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1 毫秒
1.
在1911年辛亥革命后不久,革命果实就被袁世凯窃取了。1912年,袁世凯当上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3月10日在北京就职,不久他又迫使南京临时政府迁往北京,这标志着中华民国史上北洋政府统治的开始。北洋政府对外依靠帝国主义的支持,对内代表封建主义势力,以北洋军队为支柱,镇压人民,排斥异己,在全国建立了反动的军事化统治,在这个时期,共有五位民国总统。1.袁世凯(1912—1916年任总统)河南项城人。袁世凯从1898年开始在天津小站编练“新建陆军”,培育自己的军事势力。在戊戌变法运动中,袁世凯因出卖维新派获得慈禧太后的信任,开始在政治上青云直上…  相似文献   

2.
袁世凯逝世后,以北洋政府为主导的舆论,将袁塑造为“手创民国”的“功臣”,对之极尽颂扬;而在南方革命党人的口诛笔伐之下,袁则完全为“叛国违法”的“元恶”.两种截然相反的评述,反映了民国时期两种政治势力对政局稳定和政治改良的不同考量.在此过程中,“袁世凯”巳非单纯层面上的“民国第一任正式大总统”或者举国征讨的“逆贼”,而已然演变为一种凝聚人心、激励斗志的政治符号.  相似文献   

3.
1912年孙中山辞去南京临时政府大总统,无疑是辛亥革命史上一个极其重大的历史事件,对此的既往研究大都说成是“让位”,其实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总统一席原本就属于袁世凯,其后革命党人与南方独立各省选举孙中山,只是革命形势的需要一个头面人物主持政府,而袁世凯尚未来归、黄兴拟将赴宁代黎元洪“暂任”大总统职权而未成行,孙中山却适时归国并主动要求承担大计等条件下的一个权宜之计,“虚临时总统之席以待袁君”的决定并未因此而有根本性改变。孙中山的最终辞职荐袁仅是“践前言”,实为还位,此外,“让位”论还存在理论上的缺陷,制约了辛亥革命有关问题的研究。  相似文献   

4.
民国七年(公元1918年),北洋政府副总统、代理大总统冯国漳,被皖系军阀段棋瑞胁迫下台,次年12月28日病逝于北京帽儿胡同冯宅.冯死后,其尸体运回直隶河间故里,1920年2月2日以国殡仪式葬于西诗经村附近.冯墓有国葬和家葬之分,为便于史学界对此有一个比较完整、确切的了解,现分别考证如下:  相似文献   

5.
杨度,在中国近代史上具有一定的影响。本文拟就杨度参与洪宪、丁已复辟及其思想根源,作一初步探讨。辛亥革命爆发以后,袁世凯窃取革命的胜利果实,当上了中华民国总统。1914年末,袁的御用造法机构“约法会议”通过《修正大总统选举法》,规定,总统任期10年,并可连任;继任人由现任总统推荐3人,将其姓  相似文献   

6.
杨度,在中国近代史上具有一定的影响。本文拟就杨度参与洪宪、丁已复辟及其思想根源,作一初步探讨. 辛亥革命爆发以后,袁世凯窃取革命的胜利果实,当上了中华民国总统.1914年末,袁的御用造法机构“约法会议”通过《修正大总统选举法》,规定,总统任期10年,并可连任;继任人由现任总统推荐3人,将其姓  相似文献   

7.
冯国璋也是袁的亲信,以其籍贯为直隶河间而称其派别为直系。袁世凯窃国后,冯曾任直隶都督。1913年“二次革命”时,冯被派遣南下攻占南京,其部属即驻守长江下游一带。袁世凯死后,黎元洪依法继任大总统,冯国璋任副总统,但冯仍驻南京。1917年,因参战问题发生了府(总统府)院(国务院)之争,段祺瑞驱走了黎元洪。在张勋复辟事件平定后,段请冯国璋到北京继任大总统。但,冯不愿做没有实权的总统,怕中了段的调虎离山计,直到段答应了他所提出的江苏、江西、湖北等省的督军人选后,他才到北京任职。  相似文献   

8.
中国近代史上有一段照搬西方政治制度——总统制的历史,在民国仅有的几位总统中,袁世凯、冯国璋、徐世昌和曹锟四人都与天津小站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他们都是从小站练兵起家,而且,中国第一支用西方武器和军事技术装备的正规部队——新建陆军也诞生于此地。  相似文献   

