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历史价值观对于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创作的重要性日益凸显,成为创作中最为关键的一环。近年来,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的制作和播出数量快速增长,成为电视剧平台的主要题材之一,优秀剧目不断出现,收到了良好的宣传、教育和革命历史普及效果。随着更多的创作者进入这一领域,作品中也出现了一些历史价值观混乱的问题。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专注于对革命历史的表达、演绎和重现,强调主流价值观的优先地位,具有很强的意识形态属性。它除了要符合一般历史剧在历史价值观方面的基本要求之外,还具有特殊的评判标准,以及来自当代意识形态等方面的更加具体严谨的审视与观照。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中的历史价值观应以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和历史唯物主义为定位,准确把握“人民性”“客观性”和“当代性”的内涵与外延,努力实现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历史价值观的正确表达。  相似文献   

2.
《开国大典》出现在新时期银幕上,绝非偶然。这是对新中国革命历史题材影片创作优良传统的继承与发扬,也是对新时期革命历史题材影片创作的经验的汇集与突破。 青年朋友在欣赏《开国大典》时,应注意哪些问题呢?  相似文献   

3.
(一) 新时期电影文化发展的一个重要成果,是成功地拍摄了象《西安事变》、《孙中山》(珠影厂)一类革命历史题材的影片.数量虽然寥寥,但这些影片在对观众鉴赏的思味、创作拓展上的启动力却是不容忽视的.优秀的革命历史题材的影片,有着独特的审美魅力,革命先辈用血与生命谱写的壮丽诗篇,他们为中华民族的解放前仆后继、英勇献身的斗争精神.前半个世纪以来,中国历史与命运所发生的曲折艰险、错综复杂的  相似文献   

4.
重大革命历史题材在我国影视剧中占据重要位置,电视剧比重较大,电影比重逐年减少。要扭转重大革命历史题材影视剧式微的局面,加强重大革命历史题材影视剧的创作,保持其思想性和教育性是必须重视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90年代的重大革命历史题材影片 ,尤其是在人物形象的塑造上取得了更大的成就。其一 ,努力在“神化”与“俗化”之间寻找契合点 ,充分展示革命领袖人物丰富复杂的情感世界和伟大而平凡的人格力量 ;其二 ,大胆突破禁区 ,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塑造出特定历史环境中具有历史真实性的人物形象 ;其三 ,走出脸谱化、漫画式的框架 ,塑造出真实可信、血肉丰满的反面人物形象  相似文献   

6.
新时期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在传播革命文化,塑造中国精神,进行革命理想主义教育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但由于受到利益驱动、监管缺位存在诸多问题,有悖历史真实与艺术真实统一原则,歪曲历史,粗制滥造。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应该政治性、真实性、文学性、艺术性与演绎性并重,全方位实现教育娱乐功能,规避低俗,秉持正确的历史观、历史艺术观与历史伦理观,实现历史与艺术、历史表达与艺术演绎的高度统一,弘扬历史正义,引领社会文明。要进行电视产业立法,依法监管,优化氛围,扶持精品,引导竞争,提升品质,推动革命历史题材电视艺术大发展、大繁荣,培养健康向上的民族性格,汇成中国力量,认可中国道路,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提供文化支持。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影视界又掀起一股谍战题材影片热潮,《色.戒》、《风声》、《东风雨》等谍战影片也显示出了不凡的票房号召力。这三部影片尽管都是取材于1940年代前后的革命历史题材,但由于导演所接受的文化背景的差异,他们根据个体感悟所改编和导演出来的影片有着各自独特的思想和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影视界又掀起一股谍战题材影片热潮,<色·戒>、<风声>、<东风雨>等谍战影片也显示出了不凡的票房号召力.这三部影片尽管都是取材于1940年代前后的革命历史题材,但由于导演所接受的文化背景的差异,他们根据个体感悟所改编和导演出来的影片有着各自独特的思想和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9.
杜艳霞 《海外英语》2014,(10):36-37
难道历史片与好莱坞不可能结盟?最近你看过历史题材的电影吗?你喜欢它吗?你认为它真实地还原了历史吗?最近的好莱坞历史巨片《300》就引起了争议。历史影片 有人说,并没有所谓的历史电影。这是因为,一部优秀的好莱坞电影需要有一位英雄和一个恶棍。电影情节需要这位英雄在影片结尾处依然活着,而恶棍则会死去。  相似文献   

10.
在中国革命历史题材电影的创制过程中,深受传统美学精神影响的编创者格外注重追求电影含蓄蕴藉的艺术风格,无论是电影中人物语言的表达抑或镜语的运用,都刻意表现含蓄隽永的韵致,力图以一种以简洁凝练、委婉含蓄的方式表现丰富深刻的思想内容,实现言近旨远的艺术表达效果。中国革命历史题材电影中含蓄蕴藉的传统美学精神得到优良的传承和艺术的表现,而含蓄蕴藉的美学追求也使得影片产生强烈的艺术感染力,令人心驰神往,回味无穷。  相似文献   

