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郑利霞 《教育科学》2007,23(5):59-65
高等教育大众化促进了入学机会总量的迅速增加,但机会增多并不等于机会均等,地区、城乡、阶层和性别之间的入学机会不均依然显著存在。制度性教育的天然缺陷、城乡二元制的结构制约、考选制度的隐性不公、成本分担的制度失衡、资本存量的代际影响、基础教育的不均积续、性别偏好的消极影响等是造成我国高等教育入学机会不均的深层原因。应在稳步推进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基础上,通过制度变革和政策调整来增进高等教育公平。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福建省城乡学生进入高等院校的机会与类型的差异进行统计分析发现:相比其他类型高校,农村学生进入一般公办本科院校、公办高职高专院校和民办高职院校相对容易;在六类院校中,城镇学生皆拥有高于农村学生的入学机会,城乡差异的显著程度由高至低分别为独立学院、民办本科院校、"211工程"院校、民办高职高专院校、公办高职高专院校和一般公办本科院校。城乡教育资源分配的不均、城乡家庭教育环境的差异和招生考试制度的潜在影响是影响城乡高等教育入学机会差异的主要原因。高等教育入学机会具有累积性与隐蔽性并存的特点,导致城乡间高等教育入学机会差距仍难以在短时间内消除。  相似文献   

3.
高等教育入学机会城乡差异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高等教育入学机会在城乡间存在数量和质量两方面的差异,已有研究往往忽视了后者。通过数据分析发现,1990年到2001年扩招初期,城乡学生的高等教育入学机会都在增加,但城市的增长速度远大于农村,高等教育入学机会城乡间数量差异程度不断扩大,并在2001年左右达到最高点,至2005年则有缓解的趋势;农村学生更多在低层次学校、冷门专业就读,而城市学生恰好相反,高等教育入学机会城乡间同时存在较大的质量差异。随着高等教育进一步发展,未来我国高等教育入学机会城乡差异可能由数量差异向质量差异转变。  相似文献   

4.
在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中,农村家庭子女入学机会并未随高等教育规模扩招而达到预期水平,城乡高等教育入学机会正由原先表面的、宏观的总量不均衡向更深层次、隐性的不均衡发展。文章探究了制约农村家庭子女入学机会的核心因素,并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5.
本文对1982至2010年间我国城乡子女高等教育入学机会差距的变化情况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显示,城乡子女间总体的入学机会差距在逐渐缩小;在机会的质量方面,城乡子女在部属重点高校和普通本科院校中的入学机会差距呈现出先扩大而后开始缩小的趋势,但在专科院校中的机会差距自1982年以来一直在缩小。此外,这一期间基本上是院校层次越高,城乡子女间的入学机会差距就越大。为此,今后应通过提高农村基础教育质量、中考和高考适当向农村倾斜以及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等措施,进一步提高城乡子女高等教育入学机会均等化的程度。  相似文献   

6.
对1990年至2010年间内蒙古城乡少数民族子女的高等教育入学机会差异变化状况的实证研究表明:城乡少数民族子女总体的入学机会差异缩小了。在入学质量上,城乡少数民族在重点本科高校的入学机会差异一直在缩小,在一般本科院校和专科院校的差异先快速缩小后有所扩大,扩大后城乡差距的表现形式变为"农村高于城镇"。这一时期,院校层次越高,城乡少数民族入学机会不平等下降得越慢。从性别差异来看,少数民族女生的入学机会明显高于男生。今后应继续通过各种措施,提高农村少数民族子女的入学质量,缩小城乡少数民族子女在高等教育入学机会质量上的差异。  相似文献   

7.
在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中,农村家庭子女入学机会并未随高等教育规模扩招而达到预期水平,城乡高等教育入学机会正由原先表面的、宏观的总量不均衡向更深层次、隐性的不均衡发展。文章探究了制约农村家庭子女入学机会的核心因素,并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8.
在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中,农村家庭子女入学机会并未随高等教育规模扩招而达到预期水平,城乡高等教育入学机会正由原先表面的、宏观的总量不均衡向更深层次、隐性的不均衡发展.文章探究了制约农村家庭子女入学机会的核心因素,并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9.
伴随“新农村”建设,农村教育对我国社会建设的全局性、先导性、基础性作用正日益凸显,因此保障农村子女入学机会均等十分重要。然而在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中,农村入学机会并未随高等教育规模扩招而达到预期水平,城乡高等教育入学机会正由原先表面的、宏观的总量不均衡向更深层次、隐性的不均衡发展。为此竭力探究制约农村子女入学机会的核心因素,并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0.
《新华日报》在9月2日刊登了一篇题为“北大招了多少农村娃”的新闻,报道了高等教育在城乡生源入学机会方面的失衡现状,其中提到“今年北大入学新生中农村生源比例占14.2%,农村生源比例从三成降至一成左右”,此消息一出就引起了媒体和社会各界的关注。  相似文献   

