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70多年前的中国新闻学界,尚处于“筚路蓝缕,以启山林”的初创阶段,而就在这时却发生了一起因剽窃、抄袭他人新闻学著作而引发的一桩公案。 研究新闻学的人都知道,中国早期新闻学界受日本影响甚深,特别是日本早期著名的新闻学者如松本君平、杉村广太郎(即楚人冠)、小野秀雄等对我国早期新闻学研究影响是很大的。例如:我国最早的新闻学译著是松本君平的《新闻学》(又名《欧美新闻事业》,于光绪二十九年八月,即1903年10月,由商务印书馆翻译出版)。中国人所写最早的应用新闻学专著则是任白涛的《应用新闻学》(杭州“中国新闻学社”,1922年11月初版),该书也是以日本人杉村广太朗所著《最近之新闻纸学》为蓝本,并按照它的体例编纂而成的。这本书出版不久,即引发了一场纠纷。 任白涛,河南南阳人,生于1890年2月3日(清光绪十六年正月初四日),卒于1952年8月13日。他是我国最早  相似文献   

2.
在中国新闻学术发展史上,任白涛筚路蓝缕,功不可没。1916年,任白涛东渡日本.进早稻田大学政治经济科学习,因酷爱新闻学,参加大日本新闻学会成为首届会员,并开始研究新闻学。1921年,任白涛在杭州创办中国新闻学社。1922年11月,几经修改而又命运多舛的《应用新闻学》以中国新闻学社的名义自费出版。《应用新闻学》是我国最早的实用新闻学专著。1935年至1937年间,任白涛完成了六卷本、130万字的《综合新闻学》,除了介绍英、美、日的新闻学观点外,突出介绍了德国的理论新闻学,是我国惟一介绍德国理论新闻学的专著。建国后任白涛定居上海,继续修订《综合新闻学》。1952年春,周恩来总理电邀任白涛去北京工作,因病未能前行,后于同年8月病逝。任白涛终身致力于中国新闻学的研究。直至生命的最后一刻。本文拟对任白涛理论新闻学的骨干——新闻伦理思想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3.
肖伟 《中国编辑》2008,(2):14-18
我国的报纸编辑学研究最早可以追溯到20世纪之初,但为新时期提供的基础并不丰厚。20年代任白涛的《应用新闻学》和50年代中国人民大学的《报纸编辑讲义》等,只是提纲挈领地为报纸编辑学研究搭起了一个框架;不同时期意识形态上的分歧和割裂,也使研究上的前后继承关系变得模糊;经验总结和描述是主要的研究方式。在这样的起点上,新时期的报纸编辑学研究者辛勤开拓,取得了巨大成就。本文对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我国的报纸编辑学研究加以梳理和探究。并借此对未来研究的趋向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4.
汉译新闻史著作《泰西新报源流表》,在松本君平《新闻学》汉译本出版之前的1898年已经刊行;1903-1904年间,坊间还可以见到《报章源流》一书。这两部译作与松本君平的《新闻学》和休曼的《应用新闻学》一起,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开始了对中国人的历史、理论和应用新闻学的最初的启蒙。  相似文献   

5.
走近童兵     
1999年间月9日,在广西大学新闻系一间偌大的教室里,在一片热切期待的目光中,一位面容清癯,两鬓略泛斑白的长者登上了讲台,开始了《马克思新闻理论研究》的讲课。他的讲授平易朴实,却又不时透出深造的哲思。他就是著名新闻学家童兵。他有充分理由为自己不息奋斗后交出的人生答卷而自豪:当年两个"全国第一"──1981年,全国培养的第一个新闻学硕士;1988年,全国培养的第一个新闻学博士。如今学富五车,著作等身:"《新闻事业概论》*《新闻理论简明教程》《企业报理论与实践卜《新闻理论》"《新闻理论教程》《新闻理论大纲》《马克思主…  相似文献   

