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从柑橘的枝,叶,果实中分离培养出20株内生真菌,经形态特征鉴定它们分别为镰孢属(Fusarium sp.)、曲霉属(Aspergillus sp.)、毛霉属(Mucor sp.)、青霉属(Penicillium sp.)、葡萄孢属(Botrytis sp.)、盘多毛孢属(Pestalotia sp.)及3株不产孢子的未知菌株,各个菌属都具有较好的抗菌活性。  相似文献   

2.
从楚雄采集核桃样品,进行内生真菌的分离、纯化及鉴定。以德氏孺孢、链格孢、疫霉、拟盘多毛孢和灰葡萄孢为指示菌,对分离菌株进行了抗菌活性筛选。结果显示,从核桃内生真菌根、茎和叶中共分离得到22株内生真菌,分别属于6个属,其中,青霉属和镰孢属为优势类群。抗菌活性研究结果表明,有四个核桃内生真菌菌株(青霉属2株、镰孢属2株)对链格孢有抑菌作用,且抑菌效果较明显。其中属于青霉属的cx13和属于镰孢属的cx09对多种病原菌具有抑菌作用。  相似文献   

3.
濒危药用植物盘龙参根际真菌与内生真菌的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盘龙参的根际真菌和内生真菌进行分离鉴定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分离得到盘龙参的根际真菌分属于9个属的真菌:木霉属(Trichoderma)、青霉属(Penicillium)、镰刀孢属(Fusarium)、链格孢属(Alternaria)、曲霉属(Aspergillus)、毛霉属(Mucor)、丝核菌属(Rhizoctonia)、轮枝孢属(Verticillium)、拟茎点霉属(Phomopsis);从盘龙参根、茎、叶等组织分离得内生真菌分属13个属:丝核菌属(Rhizoctonia)、青霉属(Penicillium)、木霉属(Trichoderma)、曲霉属(Aspergillus)、镰刀孢属(Fusarium)、链格孢属(Alternaria)、头孢霉属(Cephalosporium)、小孢霉属(Microsporum)、枝孢属(Cladosporium)、小尾孢属(Cercosporella)、地霉属(Geottrichum)、长蠕孢属(Helminthosporium)和弯孢霉属(Currularia).盘龙参根际真菌和内生真菌存在丰富的多样性和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4.
从银杏根与茎中分离筛选出9株产黄酮类物质的内生菌,分别属于匐柄霉、暗梗梭孢霉属、交链孢属、镰孢霉属、蜜孢霉和放线菌属。这些内生菌以真菌为主,并首次发现一株放线菌也产黄酮。内生菌产黄酮的能力以槲皮素衡量,槲皮素产量最高可达9.14 mg/L。内生菌体外培养的传代稳定性较差。HPLC测定结果显示,银杏内生菌均分可分泌一种非黄酮类物质的成分。  相似文献   

5.
对福建省三明市闽江源自然保护区八角莲(Dysosma versipellis(Hance)M.Cheng)植物进行了内生真菌的分离,共获得16株内生真菌,经形态学初步鉴定分别属于半知菌亚门的8个属,其中青霉属(Penicillium)占总株数的31.25%为绝对优势属,镰刀菌属(Fusarium)为优势属(18.75%),曲霉属(Aspergillus)、色串孢属(Torula)、球壳孢属(Sphaeropsis)、交链孢属(Alternaria)为稀有属。研究结果表明八角莲内生真菌具有丰富的多样性。  相似文献   

6.
从西双版纳热带雨林采集的400份土样中分离、鉴定和保存捕食线虫真菌200多株,分属于3个属13种,并从生长能力、捕食活性等方面初步进行了应用价值评估。爪哇节丛孢Arthrobotrys javanica、厚皮单顶孢Monacrosporium eudermatum 是西双版纳热带雨林的优势种,SW-4菌株(少孢节丛孢A.oligospor)和MY-2菌株(爪哇节丛孢A.javanica)具有进一步开发为生防菌株的潜能。  相似文献   

7.
对长柄石杉和有柄马尾杉的内生真菌进行分离与鉴定。共分离纯化到17株真菌,其中从长柄石杉植株内分离出12株真菌,有柄马尾杉植株内纯化分离出5株真菌,分别隶属于青霉属、被孢霉属、木霉属、枝氯霉属、生赤壳属、曲霉属、希金氏指行霉、肉座菌属、赤霉属、球座菌属等10个属,其中长柄石杉与有柄马尾杉二者共有的为青霉属。  相似文献   

