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赵京伟 《中国广播》2011,(10):72-74
广播录音节目中人声录音的比例往往很高。人声的录音制作是一项综合性的技术工作,涉及面很广。它要求录音师具有较全面的电声技术知识和较高的艺术修养。在现代广播中人声录音的大量使用同样对广播记者的录音技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相似文献   

2.
钢丝录音档案是利用钢丝录音设备将声音记录在纯碳钢丝或不锈钢丝上的磁性录音档案,目前正处于无法读出的濒危境地,亟待抢救.本文介绍了钢丝录音技术的发展历程和我国钢丝录音档案的保管现状,提出了钢丝录音档案的抢救策略,构建了钢丝录音档案抢救平台,制定了钢丝录音档案抢救流程,为规范化、规模化抢救钢丝录音档案提供了技术保障.  相似文献   

3.
孔力 《新闻知识》2006,(8):67-68
我们正处在科技日新月异、迅猛发展的历史时期。由于数字技术的不断发展,音频数字化改变着音频技术的发展方向,电视节目制作中的录音工艺,随着发生着很大的变化。音频数字化虽然只是一种信号的处理方法,它把在时间和幅度上连续变化的音频信号,变成在时间上取样和幅度上量化的离散信号。但是,数字技术的引入使人们能获得远比模拟时代更高的录音节目质量,而且,对录音工艺的影响更加广泛和深远。这种技术具有哪些优势呢?一、提高了录音工艺系统的技术特性。在全模拟的录音工艺中,系统特性受到记录环节的限制,远远不能满足高保真的技术要求。音…  相似文献   

4.
郑侃 《浙江档案》2008,(10):40-41
自19世纪末录音技术出现以来,录音档案便以一种真实的记录方式,生动地再现了历史,让身处不同时代的人们能穿梭于历史时空,倾听历史的回音,回顾曾经的岁月。随着信息社会的发展,人们对录音档案信息的原始性、确定性与可靠性的要求越来越高,如何保存与开发这些录音档案,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现实问题。而通过高科技手段对录音档案进行数字化处理,为可靠长久地保存及利用录音档案资料提供了良好的前景和广阔的空间。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摄像机录音设置和录音技术两个方面,简单介绍了电视新闻记者进行录音采访时应掌握的基本知识,同时列举了一些实用的录音技巧以及录音过程中碰到问题的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6.
俞锫 《现代传播》2019,(12):106-108
1877年,爱迪生发明的圆筒留声机开启了录音技术的发展。在一百多年的历史中,录音技术经历了机械刻录、编辑制作和数字创作三个发展阶段,并成为推动录音艺术演进的重要原因。在技术发展的机械刻录时期,刻录是录音艺术的主要方式,有限的创作空间孕育了录音艺术的萌芽;到了技术发展的编辑制作时期,制作成为录音艺术的主导理念,在对"音乐时空"的重构中录音艺术开始发展;而到技术发展的数字创作时期,创作逐渐成为录音艺术的核心思想,从音乐的构成要素到音乐的情感结构,录音艺术用传统乐器和电子声音构筑起音乐艺术的新现实。  相似文献   

7.
张松玲 《新闻世界》2012,(5):250-251
与电视节目相比,广播节目的制作过程要相对简单一点,但有一些需要注意的技术要点。本文主要从稿件的前期准备、录音制作以及后期制作三个方面对广播录音制作技术的要点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8.
吴会敏 《视听界》2011,(3):53-54
本文简要叙述了录音制作人员需要掌握的电声技术知识及广播录音制作需注意的若干问题。  相似文献   

9.
录音是一门具有综合性技术的科学,可以在节目中把各种不同的声音进行科学组合,将音响、音乐以及语言融合在一起,通过先进录音技术以及设备处理的方式提升电视节目中音质、音量、美化修饰以及调节的效果。在编辑理念中,录音师把技术、艺术创作和播音员声音进行科学组合,实现节目二次或者是多次创作的目标,从而给观众带来视觉、听觉与艺术化的感受,进而提升电视节目感染力。本文通过分析电视节目在语音制作过程中所运用拾音、录音技术,从而为同行提供一定的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10.
大千世界,声音无处不在,各种不同频率的声音对人的听觉会产生不同的感觉和联想。通过传声器采集,录音机记录下的这不同频率的声响,如何将各种声音采集并完美的融合,就是我们录音工作者需要做的工作。生活中我们经常会被广播节目和电影中悦耳而且动听的声音所吸引,其实,之所以有这种效果是与录音的拾音技术和后期处理分不开的。声音的质量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与录音室的传声器拾音及节目的后期制作、信号传输都有着很大的关系。为了提高声音录音的质量,要最大限度地杜绝外界环境声的干扰,为录音过程创造一个合适的环境。同时,还要排除录音过程中传声器拾取声音出现的问题,在后期通过硬件设备或音频软件对录制的声音进行美化处理,这样才能够获得声音质量优的录音作品。本文分析了录音的拾音过程以及后期制作中的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11.
广播是以声音为手段传播新闻的媒体,广播语言因新闻体裁的不同,形成了各自不同的特色。录音报道中的记者语言,就具有鲜明的与录音素材紧密结合、相辅相成的特色。录音报道中的记者语言,是录音报道的组成部分,是录音素材之  相似文献   

