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4 毫秒
1.
植物精油在植物体内的分布范围及含量因精油种类不同而不同,有的整株分布,有的则主要分布在花、叶、根、果、茎等某个或某几个部位,需要通过相应的方法从植物体内提取出来。随着化工分离技术研究的不断深入,植物精油提取技术也得到了进一步发展,出现了很多新的提取技术和方法。文章介绍了植物精油的提取技术,包括传统的提取方法和新型的提取方法。其中,传统的提取方法包括压榨法、水蒸气蒸馏、有机溶剂萃取和吸附法,新型提取技术如超临界流体萃取、固相微萃取法、酶提取、无溶剂微波提取、超声辅助提取和分子蒸馏。文章对植物精油提取相关技术研究进展的综述,可为植物精油提取关键技术的研究和生产者提供积极启发。  相似文献   

2.
为研究生姜精油的提取及对大肠菌群的影响作用,通过对提取时间、提取剂用量和浸泡时间做单因素试验,再以精油提取率为评判指标进行正交优化,确定了索氏提取法和常压蒸馏法的最佳提取条件。以抑菌圈直径为判定指标测定所提取的精油对大肠菌群的影响。结果表明:索氏提取法提取生姜精油的最优提取条件为提取剂用量12 mL/g,提取时间3.0 h和提取温度50℃;常压蒸馏法提取生姜精油的最优提取条件为提取剂用量20 mL/g,浸泡时间1.0 h和提取时间3.0 h。索氏提取法提取的生姜精油对大肠菌群的抑菌圈平均直径为73.66 mm;常压蒸馏法提取的生姜精油对大肠菌群的抑菌圈平均直径为25.48 mm。索氏提取法提取出的精油树脂抑菌效果好于常压蒸馏法提取的生姜精油的抑菌效果。  相似文献   

3.
三种方法提取八角茴香精油及其抗菌活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八角茴香精油及其单体成分具有多种生物活性,广泛应用于食品防腐领域.本文采用三种方法提取八角茴香精油,比较得出最优提取方法,并以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杆菌等作为供试菌种,对精油的抗菌效果、精油抗菌的稳定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八角茴香精油的最佳条件为:原料粉碎程度40目,料液比为1∶10,蒸馏2h,得率为9.194%;采用超临界CO2萃取法提取八角茴香精油的最佳条件为:压力为2000PSI、温度为30℃、萃取2.5h,得率为4.5%.乙醇回流法提取八角茴香精油最佳工艺条件为:料液比为1:10(g/mL),回流次数为3,回流时间为3h,得率最高可达34.52%;乙醇浸提法提取八角茴香精油最佳条件为:料液比1∶20(g/mL),浸提时间3h,粉碎程度60目,最高得率为20.38%.精油对大肠杆菌的抑制效果最好,其次是酵母.  相似文献   

4.
为了提高橘皮精油的提取效率,对超声辅助溶剂法提取橘皮精油的工艺进行了优化。以橘皮精油得率为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选择适合的水平,通过正交试验优化提取工艺。优化的提取工艺条件为:浸泡时间40min、超声功率110W,超声时间60min,料液比(g/mL)1:8,在此条件下橘皮精油平均得率可达到2.23%。  相似文献   

5.
留兰香精油提取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改良水蒸气法和浸提法进行比较,高效率地提取留兰香精油。实验证明:浸提法产率高于水蒸气法.根据不同溶剂的不同配比提取留兰香精油,确定了最佳的配比关系。结果显示:用无水乙醇和乙醚的体积比为1:1.5的混合液做溶剂时留兰香精油的产率最高,且油的质量也好。最后用气相色谱法鉴定出所提取的留兰香精油的成分。  相似文献   

6.
短毛独活精油提取及抑菌作用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石油醚提取获得短毛独活精油,采用生长速率法测试短毛独活精油的杀菌活性。结果表明:短毛独活精油对12种供试真菌均具有不同程度的抑菌作用,其中对小麦纹枯病菌的抑制率最强,达到100%;其次是油菜菌核病菌、辣椒疫霉病菌,达到80%以上;而对玉米大斑病菌、稻瘟病菌的抑制率相对较低。  相似文献   

7.
文章以选择最佳提取茴香精油的实验方法为目的,以茴香精油提取率为指标,提取时间、微波功率和液料比为参考因素,进行了茴香精油提取的正交试验、极差分析,优化茴香精油的提取条件。结果表明:影响茴香精油提取率的主要因素顺序为B(提取时间)>A(微波功率)>C(料液比),最佳条件为:液料比8∶1,微波功率700W,提取时间为20分钟。  相似文献   

