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农民精神文化素质的提升是新农村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能为新农村建设提供强大的精神保证.随着生产力的向前发展,"口袋"里富裕起来的农民也渴望"脑袋"得以富裕起来,对精神文化的需求愈来愈强烈.因此.文章从江西新农村建设的视角出发,对江西农民精神文化生活缺失的现状、根源及如何丰富其精神文化生活进行了一定的思考.  相似文献   

2.
基于实证视域的农民精神富裕解析——以河南省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注农民精神富裕问题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从方向性、主体性、现代性和真实性四个衡量指标来看,当前河南省农民精神富裕取得了成效:社会主义理想信念进一步坚定,对精神富裕具有内在的强烈自觉,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各种现代意识逐渐形成,对各种精神资源的拥有和享受真正源于内心的体验。同时农民精神富裕还客观存在一些偏差,如理想信念弱化虚化和功利化,思想道德和伦理准则失范,精神贫困和富裕的"贫困"并存,精神文化消费结构层次较低,精神富裕的现代性方面还存在很大完善空间等。对于农民精神富裕的进一步提升,当前应进行激发机制、供给机制、矫正机制和保障机制的构建和完善。  相似文献   

3.
马尔库塞在看到发达资本主义社会表面繁荣的同时也始终关注着现实的社会和现实的人,关注着人的本质和价值。他看到生活于发达工业社会中的人虽然过着舒适、富裕的物质生活,其精神生活却是贫乏的、空虚的,呈现出一种单面性,为此他对其进行了尖锐的批评。  相似文献   

4.
科学发展观所包容的思想内涵非常丰富,学好科学发展观从群众文化学的角度加深理解,我们会从中悟出人民群众在物质生活富裕的同时,在精神文化生活上也要富裕.现阶段我国农村人口还占大多数,农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如何,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5.
休闲是我们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正逐步进入休闲社会的时代,人们享受着各种丰富的休闲生活。休闲要依托于物质产品必然涉及消费,那么休闲消费存在什么伦理问题呢?目前不当的休闲消费导致与生态自然的深重矛盾,生态问题日益严重;物质生活富裕与精神生活贫乏之间的矛盾也日益突出。我们必须深入考察其中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6.
《所罗门之歌》中的主要人物麦肯.戴德二代和奶娃虽然生活富裕,但精神贫乏,物质与精神处于严重的失衡状态,究其原因,是他们身处资本主义经济社会背景下,远离自然并受到美国文化中美国梦的影响。构建精神生态平衡的方式是回归自然,应通过这种方式来达到人与自然相交融的完美境界,并最终获得个人内心精神世界的生态平衡。  相似文献   

7.
最近,我们对邯郸市复兴区15个村的部分农民的综合素质状况进行了调查。从调查掌握的情况看,农民文化、科技意识相对贫乏,综合素质亟待提高,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农民群众亟须提高素质,这区乡镇企业虽然发达,但科技含量较低,高素质科技人才、管理人员十分匮乏,有的村经济指标上去了,但村容村貌杂乱无章,封建迷信,赌搏滋事的风气有抬头之势,生活富裕起来的村民群众固步自封、小进则满、小富则安思想严重等等。这些现象的根源在于村民思想僵化,科技文化知识贫乏,对村民群众进行素质教育迫在眉睫。二、党的“声音”需向…  相似文献   

8.
农村成人教育是整个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大面积提高农村成人政治、文化和科学技术素质,直接有效地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和农民富裕、文明生活服务的“前沿阵地”。大力发展农村成人教育,是我省农村改革、发展和实施“科教兴农”战略的客观要求,也是落实《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和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的重大举措。江苏省人多地少,资源相对贫乏,要加快发展步伐,到本世纪末,要在1993年提前实现“翻两番”的基础上,实现第三个翻番,使我省经济整体素质和综合实力上一个新台阶,人民生活提前实现小康目标,必须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走“科教兴省”之路。  相似文献   

