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文化是一个社会群体中各个成员的信仰、观念、风俗、行为、社会习惯等的总和。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它们不可分割,相互影响,相互依存。学习英语的过程,也是了解和掌握英语文化背景知识的过程。对文化背景知识的掌握程度直接影响到一个人的英语使用能力,是能否得体地运用语言的前提。因此,在学习英语语言知识的同时,也要注意同步地学习与英语有关的文化。反过来说,我们从学习英语语言也可以看出使用该语言的社会文化。汉英语言丰富多采,中西文化更是博大精深,通过对比了解中西文化的差异,的确对语言学习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以下是本人在学习英语过程中对中西文化差异的一些简单见解:  相似文献   

2.
学习一门语言和运用一门语言都离不开对其文化的深入了解。因此,要想掌握和运用一种语言必须了解产生这种语言的社会文化。学生应学会运用英语作为一种工具去了解世界、认识世界。教师有责任教会学生运用英语获取信息和表达思想的能力,而这种能力以必要的社会文化背景知识为前提。因而,寓文化背景知识传授于英语教学中是我们教学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  相似文献   

3.
鉴于中西方文化的差异及学生在英语学习中遇到的文化背景知识障碍,根据自己多年教学经验,提出了在英语教学中应注意背景知识介绍,正确处理背景知识和课堂教学关系,以提高学生英语的运用和交际能力,语言教学离不开语言文化,要想真正掌语言,必须了解产生这种语言的文化背景知识。  相似文献   

4.
英语新课程的总体目标是培养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而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形成是建立在学生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等素养整体发展的基础上,其中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是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基础。当代语言学代表人物乔姆斯基认为.语言活动、语言能力和语言知识是统一的.也是密切联系的.用这种理论指导外语教学,[第一段]  相似文献   

5.
赵建英 《青海教育》2003,(10):45-45
高中英语新教材的教学大纲明确指出:要处理好语言和文化的关系。那么什么是文化呢?所谓文化是指一个社会中人们共同具有的传统价值观念、文学艺术、宗教信仰、知识和技能等。更广义地说,一切风俗习惯、社会礼仪、生活习惯、道德规范、权利义务、传统节日、食品烹饪、禁忌幽默等等都是文化的组成部分。中学英语教师要处理好语言和文化的关系,要教好英语,必须具备丰富的语言文化知识。这些知识应包含以下内容。  相似文献   

6.
如何认识英语语言知识与英语运用能力之间的关系,至今仍然是一个值得讨论的问题,因为它影响着我们进行教学、评价的理念和行为。语言知识是培养语言运用能力的基础语言知识是构筑语言能力的基石。语言知识是语言能  相似文献   

7.
阅读的过程是对语言的认知过程,阅读有助于巩固和扩大词汇、丰富语言知识、提高运用语言的能力。阅读可以训练思维能力、理解能力、概括能力与判断能力。“侧重培养阅读能力”是教学大纲规定的高中英语教学目的之一,是培养学生理解和运用英语技能的一个基本方法,又是落实交际实践性的主要途径。英语阅读就是读者利用相关的英语知识和非英语知识去解读包含一定英语知识和非英语知识的阅读材料。  相似文献   

8.
文化,作为一个专门术语,富有弹性。有人把文化说成是一种复杂的社会现象,19世纪英国人类学家泰勒(Edward Tylor)在《原始文化》一书中,给文化下了一个比较经典的定义:“文化是一个复合体,其中包括知识、信仰、艺术、法律、道德、风俗以及人作为社会成员而获得的任何其他能力和习惯。”交际的过程是人们运用语言知识和社会文化知识传递信息的过程,所以学习语言与了解语言所反映的文化背景知识是分不开的,了解英语文化知识。  相似文献   

9.
英语阅读是一个复杂紧张的大脑活动过程,人们可以从阅读中获取较多的信息,了解异国文化,丰富语言知识,提高英语语言运用能力。因此,近几年在各类形式的英语考试试题中,阅读理解题是考查学生的语言运用、阅读水平,理解能力,逻辑推理以及对词,句和语法知识的记忆、分析判断及阅读速度等能力的重要项目。应试者要想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题量大、难度高的阅读理解题,除了平时狠抓阅读能力的训练,加强思维深刻性的培养外,还必须掌握一定的方法和技巧.  相似文献   

10.
任俊莲 《文教资料》2007,(2):169-170
英语文化教育是外语教学的一个重要内容,是英语教学绝不能忽视的一个方面。要想全面提高学生理解、运用英语的能力,英语教育者必须充分认识英语文化教学和语言教学的关系,教学过程中,既要注重语言知识的传授,又要充分重视文化教学。  相似文献   

