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甄晓夏 《文教资料》2006,(11):112-113
语文教学担负着积累语言的任务,有了丰富的语言材料,学生才能准确、生动、鲜明地描绘自己的所见所闻,表达自己的思想。作者着重介绍了几个常用的积累途径来帮助学生提高语言的表达能力  相似文献   

2.
学习语文重在语言积累,有了丰富的语言材料,学生才能准确、生动、鲜明地描绘自己的所见所闻,表达自己的思想,抒发自己的真情实感。学生的语言积累丰富了,课堂的效率也就提高了,学生学习语文也就不那么难了。  相似文献   

3.
学习语言重在积累。教学中要在朗读中丰富积累,在品析中深化积累,在说话中沉淀积累,在运用中加深积累,在课外勤于积累。学生有了丰富的语言材料,学生才能准确、生动地描绘自己的所见所闻,表达自己的思想,抒发自己的真情实感。  相似文献   

4.
众所周知,语文课程的任务之一就是积累语言。特别是中年级的积累训练,不但是积累语言的开始,而且是习作中的重要转折阶段(从写话到写段的飞跃)。因此,在中年级习作教学中,必须通过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去观察周围的事物,有序、有法、有趣地去积累写作的材料,才能真正地让学生爱上写作,真正地愿意与人分享自己习作的快乐。  相似文献   

5.
在平时的作文教学实践中,我们常常发现,很多学生或没有材料可写,或表情达意不够流畅、准确、生动,归根到底是没有丰富的语言积累和语言经验。那么如何才能丰富学生的语言呢?语文新课程标准强调:"教师要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调动学生观察思考和练笔的积极性。"习作是生活的积累,生活是习作的源泉。学生的习作材料大多数是学生看过  相似文献   

6.
低年级语教学的重点是发展学生的语言和思维。即:在识字的基础上进行以词和句为重点的语言练习。学生只有在动手实践中,才能不断积累,自由地表达出自己的情感,才能从中体会到表达的快乐,也为中、高年级阶段的学习及习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7.
阅读和习作是紧密联系的,只有通过大量的阅读,才能积累语言范例,掌握习作技巧;只有带着写作中的问题去研读文本,才能在读中得到积累和感悟,在写中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因此,教师要充分发挥教材文本的优势,实现阅读与习作的自然链接与有机交融,深刻理解文本内涵,使学生能运用阅读中积累的语言材料和表达方式表达自己独特的、有个性的、有创意的感受和见解,从而从根本上提高阅读教学和习作教学的效率.读写结合已成为目前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8.
《新课程标准》中年级作文对学生提出的要求是:留心观察周围事物,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自信心: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自己的所见所闻,以及个人的感受和想法;学会表达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愿意将自己的习作读给别人听,与他人分享习作;尝试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是有新鲜感的词句。  相似文献   

9.
<正>《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只有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写作空间,才能实现写作的个性化,使学生表达出自己的主观感受。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为学生习作开辟一条易于动手、乐于表达的绿色通道。在语文教学中,阅读是内化的吸收,作文是外化的表达,阅读积累是对生活的间接认识,积累的语言材料和思维材料,都为表达做了必要的物质准备和心理准备,积累得越多,吸收得越多,运用时才能得心应手。  相似文献   

10.
古人云:“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不积细流,无以成江河。”要写好作文,语言材料和生活感悟的积累是基础。在作文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不少学生占有了材料,心中好像有许多话要说,却陷入一种想说但却写不出来的尴尬境地。其原因就在于他们缺少丰富的语言和厚重的生活。要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必须先从积累语言、积累生活开始,培养学生的积累意识和积累习惯,建立自己的语言仓库和生活宝典,这样才能聚沙成塔,集腋成裘,写起文章来才能信手拈来,得心应手,才能准确、生动、鲜明地描绘自己的所见所闻,表达自己的思想,抒发自己的真情实感。  相似文献   

11.
三、四年级,是习作的起步阶段,如何让学生赢在习作的起跑线上,关系到高年级的习作教学。《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修订版提出中段习作要求:"留心周围事物,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把自己觉得新奇有趣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写清楚。尝试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是有新鲜感的词句。"点击其中的关键词:兴趣、观察、积累,谈我校在探索中段习作教学时几点成功的做法,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让学生轻松地踏入习作的大门。  相似文献   

12.
《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目标部分对中年级的习作明确提出:“留心周围事物,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尝试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是有新鲜感的词句。”三年级孩子的起步作文,教师要根据写作主体的实际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目标。一、准确定位,切实可行对于农村学校而言,学生平时的积累很少,甚至于  相似文献   

13.
步入小学三年级的学生在习作上刚刚起步,如何才能让他们快快乐乐地踏入习作的大门,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富有作文的热情,关键在于要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才能诱发习作的激情。关注生活,积累表达语言;诱发兴趣,引导真情流露;减少禁锢,引导自由表达。  相似文献   

14.
<正>新的《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目标部分对三到四年级的习作提出以下阶段性目标:留心周围事物,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愿意将自己的习作读给人听,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尝试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是有新鲜感的词句。那么,怎样结合教学目标才能让学生的写作水平迅速提高呢?一、培养学生写作的兴趣兴趣是学生乐学之源,又是以学生的需要为基础的。学习  相似文献   

15.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了小学中年段的习作目标:"留心周围事物,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尝试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是有新鲜感的词句;愿意将自己的习作读给别人听,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作为农村学生来说,如何实现看似简单却又不容小觑的习作目标呢?我觉得,想要实现这样的目标,就应基于农村生活的背景,基于农村的美丽风光,基于农村的文化底蕴,基于农村的教学环境,帮助学生激起作文兴趣,积累作文所需素材,理顺作文布局次序.也唯有如此,我们农村学生才能在作文道路上走出自己的个性.  相似文献   

16.
王春兰 《甘肃教育》2008,(24):21-21
生活是习作的源泉。习作,是学生内心世界的告白和描述,学生内心的感受只有自主表达,才真实可信,才能触动他人心灵、让他人产生共鸣。如何让小学生表达自己的内心世界呢?除了丰厚的语言积累外,自主表达的能力也是非常重要的。因此,教师应从学生的生活入手,提高他们自主表达的能力。  相似文献   

17.
言为心声,文如其人。语言是一个人表达自己情感、思想的媒介。学生拥有了丰富的语言,就能够准确生动地表情达意。在教学中,教师只有指导学生积极地丰富、积累语言,才能在为学生今后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8.
<正>一、钻研课标要求三年级的习作课一直是教学的难点,原因在于学生刚开始接触习作,不知道怎么写,积累的语言材料较少,不知道如何表达。针对这些困难,我研究了新课标对本段习作要求:(1)留心周围事物,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因此,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2)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把自己觉得新奇有趣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写  相似文献   

19.
新课标对小学中年级的习作明确提出:留心周围事物,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尝试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是有新鲜感的词句,表现自己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然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不少学生面对作文总是愁眉苦脸,无从下手。要想教好学生的起步作文,首先就要了解儿...  相似文献   

20.
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是发展学生的语言和思维能力。即在识字的基础上进行以词和句为重点的语言练习。学生只有在实践动手中才能不断积累,自由地表达出自己的情感,才能从中体会到表达的快乐,才能为中、高年级篇段的学习及习作打下坚实的基础。为此,笔者从课改实验一年级下学期开始,开展了"自主表达"的写话小实验。其目的一是巩固学生已学过的汉语拼音、生字词;二是引导学生动脑、动口、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