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5 毫秒
1.
在面对中国社会信任度不断下滑、法律不能切实有效实施这一问题时,有的学者求助于法律信仰,有的学者则认为应当构建法律信任.法律信仰在中国语境下的解读超过了伯尔曼提出的"法律必须被信仰,否则它将形同虚设"的含义.伯尔曼提出的法律信仰虽然与宗教紧密相关,但是并未要求人们像信仰宗教一样虔诚地信仰法律.他主张对待法律既要投入理性,...  相似文献   

2.
大学学者是从事知识与思想创造性探索的人,担当着社会的道德规范、意义模式、生活方式等的建构与阐释使命,解释着人的意义与价值、社会理想以及人际交往的规则。而当前,在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下,学者们忘掉了自己应当承担的使命与责任,出现了前所未有的信任危机。加强对学者精神失落的原因分析,提出重塑学者精神的相应对策是当前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3.
道德信仰是人的精神支柱,是理性的非理性表达,是对道德的终极关怀。但是由于历史、经济及道德自身等方面的原因,目前在中国出现了道德信仰缺失的现象,有必要从发展经济、建设法制、加强社会舆论监督及道德信仰教育方面对重建理性的、科学的道德信仰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4.
当前,我国高教界和学术界存在某种程度的混乱。大学部分放弃了“普通教育”的基本使命,大学学者有沦为“未受过教育的人”的危险。要改善这种状况,现代大学需要从以下两方面努力:一方面,需要一如继往地关注并承担起“普通教育”的基本使命,使所有学者从事的高层次研究建立在人类共同的知识体系之上。这样,大学才能真正成其为大学,成其为知识型社区;处于这种社区的学者才能既符合古典理想又达到时代标准。另一方面,随着现代大学与政府、市场关系的日益复杂,大学功能的不断演进与多元化,学术道德沦丧的危机也日益凸显,大学学者必须在“学术真诚”基础上坚守其基本的学术准则。  相似文献   

5.
杨韶刚 《中国德育》2006,1(12):8-10,83
中国社会正处在思想和文化多元、多样、多变的时代,这种时代特点使中国社会面临激烈的道德冲突。如何正确看待和解释这些冲突,能否在“三多”时代寻找到“多”中之“一”、“变”中之“不变”的民族道德价值,如何理性地探讨和认识主流道德价值建构的科学规律,是道德心理学研究的时代使命。  相似文献   

6.
2001年12月,在韩国的圆光大学,召开了“21世纪文明社会与大学道德教育”国际学术会议。本人有幸作为中国学者代表出席了会议。从与会学者的发表论文与交流中,了解到许多信息、经验与见解。归纳起来是:面对人类的道德危机,大学教育应当有所作为;新一代大学生应当成为“有德性”的人才,其重要使命之一是改变人类的现代愚昧、建设21世纪的新文明;21世纪的大学教育,应更多地思考自身承传文  相似文献   

7.
康德的判断力是连接自然和道德的桥梁,他一方面希望以启蒙精神克服新教信仰,另一方面将新教的先验唯灵论精神吸纳到自己的理性精神中来,将新教精神转化为自己哲学的合理内核。康德的自然和道德的分裂的原因就是启蒙理性精神和新教信仰的分裂,他最后将二者统一到有强烈新教精神的先验唯心论中来。康德在理智上是一位启蒙理性精神的实践者,在情感上往往是反对自己的启蒙理性精神的。  相似文献   

8.
道德信仰是人们对道德的内心信奉与崇仰,其通过把握道德目标、整合道德规范、督导道德实践来铸造人的最高道德价值理想和最高道德人格。道德信仰意蕴深刻,学界虽对其有过阐述,但其真正定论尚未形成。笔者结合各位学者观点,从道德信仰的结构性要素、道德信仰的根本特性及价值导向等方面对其意蕴从新探讨。此外,通过对道德的终极至善性、道德信仰的整合性及道德信仰主体内需性的理性把握进一步探析道德信仰之价值生成。  相似文献   

9.
在费希特看来,大学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出具有创造精神的人,具体来说是学者。为此,大学是学者的共同体。作为学者共同体的大学,势必取代上帝的地位,成为世界的创造者。所以,评价大学教学是否达到目标,取决于大学教师是否以理性引导求学者成为创造的主体。因此,在创造理性规定下,大学教师是学者,他明晓自己的使命,并实践自己的使命——去培养明晓自己使命并根据使命去行动的人。为达到这个目标,大学教学的内容及其方法都以培养出创造者为己任。  相似文献   

10.
正生命化的教育是要让受教育者和教育者都享有灵动的生命,在生命化教育背景下,作为当代的幼儿教师,担负着育人与育己两方面的道德使命。在育人方面,首先应做到促进幼儿主体性道德人格的生成与确立。俗话说:"三岁看老,七岁看大",一个人的素质应该从幼儿期开始培养。主体性道德人格,即独立、理性、自为的道德人格,也就是处变不惊、清醒从容的道德人格,这应当是现时代中国的理想人格,它是把个体人格尊严的确立和对个人自主选择的尊重作为目标。相对一些空  相似文献   

