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宋全忠  赵航 《寻根》2012,(4):129-132
入闽 陈姓出自妫姓,其始祖为妫满,妫满受封于太吴之墟陈(今河南省淮阳县),建立侯爵陈国。后陈国为楚所灭,妫满后裔便以国为氏,称陈氏,奉妫满为始祖。  相似文献   

2.
郑金洪  郑俊娅 《寻根》2014,(6):137-139
胡姓溯源胡姓源出有三:一是出自妫氏:《元和姓纂》等史籍记载:虞舜妫氏后裔33世孙胡公满,封于陈(在今河南淮阳)建立陈国,胡公满子二,长申公以父满公谥号姓胡,次日公以国号姓陈,胡陈同祖同宗。二是出自姬、归姓。《通志·氏族略》载:周朝有一支姬姓人建立胡国(在今河南郾城),又有一支归姓建胡国(在今安徽阜阳),春秋末期,这两个胡国先后被楚国所灭,其国君的子孙及国人都以胡为姓,世代相沿。  相似文献   

3.
郑金洪 《寻根》2003,(3):133-135
《左传·襄公廿五年》记载:“昔虞阏父为周陶正,以服事我先王。我先王赖其利器用也,与其神明之后也,庸以元女大姬配胡公而封诸陈,以备三恪。”说的是阏父为周的陶正即主管制陶之官,有功得到周文王赏识,把长女大姬下嫁给阏父子胡公为妻,“以备三恪”。恪为客异文,古制灭国不灭祭祀,周武王克殷后,分封虞、夏、殷之后为三恪,封阏父子妫满于陈,建立陈国,都城宛丘(今河南淮阳),以奉虞舜之祀。妫满去世后谥胡公,传至20代公廿三年(前479年)为楚国所灭,子孙遂以国为姓,是为陈姓由来,妫满为陈姓始祖。陈国后裔有的以首任国君妫满谥号胡公为胡姓。此前…  相似文献   

4.
陈平民 《寻根》2014,(5):134-138
西周初年,周武王封舜的后裔妫满为陈侯,都宛丘,在今河南淮阳县城东三里。因有颍水出自淮阳县西北,故陈氏以颖川为堂号称颖川陈氏,妫满身后谥“陈胡公”,他是陈氏得姓之祖。陈国历经600年,传20世、23位君主,于周敬王四十一年(公元前479年)亡于楚国。陈亡后,渭公次子全温(陈胡公21世孙)奔齐,后居于浚仪,别号陈留。渭公长子衍则避难迁阳武户牖(在今河南兰考县东北)定居。陈衍为户牖陈氏始祖。起初几代有人仕于齐为大夫。第7代陈从善仕于秦为上大夫。第10代陈平佐刘邦定霸业,汉惠帝时官拜左丞相。东汉陈蹇,陈衍23世孙。有一年逢灾荒,有个盗贼夜间爬到陈蹇家屋梁上,被陈蹇暗中发现了,他呼喊儿孙起来,并说:“人不可不自勉,不善之人未必本恶,习以性成,遂至于此,梁上君子是也。”贼人听了,惭愧地服罪。这个典故就是成语“梁上君子”的出处。  相似文献   

5.
王姓 王姓是中华民族众多姓氏中文化最为源远流长的一姓,同时也是一个源头众多,族派纷繁的姓氏。王姓主要有三种来源;一种出自于姬姓,为周文王之后。后来衍化为三支王姓。其中一支是周文王第十五子毕公高的后裔,因本来是王族,所以他们以"王"为姓。另一支是东周灵王太子晋的后裔,因为直谏被废为庶人,世人称为"王家",于是以王为姓。还有一支出自于战国四公子之一的信陵君魏无忌,魏国被秦国灭了之后,无忌之孙卑子逃往秦山,后  相似文献   

6.
郑金洪 《寻根》2008,(5):118-121
施氏之一出自姬姓,黄帝之后。周武王弟姬旦,采邑在周(今陕西岐山北),因称周公旦,为著名政治家。周公旦长子伯禽就封于鲁,伯禽七世孙惠公第三子子尾,字施父,后裔以施为姓。施父七代孙施之常,是孔子72弟子之一。  相似文献   