9.
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推翻了腐朽的清王朝,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袁世凯从前清官僚转变成中国民国的临时大总统,后又成为正式大总统,但是对于这,他还是不满足,最终走向帝制复辟的道路,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袁世凯复辟帝制,这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刘波 《历史学习》2007,(11):8-8
人教版新课标试验教科书高中历史必修Ⅰ第三单元第2节《美国联邦政府的成立》中说:美国宪法规定:美国总统由选民间接选举产生。但美国历史上出现了一届正、副总统(福特、洛克菲勒)均未经选民选举产生的情况,这是怎么回事呢?  相似文献   

11.
1787年制宪会议确立了美国的总统制,并制定了选举A.N选举总统的制度。1789年1月,第一届总统选举正式开始,其基本进程包括:确定总统、副总统候选人;选举选举人;选举人投票;计算选票;公布结果。最终乔治·华盛顿以全部选举人票当选总统,约翰·亚当斯当选副总统。第一届总统选举是成功的,但选举制本身存在的一些弊端也开始暴露。  相似文献   

12.
袁世凯病死     
1916年6月7日《纽约时报》(北京,1916年6月6日)中华民国总统袁世凯今天病逝。总理段祺瑞立即与副总统黎元洪商议其总统就任。袁世凯胃部染疾  相似文献   

13.
林增平先生的《中国近代史》一书,引用了下述一条史料: 袁世凯死后,段祺瑞以“国务院”的名义通电全国说:“袁大总统子本月六日已在京因病薨逝,业经遗令遵照约法第二十九条宣告以副总统黎元洪代行中华民国之职权。”  相似文献   

14.
贪婪是人的天性,很难根治。民国建立,袁世凯成为第一任大总统。他仿效帝王专制时期的御史制度,成立了一个纠举违法渎职官员的机构——肃政厅,处理权则掌握在大总统手中。按当时制定的《官吏犯赃治罪条例》,对赃官处罪很重。其中第二条规定:贪赃500元  相似文献   

15.
袁世凯,这个晚清、民国政坛上的风云人物,直接影响了晚清、民国初年的政局,而时局也反作用于他,决定了他的人生浮沉:清末新政期间,他与奕劻沆瀣一气,使清朝政治更加糜烂,为清王朝灭亡埋下了隐患;武昌起义,以载沣为首的满族王公亲贵束手无策,清政府内部权力的真空,为袁世凯复出提供了条件,而革命势力也面临重重困难,在这种局势之下,袁世凯被推上了大总统的舞台;当上了民国大总统的袁世凯却逆时代潮流而动,帝制自为、残害异己,用封建思想控制国民的头脑,恶化了民初的政局,毒化了社会风气。最终,袁世凯陷入众叛亲离的境地,帝王梦随之破灭。曾经被时局选择多次的袁世凯最终在人们的唾骂中被抛弃。  相似文献   

16.
袁世凯通过逼迫清帝退位取得民国大总统之位,但是不久之后又行复辟,其行为首鼠两端反复无常令人费解。用角色冲突理论可以说明袁世凯在民国初年角色间的冲突和角色内冲突,进而揭示其首鼠两端行为的深层原因。  相似文献   

17.
为了达到复辟帝制的目的,袁世凯刺杀宋教仁,镇压“二次革命”,强迫国会选举他为正式大总统,解散国民党和国会,颁布专制独裁的《中华民国约法》,废除《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修改大总统选举法。1915年12月25日,袁世凯复辟帝制。袁世凯的倒行逆施,遭到了全国人民的声讨,蔡锷等人参与的护国运动最终使袁世凯的帝制梦破灭。  相似文献   

18.
一、问题的由来笔者在研读《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9课"辛亥革命"一文时,发现了教科书中几个耐人寻味的时间节点,相关表述如下:……1912年2月12日,清政府颁布《清帝逊位诏书》,宣告统治中国260多年的清王朝结束。2月15日,南方的临时参议院选举袁世凯为临时大总统,辛亥革命的成果就这样落到北洋军阀首领袁世凯的手中。  相似文献   

19.
思公 《初中生》2010,(8):14-15
贪婪是人的天性,很难根治。民国建立,袁世凯成为第一任大总统。他仿效帝王专制时期的御史制度,成立了一个纠举违法渎职官员的机构——肃政厅,处理权则掌握在大总统手中。按当时制定的《官吏犯赃治罪条例》,对赃官处罪很重。其中第二条规定:贪赃500元即处无期徒刑,1000元以上处死刑。  相似文献   

20.
根据美国法律,如果总统缺位(比如在任期因为各种原因死去或者因病完全无法行使职权),副总统就会自然接替成为总统,担任这一世界上最有权势的职位。作为现任副总统的拜登,按照美国法律,他同时还是参议院的议长。如果在参议院投票时出现支持和反对票完全相同的情形,他就可以加入投票,对某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