11.
一个民族的文化往往通过一大批文化精英体现出来,司马迁无愧于文化精英这一称号。他是中国古代知识分子的光辉榜样,从《史记》中对于孔子、屈原、贾谊及李斯等古代“士人”的述评,可以看出他的知识分子观。  相似文献   

12.
周作人的人生悲剧,有其复杂的思想根源。其中,作为"爱智者",其早期的生命与进化观、存在与历史观中,就潜伏着与鲁迅迥然不同的消极成分,加之其文化性格的独特性,使他在命运的沉浮中,呈现出人格形态的分裂情形,虽以理性自恃,热衷于"生活之艺术",仍然不能不堕入悲剧性的泥沼。探究周作人的命运与道路,有助于了解中国文化和中国传统知识分子的历史宿命。  相似文献   

13.
曾作为科考制度“敲门砖”的唐传奇,是唐代小说中一朵瑰丽的奇葩,不能简单地将唐传奇和唐代小说等同起来。事实上,唐代小说还应包括志怪小说、轶事小说等,必须对它们各自的特点进行严格区分。唐代小说之所以能在诗坛成就已灿烂夺目的盛唐、中唐时期逐步发展、繁荣,与诗歌并称“绝代之奇”,其原因除了人们通常提及的经济、政治、科考制度及其他文学样式的推动外,还有一些被论者所忽略的因素,如文人思想开放、敢于揭露时弊,唐代小说作家的文化艺术素养的总体水平大大高于前人,诗歌表现现实生活的局限性等。从中国文学史的视角看,唐代传奇小说不论从内容还是形式上,皆对后世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公共知识分子正回应微博技术的赋权,参与公共话语的表达,其微博生存存在多方面的问题和隐忧.微博“共景监狱”式的开放结构,使知识分子“虚妄的公共性”更为凸显.公共知识分子应积极介入微博空间,秉持批判与道义传统,以特殊知识分子的身份,进行中观和微观政治话语的表达,彰显自身的中心话语权力,相应调整话语策略,推动公民交往理性和公民社会的建构.努力消解对其“虚妄公共性”的质疑,实现自我身份和公共价值的重新认同和构建.  相似文献   

15.
早期启蒙学者在歌颂古代、批判封建制度时出现了乌托邦倾向。这对近代知识分子从中国文化资源出发阐释社会主义产生了积极影响。在西方文明的冲击下,中国社会进入剧烈变革中,早期启蒙学者对美好社会的追求,成为近代知识分子理解社会主义的文化前提,并在与西方社会思想相整合的过程中,形成了有中国特色空想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16.
张平的小说创作一开始就达到了相当的高度。其小说处女作《祭妻》之所以在当时“伤痕文学”的小说创作潮流中,显得有些不同流俗,至今看来仍然没有被完全地遮蔽和淹没,在很大程度上,正是得益于兰子这样一位带有一定的精神超拔性,别具相当人性深度的悲剧性女性形象的成功塑造。《姐姐》讲述的依然是一个类似于《祭妻》的悲剧故事。《姐姐》之所以能够在当时众多的小说作品中脱颖而出,能够被评为1984年度的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同样与小说成功塑造了姐姐这一具有中华传统美德的女性形象有关。与当时的“伤痕”、“反思”小说作品中普遍地把历经“反右”、“文革”磨难,后又获得平反的知识分子设定为文本的视角性人物不同,张平的中篇小说《梦中的情思》的艺术视点又一次聚焦在了作为女性的秀兰身上,从而也使《梦中的情思》具有一种特别的个性化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在20世纪中国小说中,知识分子/农民作为自我与“他者”,主体与客体,被置于同一意义场中二元对立的位置,他们之间的冲突及冲突背后的身份、权力、意识形态以及自我表现的变化形成了20世纪中国文学中的一个核心主题。作者以对《在废墟上》中知识分子与农民可疑遭遇的解读为切口,追索二者在中国文化和政治谱系中长期存在的深切而复杂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八旗制度是建国以来备受学者关注的一个重要论题,而作为八旗组织三足之一的八旗汉军,自改革开放以来也成为国内学者所研究和争论的一个焦点.论文从八旗汉军的建置过程、建置时间、名称由来、与红表(夷)大炮的关系等方面,八旗汉军与八旗满洲、八旗蒙古的关系.以及八旗汉军的瓦解和历史作用等方面来综述改革开放以来国内学者对这些问题的研究概况.  相似文献   

19.
《狂人日记》表现了狂人一种近乎绝望的自我罪感 ,从而揭示出 2 0世纪以来中国知识分子最富特征的情感 ,标示着中国文明史上一个罪感时代的到来。“狂人”的自我罪感在建设新文化中具有重大的意义 ,但同时也付出了代价。  相似文献   

20.
君子思想在儒家思想中有突出的地位,其特点是人文理性强势彰显,既表现出对天道、社会和个体身心修养的关切与关注,也体现对人自身个性的削减和对创造性的压抑。君子思想中缺少培育科技理性的因素,这严重阻碍了中国职业教育思想的发展。其直接结果是培养了中国读书士人为官出仕的作风,影响了中国工商业的发展,而迟缓的工商业很难激发职业教育的兴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