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1 毫秒
1.
编辑职能三题胡光清出版业在由数量增长型向优质高效型转移中,遇到了一个不大不小的问题,这就是怎样认识和把握编辑职能。本来,在出版业中已牢固地树立起编辑工作为中心的观念,并以此作为开展出版工作的方法论原则,编辑的职能也是明确的。近年来,有的人片面追求所谓...  相似文献   

2.
编辑道德的四重境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玲 《中国编辑》2005,(4):51-52
编辑常常被赞誉为“为人作嫁的无名英雄”、“优秀作品的助产士”、“善识千里马的伯乐”,等等:这不仅反映了社会对编辑工作的重视和对编辑人员的尊敬,同时,也说明了社会对编辑社会职能的承认以及对编辑的期望和要求:然而,随着竞争的不断加剧,近年来出版界出现了诸如抄袋剽窃、恶意炒作、恶性竞争等方面的道德问题.危及到了行籽的整体生存和发展。  相似文献   

3.
知识经济背景下科技期刊的变革与编辑的转型   总被引:36,自引:7,他引:29  
钟天明 《编辑学报》2001,13(2):91-93
论述知识经济时代科技期刊及其生存空间的变革,为适应这种变革,科技期刊编辑应尽快转型,包括思想观念的转型,知识结构的转型,编辑职能和工作方式的转型,以及编辑社会角色的转型。  相似文献   

4.
“编辑”一词古已有之。由最初“收集材料,整理成书”,发展到今天,涵括了选题、组稿、编选、发行全过程,编辑的工作范围由单一的文案工作,前后延伸,覆盖了图书出版全部流程。编辑职业未来发展走向如何?笔者认为,编辑职能的丰富与延伸,同时带来了编辑力量的多点分散,处理不好势必影响编辑效果。只有打破分散,在更高层面上实现整合,才能求得编辑工作最优化。而这需要在体制上完成从编辑到策划到出版人的转变。一、“编辑”的起源与流变“编辑”一词源远流长,殷商时期已经有“编”字,指串联龟册或简册的绳子;“辑”字本义为和协…  相似文献   

5.
编辑工作是缔构社会文化的活动,是编辑主体在一定价值观指导下对作者的文化创造物进行选择、优化的活动,它随着社会文化的产业而产生,随着社会文化的发展而发展,编辑在实现社会文化的缔构活动中,它的社会功能贯穿于它的整个活动的始终。  相似文献   

6.
社会文化的分工演变,促成了编辑工作成为一种职业,并推动书籍由最初的统治阶层享用、文人圈子传播向大众普及.在这一过程中,编辑的职能得以不断增强,并逐渐确立了编辑的价值地位和创新文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董宏强 《编辑学刊》2023,(2):106-110
作为出版环节的重要一环,编辑工作只有与融合出版发展要求相一致,才能更好地发挥现代编辑在出版行业中的关键作用。文章探讨了多媒体在融合发展背景下赋予传统编辑职能新的内涵和特点,以及对编辑素养提出的更高目标和要求,有助于编辑进一步从编辑思维、编辑角色、编辑技能等方面做深入思考和转变,促进编辑在融媒体环境下更好地发挥自身应有的重要职能和作用。  相似文献   

8.
袁硕 《出版参考》2018,(3):59-61
音乐编辑职能是音乐文化传播链条中的重要内容和中心环节,是音乐内容和形式品质的鉴别环节以及音乐传播运动的激励环节.多行业融合、跨媒体交互传播,是音乐编辑职业的核心特征.本文从音乐编辑的职能定位与转变,以及音乐编辑的培养模式,分析了音乐编辑在新媒体时代的职能.  相似文献   

9.
吴颖 《新闻前哨》2021,(2):103-104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我国期刊出版工作基本已经告别了传统的纸质工作时代,逐渐地实现了期刊的数字化建设。而且随着各种智能移动设备的普及,在线阅读也成为了当下人们主要的阅读方式。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期刊编辑的社会职能和角色的定位也逐渐地发生了变化。笔者结合数字化时代期刊编辑的实际工作情况,分析期刊编辑在期刊数字化时代职能的变化和编辑工作中的角色定位,为期刊编辑的发展寻求新的路径。  相似文献   

10.
一、编辑活动的本质是文化选择。在编辑活动这个大系统中,编辑主体与编辑客体的联系是通过什么中介来实现的呢?从哲学上来回答,那无疑是编辑实践,也就是编辑学界普遍认可的文化选择。文化选择贯穿于编辑工作的全过程。对文化资料、文献典籍的收集和整理是编辑活动的滥觞,即编辑活动的起源本身就是文化选择的结果。编辑工作中的拟订选题。  相似文献   

11.
编辑作为文化的传承者与传播者,已经走过了几千年的历史。编辑工作伴随着文化的产生而产生,伴随着文化的发展而发展。编辑工作每一次大发展都伴随着思想的大解放、文化的大繁荣、社会的大进步和科技的大突破。编辑工作的  相似文献   

