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李兵 《考试周刊》2009,(45):74-74
描述一组数据的集中趋势的特征数有三个: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而表示。组数据离散程度的特征数也有三个:极差、方差、标准差。它们主要用来反映一组数据的离散程度,也就是反映一组数据的波动大小。极差反映一组数据中两个极端数之间的差异情况。极差的计算公式是:极差=最大值-最小值。方差、标准差是反映一组数据的波动大小。  相似文献   

2.
我们已经知道:描述一组数据的集中趋势的特征数有三个: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而表示一组数据离散程度的特征数也有三个:极差、方差、标准差.它们主要用来反映一组数据的离散程度,也就是反映一组数据的波动大小极差反映一组数据中两个极端数之间的差异情况.极差的计算公式是:极差=最大值-最小值.方差、标准差是反映一组  相似文献   

3.
平均数是反映一组数据中各数据的平均大小.如何准确地描述一组数据的离散程度呢?这就要求我们掌握与数据波动相关的三个概念:极差、方差和标准差.一、正确理解极差的概念极差是指一组数据中最大与最小数据的差.极差是刻画数据离散程度的一个统计量.学习极差应注意以下几点:①极差可以反  相似文献   

4.
方差是刻画数据离散程度的统计量,通常,一组数据的方差越小,这组数据的波动越小。  相似文献   

5.
任艳云 《初中生》2008,(5):29-31
平均数是反映一组数据中各数据的平均大小.如何准确地描述一组数据的离散程度呢?这就要求我们掌握与数据波动相关的三个概念:极差、方差和标准差.  相似文献   

6.
《中学数学月刊》2011,(9):15-22,62
本章将学习极差、方差、标准差.极差、方差和标准差是刻画一组数据的“波动大小”,表示数据离散程度的统计量.它们可以帮助我们更加全面地认识数据,能够对数据做出进一步的处理并做出一定的推断、评论和预测,通过学习要掌握极差的概念,理解其统计意义;了解极差是刻画数据离散程度的一个统计量,并在具体情境中加以应用;知道方差、标准差的意义,会计算一组数据的方差与标准差;掌握利用计算器求一组数据的标准差和方差.进一步体会用计算器进行统计计算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7.
考虑到对一组数据离散意义的刻画与离散程度的量化密切相关的特点,文章将教科书(青岛版)中"数据的离散程度"和"方差"两节内容进行了整合,在使其内容更加凝练的同时,主要探讨了第1课时的教学问题,并给出新颖的教学设计.  相似文献   

8.
三差是指极差、方差、标准差,它们都是用来研究一组数据的离散程度,反映一组数据的波动范围或波动大小的量,用要“三差”能够帮助作出正确的判断和决策.下面举例说明.  相似文献   

9.
在研究某一对象时,有时需要知道数据的集中程度,但是往往还需要了解数据的分散程度.极差是表示数据离散程度的一种统计特征数.一批数据中的最大值和最小值的差叫做极差.  相似文献   

10.
小辞典     
[标准差]:对一组分数的统计描述,不仅要对其分布的集中位置(平均数等)进行度量,还需要对其离散程度(分数间彼此差异的程度,进行度量。一组分数的离散程度越大,其对应的集中位置的代表值的代表性越差;而离散程度越小(表示分数相对集中)则  相似文献   

11.
“统计与概率”分布于整个初中数学的六册教材中,知识体系从初一到初三呈螺旋上升的趋势.《数学课程标准》对这部分知识内容的学习要求作了详尽的介绍.1.统计从事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的活动.(1)通过丰富的实例,感受抽样的必要性,能指出总体、个体、样本,并体会不同的抽样可能会得到不同的结果.(2)会用扇形统计图表示数据.(3)在具体情境中理解并会计算加权平均数.根据具体问题,能选择合适的统计量表示数据的集中程度.(4)探索如何表示一组数据的离散程度,会计算极差和方差,并会用它们表示数据的离散程度.(5)通过实例,理解频数、频率的…  相似文献   

12.
说明极差、方差和标准差都是衡量一组数据的波动(离散)大小的特征量,其值越大.波动就越大,相应的数据就越不稳定(或不整齐).  相似文献   

13.
在教育统计学中,变差系数一直被用来比较单位不同或单位相同但平均数悬殊较大的几组数据的离散程度。数据变异的大小,不仅取决于绝对离散程度,还决定于平均水平的高低。对具有不同平均水平的数据总体,不宜直接通过标准差比较离散程度大小,而需将标准差与相应平均数对比,计算出变差系数,才能进行比较。近年来,我们在实际应用中发现,利用变差系数度量教育测量方面的数据所得结论经常与事实相反。因此,我们对变差系数可比的前提条件进行了分析,追究出问题的根源,  相似文献   

14.
王成  孙翠先 《唐山学院学报》2012,25(6):40-41,44
应用MATLAB软件对一组模拟数据进行曲线拟合,建立了三种数学模型,并通过举例介绍了回归分析建模的方法和步骤,解决了离散数据建模的难点问题。  相似文献   

15.
所谓“三差”是指极差、方差、标准差,它们都是表示一组数据离散程度的特征量.近年中考把对它们及其相关知识作为考点,一方面考查了统计初步的基础知识和思想,另一方面又考查了学生应用数学的能力和意识,让学生进一步体验到数学学习的“有用性”.本文就2007年相关中考题分类细说如下,以期对同学们有所启发.  相似文献   

16.
“三差”是指极差、方差、标准差,它们都是表示一组数据离散程度的指标量.近年中考把对它们及其相关知识作为考试重点和热点,一方面考查了统计初步的基础知识和思想,另一方面又考查了学生应用数学的能力和意识,让学生进一步体验到数学学习的“有用性”.本文就2008年相关中考题分类细说如下,以期对同学们有所启发.  相似文献   

17.
“三差”是指极差、方差和标准差,它们是描述一组数据的离散程度的量.在近几年的中考,出现了许多形式新颖、内容丰富的有关“三差”问题.这类试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三差”概念的理解、计算方法的掌握,以及它们在生活中的应用.现选取2009年有关的试题加以评析,供同学们参考.  相似文献   

18.
方差具有明显的直观意义:衡量一组随机变量是如何围绕平均值变化的,即偏离平均值的程度.方差越小,即是离散程度越小,这组随机变量愈稳定.我们从这个角度解析IMO-27—3.  相似文献   

19.
方差具有明显的直观意义:衡量一组随机变量是如何围绕平均值变化的,即偏离平均值的程度.方差越小,即是离散程度越小,这组随机变量愈稳定.我们从这个角度解析IMO-27—3.  相似文献   

20.
一、重点和难点1.重点:体验并掌握数据的收集、表示与处理的全过程,进一步发展统计观念,会恰当选用普查与抽样调查两种方式收集数据,会利用极差、方差和标准差来判断数据的离散程度.2.难点:正确进行数据的处理及对其结果的描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