6.
唐红波 《新闻三昧》2006,(12):54-56
戈公振是20世纪二、三十年代我国著名的报人,是一位集记者、学者、社会活动家于一身的爱国知识分子。他的多重“角色”均以新闻为轴心,“与新闻事业相始终”(于佑任语)。戈公振一生编辑和创办了《东台日报》、《时报》、《图画时报》、《申报》等主要报刊,曾先后在上海的国民大学、南方大学、复旦大学等高等学校新闻系任教。他的译著《新闻学撮要》和《新闻学》、《中国报学史》等专著是中国最早的新闻学著作。特别是《中国报学史》被公认为中国新闻史研究方面的奠基之作。他还于1927年和1932年前后两次出国考察,总结出《世界报业考察记》、…  相似文献   

7.
<正>李良荣先生的著作《新闻学导论》(修订版)自2006年12月修订出版以来获得了很好的反响。在大学本科新闻学课程教学中,笔者曾先后使用修订前后的两个版本,从2007年秋季学期开始使用修订版的《新闻学导论》。三年来在教材的使用过程中发现修订版教材与第一版相比有以下的亮点:一、凸显"新闻传媒业"的概念修订版的最大亮点是突出了"新闻传媒业"的概念,第七章和第八章分别介绍当代世界与中国的传媒业,进而在第九章介绍"新闻传媒业"的发展规律,第十七章介绍  相似文献   

8.
《采.写.编》2005,(6):64-64
丁柏铨,1947年6月出生,江苏无锡人。1992年10月-2003年4月任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系主任。现为南京大学新闻研究所所长、教授、博导,教育部高等学校新闻学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清华大学国际传播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华中科技大学、天津师范大学、安徽师范大学、河南大学兼职教授。著有《新闻理论新探》、《中国新闻理论体系研究》、《中国当代理论新闻学》、《加入W TO与中国新闻传播业》等。《中国当代理论新闻学》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召集人会议审定,入选教育部推荐的“研究生教学用书”;《加入W TO与中国新闻传播业》被列为…  相似文献   

9.
新闻学刊物的发端我国最早有关新闻学研究的刊物是《新闻周刊》,由北京大学新闻学研究会创办。该会成立于1918年10月14日,至1920年12月停止活动;在此期间,训练了两批学生,共约70人,是我国第一个有组织的新闻学研究团体。他们所创办的《新闻周刊》也是我国有关新闻学研究的第一个刊物。戈公振在《中国报学史》中评价说:“国立北京大学……设立新闻学研究会,是为报业教育之发端”;“曾发行《新闻周刊》,对于一周之  相似文献   

10.
我国学者自己写的新闻学著作,要数徐宝璜的《新闻学纲要》为最早。这部书写于一九一八年。一九一八年,由校长蔡元培创议,北京大学设立了新闻学研究会,请徐宝璜主持其事。徐宝璜当时任北大文科教授,兼任校长室秘书。他曾在美国密西根大学  相似文献   

11.
"新闻评论"这个词组是我国新闻教学和实践中常用的术语,但是,如果细心研究之后便会发现,在英语中没有一个与其完全对照的概念。弄清楚这个问题,对于我国新闻评论的特性、历史以及发展的研究都是很有价值的。本文经过大量的资料分析,得出这样的结论,"新闻评论"一词不是从英文或其它外文中翻译而来的舶来品,而是一个本土化生成的词汇,其可能产生于20世纪我国新闻学教育萌芽期的20年代。  相似文献   

12.
袁佩芬 《新闻界》2008,(1):125-127
本文认为,《新闻调查》有必要从评论空间的拓展和新闻性、时效性的重视方面付出更大的努力,从而在受众中产生更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指称新闻采写编评者的“记者”一词,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开始进入中文报刊,并被普遍使用,但最初主要指报刊的评论写作者而言。在这一过程中,日本报刊“记者”一词的使用和松本君平《新闻学》一书的汉译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4.
龙文展 《图书馆杂志》2018,(12):113-118
晚清文人袁祖志长年寓居上海,活跃于近代上海报坛,是由旧式文人向报界文人转型的典型代表,然其生平、著述至今争议尚多。本文以袁氏本人著述和《申报》为主要考查对象,辅以当时其他相关文献,爬梳剔抉,详细考订其卒年及著述所署别号,拟为今后的相关研究解决基本问题。  相似文献   

