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中国人最赞赏的孩子是乖孩子。一个“乖”字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臣子在皇帝面前要乖,儿子在父亲面前要乖,女人在丈夫面前要乖,学生在老师面前要乖。一个“乖”字成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自然而然,这个“乖”字也是中国传统儿童观与教育观的核心。 在过去,儿童从小便被要求乖乖地读难懂的古书,乖乖地受种种封建宗法家规和礼节的约束,被迫成为“温文尔雅”不苟言笑的“小老头”。对这种教育,鲁迅曾给予猛烈的抨击,他认为这种教育把孩子培养成“畏葸退缩,仿佛一个奴才,一个傀儡”,“不会飞也不会跳跃”的“听话”的“好孩子”,这种教育实际上是对儿童“精神的虐杀”。 现在大多数孩子已不用古书“发蒙”,但是鼓吹幼  相似文献   

2.
中国人最赞赏的孩子是乖孩子。一个“乖”字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臣子在皇帝面前要乖,儿子在父亲面前要乖,女人在丈夫面前要乖,学生在老师面前要乖。一个“乖”字成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自然而然,这个“乖”字也是中国传统儿童观与教育观的核心。  相似文献   

3.
隐藏在温情背后--《社戏》与"救救孩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鲁迅的小说《社戏》并不仅仅是一篇充满温情的简单抒情美文,作者出于对儿童问题的关注,从“幼者本位”出发,运用高明的对比手法,通过描写一个远高尘翼的理想社会,塑造一系列天真活泼、纯洁自然的儿童形象,来意出他“救救孩子”的呐喊,有助于我们从另一个角度来探讨鲁迅的儿童观。  相似文献   

4.
救救孩子     
对死者的赞美,是对生者的希望;对死者的诅咒,是对生者的警告。犯罪,尤其是未成年人犯罪,确实是一个沉重的话题。翻开那些未成年罪犯的档案:杀人、放火、伤害、绑架、投毒、抢劫、诈骗、盗窃……无所不有。他们的犯罪有好奇的冲动,有冒险的幼稚,更有令人发指的罪恶。可是漫长的刑期,沉重的罪责要这些脆弱的心灵去承受时,我们又会发出这样的叹惜:孩子你怎么了?与他们一同承担责任的是不是还有家庭、社会?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块园地,父母是孩子成长的第一任老师。孩子品行的好坏、成绩的优劣或多或少会受到家庭的影响。那么在孩子…  相似文献   

5.
救救孩子     
前些天,获得了英国“绿卡”的同学回家探亲,我询问他英国小学生的学习情况,他的回答让我大吃一惊:他说英国的孩子大多不上小学,有爷爷奶奶或父母带着,主要是玩耍和做游戏,小孩一个个知识面都很广。我不知道我的同学这番话能不能代表整个英国的情况,但至少在英国有一部分小孩是不上学的。这在中国无异于天方夜谭。  相似文献   

6.
又该呐喊"救救孩子"了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如何面向建设和谐社会的需要,运用科学发展观进一步推进素质教育,这是当前我国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面临的重大理论和实践课题。有关素质教育的诸多问题受到党、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的高度重视,受到全社会的广泛关注。为了深入探讨这一重大而复杂的课题,深化基础教育改革,本刊将从本期开始连续6期举办“推进素质教育笔谈”,“笔谈”由中国教育学会会长、本刊主编顾明远主持。热忱欢迎广大教育理论工作、教育行政人员、中小学校领导和一线教师惠赐稿,从各个不同角度,面向实际,针对具体问题,各抒己见,参与讨论,共同丰富对素质教育的理解,携手促进我国基础教育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7.
救救孩子     
先看两则消息:   其一,近日出版的《少年儿童研究》辑录《新校园童谣 31则》,部分内容是:“现在学生真糟糕……又能偷看又能抄,个个都像韦小宝,捉弄老师有技巧。”“我们学校……校长上吊,老师抽风,学生跳楼。”“太阳当空照,骷髅对我笑,小鸟说,早早早,你为什么背上炸药包 ?我去炸学校,老师不知道。一拉弦,快快跑,轰隆一声,学校炸没了。”诸如此类,是调侃 ?是戏谑 ?社会舆论哗然。   其二,某小学一年级教师给学生布置组词作业,结果是,学生用“老”字组词“老婆”,用“情”字组词“情人”,用“勾”字组词“勾引”…  相似文献   

8.
赵远隆 《小学生》2010,(4):62-63
最近,学校出现一种口号:为了一切孩子,为了孩子一切。确实,素质教育不是选拔适合教育的儿童,而是创造适合每个儿童的教育。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努力创造适合每个儿童的教育,要充分认识学生的巨大发展潜能和个性差异,努力培养学生积极的学习态度,为学生生活质量的提高建立必须具备的条件。为此,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应当注重加强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  相似文献   

