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文学语言的韵律特征,与民族语言的语音特点、作家的审美感受和读者的审美愉悦密切相关,同时还要基于情感节奏的需要.把声韵因素组织起来,使之适应于所要表现的情感节奏,就产生了语言的韵律特征.韵律表现为均衡美、回环美、抑扬美、错综美.  相似文献   

2.
学语言的音乐性,与民族语言的语音特点和读的审美愉悦密切相关,但重要的还是基于情感节奏表现的需要。把彼此不同的声韵因素组织起来,使之适应于所要表现的情感节奏,就产生了学语言的韵性。学语言的音乐美又表现为均衡美、错综美、抑扬美和回环美。  相似文献   

3.
文学语言的韵律特征具有其自身的历史渊源,与作家的审美感受和读者的审美愉悦密切相关。同时还要基于情感节奏的需要。把声韵因素组织起来,使之适应于所要表现的情感节奏,就产生了语言的韵律特征。韵律表现为均衡美,回环美,抑扬美,错综美。  相似文献   

4.
宋祖建 《双语学习》2007,(7M):168-169
文学语言的韵律特征具有其自身的历史渊源,与作家的审美感受和读者的审美愉悦密切相关。同时还要基于情感节奏的需要。把声韵因素组织起来,使之适应于所要表现的情感节奏,就产生了语言的韵律特征。韵律表现为均衡美,回环美,抑扬美,错综美。  相似文献   

5.
船山诗学将诗歌视为以乐章美为核心的审美整体。这一乐章美效果是通过多层次的节奏运动来实现的,主要表现为诗歌的意义节奏、语体节奏和情感节奏三层。具体来说,在船山诗论中,诗歌的整体音乐性被视为一种基本的诗歌特质,可看作一种本体,三种节奏作为诗歌音乐性的重要表征,可视为具体的"用"。在这个"一体三用"的关系中,作为诗歌之"体"的音乐性对各种节奏有统摄作用,作为具体之"用"的不同节奏则对诗歌的音乐性有凸显作用。  相似文献   

6.
文学语言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富有音乐性。诗歌的音乐性主要表现在节奏鲜明、韵律和谐这两个方面。古典诗歌的节奏因句式不同而有异,由于句式不同,节奏不同,即使题材内容、艺术风格都相同的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也有很大的差异。如《伐檀》和《硕鼠》,  相似文献   

7.
诗文都属于文学语言,文学语言究竟有没有音韵美?我们认为是有的。文学语言的音韵美,或称诗文声律,就是文学语言的音乐性。这不仅是汉文学语言的特点,而且是世界各种语言进入文学语言所共有的特点。 现在有些人对文学语言的音乐性持否定的态度。最明显的是所谓“现代派”,他们把音韵说成是诗歌的“枷锁”。在文学领域中,诗的音乐性,较诸其它文学形式更突出,占有更重要的地位。因此,否定诗的语言的音乐性,也就等于否定了一切文学语言的音乐性。 有些人承认诗需要讲求音韵美,散文(prose)(这里指广义的散文,与韵文verse相对而言)则没有什么音乐性可言。因而对于散文的语言美中包含的音乐美,就不去注意。在研究工作和写作方面,都不大注意。其实,文学语言的音乐性既是文学语言的通性之一,散文就不能例外。这一点,在介乎散文与韵文之间的散文诗中,就得到了说明。  相似文献   

8.
诗与音乐的共同点在于二者都是时间艺术,都以声音为媒介,都讲究节奏。诗的内在音乐性表现为语言的声音节奏和诗人的情感节奏的统一。一方面语言节奏可以追摹情感节奏,另一方面情感节奏可以超越语言节奏。  相似文献   

9.
文学语言的音乐性特征及其研究途径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从文学、心理学、美学的角度探讨了文学语言音乐性特征的生成问题,同时评术字研究文学语言音乐性特征的三种途径,文艺学途径,语言学途径,语言一文学美途径。  相似文献   

