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唐宋元是中国古代小说发生的重要阶段。伴随着创作,小说理论在唐宋元时期面临如何真正走上艺术审美批评之路的问题。从唐之“史氏流别”观到南宋之“史说分离”观,再到元之“说大于史”观,史学意识在唐宋元小说批评中的隐现及其渗透体现了这一时期小说批评走向艺术审美批评的艰难历程。  相似文献   

2.
金圣叹小说理论及其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圣叹选评的《水讲》溶融了他的许多小说理论,作者撷取了:小说与史传作品的关系;小说是“以文生事”的创作特点;小说的审美特征等三个方面来介绍金圣叹在批评小说《水浒》时所表达的理论观点。并分析了金圣叹这些理论产生的缘由及为何未能对后世小说创作产生影响的原因。  相似文献   

3.
读了刘梦溪同志在《红楼梦学刊》1989年第1辑上发表的《小说批评派红学的崛起与发展》(上)一文,觉得他用来界定“小说批评派红学”的观点,似有值得商榷之处。刘梦溪同志区分“小说评点派”红学和“小说批评派”红学的立足点,是基于对古代小说评点非小说批评的看法.刘文说:小说评点更多地是抒写评者的比较零碎的感受、心得、体会,主要凭借自己的生活经验和艺术感受,不是依据一种成型的美学理论,用适合特定对象的方法进行批评.钱钟书先生说得好:“评点、批改侧重成章之词句,而忽略造艺之本原,常以‘小结裹’为务.”小说批评则要求有美学理论和一定的小说观作为参照物。这是两者最主要  相似文献   

4.
冯梦龙是中国古代第一位较为全面地提出小说理论的小说理论家。在其“三言”的三篇序言里,分别提出了小说功用观:重视小说的社会教化作用;小说发展观:总结了古代小说的发生发展历程,并指出了通俗小说起源于话本艺术;小说创作观:小说创作要处理好真实与虚构的关系,并提到了小说创作题材的来源问题,指出小说创作要遵循通俗的原则;小说批评观:评价小说创作要将作品放到具体的历史时代中去评价,不能以今律古。  相似文献   

5.
范道济 《黄冈师专学报》1998,18(3):24-28,51
史家“实录”理论的精髓和真谛,在于关怀现实、写实求真.而小说既然“记正史之未备”,那么,史家“实录”原则也就合乎逻辑地成为小说所应遵循的创作原则。本文从两个方面论述了“实录”理论对明清小说的积极影响:第一,促使小说关注社会、贴近现实,快捷及时地描摹驳杂多色的杜会现实生活;第二,史家“不虚美.不隐恶”,“善恶必书,妍媸毕露”的实录精神,促使小说人物形象由单色调向多色调演进,由定型化、绝对化向动态化、复杂性发展.并最终创造出具有高度个性化的、具有复杂性格结构的艺术典型。  相似文献   

6.
“虚实”与“雅俗”是中国古代小说批评史上随对著名范畴,也是小说批评史上长期争论的论题。本文围绕这两大论题,系统地梳理了明清小说“补史”论各家各派的理论主张,比较分析了各家各派理论的异同、优劣和理论得失,总结了各家在小说理论批评史上的建树及其对小说创作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小说评点是中国古代小说批评的主要形态,而小说评点中蕴涵的理论思想是古代小说理论的重要部分。金圣叹在《水浒传》的评点中体现的思想、形成的体例、创设的文法及别具一格的评点风格都对有清一代的评点家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对金圣叹小说评点对于后世产生的影响进行考察,这是正确评价金圣叹小说评点行为和深入阐释金圣叹小说理论的必要前提和研究依据。  相似文献   

8.
从文化角度考察古代小说理论批评史上“脱胎模拟”之说的成因有三:在史官文化大背景下,“历史化思维”所导致的“拟史批评方法”的泛化延伸是此说产生的本源;华夏民族崇宗重脉的文化精神所导致的以“无一字无来历”为上品的思维定势是此说的直接导因;古代小说文化中普遍存在的承传因袭现象所导致的创作的非创作性,为此说的产生提供了温床沃土。“脱胎模拟”说虽有其依据和合理性,但其缺陷也是明显的,具体表现在:理论体系上显得零星散乱;研究方法上觅旧遗新,重源轻流;评论中牵强含混乃至离实。  相似文献   

9.
本从整体角度,分析中国古代小说理论批评中的“味”论。通过研究说明:早期为了论证小说的独特功用和审美特点,评论常用“奇味”、“异味”来做整体说明;后期(主要是明清时期)评论常常在具体分析小说的人物、情节、语言乃至结构等艺术特点中,运用“味”的范畴来分析其美感特点。“味”虽然不是小说理论批评的中心范畴,但无疑是其重要审美范畴之一。而且这些“味”的范畴,明显是与小说的审美观紧密结合在一起的,由此可以看到中国古代小说审美观的不断发展变化及其特点。  相似文献   