15.
First published in January 1905, the Irish Independent is widely acknowledged as having been influenced by developments in journalism first associated, almost a decade earlier, with the Daily Mail in Britain. However, this article argues that while the Irish Independent adopted many elements of New Journalism its proprietor, William Martin Murphy was strategically selective in how elements were incorporated within his new venture. The success of the Irish Independent can be viewed as the outcome of two processes: the selection and adaption of some aspects of New Journalism to create a successful commercial newspaper and also the exclusion of what were considered the less desirable elements of New Journalism that may have damaged the title’s circulation in a country where the power of the Roman Catholic Church was strong. Murphy, in effect, ‘shopped’ for aspects of New Journalism as practiced elsewhere that he felt were most suitable to the local Irish market. In the latter respect, this article highlights the importance of considering the local context when discussing the universality of journalism practice.  相似文献   

16.
图书馆学五定律在复合图书馆时代的阐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指出五定律概念在现代图书馆学中已有新的发展,认为传统图书馆在观念、建筑、资源、技术等方面限制了五定律的实现。现代复合图书馆综合了传统图书馆与数字图书馆的优势,为实现五定律奠定了基础。指出五定律对复合图书馆建设仍具有深远的理论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方晨 《国际新闻界》2020,(4):134-155
以詹姆斯·凯瑞的讨论为源头,兴起于20世纪70年代的新闻史观变革运动推动了美国新闻史研究走出辉格式的、线性的、进步的传统范式。大卫·诺德延续了凯瑞的新闻文化史路径,将其进一步聚焦到以阅读史为代表的新闻机制史的范畴中。他的《新闻的共同体》重新定义了“新闻”与“新闻史”的内涵,从“生产的共同体”和“接收的共同体”两个维度阐发了北美新闻传统中的共同体精神。他的新闻史研究试图将文学批评、历史学、传播学、社会学等融合在一起,建立一种兼顾人文主义和社会科学的新的关于传播的历史。由于他的新闻史观是地方性的,国内研究借鉴时要注意可行性和合理性。  相似文献   

18.
孙如陵,民国时期知名新闻学人。在国民党中央政治学校新闻学系就读期间,担任《新闻学季刊》编辑。毕业后历任《中央日报》记者、《中央日报》专门性副刊《报学》双周刊编辑、《报学杂志》编辑。孙如陵的新闻为学之路,是民国时期的一种典型,求学伊始即开始新闻实践与新闻学术研究。这种“半工半读”经历不仅给他带来新闻实践的切身体验,还有新闻学理的深刻体悟。本文就民国时期孙如陵的新闻学观、新闻观、新闻教育观、报业发展观进行分析,揭示其独到的理论洞见。  相似文献   

19.
This introductory article to the combined special issue of Journalism Studies and Journalism Practice provides an overview of some of the key contemporary approaches to studying journalism and social order. It argues the need to step beyond a functionalist framework when considering the news media’s central role in shaping social connections, community and cohesion. To advance our understandings of social order, our paper suggests a greater emphasis of the significance of journalism’s relationship to the wider social sphere along with three other key considerations, including (1) a critical focus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media, politics and social order, especially in defining and/or negotiating “anti-social” practices and social disintegration; (2) a more refined focus on the “imagined” and geographic boundaries of news audiences in digital spaces; and (3) the changing relationship to norms and conventions of journalism practice from trust and legitimacy to the role of journalists as arbiters and connectors across social spaces.  相似文献   

20.
张昆 《新闻大学》2020,(1):113-123,129
中国当代新闻教育蔚为大观,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高校竞相创办新闻传播类专业,其教育模式也异彩纷呈。其中,华中科技大学作为非综合性大学最早设立新闻专业的高校,领专业性高校新闻教育的风气之先,并形成了独特的新闻教育模式--"华科大模式"。其核心内涵是:自主办学,学者治院;以人为本,教学相长;文工交叉,应用见长;物质强基,文化铸魂。这一模式对同类高校的新闻教育不无启发、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