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周易·大象》德礼治之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易·大象》强调“德”的功能。“德”是礼与治发展的目的。《大象》思想是以德代治。从德、礼、治三者之关系看,由于德这一思想源于乾坤二卦象的“自然之德”,即要求君子具备天地之“健德”,因而“君子之德”也就具有理想化色彩;礼本为贵族集团所专有,其非现实性亦导致了礼的衰败;法治思想在象传中尚未成体系,它包含于德和礼之中,起着说明和补充二者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留学生》2014,(23)
正孔子在《系辞传》第二章中说:"是故,君子所居而安者,易之序也。所乐而玩者,爻之辞也。是故,君子居则观其象,而玩其辞;动则观其变,而玩其占。是故自天佑之,吉无不利。"简单的几句话,包含着极大的信息量,实际是告诉我们应该怎样对待《易经》这部奇书,怎样运用八卦来指导我们的人生道路和现实生活。据《周易乾凿度》说,八卦的"卦"字是"挂"的意思,即古人将八卦的卦象画出后再挂起来,一边观摩一边琢磨,所以叫"卦"。孔子当年大概就是这样来琢磨解读八卦的。他说:  相似文献   

3.
《周易》思想和其揭示的道理,从根本上影响了中国传统文化,尤其是在通过卦、爻、彖、象揭示道理的同时也奠定了中国艺术和美学的内涵。在古代美学的审美范畴中,有阳刚之美、阴柔之美、中和之美等等,无一不在《周易》六十四卦中找到各自的根本。《乾》卦之阳刚,无论从自身卦、爻、彖、象,还是从历史上的艺术、文学、美学中都能找出由它衍发出的阳刚之美的例证。研究阳刚之美,有多方面的价值和意义,它不仅对文学艺术和美学有作用,更对人的言行、情志和道德情操有作用,对社会乃至国家都是有益的,《大象》“乾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几千年来都作为炎黄子孙奋发向上的精神支柱,六爻“龙”象之龙更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象征。阳刚之美,实在是内容和形式、天人合一的头等大美。  相似文献   

4.
<正> 今本《周易》的文字包括两部分:一为经文,即六十四卦的卦辞和爻辞;一为传文,内容有《系辞》上、下篇,《彖辞》上、下篇,《象辞》上、下篇,及《文言》、《杂卦》、《说卦》、《序卦》等,计十篇,旧称“十翼”。这十篇传文中,韵句与散句交错,构成《易传》韵散相间的特点。其中《彖辞》、《象辞》,《文言》,《杂卦》等篇韵句居多,而《说卦》、《序卦》则以散句为主。  相似文献   

5.
《易经》是中华民族古老的人生智慧和哲学经典,卦爻象和卦爻辞是其智慧最直观和直接的反映。以卦爻象和卦爻辞为分析对象,以哲学相对论为理论基础,探讨卦爻象的相对性和绝对性以及卦爻辞的相对绝对关系,并通过相对和绝对两者之间的区别和联系,尤其是相对和绝对的统一性和相互渗透、相互转化,把握卦与卦的相互区别及相互联系,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6.
释“卦”     
本文一反昔人故说,论完“卦”象持“笔”书于泥板之形,故卦训画.卦袭用结绳记事挂绳之故称,故八卦称卦.卦即挂.  相似文献   

7.
屈子为文,十分注重文情,这不仅有理论,而且进行了伟大的实践,其《离骚》,可谓奇文郁起。一在《离骚》产生之前,系统论述文与情及其相互关系的,首推孔子。《周易·系辞上》:“子曰:圣人立象以尽意,设卦以尽情伪。”此为解释卦象和卦爻辞而言,即指圣人立卦象以表现意念,设卦爻辞以表现情之真伪。这实际上是讲形象和概念、文和情的  相似文献   

8.
释“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一反昔人故说,论完“卦”象持“笔”书于泥板之形,故卦训画。卦袭用结绳记事挂绳之故称,故八卦称卦。卦即挂。  相似文献   

9.
《归藏》研究史上的两个根本欠缺是从来没意识到"归"与"藏"之异,没意识到八卦与帝的关系。"归"向本原,"藏"在休整。"藏"象在"坤以藏之","归"象应该在帝,帝以归之,《归藏》体系居首的应该是"帝-坤"体。论据:一是《周易·说卦》里"坤以藏之"与"帝"是连文关系;二是王家台出土的秦简《归藏》所谓坤卦的繇辞;三是震卦附带帝象;四是《归藏·郑母经》之"郑(鄭)"古多简写为"奠",《祭统》里代指"帝"(郑州即帝州、中州),"母"象在坤,"郑母"当指示"帝母"、"帝坤"。解释了现有视野里有的旁证资料的难解之谜。《归藏》体现的帝本宇宙观在上古思想史上有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0.
船山是著名的经学大师,他在解《易》过程中,注重阐发《易》中九卦之礼学精神,即履、谦、复、恒、损、益、困、井、巽九卦的礼学精神。因《易》以显礼,船山最关注的是《易》中履卦的礼学意蕴。《履》即礼也,是哲人早期对履卦礼学精神的原初阐释。船山对《履》之卦爻辞进行辩证分析,指出《履》之礼学精神乃“谨于衣裳袺襘,慎于男女饮食而定其志”,履卦的礼学价值在于“正名定分,别嫌明微”,从而实现了《履》卦礼学精神之价值开新。  相似文献   

