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中国高校学报“名刊工程”,不仅加速推进了全国普通高校学报的现代化进程,也大大激活了中国高职院校和成人高校学报的进取精神。通过研究以现代化为主题,借鉴当代国家现代化研究理论、概念和方法,对中国职成高校学报编辑出版现代化状态进行了初步分析。提出了追踪名刊工程,煅铸职成高校学报第二次现代化的观点,以及原创性引导力是职成高校煅铸学报现代化新水平的首要资源与核心能力的基本理念和方法。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现代化为主题,借鉴当代国家现代化研究理论、概念和方法,对中国职成高校学报编辑出版现代化状态进行了初步分析.提出了追踪"名刊工程",煅铸职成高校学报第二次现代化的观点,及原创性引导力是职成高校煅铸学报现代化新水平的首要资源与核心能力的基本理念和方法.  相似文献   

3.
文章针对教育部发出的建设高校学报名刊工程的要求 ,阐述了建设名刊工程的重要性及可能性 ,并就高校学报如何走向名刊作了探讨 ,提出要建设名刊工程必须作好学术定位 ,建立特色栏目 ;提高学报质量 ;扩大学报国际影响 ;建立动态专家人才库  相似文献   

4.
《职业教育研究》2004,(4):47-47
教育部近期启动“教育部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名刊工程”,首批名刊工程的评审工作已结束。经名刊工程领导小组审定,《北京大学学报》、《文史哲》、《南京大学学报》、《中国人民大学学报》、《复旦学报》、《北京师范大学学报》、《思想战线》、《厦门大学学报》、《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南开学报》、《陕西师范大学学报》等11家学报榜上有名。名刊工程是国家重点支持的为进一步加强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展示我国高校研究成果的一个重大工程。该工程旨在通过国家的支持和期刊内部的改革,在5年时间内滚动推出20家左右能反映我国高校学术…  相似文献   

5.
张琳 《嘉应学院学报》2006,24(5):127-130
2003年11月教育部正式启动了“名刊工程”。教育部“名刊工程”是国家重点支持的、为进一步加强高校学报建设,展示高校哲学社会科学援救成果的一个重大工程。高校学报要进入名刊行列的前提是有一批品牌学术栏目,而学术品牌栏目的建设在于对作者资源合理性开发,掌握和开发作者资源是高校学报发展之本。当前高校作者资源合理性开发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缺乏开发意识、服务意识、危机意识、竞争意识。而合理性开发高校学报作者资源的主要途径是:把握持续发展原则、建立作者信息库、营造良好的创造环境、遵循竞争性原则。  相似文献   

6.
论高校学报编辑主体现代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编辑主体的思想观念和工作能力直接影响着出版的整体质量。当代信息科学及相关技术的高度发展和普及,促使编辑主体紧跟现代化的形势要求迫在眉睫,高校学报的编辑工作者应对编辑主体现代化的内容主体意识、人格素质及编辑手段进行研究,以适应现代化发展的要求,从而促进编辑的现代化,使学报能迅速地反映和传播人类的文明和进步。  相似文献   

7.
新世纪新阶段, 高校学报面临着机遇与挑战。学报要与时俱进, 求生存求发展。未来高校学报改革创新的十大趋势是: 学报的地位与作用不断增强; 始终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和学术导向; 办刊理念的改革和创新; 变封闭办刊模式为开放办刊模式; 以质量求生存, 以特色求发展; 追求质量与数量、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统一; 启动名刊工程, 争创精品学报; 管理方式和运作机制的改革; 国家建立健全评估体系; 编辑手段的现代化等等。  相似文献   

8.
网络信息时代的高校学报编辑部现代化建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1世纪网络信息时代,高校学报应从多种渠道筹集资金,加强编辑部硬件的现代化建设,还应在采用计算机和网络等现代化办刊技术、编辑部现代化管理以及编辑部人才培养等方面加强编辑部软件的现代化建设。高校学报必须走现代化办刊之路,把学报办成精品,才能在网络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21世纪,跟上时代步伐,在激烈的国际国内竞争中求得生存和发展,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相似文献   

9.
本文论述了海南省高校学报编辑出版现代化的现状和加快实现我省高校学报编辑出版现代化以及编辑出版队伍建设三个问题,提出了在信息技术迅速发展的形势下,我省高校学报如何适应时代发展之见解。  相似文献   

10.
为了进一步发展和繁荣我区高校学术研究,推进教育部“名刊”和“名栏”建设,强化我区学报特色.形成品牌,努力扩大学报的知名度和公信力,从整体上提高我区学报的办刊水平.新疆高校学报学会于7月28-8日1日,在伊犁师范学院举行名刊名栏专题研讨暨新疆高校学报学会一届二次理事会。  相似文献   