11.
陈燕芬 《考试周刊》2011,(84):119-119
在英语教学中,教师首先要把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贯穿始终,保证学生能听懂英语,会讲英语,会用英语表达思想。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包括语言知识、言语技能、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五个方面,重点突出语言的交际性。  相似文献   

12.
语言和文化的关系是部分与整体的关系,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是文化的主要表现形式之一。要真正学会一门语言,必须了解其所代表的文化。英语教学是语言教学,当然,离不开文化教育。学习英语知识、掌握英语技能、提高英语运用能力,与熟悉英美文化背景知识密不可分。中学作为英语教学的初级阶段(初中)和初级向中级过渡阶段(高中),文化导入也就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3.
谈及英语教学,人们往往只想到听、说、读、写、译几项基本技能的训练和培养,却忽视了对英语语言所承载的文化的教学。学生虽然学习了英语语音、语法和词汇,有相当的听、说、读、写、译能力,但由于缺乏对英语语言文化的了解,不能用英语深入、灵活、得体和有效地表达思想。所以,在英语教学中,不仅要讲解语言知识,训练语言运用能力,而且更要加强有关语言文化知识的传授。  相似文献   

14.
语言是一个民族文化的直观表现,不同民族的人在利用各自的语言进行交流的过程其实是文化传递的过程。英语作为一种语言,在组织初中英语教学活动的时候,教师应该从其语言的角度入手来进行知识教学。语言中包含着丰富的文化因素,换言之,教师利用语言进行知识教学的时候要充分发挥文化的作用,将文化渗透到基础知识教学之中,以此丰富英语的教学内容,为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跨文化交际打下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5.
读的过程是对语言的认知过程,阅读有助于巩固和扩大词汇、丰富语言知识、提高运用语言的能力。阅读可以训练思维能力、理解能力、概括能力与判断能力。“侧重培养阅读能力”是教学大纲规定的高中英语教学目的之一,是培养学生理解和运用英语技能的一个基本方法,又是落实交际实践性的主要途径。英语阅读就是读者利用相关的英语知识和非英语知识去解读包含一定英语知识和非英语知识的阅读材料。英语知识是指读者英语语音、词汇、语法以及篇章知识的总和;非英语知识是指读者英语知识以外的背景知识.即直接或间接获取的知识经验的总和。加强阅读训练可以为学生创造大量获取语言知识和大量运用语言的机会和条件。在课内外的阅读中既可培养学生对语篇进行分析、综合,并从中获得信息的能力,也能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学会欣赏英语文学作品的美,通过自然渗透陶冶学生良好的情操。  相似文献   

16.
从语言知识,语言技能、语言运用三个方面入手,系统论述了英语素质教育的目的就是使学生从实践上掌握英语,具有读听说定的语言能力和交际能力。  相似文献   

17.
文化,作为一个专门术语,富有弹性。有人把文化说成是一种复杂的社会现象,19世纪英国人类学家泰勒(Edward Tylor)在《原始文化》一书中。给文化下了一个比较经典的定义:“文化是一个复合体.其中包括知识、信仰、艺术、法律、道德、风俗以及人作为社会成员而获得的任何其他能力和习惯。”交际的过程是人们运用语言知识和社会文化知识传递信息的过程,所以学习语言与了解语言所反映的文化背景知识是分不开的。了解英语文化知识,有助于交际畅通并有效地进行。相反.缺乏了解英语文化背景知识必然导致交际障碍、冲突和误解.也就是我们所说的“语用失误(Pragmatic Failure)。”本文所谈的不是因为语法结构出错而导致的词不达意.而且指说话方式的不妥。或不符合表达的习惯,或说得不合时宜。说话人未能按照英美人的社会风俗习惯来交谈所造成的失误.本文试图淡淡日常交际中出现的误区。  相似文献   

18.
黄惠民 《池州师专学报》2002,16(1):131-132,135
语感是一种缄默知识(tacit nowledge),是语言学习者对某种语言和文化所掌握的知识技能融合之后的产物。它虽然不能直接表现为一种语言能力,却影响着语言运用的效果和质量。本文从师生、环境两方面讨论了一些影响英语语感养成的因素,提出了一些培养和训练语感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语言和文化相互依存。了解英美社会文化知识,是理解英语语言内涵的必要条件。在学习英语知识,提高英语运用技能的同时,掌握必要的英美社会的文化知识,并注意本国文化和英美文化间的差异,对促进英语学习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英语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形成建立在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等素养整合发展的基础上。语言技能和语言知识是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基础。情感态度是影响学生学习和发展的重要因素。学习策略是提高学习效率、发展自主学习能力的先决条件。文化意识则是得体运用语言的保障。这五个方面共同促进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形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