11.
世界范围的广泛的城市现代化已成为全球面临的挑战,实际上它排斥了对农村发展问题的关注。农村教育问题实质上不但是教育自身的问题,更是一个社会问题。我们在城市现代化的浪潮中忽视了农村社会不同于城市的需求,漠视了农村教育发展的需要,使农村教育处于艰难状况,这意味着也威胁到城市的发展。而义务教育发展的不平衡是其中的一部分。如何使农村的义务教育更加适合农村的实际与发展,是本文讨论的重点。在农村的义务教育阶段就开始渗透职业教育的内容是解决农村目前义务教育阶段出现的种种问题的一个有力举措。  相似文献   

12.
根据实地调查 ,考察了沿海发达地区农村现代化建设对农村中学后教育的需求 ,分析了农村教育结构提升与农村自学考试的关系。由于目前沿海发达地区农村教育资源仍然相对贫乏 ,要发展农村中学后教育 ,推动高等教育通向农村 ,为农村现代化提供必要的智力支持 ,同时也为农村青年提供更多的接受高等教育机会 ,必须先易后难 ,从自学考试入手。因此 ,加快自学考试在农村的发展 ,是提升农村教育结构的重要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13.
城乡和谐发展中的农村高等教育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农村社会转型、农村发展和减少农村贫困是实现城乡和谐发展的重要目标。要实现这一目标,就必须改革农村教育,发展农村高等教育并建立农村高等教育体系。  相似文献   

14.
高等教育通向农村是提高我国农村劳动力素质、培养新型农民、促进城乡统筹发展的必要途径。推进高等教育通向农村,应建立服务于城乡统筹发展的高等教育体系;促进产学研有机结合,培养适应城乡统筹发展的高层次人才;使农村高等教育的布局和城乡统筹发展相协调;加大对高等教育通向农村的政策扶持力度,使高等教育通向农村真正服务于城乡统筹发展。  相似文献   

15.
男性偏好是导致农村出生性别比例失衡的基础性因素。治理出生性别比例失衡就需要考察农村男孩偏好的根源。生产方式、文化风俗、乡村治理、社会保障及制度的不公正等公共产品的缺失造成了农民生育性别上的男孩偏好。要通过外围的公共产品建设来弱化农村的男孩偏好,让生男生女都一样的观念深入人心。  相似文献   

16.
乡村教育的文化使命——梁漱溟和他的乡村学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明“改造旧文化 ,创造新文化”是梁漱溟赋予乡村教育的文化使命 ,乡村学校是实现这一使命的具体机关 ;分析邹平的乡学和村学的办学目的、学校组织、教学概况 ,并总结其政教合一、注重人生行宜教育、知识分子与乡民打并一起的办学特色 ;对当代农村教育体系的建设进行了反思  相似文献   

17.
农村教育位处教育的“重中之重”,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作用,是因其关系到“三农”问题的根本解决,关系到教育能否科学发展,实现教育的本质价值和目标。当前农村教育相对处于低水平,与城市教育差距在拉大,非重中之重则不能改变现状。农村成人教育是农村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当在“重中之重”中有位,更要有为。  相似文献   

18.
本研究报告采取问卷调查法、访谈法等研究方法,以湖南省长沙县、邵阳县、古丈县农村幼儿教师为对象,对湖南省农村幼儿教师继续教育现状进行描述分析。通过调查研究发现,农村幼儿教师待遇低、身份不明,专业化远远不够。同时,湖南省农村幼儿教师继续教育又存在种种突出的问题。关注农村幼儿教师生存状态,采取有效的措施促进农村幼儿教师的专业成长,是当前提升农村幼儿教育质量的必要前提。  相似文献   

19.
文章分析了当前我国农村人力资源的现实状况、开发的紧迫性,阐述了农村职业教育在开发农村人力资源中的作用,提出了转变农村职业学校办学模式、开展以农民培训为重点的农村成人教育和建立灵活的农村劳动力流动制度等策略以开发农村人力资源。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海南省的教育事业体现出快速发展的强劲势头,但海南贫困地区的农村学校教育区域性的差距明显,因此,海南农村学校教育在功能设定、目标、内容等方面出现的错位,与城市教育相比呈现出明显的落后状态。文章以农村教育功能的视角,结合贫困地区农村教育的现状,就海南贫困地区农村教育的功能取向的偏差与影响予以分析与思考,以期选择适合我省农村学校教育特点的思路和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