11.
为了进一步发展和繁荣我区高校学术研究.推进教育部“名刊”和“名栏”建设,强化我区学报特色,形成品牌,努力扩大学报的知名度和公信力.从整体上提高我区学报的办刊水平.新疆高校学报学会于7月28-8月1日,在伊犁师范学院举行名刊名栏专题研讨暨新疆高校学报学会一届二班理事会。  相似文献   

12.
"国高校系列专业期刊"创办于2011年2月,包括《文学学报》《历史学报》《哲学学报》《政治学报》《马克思主义学报》《法学学报》《社会学报》《经济学报》《教育·心理学报》《艺术学报》《传播学报》《民族·人类学报》12个一级学科专业学报和《儒学研究》《三农问题研究》2个专题学报。由《南京大学学报》《清华大学学报》《文史哲》等17家入选教育部"名刊工程"的高校学术期刊联合发起的"中国高校系列专业期刊"目前已有国内70多家高水平的高校学术期刊加盟,共同组成联合编辑部。本刊已于2013年1月应邀加盟。  相似文献   

13.
《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自2003年以来,在教育部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学报名刊工程和名栏建设的推动下,走特色化、专题化道路,发挥本校优势专业的学术潜能,依托省重点学科中国现当代文学学科,着力建设“20世纪中国文学研究”组合栏目,打通现代文学与当代文学、中国大陆文学与海外华文文学、文学史与文艺理论批评,突出学院派特色,  相似文献   

14.
教育部首届学报名刊评比的结束和第二届名刊建设的行将启动,为学报的建设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并带来了严峻的挑战。一方面,教育部将加大对入选期刊的建设投入;另一方面,未入选的期刊将面临着更为严峻的生存考验。争创名刊,已成为高校学报进一步发展的首要目标。结合教育部名刊评比的标准,笔认为,开放的、国际化的办刊理念是名刊建设的基本要求。具体思路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开创特色栏目,追求学术高品位;提高编辑素质,倡导编辑学一体化;增强服务意识,确立编辑、作和读的交互主体意识;依托学校,形成开放的办刊理念与模式。  相似文献   

15.
分析高校学报的现状和其成因以及期刊改革的必要性。认为在学术期刊改革的背景下,高校学报的发展途径主要有以下几种:创办名刊工程,打造精品学报;地方高校走特色化发展之路;开放办刊,加强联合办刊;加强数字化、网络化建设;积极争取国家政策经费支持等。  相似文献   

16.
发挥自身优势争创"名刊""名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名刊”“名栏”工程在中国高校学报史上是一个新生事物,是教育部为发展繁荣哲学社会科学、加强高校学报建设而制定的重大举措。要创建“名刊”、“名栏”,必须树立品牌意识,形成品牌效应;根据自身资源优势准确定位;强化编辑的精品意识。  相似文献   

17.
受教育部社科司委托,全国高等学校文科学报研究会于2010年-4月至7月开展了第四届评优活动,旨在展示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名刊工程启动以来高校社科学术期刊所取得的成绩。我校学报进行了认真细致的准备工作,系统整理了近几年来学报的发稿情况及其产生的社会影响和被转载、转摘、引用情况等方面的材料。经过省新闻出版局和陕西省高校学报研究会的评选推荐,教育部社政司及全国高校文科学报研究会组织专家进行联评。我校学报被评为“全国高校优秀社科期刊”,学报“秦汉文史研究”栏目再次被评为特色栏目。这是我校学报实施“开门办刊、质量立刊、特色强刊”策略获得的重大成果,同时也标志着我校学报名刊名栏建设初见成效。  相似文献   

18.
全国地方高校学报研究会2007年学术年会11月25日至30日在福建福州市的闽江学院举行,来自全国25个省市的130余名代表参加了会议,大会邀请了中国人文社科学报学会的领导参加了会议,会议主要内容有:请北京资深专家就名栏工程与地方高校学报的发展,地方高校学报定位问题,及编校质量问题作了专题报告;会议进行了办刊的经验交流。大会举行了第二届评优活动,由中国人文社科学报学会的专家及地方高校学报学会的专家担任评委,  相似文献   

19.
特色化与现代化并重--高校学报生存与发展思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21世纪市场经济大潮的来临必然冲击高校学报,高校学报将面临着生存与发展的挑战,高校学报只有坚持走特色化和现代化的发展和道路,才能在市场竞争中取胜。  相似文献   

20.
2005年8月15至17日,由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学报学会主办、河北师大学报编辑部承办的“全国名刊名栏工程学术研讨会”在秦皇岛北戴河举行。开幕式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学报学会理事长、我刊学术顾问龙协涛教授致开幕词,河北省政协副主席、河北师大副校长李有成教授致欢迎词。会议重点围绕“名刊名栏工程”这一主题进行。教育部社政司出版处田敬诚处长就名刊名栏建设问题作了重要发言。名刊名栏工程旨在推出一批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高校品牌期刊,展示一批代表高校学术水平的优秀学术成果,从整体上提高我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学报办刊水平。名栏名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