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文化创意产业是近年来迅速崛起的一个知识密集型的新兴产业,是经济、科技、文化高度融合的战略性产业。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符合经济转型升级的客观需要,契合建设“三个扬州”的发展路径,对于改造提升扬州传统产业、加快产业升级、促进经济发展、推动社会进步,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对扬州市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现状进行调查,重点分析扬州市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必要性和可行性,针对其存在的问题提出可行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创意产业可以通过应用技术的嫁接,比较深入地融入传统产业,实现传统产业的价值创新和产业创新,促进整个经济结构的优化和发展方式的转变  相似文献   

3.
文化创意产业是近年来迅速崛起的一个知识密集型的新兴产业,是经济、科技、文化高度融合的战略性产业。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符合经济转型升级的客观需要,契合建设"三个扬州"的发展路径,对于改造提升扬州传统产业、加快产业升级、促进经济发展、推动社会进步,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对扬州市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现状进行调查,重点分析扬州市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必要性和可行性,针对其存在的问题提出可行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在创意萌动和消费升级的知识经济时代,我国经济增长方式面临转型.由于创意产业可以迎合新的消费需求,延长传统产业的价值链,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增加新的就业岗位,对于实现经济社会转型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我国必须从观念意识、成长环境、人才培养、体制机制等方面积极扶持创意产业发展.  相似文献   

5.
创意产业是在全球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的背景下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经济形态,逐渐成为现代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我国创意产业发展具有地区不平衡性,上海、北京、香港等发达地区十分重视创意产业的发展,对创意产业的范畴做了比较明确的界定,并制订了相应的发展战略。从现有的情况看,动漫,网游,包括广播、影视、出版等传媒产业,以及传统的画廊、音乐厅、剧院等传统产业将成为今后我国创意产业发展的重点。  相似文献   

6.
《世界发明》2007,(8):36-39
随着中国创意产业的迅速发展,以及中国作为一个文化大国的形象开始逐步显现,进入中国的外国企业也从过去的汽车、能源、化工、航空航天等传统制造业转为现在的以创意企业为主,比如IT、广告、设计类型的企业以及文化艺术类等,并且这些企业表现非常活跃。这些外国创意企业的进入,给中国本土的创意企业带来了对更先进的设计理念和经营理念学习机会,也带来了竞争压力和市场冲击。也正是这些外国创意企业和中国本土创意企业一起构成了最近几年中国创意产业蓬勃发展的态势。从本期开始、本刊将陆续推出一系列的文章,分别从广告传媒业、动漫业、画廊业等不同角度,透析这些外国企业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以及这些外国企业给中国创意产业所带来的新的元素、新的活力。  相似文献   

7.
实施陶瓷创意产业是景德镇经济发展,城市进步的重大战略举措.文章运用横向对比方法,通过对传统陶瓷产业发展历史的回顾与对陶瓷创意产业的介绍及对景德镇城市发展带来的影响比较,指出发展陶瓷创意产业给城市发展带来的优势.  相似文献   

8.
国内外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政策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者对于文化产品的需求开始迅速增加,进而带来国内外文化创意产业的快速发展.然而文化创意产业作为一种新兴产业,其发展离不开政府政策的扶植和引导.因此,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首先对文化创意产业的概念和特性进行了总结和归纳.分析了文化创意产业在当代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随后通过对国内外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先进经验进行总结,提出了政府促进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总体政策框架;最后为我国政府更好地规划和发展当地文化创意产业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传统观念认为,企业只时股东负责,承担社会责任会增加企业成本,给股东利润带来负面影响.企业社会责任观念认为,企业应时所有利益相关者负责,股东只是利益相关者之一.两种观念自此进入长期抗争,最终企业社会责任得到全面发展,文章以历史发展为视角,阐述了西方企业社会责任理论的演进过程,并从中得出了对我国企业责任发展的启示.  相似文献   

10.
创意产业不是哪一个城市或地域的专利。打破北京抑或上海一枝独秀的局面对发展中国文化创意产业十分必要。北京是中国文化创意产业的中心。在北京,和文化创意产业相关的企业、人才以及产业产出已经占了大陆整个创意产业的将近半壁江山。但这并不代表北京就是文化创意产业的代言人了,因为在该产业频频带来利好消息的今天,谁都不会对这具有  相似文献   

