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农民工子女接受教育虽然有很多有利条件,但现状不容乐观.对受教育的个体而言,教育的作用不明显;对社会而言,农民工子女就业现状令人担忧.导致出现这样结果的主要原因是学校教育举措不当和农民工子女教育的特殊性.我们应从社会、学校和家庭三方面去努力寻求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2.
本研究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对外来农民工子女在上海公办学校和民工子女学校的适应情况进行了分析.分析表明,与民工子女学校的学生相比,就读于上海公办学校的外来农民工子女能够更好地与学校和社会相适应,他们在上海公办学校中得到了教师和同学的充分接纳.在此基础上.本研究指出上海公办学校应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接纳更多的外来农民工子女;融合教育是促进外来农民工子女社会适应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3.
农民工子女的教育问题是全社会共同关注的焦点。近年来随着国家政策的出台,农民工子女的教育现状有所改观。但总体而言,农民工子女的教育问题并未得到根本的改观。由于受到政府政策、社会层面、学校教师及农民工家庭及学生自身等一系列问题的影响,农民工子女在教育机会、教育过程、教育结果等各方面都存在着教育不公的现象。该篇文章对此加以了分析,并提出了合理的解决策略。  相似文献   

4.
刘秋竹  明月 《教师》2013,(5):118-119
随着市场化、工业化及城市化的发展,农民工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存在于大中城市的各个角落,农民工子女需要不断适应新的生活环境以及学校环境。本文以陕西省西安市五环中学为例,通过问卷法、走访调查法、访谈法对城市农民工子女的社会适应性现状进行了调查,对城市农民工子女的社会适应性现状及其对学习的影响进行了研究与思考,提出了改善农民工子女社会适应性现状的可行性建议。  相似文献   

5.
农民工阶层基本处于社会的底层,当前其阶层有再生产的趋势。教育(包括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在农民工子女的阶层再生产中起着助推的作用。农民工子女通过自身努力能够实现向上的社会流动是社会公正的体现和社会稳定发展的需要。在教育仍然是重要的社会地位获得机制时,家庭与学校必须联合起来共同抵制农民工子女阶层再生产。但我们也要认识到教育功能的限度,抵制农民工子女阶层再生产还需要加强顶层设计,进一步完善社会制度。  相似文献   

6.
随迁农民工子女的社会融合教育是一个热点话题。要使学校的融合教育更富有成效,应重视课程问题。学校应调查并根据随迁农民工子女的教育需求、社会生活需要来确定融合教育课程目标、构建融合教育内容,根据随迁农民工子女的特点在课程实施时贯彻渗透性、活动性、合作性原则,并根据随迁农民工子女社会融合的指标体系来评价融合教育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日益突出,受到社会的关注。问卷调查了农民工子女在学校适应性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提出了改善农民工子女学校现状,提高农民工子女教育的若干对策。  相似文献   

8.
学校教育是人力资本投资的重要途径。文章从代际上将农民工教育区分为农民工本人及其子女的教育,分别探讨了农民工及其子女(包括流动儿童和留守儿童)教育的现状与问题。为了改善农民工及其子女的教育状况,既要发展农村教育,健全农村教育体系,又要强化流入地和流出地政府的责任,解决好农民工子女的教育问题,而农民工市民化则是解决农民工及其子女教育问题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农民工子女教育的现状入手,探究了农民工子女存在问题的原因及对策。本文从进一步改革户籍制度,加大教育投资和规范农民工自办学校这三个方面来解决农民工子女的教育问题。  相似文献   

10.
来自A市农民工子女学业状况的调查显示:农民工子女的学业成绩普遍低于城市其他社会阶层子女。缺失精英文化所需要的家庭土壤,语言文化差异引起的师生交流及家校沟通困难,社会地位的差异与现行学校教育的科层制分化是农民工子女低学业成绩的主要原因。为此,我们建议有关部门应从政策保障、社会环境、家庭和学校教育等方面采取相应措施推动农民工子女学业成绩的提高。  相似文献   

