要路径等四个维度就高职院校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话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7.
韦端  陈正振 《教育与职业》2021,987(11):98-101
为解决交通运输类专业校内实训基地功能不全、水平不高、共享不足,对产教融合、协同育人促进作用不明显,对提升专业服务产业能力贡献度不高的问题,文章提出构建"交通教学工场",通过分析其在人才培养、资源共享、服务产业方面的优势,提出了紧密对接行业人才需求、深化产教融合和协同育人、打造技术技能创新服务平台、建立良性循环机制等实现路径,从而提高交通运输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提升专业服务产业能力.  相似文献   

8.
韦端  陈正振 《教育与职业》2021,987(11):98-101
为解决交通运输类专业校内实训基地功能不全、水平不高、共享不足,对产教融合、协同育人促进作用不明显,对提升专业服务产业能力贡献度不高的问题,文章提出构建"交通教学工场",通过分析其在人才培养、资源共享、服务产业方面的优势,提出了紧密对接行业人才需求、深化产教融合和协同育人、打造技术技能创新服务平台、建立良性循环机制等实现路径,从而提高交通运输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提升专业服务产业能力.  相似文献   

9.
以厦门理工学院电气工程领域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为例,结合"服务国家特殊需求人才培养项目"的特点,充分发挥海西经济区域与电气工程学科优势,探索适应于服务国家特殊需求项目的产学研用人才培养模式,提升应用型大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质量。实践证明,立足于海西电气产业和行业需求的四结合六共同的培养格局,很好地将研究生教育、科学研究、产业生产地紧密融合在一起,显著提升了"服务国家特殊需求人才培养项目"专业硕士研究生理论应用、工程实践、科学研究等能力。  相似文献   

10.
曹军  章建新 《成人教育》2013,(12):50-52
高职专业教学模式改革与创新历来是高职专业建设的重心,应按照“能力本位”的理念和方法,建立能力开发系统,在此基础上进行专业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创新,通过实施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过程,保证高职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规格和质量,提升为区域产业发展服务能力。  相似文献   

11.
高职院校建筑工程管理专业承载着培养建筑市场懂施工、会管理的一线高素质技术应用型人才的任务,以提升该专业的社会服务能力。应通过创新校企合作体制机制、实施项目化教学、打造"双师型"教学团队、加强实训基地建设、校企共建利用共同体等途径,达到提升建筑工程管理专业的社会服务能力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是新工科背景下ICT技术人才培养中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也是提升人才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通过分析高职-本科衔接“3+2”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学生ICT课程实践能力培养的必要性,以师生共创、校企合作、专业竞赛、学科融合、评价激励等角度探讨提升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学生实践能力的基本途径,在学生创新创业实践能力培养方面取得了较好效果,为探索培养能够适应产业和经济发展的复合型新工科ICT人才提供了思路.  相似文献   

13.
提升专业服务地方产业能力,培养服务区域产业发展的高精模具高技能"领班"人才是目前我国高职模具专业建设发展的方向。本文以"中国塑料模具之乡"的台州为例,依托地方特色产业优势,通过校企合作,建立高精塑料模具生产性实训基地,建立塑料模具设计与制造"1+N"课程包,实施"顶岗、轮岗和定岗"三层次实践教学体系,为"一生一案"个性化高技能人才的培养提供保证。  相似文献   

14.
基于卓越计划的应用型创新师资队伍建设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针对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和培养应用型创新人才的要求,提出了地方高校工科专业应用型创新师资队伍应具有的素质,特别是科研能力及产业技术支撑能力,并探讨了地方高校工科专业应用型创新师资队伍的培养方法,主要强调青年教师学历提升、科研项目锻炼、企业实践锻炼、产学研合作锻炼等途径。  相似文献   

15.
吴华  张君 《教育与职业》2007,(23):16-18
将提升服务能力作为职业教育自身建设的导向对职业教育来说具有"出路"、投入、人才、舆论等本体和衍生功能.当前职业教育服务能力不足表现为对经济、社会建设活动的直接参与度不够、服务不全面;服务弱势人群的意识与行动欠缺;深度对接产业需要的能力不足.其原因是学校发展思路偏差、缺乏扎实的专业和课程建设、优秀职教人才稀缺.提升服务能力的途径是学校要自觉加强能力建设、政府应以服务能力为标准评价和指导职业学校,文章以中部大省安徽的职教状况为例予以说明.  相似文献   

16.
提升专业的服务能力是促进校企合作的关键。从分析专业服务能力内涵出发,提出提升专业服务能力的几种途径,旨在为高职院校开辟与企业长期合作途径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17.
提升专业的服务能力是促进校企合作的关键。从分析专业服务能力内涵出发,提出提升专业服务能力的几种途径,旨在为高职院校开辟与企业长期合作途径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18.
高职教育要根据地方产业发展,不断调整优化自身的人才培养模式,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皖东地区模具行业发展迅速,以模具企业对人才的职业能力需求为出发点,优化整合教学内容,深化工学结合的、以职业能力培养为目标的人才培养模式,优化高职模具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相似文献   

19.
我国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方向是提升为产业服务的能力。职业教育融入现代产业链将产生互动效应。为了促进高职教育为产业服务能力的提升,应尽快消除误区,回归对职业教育本质的认识,根据产业建立专业,"产业导向"取代"就业导向",建立健全政府统筹管理,行业指导和企业参与的办学机制,通过体制创新带动职业院校办学水平的整体提升。  相似文献   

20.
依据黑龙江省地域特点,针对高职院校社会服务能力现状、制约园林专业教学团队社会服务能力提升的主要因素、社会服务能力提升措施等方面进行了深入剖析,探索未来地方高职院校园林专业教学团队如何加强社会服务,积极踊跃探索有效的合作途径,并为其他省份高职院校专业教学团队进行相应的社会服务提供参考经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