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许厚泽安徽歙县人,中国科学院院士,大地测量与地球物理学家、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现任研究所学术委员会和学位委员会主任,兼任同济大学等高校兼职、特聘教授,湖北省地球物理学会理事长。1955年毕业于同济大学测量系,1962年测地所地球重力专业研究生毕业。曾任中科院武汉分院院长,研究所所长、国际大地测量协会执委、国际重力委员会副主席,国际地潮委员会主席,国际大地测量杂志编委,中国测绘学会副理事长,湖北省科协副主席,第六、七、八届全国人大代表。  相似文献   

2.
张训华,博士,研究员,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副所长、党委委员。兼任中国地质调查局海岸带地质与大陆架地质研究中心主任,所学术委员会主任、职称评定委员会主任、《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主编、《海洋地质前沿》主编,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博士生导师,中国海洋大学博士生导师。中国IODP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海洋大学、吉林大学、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北京)兼职教授,青岛地质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中国地球物理学会海洋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山东地球物理学会副理事长,山东地质学会副理事长。  相似文献   

3.
正安芷生,1941年2月生于湖南芷江,原籍安徽省六安市。第四纪地质学家,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曾任中国科学院西安分院院长,陕西省科学院院长,黄土与第四纪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所长。兼任中国第四纪研究委员会副主任,国际第四纪联合会副主席,国际地圈-生物圈计划(IGBP)科学委员会副主席  相似文献   

4.
实验室简介 黄土与第四纪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隶属于中国科学院.依托单位是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其前身为1985年成立的中国科学院黄土与第四纪地质研究室。实验室现有固定人员38人。现任实验室主任为周卫健研究员.学术委员会主任为安芷生院士。  相似文献   

5.
《科技成果管理与研究》2011,(4):F0004-F0004
孙九林,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西安交通大学人居环境与建筑工程学院院长,中科院科学数据库及信息系统工程专家委员会主任。2003年他主持了国家科学数据共享工程试点项目“中国地球系统科学数据共享网建设”以及后来的科技基础条件平台中“地球系统科学数据共享平台”建设,2008年开始主持“973”计划资源环境领域项目数据汇交管理中心的建设和运行服务工作。  相似文献   

6.
裴荣富院士于1948年获清华大学理学院理学士学位。1999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2000年当选为美国纽约科学院院长。他曾历任中国地质科学院矿床地质研究所工程师、主任工程师、研究员、副所长、所长、中国地质学会矿床地质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主任、矿产勘查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国际矿床成因协会(1AGOD)主席兼协会大构造与矿床专业委员会(CTOD/IAGOD)副主席。世界地质图类委员会(CGMw)“世界大型一超大型矿床成矿图(25M)与全球成矿”、“全球海洋矿产资源图(1:25M)”、“亚洲成矿图(1:10M)”项目首席科学家和国际矿床成因协会中国委员会主席。致力矿业工程勘查和科学研究六十多年,取得了诸多成就。  相似文献   

7.
创建于1954年的中国科学院兰州分院,于今年迎来了建院50周年!半个世纪以来,兰州分院的科研、人才等各项事业蓬勃发展,已成为与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和世界科技前沿发展相适应,能承担国家重大科学研究任务和工程技术项目的西北最大的多学科综合性研究基地。一发展历史1954年7月,中科院西北分院筹备委员会在西安成立,开始了西北分院的创建工作。1956年4月,西北分院筹备委员会由西安迁至兰州,1958年兰州分院正式成立。在此期间,兰州分院主要集中力量组建科研机构和科技队伍,先后建立了十几个研究单位,科技人员达460余人。与此同时,还组织了野外科…  相似文献   

8.
针对黑河市卧都河林场铜金矿地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特征展开论述。  相似文献   

9.
兰州分院是中国科学院建院最早的分院之一。1953年冬,由中国科学院和原西北局决定并经中央批准,成立了“中国科学院西北分院筹备委员会”,1958年“西北分院筹委会”改为“中国科学院兰州分院”,并全面开展了建所工作。目前,兰州分院在兰州、西宁两地代院管理10个独立机构,即:近代物理研究所、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兰州冰川冻土研究所、兰州沙漠研究所、兰州高原大气物理研究所、兰州地质研究所、青海盐湖研究所、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兰州  相似文献   

