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作为“温故而知新”的复习课是针对学生的认知规律而设计的一种特定的教学形式。它不仅有巩固知识,训练能力的功能,更有“温故”和“知新”的要求。这里的“知新”就是在原有基础上的提高。 那么,语文复习课如何进行才能达到“温故而知新”的目的呢?  相似文献   

2.
纵观小学数学复习,部分教师通过考前加班加点上课,耗在“题海战”、“炒冷饭”等低效复习中。我们鲜活灵动的小学生,一直保持在“温故”的视野下求得点滴的“知新”中,儿童势必会“因旧生厌”。所以我们的复习策略应由“温故而知新”及时切换到“知新而温故”,让学生在复习阶段不但能体验到“温故”的成功喜悦,  相似文献   

3.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大教育家孔子强调了“温故”的重要性,并指出复习的目的所在——知新.给学生提供一个能够充分展现个性、激励创新的空间,引导和帮助学生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把知识结构转化为认知结构,复习课教学应该是每一位教师必须理解、掌握的一种课型. 实践活动式复习 在低年级上复习课,由于学生年龄较小,自主力、自控力和理解力都比较差,完全放手给学生去自主复习是不可能的.  相似文献   

4.
总复习是教学过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的目的是根据《中学英语教学大纲》的基本要求,对中学所学课的基本内容进行全面的、系统的综合整理和复习,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运用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那么,如何组织学生复习?如何使学生的复习在较短的时间内达到既“温故”又“知新”?如何使学生通过复习使自己的知识迅速转化为能力,从而在各种考试中取得优异的成绩?这是广大师生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5.
孔子说,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所谓“温故”,是要不断梳理整合所学过的知识,查缺补漏;“知新”是要进一步深化所学,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学以致用。在初三语文复习过程中,教师应放权给学生,给学生充分自主复习的机会,让学生真正具备语文学习的能力。  相似文献   

6.
郑林清 《小学生》2013,(7):80-80
"温故而知新"的复习课是针对学生的认知规律而实行的一种特定的教学形式。它不仅有巩固知识、训练能力的功能,更有"温故"和"知新"的要求,这里的"知新"就是指在原有基础上的提高。语文复习课如何进行才能达到"温故而知新"的目的呢?一、检测:摸清知识能力现状要在复习时避免无效信息的重复传授,无效训练的简单重复,有的放矢地对学生进行教学和训练就必须在复习课前  相似文献   

7.
近来我们学校举行了"怎样上好复习课"的专题研讨活动,活动中展现了三节各有侧重的复习课,引起我对复习课的思考.复习课在一学期的学习任务中所占的比重很大,有每个单元后的整理复习,也有学期最后阶段的综合复习.复习课的实效性影响着学生本阶段的学业水平.要想做到温故而知新却又没那么容易,很多复习只做到了"温故"后就戛然而止,学生自然产生了学习情感的倦态.怎样的温故才能达到知新的境界,从而来激发并保持学生的学习热情呢?下面谈谈我的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8.
杨峻岩 《新读写》2012,(3):40-42
一提起复习迎考,也许有人就会自然而然地跟练习册、题海战联系起来,其实不然。复习是“温故而知新”。所谓“温故”,就是要居高临下地重温、梳理已学知识;所谓“知新”。就是要在原有的基础上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温故”的依据就是“课本”,“知新”的起点就是“基本要求”。杨峻岩和李新老师的文章一个讲“基本”。一个讲“课本”,两个都是“本”,道理并不深,但很实在,很实用。  相似文献   

9.
孔子曰:“温故而知新.”可如今在数学复习中真正能做到“知新”的学生不多,究其原因,恐怕与他们的复习方式不无关系.据笔者调查,如今的高三数学复习课大都停留在老师讲、学生听或学生反复训练的层次上,学生视复习为“炒冷饭”.试想,“炒冷饭”式的复习能“温故而知新”吗?要彻底打破这种局面,笔者以为,我们有必要把“研究性复习”引入高三课堂,即教师提供相应的学习材料或设置与学  相似文献   

10.
古人说:“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温故”就是指旧知识的复习,而这个“新”字,我的理解就是教师要通过复习引导学生系统地整理知识,将已有的知识纵横联系和贯穿起来,将这样串起来的系统知识重新储存到记忆中去,完成“由薄到厚,由厚到薄”获取知识的过程。  相似文献   

