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西周燕国铜器铸造技术高超,装饰风格变化多端,颇具地方特色,其装饰工艺主要有镶嵌工艺、鎏镀工艺、浮雕工艺和纹饰等。镶嵌工艺主要用绿松石、铜泡、人面形饰等对铜器进行美化;鎏镀工艺主要是用富锡涂层对器表进行美化;浮雕工艺主要是用形象逼真的动物浮雕装饰器物;纹饰工艺则主要以兽面纹为主题纹饰,同时与几何纹饰综合运用,增加器物美感。  相似文献   

2.
三门峡上村岭虢国墓地虢仲墓出土的29件铜鼎,依铭文和纹饰的不同可分为六种七式,其中前一种为实用器,后五种为明器。通过对其形制铭文的研究,确定其铸造年代应在西周晚期,对当时的用鼎制度研究有着重要的研究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韦岗遗址出土陶器的质地、纹饰、制胎工艺、器形及生产流程等方面的分析,初步了解了凌家滩文化制陶工艺及生产流程,发现其与玉石工艺相比,较为逊色,但地域特色仍较鲜明,是凌家滩文化特质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并与时代背景密切相关,受周边文化错综复杂的影响,特别是崧泽文化的影响较为强烈,表现出一定的崧泽化趋势。  相似文献   

4.
三星堆青铜器和商代中原青铜器艺术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86年8月在四川省成都广汉市三星堆遗址中出土的公元前13~14世纪左右的青铜器,器形高大、造型生动、结构复杂、神秘瑰丽,其造型、功能等迥异于我们熟知的古代中原文明,本文从青铜器的造型、装饰、原料来源、铸造工艺及宗教崇拜等几方面将两者进行了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5.
辽代金银器的特征及造型艺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历史文物的发展演变有其自身特有的规律,不能简单等同于历史分期。在研究、比较大量实物的基础上,根据辽代金银器的造型、纹饰题材、装饰手法、制作工艺及艺术风格的演变,重新对其分期作了界定,并在此基础上对辽代金银器的特征、造型艺术等作了新的探讨。辽代金银器的器形、纹饰和工艺,在吸收唐文化、西方文化、宋文化的基础上形成独特的风格,从第一期到第三期有演变发展过程。第一期的器形种类多,纹饰繁缛,工艺精湛;第二期的器形没有第一期的丰富,纹饰也变得简单,有新增工艺;第三期的器形比较单一,纹饰风格变化大,工艺得以完善。  相似文献   

6.
淮安出土的商周青铜器以铸造精良和纹饰精美而著称,是江苏省出土青铜器较多的地级市之一,许多铜器为全国考古发掘中所仅见,是中国古代青铜器的一个重要出土地。新中国成立以来淮安出土的商周青铜器大致可分为商、西周、春秋、战国四期,有着较高的艺术价值。  相似文献   

7.
商周青铜器纹饰研究在历史上虽取得很大成绩,但较之于器型、铭文、铸造的研究相对滞后,因此在总结前人的基础上对西周青铜器纹饰研究在历史上取得的实绩进行鸟瞰式的述要很有必要.  相似文献   

8.
公元907年唐王朝灭亡,为辽、宋所代。宋代金银器,由于民间化程度进一步加深,器体变得轻薄,器形及纹饰趋于简略、写实,已经远不及唐代金银器的华丽,但从工艺、器形和纹饰方面,仍能体现出唐对其的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9.
20世纪50年代在新乡辉县出土的一批带有"妇(女桌)"铭文的青铜组器,是一组商代贵族使用过的青铜礼器。其铸造之精、形制之美、纹饰之华丽令世人赞叹。文章通过比照、研究,尤其是对该组青铜礼器器物上铭文的考证和分析,试图揭示"妇(女桌)"组器使用者的身份、时间和地位,印证在商代晚期辉县一带"妇(女桌)"一支贵族的活动范围,以...  相似文献   

10.
二里头遗址陶透底器的主要特征是底部中心有圆孔,内部中空。有关其性质和使用方法学术界长期无定论。通过与其他遗址出土的类似器物的比较分析,结合出土地点、材质、年代、纹饰等因素,发现二里头遗址出土陶透底器在二里头遗址陶器类别中规格较高,当为二里头文化时期高等级贵族所使用的祭祀或礼仪用器。  相似文献   