7.
郑金洪 《寻根》2013,(1):134-138
康姓主要来源有三:一是出自姬姓,为康叔后裔。《通志·氏族略》载周武王幼弟康叔谥号“康”,其后人以谥号为氏,姓康。二是出自外族。据《汉书》《旧唐书》等记载,古代西域有康居国(在今巴尔咯什湖和成海之间)、康国(在今乌兹别克斯坦撒马尔罕一带),曾受汉唐管辖,出使来中国的王子和使者中有居留不返者,其后裔就以原国为姓。  相似文献   

8.
郑金洪 《寻根》2007,(4):135-139
曾姓入闽"天下一曾无二曾",曾姓出自夏禹的姒姓后裔。禹五代孙少康中兴夏朝,分封其小儿子曲烈于 (今山东峄县)。曲烈天资神异,思考精勤,善于  相似文献   

9.
李欢欢 《寻根》2022,(2):127-128
叶姓,是中国古老姓氏之一.楚庄王之孙、左司马沈尹戌在与吴国作战时阵亡,楚昭王封其子沈诸梁于叶(今河南叶县南),后裔以封邑为姓.这是叶姓的主要来源.除此之外,叶、沈同源,而后又世代繁衍,多有徙居,因而支派繁多.明清时期,叶姓向各地分迁,逐渐形成了现代叶姓的分布格局.在历史上有诸多闻名的叶姓家族,例如宋代叶梦得后裔吴中叶氏...  相似文献   

10.
郑金洪 《寻根》2012,(6):134-135
溯源 传说古时有位名人杜康,任宰人,即掌管膳食的官.《说文解字》又说:"古者少康初作箕帚,秣酒.少康,杜康也."少康是夏朝的第六代国王,居住今河南西部.杜康是已知中国最早姓杜的人,但其后裔世系缺乏文字记载,无从可考.现代杜姓的起源,有典籍记载的主要有二: 一是出自祁姓,为帝尧裔孙刘累之后.帝舜时,尧的儿子丹朱,封于唐(今山西翼城西),子孙在夏、商时任诸侯国君.周成王时,唐国被灭,其封地给成王弟叔虞,原唐国的国君被封于杜城(今陕西西安东南),史称唐杜氏.周宣王时唐杜国国君桓在朝任大夫,人称杜伯,后杜伯受人诬陷被杀,子孙以杜为姓.  相似文献   

11.
郑金洪 《寻根》2010,(2):117-120
何姓溯源何姓主要有两支,一是黄帝时代东夷归夷的一支,以荷为图腾,并在山东菏泽建立何国,后裔以何为姓。二是出自韩姓。周文王孙唐叔虞的十一世孙万封于韩(今陕西韩城南),其后韩氏与赵、魏分晋,俱列为诸侯国。至韩王安为秦所灭,子孙以韩为姓。秦始皇巡狩路过博浪沙,险遭张良组织的刺客刺杀,  相似文献   

12.
东阳厉氏     
厉天德 《寻根》2007,(5):111-113
厉氏系稀姓,在东阳却是鼎族。厉氏上可溯于炎帝神农氏,姜太公6世孙无忌谥厉公,子孙以谥为姓,遂改姜为厉。晋末南迁,南朝宋元嘉时惟贤公由婺徙居东阳。入唐,太公49世孙厉文才于夏山置田园建宅墅。厉文才孙厉乾耀举家定居,以山之名合厉之姓,将此处宅墅取名为夏厉墅,后裔在此居住繁衍至今,已1370多年,  相似文献   

13.
郑金洪 《寻根》2011,(2):138-141
连姓溯源据《姓氏考略》载:"连姓出自黄帝裔孙颛顼的曾孙陆终三子惠连之后。"其后裔就以他的字为姓。《姓氏考略》又载:"楚连尹、连敖,皆官名,以官为氏,望出上党。"上党,秦置郡,今山西沁水以东地区,即连姓上党郡望由来。  相似文献   

14.
郑金洪 《寻根》2003,(6):109-113
蔡姓源流蔡姓是姬姓的一个分支。周武王灭商后,封其弟叔度于蔡国(今河南上蔡县),和叔鲜、叔处三人共同监管教化殷族遗民,史称周朝三监。公元前476年蔡国为楚国所灭,建国551年,传23代,国君25位,子孙遂以国为姓。陈留是闻名的蔡姓郡望,东汉时大文学家蔡邕即居于此。三国魏居住于陈留考城的尚书蔡畦及其后裔晋大司徒蔡漠和南北朝刘宋时期济阳考城官吏部尚书蔡兴宗等,均极为显赫。西晋惠帝前陈留、济阳不分治,称陈留蔡氏。惠帝分陈留郡东部为济阳郡,陈留蔡氏中一部分又称济阳蔡氏。蔡氏入闽始祖蔡炉,四堂本《蔡氏家谱》载:“吾宗系出弋阳,自始祖…  相似文献   