12.
从文化层面看科技编辑的社会角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编辑活动是一种有目的的社会文化活动。编辑这个角色已深深根植于我们的社会生活中,随历史前进而前进,随社会发展而发展,是积极推动历史前进和社会发展的有力参与者。作为社会角色,科技编辑有着编辑的共性,也有其个性和特点。如果说编辑这个角色是社会化生产发展后,分工细化的产物,那么,科技编辑就是在出版业大大发展后,分工进一步细化的产物。如果说编辑活动是“对他人作品和资料进行搜集、选择、整理和加工,使之适合于传播目的与复制要求,以向公众传播”的社会文化活动,那么,科技编辑活动则是“对科技成果、信息进行甄别、鉴定、加工处理,使之适合传播目的与复制要求,以向公众传播的社会文化活动”。科技编辑即从事科技编辑活动的人员。  相似文献   

13.
移动互联时代下,推进纸媒编辑模式向数字化、信息化方向转型,这为纸媒编辑工作带来一定的挑战.因此,纸媒编辑应在新时代背景下,对自身工作重新审视,以先进技术的有效性运用,实现自身编辑工作模式的变革,进而达到编辑自身职能工作的转变.对此,立足于移动互联时代下纸质媒体编辑工作的变化,分析移动互联时代下对纸质媒体编辑职能的发展要求,提出移动互联时代下对纸质媒体编辑职能重构路径.  相似文献   

14.
编辑选择与社会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伴随着社会文化的进步与发展,在文化知识传播与传承中,编辑的作用日益突出,其中编辑选择功能日益彰显,不仅是一种文化创新,更是一种文化增值。同时,编辑在选择过程中,要依据科学合理的价值判断标准,形成对文化的必要的控制和引导,努力完成时代所赋予的历史使命,为社会精神文化的发展作出贡献。  相似文献   

15.
游俊 《出版科学》2001,(3):73-73,75
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知识的质量与数量、深度与广度、内涵与外延都发生着急剧的变化,这就对编辑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特别是我们这些从事编辑工作时间不长的青年编辑应从繁忙的工作中挤出时间来潜心读书,充分掌握最新知识和信息,为做好本职工作也为青年编辑的自我发展奠定坚实的科学文化基础。  相似文献   

16.
近代《大公报》中关于图书馆事业的记载非常丰富,为我们提供了一个从社会学视野去观察图书馆的近代功能定位、民众观感、社会评价、历史贡献的良好视角。在近代独特的历史环境下,图书馆将基层的识字教育、平民教育与学术文化传播职能集于一身,其所担负的社会文化职能被拓展和放大,对促进近代文化的普及发挥了重要作用。表4。参考文献81。  相似文献   

17.
基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图书馆职能审视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本文在对图书馆职能认识误区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关注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图书馆职能发挥的内在要求.图书馆基本职能通过对动态知识收集、整理、传递得以扩张延伸;它在融入社会文化过程中日趋丰富发展,体现为文化遗产保存从文献向知识扩展、情报传递实现于立体的文化空间、智力资源开发注重活态文化和隐知识的发掘、社会教育更加贴近生活、走近大众.  相似文献   

18.
编辑学是一门正在形成中的学科,在其理论框架的构建过程中,尚有不少“关系”问题需要研讨、理顺。编辑与读者的关系便是其中的问题之一。目前一些文章对编辑的地位和作用谈得较多,而对读者这一头似乎有所忽视。笔者不揣愚钝,现就编读关系提出几点浅见,愿与各位编辑交流、切磋。1.编辑是广大读者的“代表”编辑工作的出发点和根本目的是宣传进步思想,传播科学文化知识。在我国现阶段编辑工作担负着推进“两个文明”建设、培养“四有”新人的重大任务。从传知、育人的宗旨这一点来看,编辑工作与宣传、教育部门的工作是一致的。因此,有人提出编辑也是  相似文献   

19.
数字图书馆是顺应时代需求的产物,其基本职能和属性,即收集、整理、传播信息的功能并未发生改变,但作为社会公共信息文化基础设施,数字图书馆充分实现和发展了其社会职能,不但是信息基础设施的一部分更是社会文化基础设施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作为社会文化事业的数字图书馆,对于数字文化的传播与发展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编辑史,顾名思义是研究编辑工作发展和演变的历史,它的内容应包括编辑工作的产生过程、各历史时期所注进的新的因素,以及寻找其发展演变的脉络."[1]然而,不无遗憾的是,就目前已出版的或公开发表的专著、论文来看,中国编辑史尤其是中国编辑通史,总是与中国文化史、书史和中国出版史纠缠不清,不能真正地历史地描述、揭示作为社会文化现象的编辑活动的产生、发展过程,不能实实在在地给当代的编辑实践、编辑工作提供有价值的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