11.
作文教学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就是命题的随意性,随便出一个题目,让学生去作文,不考虑命题上下篇有无内在联系,不研究作文教学上的系统性和连贯性,这势必要影响作文的效果.那么,一学期的作文教学应当怎样命题呢?上下联系,同中求异的方法.可资借鉴. 孔子说,“温故而知新.”“温故”就是复习巩固所学的知识和技能,“知新”就是在“温故”的基础上学习新的知识和技能.讲究作文命题的“求同”,就能“温故”,“求异”就能“知新”,二者是辩证统一的关系. 首先,要研究命题的求同联系.求同联系就是上下命题的内在联系,提倡一种体裁要相对集中.  相似文献   

12.
一、课前要预习 新课改要求学生学习要充分发挥自主性,课前预习就是在没有教师指导下学生自主复习旧知,认识新知,即先“温故”后“知新”。  相似文献   

13.
张嘉盈 《教育导刊》2013,(12):86-88
“温故而知新”是孔子对我国教育学的重大贡献之一,通过温习已学过的知识,从中获得新的领悟,该方法不仅在古代有其价值,时至今日也有指导意义。在高三的复习中,教师要强调“温故”而“知新”,尤其强调在高三复习中再从旧知识引发新思考,进一步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以及完善其解题技巧。  相似文献   

14.
<正>相较于新知教学和探究性教学,单元复习课一直以来就是学生和教师最不愿意上的一节课,学生认为它是一节可有可无的课,既无趣还需要不停地解题,教师虽知道这节课对学生的重要性,但却不知如何改变课堂的现状,所以单元复习课的教学方式一直是一线教师不停探索的问题."温故而知新"是复习课所需达到的教学目标,但当前主要的复习模式"无死角知识覆盖的题海训练".一方面只能兼顾到前者"温故",另一方面机械的训练大大削弱了学生对"知新"的再认识.  相似文献   

15.
古人曰:“温故而知新”,就是说复习是获得知识的途径.复习也是教师在教学中不容忽视的一个重要环节.因为通过复习能使学生系统地整理所学知识,巩固深化物理基础知识,能够掌握并应用物理基本技能,同时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动手能力和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16.
刘须锦 《江苏教育》2007,(10):13-15
“温故而知新”是小学六年级语文总复习的一种很好的学习策略。在复习中,学生将6年来习得的语文知识和读写技能进行条理化、系统化,得到及时“温故”。再经过分析比较、综合概括,求得思路的拓展、认识的飞跃.达到“知新”的目的。这在特定的复习阶段对于学生成绩的大面积提高是很有裨益的。  相似文献   

17.
二千多年前,孔子提出了“温故而知新”。其含义是:在巩固已有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新知识。这已成为一种传统的教学思想。但“温故而知新”往往过分强调“温故”忽视“知新”。这已引起了人们的思考,如《四川教育》1990年第10期发表的严成志同志的《“温故而知新”新说》就是针对传统教学过分注重“温故”的弊病,提出了“温故而知新”不仅要重视知识的巩固,更要强调富于进取精神意义的“知新”。这种见解较进步,但它基本上仍遵循了从温故到知新的模式。从温故到知新的模式  相似文献   

18.
古人云:温故而知新。"温故"易,"知新"难,因此,复习课难上。新课改以来,如何提高复习课的有效性,依然是一线教师探究的焦点和盲点。基于此,从三个方面入手,提出有效复习要做到创设有趣的复习情境,构建有效的知识网络,设计创新型的练习。  相似文献   

19.
子曰:“学而时习之。”孔子在很早以前就提出了复习的重要性。复习课不像新授课有新鲜感,也不像练习课有成就感,但它是教学中的重要环节,其目的是巩固、梳理已学的知识,引导学生将各知识点进行整理,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起到“查漏补缺”的作用。复习并不是简单的重复与练习,就像孔子所说的,“温故而知新”。“温故”不能是机械地、简单地...  相似文献   

20.
《论语.为政》云:"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温故与知新是一个整体,温故是知新的载体和依据,知新是对温故的发展。运用"温故知新"教学法有利于导入新课,有利于新旧知识间的衔接,能促进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但教师在使用时要掌握其内在规律,要了解学生的思想及其知识储备,熟悉相关学科的知识,着眼基础逐层分析、循序渐进。在方剂学教学中作温故导入和温故讲授,有利于帮助学生建构起自己的知识网,有利于学生鉴往知新,从而启迪学生思维,提高授课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