11.
交通运输企业社会责任绩效评价体系构建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齐丽云  尚可  王伟楠 《科研管理》2018,39(4):102-112
企业社会责任绩效评价体系是企业在履责过程中“省察克己”之镜。本文在综述国内外学者及权威机构企业社会责任评价研究的基础之上,从责任治理、人权、环境、公平运营、产品责任、社区发展、经济贡献七个方面初选指标,选取42家交通运输类上市企业为评价对象,依据“R聚类+变异系数分析”定量筛选指标,从理论与实践两个层面检验所构建评价体系的合理性,最终建立出适用于我国交通运输行业的企业社会责任绩效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12.
程石  曹海敏 《科学与管理》2020,40(1):102-109
选取我国食品行业38家上市公司2015—2017年面板数据为样本,采用随机效应模型方法,实证分析社会责任对公司财务绩效影响。研究表明:食品行业企业社会责任能够给公司财务绩效带来显著影响。根据利益相关者理论将社会责任划分为六个维度,发现企业对债权人的社会责任能够对财务绩效带来显著正向作用,企业对消费者和员工的社会责任对财务绩效带来显著负向作用;进一步区分产权异质性,发现与非国有企业相比,社会责任履行对财务绩效带来显著影响在国有企业中表现更为明显。经过稳健性检验发现上述结论依然成立,说明我国食品行业社会责任整体状况有待提高。  相似文献   

13.
孟斌  李菲  杨月 《科研管理》2020,41(10):174-184
本文以国际标准化组织的ISO、全球报告倡议组织的G4标准和《交通运输业节能环保“十三五”发展规划》等权威报告和企业社会责任相关的文献为基础,结合企业社会责任的具体内容,通过主成分分析和相关分析剔除涵盖重复信息的指标,建立包含了责任治理、社区发展和经济贡献等7个准则层,以及设立企业社会责任部门、环境友好型产品和研发投入等51个指标的企业社会责任评价指标体系,通过循环修正理论构建交通运输业的企业社会责任评价模型。本文特色与创新:一是通过均值法、Boarda法和Compeland法三种组合评价方法对单一评价方法进行循环修正,最终得到三种组合方法统一的排名,克服了单一方法所固有的片面性和说服力相对较弱的缺陷,合理考量了交通运输企业社会责任的履行和实践状况。二是通过数据处理前的kendall检验对单一评价方法进行一致性判断,通过数据处理后的spearman检验对结果的一致性进行二次检验,保证了组合评价结果的合理性,解决了单一评价之后直接组合数据导致数据无说服力的问题。同时与其他评价结果进行外部一致性检验,检验结果表明本文循环修正评价结果具有较高的外部一致性。三是通过分准则层和分子行业综合地分析了交通运输业企业社会责任履行的现状,有助于交通运输企业客观定位自身发展状况,采取差异化措施提高监管质量水平。本文实证结果表明交通运输行业中的央企国资控股企业与航空运输企业社会责任履行情况较好,值得行业其他企业学习借鉴。企业在不断提高人权绩效的基础上,努力提高经济发展水平,进而推动企业社会责任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公司社会责任与价值创造:基于社会调查的数据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基于社会调查的数据将公司社会责任界定为客户利益、员工保健、社区发展、环境保护、内部治理、产品质量和员工发展七个方面,这些公司社会责任的履行将受到公司所有制性质、企业寿命、企业规模、企业所处的行业等因素的影响.公司社会责任作为一个综合性指标,它对企业的财务绩效和社会效应都具有显著的作用,尤其是对社会效应的贡献更加明显.公司社会责任的不同因子对企业价值创造的贡献程度存在较大的差异性,贡献最大的主要是环境保护、客户利益、员工保健、内部治理、员工发展,并且这些社会责任因子的作用主要的是体现在企业的非财务价值方面.而不是财务价值的创造.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以交通运输行业企业社会责任履行对企业财务绩效的影响为立足点,采用利益相关者理论进行多维度社会责任指标划分,通过静态回归分析、动态滞后模型对2011-2015年期间在沪深证券交易所上市的37家交通运输行业公司进行实证研究并提出对策建议。研究结果表明:交通运输行业企业社会责任的履行及企业的成长性均对当期财务绩效指标存在明显的正向作用,而公司的规模对当期财务绩效有明显的负向影响。财务绩效将同时受到滞后一期及滞后两期企业社会责任的正向影响,且时间越长,当期社会责任对后期财务绩效的影响越弱。无论对于当期或后期财务绩效指标而言,企业社会责任均对会计指标衡量的财务绩效产生较市场指标衡量更为显著的正向作用。  相似文献   