15.
周书灿 《寻根》2012,(1):111-114
姓氏来源十分复杂。以卢姓为例,古代文献中就举出了几种主要的来源:1.齐太公后裔,以封邑为姓。《元和姓纂》卷三记载:“姜氏,齐太公之后,至文公子高,高孙,食采于卢,今卢县也,因姓卢氏。”《新唐书·宰相世系表》《通志·氏族略》记载与此相同。  相似文献   

16.
“义门”是我国古代一种基于宗法制度上的特殊的家族形态,它的特点是若干世的同姓直系、旁系的家族成员长时间里同居共灶。从汉代开始,不断有累世同居的家族和个人得到朝廷的嘉奖和社会的肯定。魏晋南北朝时期,大家族在政治的庇护和支持下越发兴盛,出现了影响深远的门阀贵族,累世把持朝政。宋代是义门的发展史上一个前所未有的时期,若干世同居共财成为了一种社会风气和时尚,宋代最兴盛的义门是江州德安的陈氏,据《宋史·陈兢传》的记载,陈氏为南朝陈宜都王叔明的后代,叔明的五世孙兼,官唐右补阙。兼之五世孙伯宣避难于泉州,后迁居于德安。其…  相似文献   

17.
柴姓来源考     
胡俊 《寻根》2006,(4):113-115
中国姓氏的起源十分复杂,南宋郑樵《通志·氏族略》根据姓氏的来源细分为29类,如以国为姓、以官为姓、以名为姓、以谥为姓等等,并逐一介绍了各个姓氏的源流,追根溯源,可以说是详赡之至。但是,他将姓氏起源都归于先秦,恐怕不符合事实,正如清顾炎武所说:“氏族之书所指秦汉以上者,大抵不可尽信。”拿柴姓的起源来说,郑樵认为是“齐文公子高之后,裔孙,以王父名为氏。十代孙高柴,仲尼弟子,孙举,又以王父名为柴氏”。南宋邓名世《古今姓氏书辨证》、北宋邵思《姓解》都认为柴姓是出自高柴,甚至宋代官修的《广韵》也说柴姓是“高柴之后”。但是现…  相似文献   

18.
郑金洪 《寻根》2003,(4):114-118
黄姓称“轩辕世系”,据传黄帝24代孙姬石于周时封于黄国(今河南省潢川县),后裔遂以国为姓。黄姓又称“江夏世家”,一说是战国时楚国春申君黄歇,发祥于湖北江夏县;一说自春秋战国以来,黄氏族众或仕或隐,或散或聚,多在长江流域的江夏地区。黄氏入闽世系主要有二:即黄守恭世系、黄峭山世系。  相似文献   

19.
韩占红 《寻根》2013,(5):131-133
韩姓源起
  韩姓是中国汉民族第25大姓,其家世源远流长,派多支茂,历代名人辈出。
  韩姓源起有三:
  一是出于黄帝后裔。
  据《世本》记载,黄帝生子昌意,昌意生韩流,韩流氏族是从昌意族中分化出来的,这个氏族便以韩为姓。韩流生颛顼,颛顼后裔惠连居于韩,即今山西汾河下游的永济县西南端的韩阳,其后裔中发展出另一支韩姓。  相似文献   

20.
焦姓与焦国     
胡焕英  常军  胡小平 《寻根》2008,(1):123-125
一 焦姓是中国古老的姓氏之一,关于焦姓得姓起源,主要有两处。 1.出自姜姓,上古神农氏后裔,以国为姓。《史记·周本纪》载,周灭商后,“武王追思先圣王,乃褒封神农之后于焦”。郦道元在《水经注·河71《注》(卷四)也有“焦国,武王以封神农之后于此”的记载。《史记·正义》引《帝王世纪》云:“神农氏,姜姓也。”由此看来,周初所封者为姜姓焦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