8.
朱兰是兰科兰属建兰亚属建兰组建兰的栽培品种。本通过对朱兰的盆栽基质及根进行了研究,报道了中分离到13株真菌(其中有无孢目组丝核菌属3株)。  相似文献   

9.
目的:从葱的根、茎、叶中分离内生真菌,并进行初步抗菌活性检测,得到具有高抗菌活性的菌株。方法:1.用PDA培养基分离葱的内生真菌;2.用查氏培养基进行发酵实验。3.进行滤纸片抑菌实验。结果:从葱中分离出的17株内生真菌,均具有抗菌活性,其中,抑菌圈直径大于1.0cm的高抗菌性菌株有11株,占总分离菌株数的64.71%。结论:葱内生真菌具有类似宿主植物葱一样的广泛抗菌性(分离得到的17株内生真菌均具有抗菌性),但由于宿主植物本身所具有的强抗菌性,使分离得到的菌株种属多样性较少。  相似文献   

10.
亮毛杜鹃根际真菌与内生真菌的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进一步研究根际真菌与内生真菌及植物之间的联系。本文对生长于云南省楚雄市的亮毛杜鹃(Rododendron microphyton)的根际真菌和内生真菌进行分离,结果共获得真菌75株,经显微形态观察鉴定,它们均属于半知菌亚门的8个属,其中青霉属31株,占总数的41.3%,属于绝对优势类群,结果表明亮毛杜鹃的根际真菌和内生真菌有着丰富的多样性。  相似文献   

11.
从瑞香(Daphne odora Thunb)的茎、叶分离获得植物内生真菌共20株,经显微形态观察将其中16株分类鉴定的8个属,结果表明,瑞香具有丰富的内生真菌资源,不同部位内生真菌的分布是不同的。  相似文献   

12.
《商洛学院学报》2019,(6):18-25
采用组织块分离法,从采自商洛的野生艾蒿根、茎和叶中分离到54株内生菌,其中35株细菌,19株真菌。以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芽孢杆菌、大肠杆菌为供试靶标菌,采用纸片法对分离的艾蒿内生细菌进行了拮抗活性的筛选,以棉花枯萎病菌、烟草赤星病菌、茄病镰孢霉为植物病原菌,用对峙法对内生真菌的拮抗活性进行了筛选。结果表明:分离到的内生细菌和真菌在野生艾蒿中的数量分布均表现为在根中最多,茎中次之,叶中最少。从内生细菌中筛选出了4株具有较强拮抗活性的菌株,分别是BS-6和BR-6菌株对枯草芽孢杆菌有较强拮抗作用,BR-9和BS-12菌株对大肠杆菌有较强拮抗作用;从内生真菌中筛选到2株对植物病原菌具有拮抗活性的菌株,分别是FS-8菌株对棉花枯萎病菌有较强的拮抗作用,FR-4菌株对茄病镰孢霉具有明显的拮抗作用。由此可见,野生艾蒿组织中内生菌含量较为丰富,而且其中存在对细菌和植物病原菌具有较强拮抗活性的菌株,其内生菌资源应进一步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13.
从赤芍(Paeonia lactiflora Pall)植株根部分离到一株内生真菌(编号Gen7).该菌菌丝无色,具隔膜,分生孢子梗短或无,分生孢子椭圆形初为无色,后为棕色;根据形态学特征鉴定为Coniella属.基于ITS的BLAST检索表明该菌株与Coniella fragariae相似度高达99.6%以上,鉴定为草莓垫壳孢Coniella fragariae (Oudem.)B.Sutton,该菌属于半知菌门,球壳孢目spharropsidales,球壳孢科Sphaeropsidacea垫壳孢属Coniella,为内蒙古新记录种,以黄瓜尖镰孢菌Fusarium oxysporum f. sp.cucumerinum J.H.Owen、灰葡萄孢菌Botrytis cinerea Pers和茄科劳尔氏菌Ralstonia solanacearum (Smith) Yabuuchi et al.为材料,研究其抑菌活性,发现Coniella fragariae (Oudem.)B.Sutton对3种指示菌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平均抑菌率分别达48.2%、43.1%和24.7%,该研究结果为内生真菌分离培养鉴定提供研究提供方法,并为潜在生防菌的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冀东地区小麦种子内寄生真菌的种类及致病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离冀东地区小麦30个品种(系)4500粒种子,得到种子内寄生真菌400个菌株。除4.25%的菌落在供试条件下未立孢外,其余分属于6个属10个种。其中链格孢菌出现频率最高,仅细链格孢即占45.0%,其次为离蠕孢菌,仅表根腐离蠕孢即占13.5%。致病性测定结果表明:小麦链格孢菌、细链格孢菌、麦根腐离蠕孢菌、禾谷镰刀菌、小麦德氏霉菌、勒韦茎点霉菌等6种真菌对小麦的种子、幼苗和幼根都有一定的致病性。  相似文献   