10.
明末清初小说作家明确提出“木铎醒世”的小说观念并反复阐述强调.其内涵主要包括存雅道、为世型、劝作善三个方面.明末清初小说作家群体对“木铎醒世”小说观念的极力强调,是小说史上前所未有的,他们对小说社会功用的重视和对时事的密切关注,深刻地影响了晚清时期的小说观念和小说创作,在中国古代小说理论史上是值得注意的一个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11.
唐代的小说读者是成熟的阅读和接受群体 ,他们与创作群体有着同样的小说观念和审美需求 ,他们不以史传的“实录”原则苛求作者 ,能理性地理解小说的虚构 ,常态地看待“奇事”“异事” ,并常常表现出参与创作的巨大热情 ,对小说的创作提出指导性意见 ,有时则直接进行再创作 ,为唐代小说的创作和传播作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12.
本文通过对文言小说和小说评点的分别界定,对文言小说评点定义如下:文言小说评点是中国古代文言小说批评的主要样式,它的评点对象是我国古代以文言创作的、与白话小说相对而吉的小说,其形式主要序跋类、评注类和符号类三大类,功能是帮助阅读者更好地理解作者的创作意图和作品的艺术特色。  相似文献   

13.
明代通俗文学高度繁荣,小说批评理论也随之积臻丰富,作为一部体大虑周的理论专著,《文心雕龙》成为其汲古前代诗文理论的重要对象,其中的小说理论也引起了明人的关注。囿于时代的原因和文学的自身发展规律,《文心雕龙》的小说理论主要针对小说中的艺术手法而非特定文体。在明人看来,这部分内容不仅反映了古代小说理论的演进轨迹,更重要的是对小说的创作手法、创作思维以及小说评点等文学实践具有直接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4.
书坊主牟取商业效益,愤世忧时是《魏忠贤小说斥奸书》及其他斥魏小说创作的重要动力。纪实性是《魏忠贤小说斥奸书》一大特色,其主要表现是主动承担为时事“编年”的职责,纪时准确;但小说也由于过重实录与视艺术之外的社会功用,忽视了文学性的追求,故不能跻身为上等精品而只能沦为下乘之作。这也正是《魏忠贤小说斥奸书》虽“羽翼信史”但却终为“小说”的原因所在。  相似文献   

15.
史家“实录”理论的精髓和真谛,在于关怀现实、写实求真。而小说既然“记正史之未备”,那么,史家“实录”原则也就合乎逻辑地成为小说所应遵循的创作原则。本文从两个方面论述了“实录”理论对明清小说的积极影响:第一,促使小说关注社会、贴近现实,快捷及时地描摹驳杂多色的社会现实生活;第二,史家“不虚美,不隐恶”,“善恶必书,妍媸毕露”的实录精神,促使小说人物形象由单色调向多色调演进,由定型化、绝对化向动态化、复杂性发展,并最终创造出具有高度个性化的、具有复杂性格结构的艺术典型。  相似文献   

16.
芸斋小说把古代小说发展中的实录精神与现当代文学的现实主义精神结合起来.强调尊重作者的观察、体验、思考,作者应以自己的学养、阅历及人道主义精神去接近事实,发现真相。孙犁的小说观念更接近于古代文言小说观念,同时又极大地吸收了现代小说的创作方法.形成了他独特的“芸斋体”。  相似文献   

17.
小说观念到晚明产生了很多新的变化,文章从三方面探讨了其新变:第一,由“史馀”到文学的小说本体论的变化;第二,由认知、劝诫到审美的小说功能论的变化;第三,由“实录”到“虚构”的小说创作论的变化。  相似文献   

18.
《史通》是一部史学评论著作,其内容总括万殊,包吞千有。关于散文,刘知几主张内容要“实录”、风格要简约,模拟古人以“貌异心同”为上;关于小说,刘知几就文言小说的分类、小说与史诗的关系、小说创作中的虚实关系、小说的杜会功能等方面提出了较为全面的看法。  相似文献   

19.
中国现代小说创作的民俗学批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引进文化学视点和方法研究现代文学,是“九五”以来的一大学术思潮。文章从民俗学文化视野切入,对中国现代小说进行全景批评,以求对现代小说创作中出现的一些复杂现象作出深度阐释。内容包括:现代小说创作的民俗学语境;现代小说家创作中的民俗文化心态;民俗文化小说与文学的民族性关系等。  相似文献   

20.
我国古代的精怪小说,六朝时已兴盛,但由于作家们把精怪故事当作实有,而创作上也偏重于实录,因而其中虽不乏名篇,而其主要特色仍为神秘怪异,甚至荒诞无稽。到了唐代,由于作家们“有意为小说”,用精怪小说来露才炫已借以表现自己的理想情操,也即成为作家们言志、述怀和抒情之作,因而无论在思想性和艺术性上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