10.
文学语言是幼儿语言学习和发展的核心经验,节奏是幼儿文学语言的重要内容。在PCK视阈下,幼儿教师要掌握关于语言节奏的知识,把握、感受、体验文学语言的节奏,了解幼儿关于语言节奏的经验,建构起指导幼儿学习文学语言节奏的方法和策略,指导幼儿感受文学语言之美。  相似文献   

11.
语文教学本质上是情感的,由于种种原因,语文教学活动中出现不同程度的重知轻情的教学失衡状况,语文教学失去自身的特点,沦为应试的工具,影响教学潜能的发掘,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其原因就在于教师对教学中的情感因素关注过少,不能正确运用情感功能来促进学生的学习,达到语文教学的优化。语文情感教学是有其存在的依据的。在语文教学活动中,实现语文情感教学,要充分挖掘和利用教学内容中的丰富情感、受教育者的情感潜能,以及充分发挥教学者的情感教育作用。  相似文献   

12.
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发展使焦虑等情感因素越来越受到重视,大学生外语学习焦虑的诸多因素都与情感智力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通过对100名在读大学生的调查研究发现,情感智力与大学生外语学习的焦虑心理存在负相关。关注大学生的情感智力,可以有效降低大学生外语学习的焦虑心理。  相似文献   

13.
现代外语教学日益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因此外语教学中的情感因素越来越受到重视,人们已经从不同的角度和方向对此进行了大量研究。本文对影响外语教学中的情感因素及其在外语教学中的作用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教师在外语教学中应该如何运用教学技巧,发挥积极情感的作用,以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4.
影响外语学习的因素多种多样,而情感因素对学习效果起着至关重要作用。本文拟从影响外语学习的情感因素入手,解析各因素的影响,提请广大外语教育工作者重视情感因素在教学中的作用,并提出了一些可行性建议。  相似文献   

15.
关注学生情感教育改进大学英语教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情感因素与大学英语教学的效果息息相关,本文以情感教育的理论为依托,探讨了情感教育和语言学习的关系,分析了大学英语教学中情感教育的缺失现状,并指出了解决情感教育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对策。  相似文献   

16.
This chapter argues for the recognition of the importance of student affective reactions in discussions of second language learning and teaching. It is argued that language learning is a particularly intense and ego-involving undertaking which requires a positive emotional stance on the part of the learner. The chapter reviews literature on how affective reactions — particularly motivation for language learning, foreign language anxiety, and student beliefs about language learning — impact on the language learning process and makes suggestions as to how teachers can promote positive affective characteristics. As affective variables represent the learner's willingness to engage in the activities necessary to develop second language proficiency, it is essential that teachers make the emotional needs of their students an instructional priority.  相似文献   

17.
作为外语学习中特有的一种复杂心理现象,语言焦虑在学习者中普遍存在,并且在所有影响学习者的情感因素中是妨碍外语学习的最大不利因素,因此教师应分析学生语言焦虑产生的原因,并有针对性地提出缓解语言焦虑的方法。由于幽默的生理与心理功效,把幽默带入课堂将有利于创造良好的情感环境和课堂学习气氛,最大程度地降低学生的焦虑程度,提高学生的语言学习效果。  相似文献   

18.
情感教育是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在语言教学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情感教育要遵循以尊重学生为先、以信任学生为重、以传递关爱为主的原则。在大学英语教学和课外活动中渗透情感教育,可以有效提高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9.
英语教学过程是认知过程与情感教育的统一。英语教学不仅是教授语言知识的过程,也是结合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的契机。情感教育在英语教学中具有重要意义,如何在英语教学中实施情感教育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模糊语言在人们的言语交际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模糊语言比精确语言表述的更准确、更生动。尤其是在文学创作中,恰当贴切地运用模糊语言,更能使作品产生神奇绝妙的表达效果,显示出巨大的表现能量。不仅如此,在情感的表达上,模糊语言也有其独到之处,它能使情感物化在言语表达之中,使情感产生一种张力,使读者产生共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