11.
刘海燕 《家长》2022,(6):7-9
<正>随着大量农村人口涌向城市,农民工子女的教育也引起了广泛关注。研究发现,农民工子女在进入新的学习环境时,往往受到学校环境、家庭环境、家长工作变化等因素的影响,导致学习成绩差、学习效率低。鉴于此,面对当前农民工子女的教育现状,一线教师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全面加强对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以提高农民工子女的教育效果。本文深入研究进城务工子女的社会背景、家庭背景、学习背景和生活背景,试图从不同方面对其可能产生的不良学习习惯提出矫正策略。  相似文献   

12.
借助教育人类学视角,结合田野观察和问卷调查方法,针对北京市农民工随迁子女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互动进行调研发现,在农民工随迁子女家校互动中,存在干预性教育行为、非干预性教育行为和情境性教育三种主要实践模式,在每种模式互动中,都彰显着人们对教育目标的理解、社会资本的局限、自我经历的复制等社会文化因素对教育实践的影响。物质资本和社会资本相对匮乏的农民工随迁子女的家庭教育,需要和其学校教育一起,共同受到社会和政府进一步关注。  相似文献   

13.
农民工随迁子女的教育问题是我国城市化进程中需要高度关注的问题之一。文章通过对河南省X市的调研,发现农民工随迁子女普遍存在学业成绩不理想、适应环境困难、对城市的归属感差等问题。从社会生态系统论的视角来看,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是农民工随迁子女所处的学校环境和家庭环境不理想,从学校和家庭中得到的支持不足。对此,社会工作者需要从小组工作、社区工作和社会工作行政共同入手,为农民工随迁子女提供一个公平友好的社会环境,尽力帮助他们解决教育难题。  相似文献   

14.
教育在促进农民工子女对城市社会的认同与城市群体的融合等方面起着关键的基础作用。农民工子女的城市融入是一项系统的工程,必须拓展教育视野,构建家庭、学校、社会全方位的教育体系。  相似文献   

15.
教育在促进农民工子女对城市社会的认同与城市群体的融合等方面起着关键的基础作用。农民工子女的城市融入是一项系统的工程,必须拓展教育视野,构建家庭、学校、社会全方位的教育体系。  相似文献   

16.
采用问卷调查法对湖州和温州两地外来农民工随迁子女的心理弹性、社会支持的现状进行分析,并考察两者的关系,结果表明:不同背景变量的农民工随迁子女在心理弹性、社会支持上存在显著差异,农民工随迁子女的社会支持与心理弹性之间存在非常显著的正相关,回归分析显示主观支持和支持利用度对农民工随迁子女心理弹性具有预测作用。在此基础上,对农民工随迁子女心理弹性的培育提出相应的教育建议。  相似文献   

17.
随着我国社会流动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越来越多的农民工子女随父母流入城市.这一群体的生存状况和体质健康理应受到更多重视.农民工家庭、农民工子弟学校和社会环境是影响农民工子女健康的主要社会因素.本文认为,全社会应形成合力,引导农民工家庭重视子女体质健康,加强农民工子弟学校的体育建设,加强针对农民工子女的安全教育等.  相似文献   

18.
教育在促进农民工子女对城市社会的认同与城市群体的融合等方面起着关键的基础作用.农民工子女的城市融入是一项系统的工程,必须拓展教育视野,构建家庭、学校、社会全方位的教育体系.  相似文献   

19.
进城农民工子女存在自卑、缺乏学习动机、敌视、无归属感和人际交往障碍等心理问题,加强进城农民工子女的心理健康教育,有利于他们的健康发展.要从政策上加强对其利益的保障,优化家庭教育环境;加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动员社会各方面力量,共同解决进城农民工子女心理问题.  相似文献   

20.
城市公办学校中农民工子女教育平等问题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城市公办学校成为农民工子女就学的主要途径。但是,农民工子女在入学、受教育过程中、取得学业成就等方面均存在机会不平等问题。其根源在于落后的户籍制度和教育制度,农民工子女就学政策的欠缺,以城市为中心的学校教育价值取向以及农民工子女家庭资本的弱势状况。要解决教育平等问题,必须对现行制度进行改革和创新,为农民工子女教育平等提供制度保障;构建平等、多元、无歧的学校教育;改善和提升农民工子女的家庭资本。使农民工子女与城市学生平等地共享教育资源,实现教育公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