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小学品德与社会课是小学阶段的重要课程之一,是陶冶学生情操,帮助其树立正确价值观、世界观的重要学科。情境教学法在小学品德与社会课中的应用,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率。本文首先对情境教学法进行介绍,其次分析从课堂导入到情境教学法在品德与社会课的具体运用,最后提出情境教学法在小学品德与社会课中的过程性评价。  相似文献   

2.
小学品德与社会课是一门集思想性、知识性和实践性为一体的综合学科,它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考虑到小学品德与社会的特殊性,如果教师一味地向学生灌输教学内容,不注重教学情境的创设,忽视学生已有的生活体验和道德认识,那么,品德与社会课将会失去活力,将无法达到“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的教学效果.主要分析了提高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相似文献   

3.
新课程教育改革对于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提出了全新的要求,以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为根本目标,积极促进小学品德与社会课课堂教学方法的改革,成为当前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教师努力追求的教学目标。总结和归纳当前小学品德与社会课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提出新课程背景下小学品德与社会课课堂教学改革策略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4.
正小学品德与社会课是实施小学德育的主要渠道,对引导学生从小逐步形成良好的品德与社会和文明行为习惯起奠基作用。然而,由于品德与社会大多都是理论教育,对于小学生来讲,内容显得枯燥乏味,这就对教者有了更高的要求。那么我们如何突破这些难点呢?下面,我就自己在小学品德与社会课教学中应用的教学方法谈一些体会。一、现实演绎法品德与社会课的明理可通过小品表演或现场演示,让学生亲  相似文献   

5.
小学品德与社会课是培养学生基本素质和良好行为习惯的基础课程,为社会培养社会主义良好公民,因此我国的教育部门十分重视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的教学,为了适应时代的发展,教师要不断地创新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的教法。本文探讨了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的性质,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该课程的重要性,最后提出了提高小学品德与社会课教法的改革措施。  相似文献   

6.
刘金英 《学周刊C版》2010,(8):110-110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在小学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教学中,教师为了体现新理念,调动和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在课堂教学中创设了丰富的教学情境,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愉快地、有效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教学效果明显提高。下面我就情境创设在小学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课上的有效运用谈谈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7.
小学品德与社会课中,教师要以学生的社会生活为主线,以情境教学为主要形式,以学科整合为创新手段,以体验、思辨为主要活动方式,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学习和实践,使学生树立高尚的品德,形成健全的人格。  相似文献   

8.
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的设立是为了培养小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学生。为了进一步提高小学生品德素质教育水平,教育部门加大对小学生的品德与社会课程教学规划。对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的特点做出探讨,并就如何有效开展小学品德与社会课进行了详细总结。  相似文献   

9.
品德与社会课是以学生社会生活为基础,以品德教育为核心,促进学生社会性发展的综合性基础课。在教学中,创设开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置身活动情境,经历体验感悟;再现学习情境,深化道德知行。优化品德课教学,让品德与社会课富有实效。  相似文献   

10.
王国东 《考试周刊》2014,(8):185-185
在小学开设品德与社会课,主要目的在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及日常行为习惯,提高小学生的综合道德素质,是小学教育中最重要的德育阵地。本文就新课程理念下的小学品德与社会课教学进行分析,旨在为小学品德与社会课教学的有效进行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1.
在小学阶段,品德与社会课的教学与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息息相关,对学生正确价值观以及世界观的形成有着促进作用。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小学阶段品德与社会课的教学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为品德与社会课的教学改革指明了方向。文章重点针对品德与社会课基于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教学路径进行了详细的分析。  相似文献   

12.
张立荣 《教师》2019,(18):77-77
品德与社会课堂需要生活化情境化,生活化的教学情境能充分激活品德与社会课。教师应采用多样手段创设生活化教学情境,引领学生在生活化的课堂中潜移默化地完成灵魂的塑造。  相似文献   

13.
在小学品德与社会课教学中,教师要想创设开放式教学,首先就要创设各种开放式教学形式对小学生进行各种情感教育,同时教师要采用多种教学形式,确定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另外,教师在课下也要创设多种情境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延伸品德与社会课的开放式教学.  相似文献   

14.
新课程对于小学阶段的品德教育指出:品德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点内容,要结合社会生活对学生进行正确的理论指导和实践引导,从而促进学生的德育及社会技能为教学目标。从小学阶段学生道德和品质发展的特点来看,品德与社会课在小学阶段的开设,是对小学生良好品德和社会生活的良好培养。教师将以新课标为大背景,对品德与社会课的教学实践的四个方面进行研究分析,探讨思考如何提高这一门课程的课堂教学和实践实效性。  相似文献   

15.
作为以儿童社会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之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已将生态环境教育纳入教学范畴。在品德与社会课中,巧妙运用开放式教学策略,密切联系学生生活,可使  相似文献   

16.
品德与社会课程对促进小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作用巨大。小学思德与社会课程教学是教师引导学生思想建设的过程,因此要创新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方法。文章提出情境教学法、合作探究教学法、拓展延伸教学法三种创新教法。  相似文献   

17.
张全岗 《考试周刊》2014,(45):170-170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学习的动力,更是成功的关键。兴趣既是学生学习各科知识的前提和基础,又是学习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的关键。只有培养学生学习品德与社会的兴趣,才能强化课堂教学效果,可见培养小学生学习品德与社会课的兴趣非常重要,可以通过精心设计课堂教学导语,激发学生兴趣,以优美动听的语言、形象逼真的漫画、直观的多媒体电教手段等培养学生学习品德与社会课的兴趣。  相似文献   

18.
受农村生活环境的影响,小学生视野较窄,品德与社会知识匮乏,从而制约品德与社会课教学的开展。基于此,本文对农村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的开展问题进行了探讨,并结合笔者多年的教学经验,指出农村小学在品德与社会课的教学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刘彩华 《教师》2019,(18):78-78
体验式教学法体现了我们对学生客观主体地位的认识和尊重,在教学活动中应用体验式教学法主要是为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思维品质,促进知行统一。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教学是学生接受德育和情感教育的重要途径之一,在小学品德与社会教育活动中,应用体验式教学方式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文章着重分析体验式教学方式在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教学中的应用,仅供教学参考。  相似文献   

20.
曹雯 《生活教育》2011,(6):76-78
《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提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的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是在各种活动中通过自身与外界的相互作用来实现的。因此,品德与社会课的教学应当以学生自主性发挥为出发点,激发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动机,让学生在自主参与中实现其主动发展的目标。为此品德和社会课要积极创设多样化的"自主活动",破除教学枯燥说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