11.
发现漏罪的并罚问题,我国刑法第70条以及相关司法解释作了具体规定,但也存在着大量的漏洞,给刑事司法实践带来了困惑,影响法院判决的统一性、严肃性和权威性,这些问题总体说来还是属于对法律条文的理解和运用问题。对它进行深入的探讨,对司法实践具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2.
企业形象发展的新趋势--企业绿色形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企业的无形资产——企业形象在企业的竞争中日益起着决定性的作用。那么,21世纪的企业究竞应该塑造什么样的形象?毫无疑问,“企业绿色形象”必将成为未来企业形象发展的主流。  相似文献   

13.
认为古方言“伯都”中的“都”当通“虎”;《韩非子·五蠹》“耿介之士”中的“耿”当通“战”;提出对于上古牙音①与舌音之间的关系,应从语音实际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这将有助于对上古音的正确认识,进而有效地指导音训实践。  相似文献   

14.
作为詹姆斯?库珀所著《皮裹腿故事集》中最为知名的一部作品,《最后的莫西干人》描绘了18世纪中叶英法殖民者为了侵占美洲领土而展开的残酷掠夺.在小说中,主人公“鹰眼”和他的莫西干朋友钦加哥之间的友谊是作者描述的重点,而在1992年的电影版本中,导演描述的重点则转到了“鹰眼”与科拉的爱情上.《最后的莫西干人》从小说到电影的改编反映了文化背景的变迁.  相似文献   

15.
宪法实施是宪法作为根本法的内在要求,也是各宪法主体的交互行为。知晓并理解宪法则是各宪法主体交互行为有效发生的逻辑前提,由此要求宪法必须以"公开的大众知识"和"被广泛知晓的法律常识"品格出现,才能使知晓和理解宪法成为可能。两种品格的形成过程本质上就是宪法社会化的过程,其有助于宪法实施文化基础的形成、实施实效的巩固以及实施主体能动性的提高。不同的宪法主体,宪法社会化的媒介与方式也存在差异性。  相似文献   

16.
娱乐节目如今在国内各电视台已成为与新闻、电视剧比肩而立的主打节目。本文从审美的角度对我国电视娱乐节目在新旧交替以及同世界接轨的过程中出现的一些现象进行梳理,正是娱乐节目中的诸多娱乐元素与受众审美需求的奇妙契合,成为娱乐节目火爆荧屏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中国共产党领导地位的确立是中国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是历史作出的公正裁决,是人民大众意志的选择,也是共产党自身的本质特点所决定.  相似文献   

18.
论共和末叶至帝国初期罗马对行省的治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行省是罗马对被征服地区及其居民实行统治的主要管理形式。它对于罗马国家的稳定和罗马经济的发展都起了非常显著的作用。然而 ,罗马对行省的治理并不是一成不变的 ,更不是没有缺陷的。它是时代发展的产物 ,同时又随着时代的变化而有所变化。共和末叶至帝国初期正是罗马行省管理由不成熟走向成熟的关键时期 ,对其加以研究不仅能够进一步加深我们对罗马行省制度的理解 ,而且对于我们更加深入地了解罗马历史的发展也有相当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国务院印发了《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之后,基础教育改革中出现了"选科"和"走班"两类新的问题,"选科"的结果是"定向"(或分流),"走班"是"选课"的结果。科学的"选科"是基于能力倾向测验的分类决策,"选课走班"是基于学业评价的安置决策。这两种测验的目的不同,优秀的标准不同,施测的时间不同,效度要求不同,参照的选择不同,编制的依据不同,计分和结果呈现的方式不同,结果的解释不同。  相似文献   

20.
本文通过对响堂山石窟的类型进行分析,得出分期结论并总结其不同的特征。进而通过对响堂山石窟与东魏-北齐其他石窟的比较,发现东魏-北齐初年响堂山石窟的独特性极为鲜明,到北齐中期以后,响堂山与其他地区石窟特征趋同,形成所谓的"响堂样式"。而这一变化过程正是高氏家族由"胡化"转为"汉化"的最好证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