16.
阳镇  凌鸿程  陈劲 《科研管理》2021,42(5):143-152
企业社会责任是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实践方式,如何驱动企业可持续性的社会责任行为成为研究的重要议题。社会信任作为宏观经济运行与微观企业市场活动的“润滑剂”,对企业的市场行为与社会行为产生不可忽视的作用。传统的研究主要研究外部正式制度对企业社会责任的影响,忽视了社会信任作为一种非正式制度在驱动企业社会责任实践中产生的重要作用。本文基于2009-2017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实证考察了社会信任对企业社会责任的影响效应,并检验了外部正式制度与企业内部高管激励制度在社会信任(非正式制度)与企业社会责任的调节效应;进一步验证了基于工具竞争逻辑主导下的企业社会责任在社会信任与企业创新之间的中介作用,验证企业社会责任的工具价值效应。研究结果表明:(1)社会信任对企业社会责任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异质性分析结果表明在产权、披露环境以及行业追随等方面存在异质性;(2)外部正式制度(市场化环境)在社会信任与企业社会责任之间产生正向调节作用,呈现出正式制度与非正式制度对企业社会责任的协同倍增效应;(3)企业内高管股权激励制度在社会信任与企业社会责任之间产生负向调节作用,呈现出企业内激励制度与企业外非正式制度对企业社会责任的替代效应;(4)企业社会责任在社会信任与企业创新之间产生部分中介作用,即Porter和Kramer(2006)提出的企业社会责任的战略竞争工具效应得到实证结果的支持。本研究在理论层面上基于“内外结合”的视角丰富了企业社会责任驱动因素的研究,拓展了社会信任作用与企业社会行为的影响机制,在实践层面为政府以及企业重新审视社会信任的价值效应提供经验证据,也为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发挥社会责任的竞争工具效应提供经验启示。  相似文献   

17.
企业社会责任与竞争力关系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张旭  宋超  孙亚玲 《科研管理》2010,31(3):149-157
摘要:本文以59家医药上市公司2003-2007年的数据为依据,通过实证分析研究了企业社会责任与企业竞争力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从当期来看,承担社会责任越多的企业,企业竞争力越高;从前期来看,前期企业社会责任表现会增强当期企业竞争力,尤其是近三年的社会责任表现会显著影响企业竞争力;同时,本文对控制变量的研究发现,公司规模越大社会责任表现越好,国有企业社会责任表现显著优于非国有企业,而企业经营年限对企业社会责任表现的影响则不显著。  相似文献   

18.
陈昕  林晓璇 《科技管理研究》2012,32(14):119-122
企业社会责任研究是在不断地演变与争论中发展起来的,为克服企业社会责任概念的模糊性以改善研究的实践性与操作性,企业社会回应、企业社会表现概念相继被提出。企业社会回应的提出,代表了企业社会责任研究从道德维度转向管理维度。而企业社会表现则兼容了企业社会责任与企业社会回应,被看作是实证研究中企业社会责任测量的操作性定义,从而成为规范研究方法与实证研究方法之间的结合点。  相似文献   

19.
社会责任创新又称企业的社会创新,是指企业以创新的方式向社会供给社会责任行为。企业的社会责任理念已经从忽视社会责任、战略性社会责任、社会责任战略逐渐向社会责任创新转变,社会责任创新已经成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新来源。从领域创新、资源和工具创新、传播方式创新、评价方式创新等4个维度构建了社会责任创新的认知框架,以帮助企业在"创新、创业"的政策背景下,既能获得经济利润,又能助推社会进步。  相似文献   

20.
我国企业开展社会责任内部审计的构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首先概述了企业社会责任及社会责任审计的产生及发展情况,然后对我国企业开展社会责任内部审计的必要性和概念框架体系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开展社会责任内部审计应注意解决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