9.
党的十五届三中全会提出要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20字方针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乡风文明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基础。党中央高度重视农村的精神文明建设。农村农民的精神文化生活是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农村精神文化生活建设滞后、生活单调贫乏、组织不够完善以及各种落后思想和文化的侵蚀等,是亟待突破的难点。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提高农村人口素质、有组织的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是丰富农村精神文化生活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10.
精神生活在高职生的成长、价值观的形成以及高职院校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进程中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但当前高职生精神生活的贫乏及其在某种程度上扭曲的现状,阻碍着提升、发展高职生精神生活的质量,本文分析了高职院校学生精神生活贫乏的原因及危害,并从个人、学校、高职教育体制等三个方面提出了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11.
甘肃作家雪漠的长篇小说《猎原》是新世纪初期比较有代表性的一部生态文学文本。在这部作品里,雪漠以现实主义的手法再现了当代中国西部农民在日益恶化的自然生态环境和社会生态下卑微而又坚韧活着的生存境况及他们在日常生活中所显示出的精神文化生态,全面展现了西部农民与自然生态之间的紧张关系,并且深入反思和探究了西部农民的精神文化生态和不公正不合理的社会生态之间的隐秘关系。  相似文献   

12.
中国农民传统伦理道德的形成,是中国农民与其所面临的环境、从事的生产生活实践相互作用的结果。土与乡,这种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为农民的精神活动提供了一种文化框架,正是这种文化框架为中国农民提供了生活和生产中遵循的伦理道德规范。新农村建设的推进,有必要关注这些持续了几千年甚至仍在中国农民的经济生活中发挥作用的伦理道德诉求。弘扬其精华,扬弃其不足,重视对农民传统伦理道德的利用与引领,是新农村建设中精神建设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农民的精神生活是当前应关注的问题。通过调查得知,当前农民对其现有精神生活表示基本满意。但这种基本满意度是处于较低层次上的,还谈不上对更高精神生活质量的追求。对农民的精神生活需要从理论和实践上重视解决。  相似文献   

14.
改善农民精神生活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在提高思想认识和改善农民精神生活物质环境的基础上,大力发展先进文化,用先进文化不断满足农民的精神生活需求,提高农民精神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5.
城市化进程中出现的农民失地问题成为了社会关注的焦点。通过对失地农民现状的思考,提出可以通过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加强职业技能培训、维护失地农民利益、关注失地农民精神生活等对策来解决农民失地带来的社会问题。  相似文献   

16.
20世纪90年代的中国农村题材新现实主义小说由于在叙事精神和对生活的观照视角上对传统现实主义的超越,鲜明深刻地展示出中国当代农民新的精神特质:他们试图摆脱传统文化重负,改变自己身上陈陈相因的历史隋性,却又不能不面对新的利益关系对他们的挤压而作出事与愿违的选择。这种既顽强抗争而又处于痛苦之中的精神状态,反映了当下中国农村面临的新的矛盾和中国农民灵魂新的嬗变轨迹,从而把农村题材的小说创作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  相似文献   

17.
阿Q与陈奂生之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鲁迅的《阿Q正传》、高晓声的《陈奂生上城》都因作品中成功的人物形象赢得了高度的评价和热烈的赞誉,在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拥有很重要的地位。阿Q、陈奂生这两个艺术形象虽然都是农民,但是他们生活的时代不同,就又使他们各有特点了,成为两个不同历史时代的缩影。阿Q是典型的旧式不觉悟农民形象,性格中带有极深的奴性,“精神胜利法”是其性格的主要特征;陈奂生是走在改革开放的大道上,物质生活得到了改善,但精神生活却极度贫乏,憨直、朴实,又带有点“阿Q气”的新时期典型的农民形象。他们性格中落后的东西都因袭了历史重负的缘故,但阿Q性格中的“精神胜利法”与陈奂生性格中的“阿Q气”又是异中有同,同中有异。  相似文献   

18.
贺享雍的长篇小说《土地神》就是从农民身处的精神境况出发,希望通过底层农民对生存的困境进行反抗、对自身的卑微进行抗争、对现实的强权进行反讽,在伤害与被伤害、侮辱与被侮辱、欺骗与被欺骗的怪圈中,展示历史、现实强权与个体农民之间的巨大张力,揭示出农民生存的伤痛和农村现代性的艰难。在这部小说中,我们既能看到历史强权的抽象,又能看到乡村现实的还原。  相似文献   

19.
华兹华斯是一个灵视诗人。华氏的灵视力首先表现在其作品中强烈的生命意识:诗人坚信世间万物皆有神性,死亡是生命的延续;同时,华兹华斯的灵视力使他把自然当作传达情感的强有力的工具,在诗人的眼中,自然是人类接近上帝的媒介,是人类灵魂的导师,最能激发想像力的工具,是人类精神的伊甸园;华兹华斯还是是一个热衷于描写人类精神世界的大师,他喜欢选择贫苦的农夫、儿童、心智不全者以及老人作为他文学创作的对象,通过对他们精神世界的探索,诗人成功的展示了那沉静而永在的人性的悲曲中所渗透的人性的崇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