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84 毫秒
1.
对话是人的存在方式,对话是个体意义生成的过程,对话是“我-你”关系的具体体现。教育活动应是一种对话行为,通过对话达到教育主体之间以及个体与人类文化之间精神能量的转换,从而促进个体生命质量的不断提升。对话教育是一种革新性的教育观。  相似文献   

2.
教育即对话既是一种教育理念,也是一种教育基本理论范式。教育活动在本质上是一种对话式教育,通过教育对话达到教育主体之间以及个体与人类文化之间生命精神能量的转换,促进个体生命质量的不断提升。教育对话是一种民主、平等、合作、共享的关系,是一种人与人之间相互理解和自我理解的过程,也是一种个体与人类文化之间生命精神能量的转换和创造性生成过程。"教育即对话"倡导把现行教育中束缚学生的传统教育范式转换为教育对话范式,并在实践中不断完善教育对话范式。  相似文献   

3.
一、教育——生命运动的加油站以人本主义的理念看“,教育”是每个人的一种独立的生存方式。它既是源于所有个体生命发展的最原始的共同需要,也是每个个体生命成长的最具个性的特别需要。可以说“,教育”不仅具备提高人的生命价值与生存价值的意义,而且具有创造人的社会生命与精神生命的意义。所以“,教育”不仅是让人获得知识的过程,也不仅仅是将“自然人”改变成“社会人”的所谓促进人的社会化的过程。它的更重要的功能是促进人的生命的发展,既要发现学生的个性和天赋,并予以培养教育,又要注意保护学生其他一切生命能量,使其能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4.
聊天不仅是一种人际交流方式,更是一种社会文化传承方式。传统聊天首先是“私人话语”之间的和谐对话,其次也是个体介入“公共空间”的必然选择。由于它与特定的人类生产生活方式之间有密切的关联,随着资本主义的来临,人与人之间“他者”的介入,聊天走向了终结。  相似文献   

5.
王蕾 《生活教育》2012,(3):73-75
“对话”已经成为当代社会的关键词,从国际事务到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从政治领域到学术领域,“对话”已经成为人们追求的一种状态,同时也成为人们达成目的的有效策略。教育是培养人的社会活动,培养人意味着教育在语言中,通过交往作用于师生的心灵,开掘着精神的生命。因此,对话就是教育存在的家园,是师生灵魂碰撞的媒介。  相似文献   

6.
仪式本身并不重要,只有参与者的言语、行动、思想与情感与之交汇时,它才变得重要起来。实现学校仪式教育的主体性转向,揭示仪式过程中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文化之间的相互建构关系,才能在广阔的教育生活中探求其本真意义。首先,仪式目的的建构,要以“人观”理念为指向,培养具有人文精神、必备品格、崇高信仰的“完整的人”;其次,仪式过程的推进,要以“对话理性”为导向,实现全体受礼者与仪式文本的对话、参与者的在场性对话以及师生的互动性对话;最后,对仪式价值本意的追求,要以“生命体验”为旨归,促进儿童“主体自觉”“生命自觉”以及“文化自觉”的培养与生成。  相似文献   

7.
建立在“本体论关系”、“之间”、“相遇”等对话哲学话语基础上的教育管理观,倡导主体的人的生存价值和意义。它认为对话是在教育管理权力制度化的基础上进行,通过管理过程中各主体间的理解与互惠,实现双方共同成长的一种过程。  相似文献   

8.
“我-你”师生关系体现了一种真正意义上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而非人与物的关系,它是主体阐性哲学转向在教育领域中的积极回应,也是文化适应模式变迁的产物,同时也是对“我-它”师生关系深刻反思的结果。“我-你”师生关系的建构需要教师以生命教育作为理念支柱,以教育爱作为心理前提,以善于倾听作为重要技巧。  相似文献   

9.
教学就是通过以表演性为核心的戏剧性行为而完成的生命精神能量的转换。 教师和课程之间的精神能量转换是教学的前提。课程是代表类精神能量的教育内容,它与作为个体的教师之间发生的转换,  相似文献   

10.
刘志伟 《教育》2014,(28):67-68
教育是影响学生生命发展的事业。布鲁姆说:“教育是一种改变学习者的过程。”叶澜教授说,教育“是以人为本的社会中最体现生命关怀的一种事业”。张广君认为教育是“文而化之,助而长之”,教学“不是为了直接滋养物质生命的过程,而是根本为了人类生命的别样特点与意义——人类精神的显现与成熟,为了促进物质生命的有效教育和精神文化生命的有效生成”。可见,教育是阳光下点亮生命的最光辉的事业。教育是启迪学生创新的工作学生是生命成长的主动构建者。学生通过学习,要构建适合自己的成长方式和成长道路,创造性地发展(简称创新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