15.
一种产鬼臼毒素真菌的分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云南省嵩明县产的川八角莲(Dysosma veitchii)植株的韧皮部(地下茎)中分离得到29株内生真菌,并用薄层层析技术(TLC)和高效液相色谱(HPLC)对其中一株真菌BN-04的培养物进行了分析,初步结果表明此真菌培养物中含有抗癌药物鬼臼毒素,经鉴定菌株BN-04为无孢类群(Mycelia sterilia)。  相似文献   

16.
以70%乙醇和1%的次氯酸钠溶液为消毒剂,经过严格的表面消毒,从香樟树的枝、叶和周皮等组织中分离到内生菌21株,其中,真菌11株,细菌10株.分别以樟疫霉、玉米青枯病菌、玉米大斑病菌、黄瓜灰霉病菌、魔芋白绢病菌等9种植物病原真菌为指示菌,筛选到一株对植物病原真菌具有稳定拮抗活性的内生细菌.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大学生足部真菌的带菌状况,对培养出来的真菌进行病原学研究及为临床预防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对262名自愿受检大学生用棉签对其足部进行涂擦,然后将标本直接镜检,同进进行真菌培养,对培养出来的真菌进行菌种鉴定。结果:262份标本中,共分离出397株真菌,阳性率为74.04%,其中男生为71.8%,女生为77.4%,男、女生真菌携带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分到的菌株中,皮肤癣菌113株,占28.4%(113/397);酵母属114株,占28.7%(114/397);其他未能分类多细胞真菌23株,占5.8%(23/397)。多细胞真菌在男、女生中的携带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酵母菌在男、女生中的携带率分别为35.2%、5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Х^2=10.6904,P〈0.01)。大学生群体中,足部真菌病的发病率为11.1%。结论:大学生足部真菌的携带率较高,男、女生差异不明显,但总体发病率相对较低。多细胞真菌、酵母菌的携带率在人群中的整体分布无明显差异,但酵母菌在女生中的携带率明显高于男生。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药用植物内生菌的多样性及其在种子生长和氧化应激中的作用。方法:从三种药用植物(Caralluma acutangula、Rhazya stricta和Moringa peregrina)中提取内生菌;基于18S r DNA测序和系统发育分析鉴定分离得到的内生菌株;以正常和矮化突变体水稻品系为对照,比较不同浓度的内生菌培养滤液(CF)对水稻种子的发芽和生长的影响;通过气相色谱-质谱分析CF中的有效活性成分。结论:从药用植物中共获得10种内生菌,包括茎点霉属6株、链格孢属2株、双极霉属1株和枝孢霉属1株。CF表现出剂量依赖性的生长刺激和抑制作用。与对照和其他内生菌相比,100%的茎点霉菌CF显著促进了水稻种子的发芽和生长;双极霉中的吲哚乙酸含量最高,并表现出比其更高的自由基清除和抗脂质过氧化活性;双极霉菌和茎点霉菌的类黄酮和酚类成分较高。综上所述,药用植物中存在内生菌株,其可以用于改善作物生长和减轻氧化应激。  相似文献   

19.
采集思茅五个土壤剖面不同深层的土样,采集茶园、桔子园和剖面附近的表土,从中分离和鉴定捕食线虫真菌,统计检出率,结果是:有枯枝落叶层和较厚腐殖的土壤剖面,捕食线虫真菌分布较深,100cm深层土中仍有分布,比100cm更深层土中无分布;弯孢节丛孢、(Arthrobotrys musiformis)、少孢节丛孢少孢变种(A.oligospora var.oligospora)、坚粘孢单顶孢(Monacr  相似文献   

20.
在乐清湾红树林选择5个采样点,采集其根、叶、枝、皮及土壤和海水,分别在3月、4月、5月共采集3次,研究其真菌区系.共分离到20种真菌,其中曲霉属6种,毛霉属3种,地霉属2种,酵母属2种,其他7种分别为青霉属、根霉属、裂殖酵母属、鞭孢霉属、葡萄穗霉属、葡萄孢霉属、木霉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