8.
目的从七里香花中提取精油.方法水蒸气蒸馏法.结果从七里香花中提出精油,得率为1.5%.结论七里香花中含较丰富的精油  相似文献   

9.
本文选择高中生物学选修教材中“植物有机成分---精油提取”的实验,总结了实验得以成功的关键因素,以阐明“大科学”视角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0.
在"橘皮精油的提取"实验的基础上,将橘子皮改为柚子皮,将手动压榨法进行改良,不仅能得到柚皮精油,还容易操作,大大缩短了实验时间。  相似文献   

11.
应用超临界CO2萃取技术,采用正交实验法,对影响莪术挥发油萃取率大小的萃取压力、萃取温度和CO2流量3个因素进行了研究,最佳工艺为:萃取温度55℃、萃取压力25MPa,CO2流量30L/h,萃取率为8.44%;同时进行了水蒸气蒸馏,挥发油得率为2.31%。并对两种方法提取所得挥发油进行GC—MS成分分析,应用ABTS和FRAP法对两种方法提取莪术挥发组分的抗氧化能力进行了检测及比较,结果显示超临界CO2提取物的成分、得率不同,其抗氧化能力均强于水蒸汽法提取物。  相似文献   

12.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 HS-SPME)技术提取干、鲜杏花的挥发性成分,经气相色谱-质谱测定,比较分析干、鲜杏花的香气成分变化.分析结果表明:鲜杏花中鉴定出2种挥发组分,占总挥发组分相对百分含量的95.09%,苯甲醛占总挥发组分的93.55%;干杏花中鉴定出20种挥发组分,占总挥发组分相对百分含量的92.17%,其中苯甲醛占总挥发组分的25.07%.可见干、鲜杏花挥发油化学成分种类和含量均有明显的差别.  相似文献   

13.
柠檬皮中香精油提取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柠檬皮中香精油的提取工艺,利用石油醚索氏提取,采用单因素法分别考察了柠檬皮的投加量、石油醚的体积、萃取时间和萃取温度对香精油出油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柠檬皮的投加量为25g、萃取温度为60℃、萃取时间为30min时香精油的出油率达到最大值;随着石油醚用量的增加,香精油的出油率不断增加,综合考虑提取率与经济性石油醚用量取400ml为宜.  相似文献   

14.
以乙醚为改性剂,采用超临界CO2萃取法提取中药蛇床子的有效成分,并用GC/MS法对其化学成分和相对含量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与水蒸气蒸馏法比较,超临界CO2萃取法的产率较高,总萃取率为8.46%(w),蒸馏法提取蛇床子挥发油的产率较低,仅为1.01%(w);蛇床子超临界萃取物中香豆素类的相对含量约为67.63%,其蛇床子素相对含量占总香豆素的78.92%,而蒸馏法提取的挥发油中鉴定出一种香豆素成分,其相对含量仅为1.65%.因此,超临界CO2萃取法可以有效提取中药蛇床子的多种香豆素类成分,其方法为其他同类中药的开发和药学鉴定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5.
天然植物精油提取技术——亚临界流体萃取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介绍亚临界流体萃取技术用于植物精油的提取。指出亚临界流体萃取技术为低温、无氧、非热条件下萃取,天然产物活性成分不破坏,投资少,成本低廉,无三废排放,亚临界流体来源广,价格低,可实现工业化大规模生产,必将成为精油工业化生产的主导技术,是环境友好化学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6.
采用正交实验研究广藿香挥发油的提取,得到了每种方法的最佳萃取条件,并比较了多种萃取广藿香挥发油的方法,结果为超临界CO2 萃取比超声辅助萃取和其他萃取方法无论在提取率上还是产品质量上都具有突出的优点,SFE 萃取广藿香挥发油的最佳工艺条件为:萃取压力28MP,萃取时间2h,萃取温度40℃,装料率70%.  相似文献   

17.
Renewed interest in natural materials as food flavors and preservatives has led to the search for suitable essential oils. Moringa oleifera seed essential oil was extracted by solvent-free microwave and hydrodistillation. This study assessed its chemical constituents. Cytotoxicity of the oils was investigated using hatchability and lethality tests on brine shrimps. A total of 16 and 26 compounds were isolated from the hydrodistillation extraction (HDE) and solvent-free microwave extraction (SME) oils, respectively, which accounted for 97.515% and 97.816% of total identifiable constituents, respectively. At 24 h when the most eggs had hatched, values of the SME (56.7%) and HDE (60.0%) oils were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P<0.05) from those of sea water (63.3%) and chloramphenicol (15.0%). Larva lethality was different significantly (P<0.05) between HDE and SME oils at different concentrations and incubation periods. The median lethal concentration (LC50) of the oils was >1000 mg/ml recommended as an index for non-toxicity, which gives the oil advantage over some antioxidant, antimicrobial, therapeutic, and preservative chemical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