10.
《科学中国人》2011,(11):5-5
刘光鼎.中国科学院院士。海洋地质、地球物理学家。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1929年生。1952年毕业于北京大学物理系。曾任中国科学院地球物理研究所所长,《地球物理学报》主编,  相似文献   

11.
谢富仁1956年12月生,研究员、博士生导师,1985毕业于北京大学地质学系。现任中国地震局地壳应力研究所副所长,中国地质学会35、36届理事,中国地震学会理事,中国地质学会地质力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地质学会构造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地震学会地震地质专业委员会委员,《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副主编,《华北地震科学》副主编,《地壳构造与地壳应力文集》副主编,《地震》期刊编委,《西北地震学报》编委,《国际地震动态》编委。主要从事地质构造、地球动力学、构造应力场和地震区划研究工作。曾获国家科技技术进步二等奖一项(排名第五),国家地震局科技进步二等奖一项(排名第一),中国地震局防震减灾优秀成果二等奖一项(排名第一),发表论文60余篇,1996年入选中国地震局首批跨世纪科技人选,并获人事部授予的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称号。  相似文献   

12.
赵劲松 《中国科学院院刊》2004,19(4):300-303,321
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以下简称广州地化所)是我国著名的地球科学综合性研究所之一,该所与时俱进,根据国家战略需求和中国科学院科技发展目标,审时度势地进行定位和调整学科方向,紧紧把握时代发展的脉搏。1986年,地处贵阳的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成立于1966年)搬迁部分研究室,与中国科学院广州地质新技术研究所(始建于1978年8月)合并成立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广州分部。1993年更名为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1998年该所被列入中国科学院分类定位试点研究所,1999年该所有机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进入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一期…  相似文献   

13.
就化探异常评价时对异常元素组合、规模、地球化学异常的分带性、元素的表生地球化学行为、异常所处的地球化学场以及异常所处的地质背景等地球化学特征进行探讨,旨在从诸多方面对地球化学异常进行评价,更加全面、客观、科学、真实地体现出异常存在的价值,以取得更理想的地质效果。  相似文献   

14.
我国新工科的建设对专业课程的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文章以地质类和相关工科专业的地球科学前沿课程为例,在剖析地球科学前沿课程主要内容和课程特点的基础上,提出新工科背景下地球科学前沿教学中的新理念,并以此为基础,通过课程体系改革,使学生通过课程学习,既能掌握地球科学前沿的相关基础知识,又能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5.
范殿英,1938年生于河北省无极县,1963年毕业于现天津医科大学。现任济南协和肝病医院首席肝病专家。2010年4月当选国际科学研究院山东肝病分院院长。曾在中华医学会肝病分会任第一届委员会委员、国际科学研究院终身教授、终身院士、南开大学教授、香港科学院顾问,是国家有突出贡献专家。  相似文献   

16.
刘光鼎,海洋地质地球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1929年12月29日出生,山东蓬莱人。1952年毕业于北京大学物理系。1958年组建中国第一个海洋物探队。1980年任地质矿产部海洋地质司副司长、石油地质海洋地质局副局长。1989年任中国科学院地球物理所所长,  相似文献   

17.
梁婧 《今日科苑》2013,(10):28-33
於崇文,地球化学家。1924年2月出生,宁波镇海人。1950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地质系。长期从事地球化学基础理论、理论地球化学、区域地球化学和数学地质研究。中国地质大学教授、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常务理事兼元素地球化学区域地球化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地质矿产部科学技术委员会委员等职务。199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在从事的专业方面,理论上颇多建树,如在区域地球化学方面,为发展中国的区域地球化学作出了开拓性贡献。曾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地质矿产部科技成果奖一等奖等奖项。  相似文献   

18.
梁婧 《金秋科苑》2013,(10):28-33
於崇文,地球化学家。1924年2月出生,宁波镇海人。1950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地质系。长期从事地球化学基础理论、理论地球化学、区域地球化学和数学地质研究。中国地质大学教授、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常务理事兼元素地球化学区域地球化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地质矿产部科学技术委员会委员等职务。199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在从事的专业方面,理论上颇多建树,如在区域地球化学方面,为发展中国的区域地球化学作出了开拓性贡献。曾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地质矿产部科技成果奖一等奖等奖项。  相似文献   

19.
分析古源铜矿其地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特征有利成矿。  相似文献   

20.
陆其鹄是国内外知名的地球物理技术专家,现任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地球物理技术委员会主任、研究员,原在中科院地球物理所(后更名为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所)工作,曾任该所学术委员会委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