9.
救救孩子     
“明天老师开会,不上课了。”“哇——塞!”我刚一宣布,孩子们齐声欢呼起来。听到这发自内心的欢呼,我感到莫名的悲哀——孩子们在“哇塞”什么?现在,我明白了:孩子们在“哇塞”自己得到了久违的自由!  相似文献   

10.
卢梭是法国18世纪伟大的教育家。他针对当时封建教育的弊端,基于“性善论”道德哲学观、唯物主义感觉经验论和自然主义教育理论提出了“消极”道德教育思想。卢梭虽然主张到青春期才进行道德教育,但在青春期以前仍然应当注意培养儿童的道德习惯,发挥教育者的榜样作用,避免环境对儿童道德品质的消极影响,这些主张对现今的道德教育仍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2004年8月12—17日,由中国、韩国、日本三国90名青少年组成的国际草原探险夏令营活动在内蒙古自治区科尔沁右翼中旗进行。其间中国孩子的表现令人失望。每天步行30公里,全部是野外宿营30名中国、30名韩国、30名日本青少年共同参加了草原探险,队员中最大的19岁,最小的只有12岁。在为期5天的夏令营中,主办方精心设计了由科尔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步行到内蒙古五角枫自然保护区和翰嘎利活的活动,平均每天步行30公里,全部是野外宿营。日本小孩拒绝帮忙,中国孩子叫苦不迭正值当地遭受罕见的高温天气,整个行程十分艰苦。日本少年个个身背巨大的行囊,…  相似文献   

12.
推行“开放式道德教育”势在必行。“开放式道德教育”是现代教育思想的重要体现,是社会进步和时代发展的要求,是道德教育自身发展的需要。推行“开放式道德教育”。必须加强比较研究,改进教育教学方法,加强德育队伍建设,更新教育观念,坚持道德教育的主导性,实现德育社会化,体现自身特色,以期达到教育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救救孩子!     
日前,遇见一位归国华侨,报怨刚刚从美国转入大陆的孩子,不习惯中国小学校的教学,尤其语文,许多无价值的东西都要背,而这位华侨特别欣赏的中国古典诗词等却未见孩子背过几首。作为一名曾经从事多年小学语文教学工作的教师,我不止很同情这个刚刚归来的孩子,我其实很同情的是几乎全中国的小学生,甚至包括相当数量的中学生,因为这些孩子们,每天都在把最宝贵的记忆能力,浪费在了其实毫无价值的一堆又一堆文字符号之中。一位从事小学教学研究工作的人告诉我,临近升学的时候,很多学校的语文老师竟然将整册书的几十篇课文的中心思想和…  相似文献   

14.
关于在道德教育中引进隐性教育方式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1世纪的道德教育,必须在方法上实现更新。文章认为,传统的显性教育在现代大学生道德教育中已显示出某些不足。为强化道德教育的效力,应当在德育教育中引进隐性教育,并使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这应当是道德教育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5.
中国传统道德教育思想的特点及其对当代学校德育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传统道德教育思想博大精深,在道德教育的地位、内容、方法和机制上均有其鲜明特色,借鉴传统道德教育的优良传统,对加强和改进当前的学校德育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幺少颖 《小学生》2005,(9):F0002-F0002,3
本期编发了几篇孩子给父母的信件,占了不少篇幅,因为我们觉得这些信件传递出了令人深思甚至是令人震撼的信息。  相似文献   

17.
作为学习与发展的主体,儿童应当成为环境的主人和活动的主人。幼儿园应当为儿童营造民主、自由的人文环境,还孩子学习的权力,并为他们创造与同伴交往的空间。使他们真正成为幼儿园的主人。  相似文献   

18.
科学发展观的提出面临着现存的环境困境,当代大学生环境道德教育具有现实的可行性、当前的迫切性和必要性。大学生环境道德教育应当丰富内容、科学开展,加强绿色、和谐校园建设,融入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19.
存在问题是道德教育的根本问题,对存在之本质的思考直接指向个体对死亡的体验,道德教育应该以儿童对存在问题的思考为出发点.一方面,儿童对死亡的体验引导着儿童自身道德感的形成,这是道德教育的形而上基础;另一方面,成人对死亡的体验构成了成人对儿童的责任感,这是道德教育在存在论意义上的保障.在此基础上,文章对各种死亡话语进行了现象学的描述和分析,呈现"面死而生"在道德教育中的重要意蕴,尝试寻找一种以生活体验研究为基础的道德教育.  相似文献   

20.
当前留守儿童已成为我国构建和谐社会进程中不可忽视的群体。由于所处的环境复杂,长期缺少父母关爱和家庭教育缺失并受到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留守儿童出现了自卑、逆反、人际交往障碍、性格与行为偏差甚至危害社会等问题。应完善家庭教育,加强留守儿童自身心理素质培养,充分利用学校教育资源加强道德教育,整合社会力量,构建留守儿童教育和监护体系,做好留守儿童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