11.
革命历史题材影视剧是通过特定的历史史实、人物为故事题材,以革命活动为主要载体,以革命话语为主要形式,反映中国新旧民主主义时期的优秀传统文化,以达到教育和引导新时期社会群体,形成符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思想观念、政治觉悟、道德素质为目的的特有文化。它具有题材的革命性、内容的真实性等特征以及价值导向、思想教育、文明构建等德育价值。革命历史题材影视剧作为校园文化的重要内容而成为对大学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载体。  相似文献   

12.
在中国革命历史题材电影的创制过程中,深受传统美学精神影响的编创者格外注重追求电影含蓄蕴藉的艺术风格,无论是电影中人物语言的表达抑或镜语的运用,都刻意表现含蓄隽永的韵致,力图以一种以简洁凝练、委婉含蓄的方式表现丰富深刻的思想内容,实现言近旨远的艺术表达效果。中国革命历史题材电影中含蓄蕴藉的传统美学精神得到优良的传承和艺术的表现,而含蓄蕴藉的美学追求也使得影片产生强烈的艺术感染力,令人心驰神往,回味无穷。  相似文献   

13.
电视连续剧《恰同学少年》探索重大革命历史题材尤其是伟人题材影视创作的超越与突破,推出了“红色青春励志偶像剧”的新模式,创造了革命历史题材影像表达的新坐标。  相似文献   

14.
吴黎 《文教资料》2006,(21):76-77
“十七年”文学作为当代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虽然题材较窄,但革命历史题材和农村题材却受到了当时作家的广泛关注,这都与当时的社会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这一时期创作的大量的革命历史题材小说有艺术风格多样、结构宏大的诗史性长篇作品,有一些传奇式的更接近现代的“通俗小说”,还有具有个人抒情特征的短篇小说。  相似文献   

15.
革命历史叙事作为当代文学中一个重要的文学现象,一直以来都为研究者所关注。近年来学界在革命历史叙事研究上取得了重大的理论突破和方法创新,但相比于十七年革命历史小说研究的日趋成熟,学界对1980年代以来有关革命历史题材作品的研究还比较薄弱。一些学者试图在“后革命”的视角下整合反映革命历史的作品,将其纳入同一理论框架进行阐释,但这一尝试还有待继续深入。  相似文献   

16.
中国革命历史题材电影由于纪实性的艺术特点,编导者秉承儒家传统美学精神,在电影的拍摄中特别推崇尚实求真的审美艺术。中国革命历史题材电影的艺术魅力不仅表现在忠实历史,追求故事情节的真实可信,以真取胜,也体现在对情感的书写和张扬,以情动人。主创者以严谨的创作态度和艺术的表现方法,创作出许多故事情节真实生动、人物形象血肉丰满、情感基调真挚深沉的优秀革命历史题材电影作品。  相似文献   

17.
20世纪初,康有为、梁启超等立宪派的革命话语对其革命历史题材的历史小说叙事产生了深刻影响,小说在历史题材的选择,革命历史事件的定性,历史学中的事件、行为者和场所等诸故事要素的编码,故事的叙述方式等方面产生了重要影响,形成对历史进行改写和重构的叙事话语模式。  相似文献   

18.
革命历史题材文学创作在中国当代文学的整体格局中占有举足轻重的位置,已构成一种独特的文学现象和文化现象.本文赋予革命历史题材文学以新的内涵,力图遵循历史性、整体性、错综性原则,全方位、多视角地探索当代革命历史题材文学的流变、发展轨迹及其复杂成因.真诚纯净的讴歌——矫揉虚伪的讴歌——反思机制的讴歌是其基本流变轨迹过程,并提出了“两个历史期、五个阶段”的标志说.  相似文献   

19.
1949年中国革命的胜利,造成了一个强大的社会心理场,社会群体中个体的感情、意志、动机统统臣服于主导历史巨变的主流意识形态的规范和训诫。十七年革命历史题材文学的阅读期待便由此而产生。它不仅决定着题材选择的意识形态目的,而且影响了革命历史题材文学的叙事策略,即如何在国家与社会、社会与个人亘古的历史冲突中建立起新的信任,从而使文本具有现代性意义。  相似文献   

20.
为响应中共中央宣传部和国家教委关于放映百部革命历史影片,对学生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的号召,金川培训中心从去年12月1日起播放了《董存瑞》、《闪闪红星》、《小兵张嘎》等影片。看惯了港台片、武打艳情片的学生觉得耳目一新,观看热情很高。以前已经看过这些影片的老师对这些影片则有一种故人重逢的亲切感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