11.
“松”的文化意义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松”作为汉语中的一个植物词语,使用至今,在自身语言意义之外,衍生出丰富的具有独特民族气息的文化意义,积淀着深厚的民族文化情感,同时映射出古人独有的一种价值观念。先秦时期,“松”因其端直高大、不畏霜雪的物性吻合儒家“君子比德”的观念,被用来类比君子刚直不屈的人格;魏晋乱世。仙道思想盛行,士人摆脱儒家思想束缚,转向求仙、成仙。“松”四季常青,经冬不凋,是以成为时人精神追求的首要寄托。  相似文献   

12.
李叔同是20世纪中国文化史上的一位名人,高尚的人格和真诚的性格助他与许多友人建立起君子之交。他的友人中有几位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著名的作家,受到李叔同人格力量的感染,他们用手中的笔记录下李叔同,让他从生活走进了文学,使得经文学提炼出的李叔同形象更加感人而又平实。  相似文献   

13.
孔子作为儒学的创始人,其高扬“君子人格”的塑造,对后世儒家的文化人格建构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成为了历代知识分子所尊崇、效仿的对象。尝试从孔子“君子人格”思想的提出以及其建构的“君子人格”的形态等角度,对《论语》中孔子的“君子人格”思想进行全方位的解读,并结合当下的社会现状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  相似文献   

14.
君子人格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占主导地位的人格,也是历代儒家推崇并孜孜以求的理想人格。君子人格中的“仁”、“义”、“礼”、“信”、“学”等内容寓有深刻的人格教育内涵,研究“君子人格”对当下大学生健全人格养成有一定的启示。  相似文献   

15.
“君子比德于玉”,“玉”与“德”的关系密不可分。中国是爱玉之国、崇玉之邦,人们人为地赋予了玉石丰富多样的文化含义,其中就包括人们把玉的品质和人的一种崇高的精神境界相结合,使玉有了德的内涵,而君子是中国传统文化中表征理想人格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概念,“君子比德以玉”说是一种非常有特色的阐述君子人格的方式。  相似文献   

16.
儒家理想人格理论可以分为三个层次,即士大夫人格、君子人格和圣人人格,这三种人格的内涵和实现要求不同.古代士大夫追求的理想人格是“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君子人格内涵丰富,君子应具备仁、义、礼、智、信、勇、中庸、和而不同、文质彬彬与自强不息等方面的素质,强调扬善抑恶,塑造理想人格.圣人人格应具备“内圣外王”,“德业兼备”.这三种人格由低到高,是古代三个不同阶层人追求的理想人格.  相似文献   

17.
水,因为具有进退自如,灵活变化,委顺自然,纵浪大化,随物赋形,随遇而安,柔外刚中,水平持中等特性,在我国传统文化中,常作为品德高尚,修养深厚的人——“君子”的人格比喻和象征。无论是“荡荡尧舜”、“谦谦君子,”还是“孔子之圣洁”、“老庄之超然”的人格之中,皆可以看见坚韧灵动、晶莹照人的水的意象。苏轼是我国古代传统文化的集大成者之一。其“君子如水”的人格,秉承中华文化传统,在他一生的诸多方面均有鲜明的体现。“君子如水”是我国古代传统文化大背景下形成的一种成熟的人格模式。  相似文献   

18.
儒家君子人格思想具有丰富的内涵,其中仁民爱物的博爱情怀、以义为上的价值取向、自强不息的拼搏精神、和而不同的交往之道、安贫乐道的人生境界等内容,对于当今青年学生的爱国精神的培育、道德品质的养成、进取精神的激发、敬畏意识的形成、心理调适等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可以通过多种途径融入青年学生现代人格的培育之中。  相似文献   

19.
儒家倡导"君子"人格,主张通过内心修养追求理想的道德境界;墨家追求"兼士"人格,主张实行"兼爱"原则以实际行动追求"兴利天下"的功利境界。从人生追求目标、素质涵养、处世原则、生活风格四个方面比较两种分属不同类型的人格,各具特色,存在不同又有相似之处。虽然它们自身不可避免地具有因封建社会历史条件带来的狭隘性、局限性,但对于建构现代社会理想人格来说都具有重要的思想资源价值。  相似文献   

20.
在当代日渐丰盈之物质与精神生活中,无论是自身内在精神的造诣,还是生活日用品之设计与包装,繁处可见中国竹文化传统精神之再现。竹文化传统的精神内涵主要包括:竹文化传统与民俗崇拜;竹文化传统之于文学与绘画之关系;竹文化传统与君子品格之形成。梳理竹文化传统的精神内涵,探讨其价值与意义,对当代中国社会传承中华文化不无裨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