12.
伴随着人类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新型媒体技术给广播事业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发展空间。广播事业与人民群众的工作与生活息息相关,其蓬勃发展推动着我国精神文明建设的前进步伐。广播节目的录音制作,是对音频素材和人声现场实录的一种高级处理技术,以确保广播节目的自然衔接与流畅过渡,有助于增强广播节目对听众的感染力,提升节目的收听率,扩大广播媒体的社会影响力。本文通过概述广播录音的定义和发展历程,阐述广播录音制作技术的重要性,分析广播录音制作技术的效果要求,探讨广播录音节目的制作流程,探索当前主流的广播录音制作技术,形成对广播录音制作技术的要点分析,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13.
一篇好的录音报道.凭借记者对新闻事实和新闻现场真实的阐述及人物谈话、实况录音,能给人以身临其境、真实可信之感,反之,采访与后期制出来的“翻版”就会让人听得别别扭扭,甚至让人怀疑报道的真实,性和客观,性。为确保录音报道的真实,必须注意以下几点.第一、新闻事件的现场录音必须是新闻事件发生时或发展中的当时当场的实况录音。比如党的十六大开幕.所做的录音报道、所用的开幕大会的全部录音必须是当时当场的实况录音,就是说,采制的录音必须一次成功,没录上或没录好,都不可能也不允许重录、补录。更不允许用别的录音代替,甚至是随意更改一下。  相似文献   

14.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人们生活品质的提高,对电视节目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有效推动了电视事业的长远发展。电视节目作为一种重要的艺术形态,其主要是将图像与声音进行完美结合,科学运用现场录音技术,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从而保证电视节目的收视率。电视节目制作中的现场录音能够使观众准确理解节目内容,正确表达出节目中的内容、氛围、情节与情感等,因此需要科学掌握现场录音方法,提高电视节目制作的质量及效果。本文就对电视节目制作中的现场录音方法进行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15.
贺长春 《记者摇篮》2004,(10):17-18
同期声录音(同期声),是电视台记者采访时,经常用的一种形式。《广播电视简明辞典》中,对同期声这样表述的:“能在记录其它信号的同时,进行声音的记录.并在重放时与某一信号保持同步的录音.称为同步录音——同期声录音。”同期声既是“声解释画”又是“声画统一”。它在电视新闻中起到的作用,收到的效果是一般文字、画面所不能代替的。  相似文献   

16.
录音档案,是一种用专门的器械和材料,采用录制的方法,记录声音的一种特殊载体的档案。它生动直观地记录了人们在社会实践中的真实面貌,是国家档案门类中一个不可多得的门类。我国现存的录音档案规格主要有钢丝带、开盘带和盒式带等,随着时间的流逝,钢丝带、开盘带已难觅播放设备,盒式带也即将步入它们的后尘。为了抢救这些宝贵的资源,一些档案部门采用数字化的方法将录音档案转储到数据光盘上,以期保存下  相似文献   

17.
<正>众所周知,广播电视电影专业录音技术应用主要有三个方面:录音机、调音台和无线麦克风。它们在确保图像和音频的完美结合的同时,迅速朝着产业链中适合自己的位置发展,并引领着当今广播电视电影专业录音技术的发展方向。数字录音设备,提高了录制好声音的可能性,并彻底改变了录音的工作方式。无线录音技术和远程遥控技术保证了录音工作不会因为无线干扰或者错误设置而出现问题。这使为离自己较远的人录音开始变得很简单。此外,  相似文献   

18.
广播是听觉艺术。听众收听广播尤其是戏剧类文艺广播,对音响效果要求特别高。因此,不断提高这类广播的录音质量无疑是十分重要的。本文总结了在录制过程中如何结合实际应用录音技术原理,创作出高质量的音响效果、满足广大听众的需求,对录音专业人员提高录音质量颇有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9.
录音素材在录音报道中的主体地位,历来是从事广播新闻采访工作的记者编辑以及从事广播研究的专家学者探讨的一个重要话题。其目的是充分发挥广播的优势和特点,提高广播节目的质量。当然,随着广播新闻事业的长足发展和录音报道的日趋成熟,录音素材在录音报道中的主体地位日渐突出,运用的录音素材成为录音报道成败的关键所在。要正确认识录音素材在录音报道中的主体地位,首先必须弄清楚录音素材的基本概念,给它下一个比较准确的定义。其定义是:录音素材是以录音形式采集的新闻事件现场音响的原始材料。根据这一定义,我们将形成这样的…  相似文献   

20.
研究分析数字背景下录音技术的发展问题。通过对录音技术方法、模拟录音与数字录音比较研究,对数字背景下录音技术的发展进行简要的分析。最后结论认为数字背景下的录音技术在极大了推动的录音工作的科学性,丰富录音作品内涵的同时,也降低了录音工作的门槛,造成录音作品质量参差不齐。应当通过发展数字模块录音的方法,来丰富录音工作技术,提高录音工作的技术含量和艺术含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