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日本国际交流基金以"用日语促进彼此的理解"为理念,开发出一套日语教育、学习、评估的参考标准《JF日语教育Standard 2010》。这套标准提出了称为"JF Can-do"的日语教学实践评价体系。笔者将Can-do模式应用在了课堂教学实践中,改革了传统的日语教学模式,营造了新的教学环境,建立起了有效的系统性的评价机制,提高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和专业技能。  相似文献   

2.
《JF日语教育标准》是由日本国际交流基金于2010年开发了一套日语学习、交流、评估的参考标准,而"Can-do模式"主要是根据JF标准对语言能力和语言活动进行分类。本文首先分析了"Can-do模式"和JF日语教育标准的含义,同时阐述了当前日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最后总结了日语教学中运用"Can-do模式"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3.
基于"用日语促进彼此的理解"的理念,日本国际交流基金于2010年开发出了一套日语教育、学习、评估的参考标准——《JF(Japan Foundation)日语教育标准》。"Can-do模式"是JF标准对语言能力和语言活动进行不同分类后的详细描述。本文秉承《JF日语教育标准》的理念,围绕《JF日语教育标准》的理念和内容展开,探求将其与我国现行日语教学实际相结合、并以此来提高学生日语应用能力、跨文化理解能力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4.
2010年日本国际交流基金会发布的《JF日语教育标准2010》是用以促进国际日语教育、学习和评估的参考标准,其主要目的是培养日语学习者的跨文化交际能力。这与我国2020年发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外国语言文学类专业教学指南》中提出的日语专业应该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策略完成跨文化交流任务的目标不谋而合。在新文科建设以及新国标颁布的背景下,高校的日语教育面临着诸多新的挑战,该文旨在通过结合TPR教学法,在基础日语教学中创新应用JF标准中的“Can-do”模式以及导入、完善电子学习档案等,以促进学习者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提升。与此同时,还将从打造师生学习共同体、创新教学内容和探索多维化教学等去构建有利于学习者主体能动性发挥的基础日语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5.
日本国际交流基金会参照CEFR出版的JF日语教育标准中提出了Can-do的日语教学实践评价体系,笔者在该理论的指导下,尝试着对基础日语课堂教学进行改革,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重视知识运用能力的培养,建立长期立体的学习档案,为进一步提高初级阶段的日语教学效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基于JF Can-do的高职日语翻转课堂教学模型充分结合日语课程的特点,课前依托网络平台由师生联动确定课程学习目标、准备教学资源、制定评价标准;课堂上实施采用师生讨论、团队合作等方式,由教师指引学生完成基于Can-do的各项学习任务,实现对课前所学知识的高效内化;课后强调结合Can-do级别能力要求进行教学反思,形成完备的教学档案,此为JF Can-do教学模型的重要三步。  相似文献   

7.
"高级日语"是高等院校日语专业的核心课程,在人才培养方案的课程体系中占据重要位置。本文以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南国商学院为例,结合该课程的特点及教学现状,运用"JF Can-do"标准及学习档案这一工具,探究并践行独立学院"高级日语"课程的教学模式改革。  相似文献   

8.
针对大多数高校日语专业写作课程教学过程中,重单词、语法,轻主题思想、文章逻辑的现状,有效地将JF Can-do理念运用到高校日语专业写作课程的教学之中,不仅可以作为高校日语写作课程教学目标设计的参考,还可以作为写作课程教学效果的评价手段,它可以打破传统的"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学模式,能够提高学生思辨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真正使学生实现从"语言接受者"到"语言使用者"的转变,进而提高学生的日语写作能力。  相似文献   

9.
日本国际交流基金以“用日语促进彼此的理解”为理念,开发出一套日语教育、学习、评估的参考标准《JF日语教育Standard 2010》(以下简称JF标准).这套标准的开发首次以“使用日语能够胜任和完成什么任务?”(Can-do Statements)为语言技能的划分标准,强调日语学习者使用学习档案(Portfolio)记...  相似文献   

10.
日本国际交流基金会(Japan Foundation)于2010年提出日语教学、学习及评价等在内的一整套参考标准,并且融入"以日语促理解"的理念,开发出"can do"日语教学评价模式。本文从当前第二外语日语课堂教学现状入手,深入探讨JF标准"can do"模式在第二外语日语课堂中的具体应用,以期提高学生的日语交际能力,增强二外日语课堂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1.
日语敬语是日语基础学习阶段的一个重要环节。掌握好日语敬语知识,熟练顺畅使用日语敬语对于理解日本的社会文化,顺利展开人际交往沟通具有重要作用。本文尝试对日语敬语教学展开分析,结合JF日语标准中的"can-do"模式探索有效教学方法,期望提高日语专业学生的日语运用能力以及学习能力。  相似文献   

12.
目前,Black Board网络教学平台(以下简称BB平台)正被许多高校广泛使用。本文以广东海洋大学为例,重点介绍其外国语学院日语专业利用BB平台,结合日语学生"零基础"的特点,尝试构建《基础日语》网络教学平台,探索出的一套效率高、目标明确、师资配备合理的"学生自主学习"教学模式,希望有助于突破传统日语教学在时间与空间的局限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有效提高《基础日语》学习效率、增强日语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3.
合作式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教学生态学的理论指导下,颠覆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实现了教师角色的转型,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及团队协作能力,达成了教与学的良性循环。本文通过借鉴国内外翻转课堂模式的成功案例,结合日语专业学生的特点,试图从教学生态学的角度,探讨如何在《基础日语》课堂中开展合作式翻转课堂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14.
研究数据显示,以汉语为母语的日语学习者普遍存在着语法、阅读能力较强,听力、会话能力相对较弱的问题。为了衡量日语学习者的日语水平,《国际交流基金2010年日语教育标准》中提出了Can-do评价体系。强调日语学习要重视通过日语交流做什么,要达到怎样的语言效果。多媒体会话课教学是Can-do理念的实践应用,旨在通过会话教材及授课策略,通过ARCS教学模式完成接受、产出及互动的语言活动。在传统的会话课上,由于缺乏有效地语言环境,使授课效果出现了瓶颈。多媒体教学通过音频与视频的结合,有效弥补了这一不足。如何有效科学地将多媒体导入ARCS教学模式开展教学,值得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15.
为改善高校传统课堂的教学效果,以建筑学专业的基础课程《建筑初步》作为教学试点,开展智慧课堂的教学模式改革和教学活动设计,优化教师与学生的传统教育模式。教师以知识传授与能力训练相结合作为教学出发点,利用多种信息技术学习平台,努力实现课堂模式的"转识为智",有效地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教师专业素质培养。  相似文献   

16.
JF Can-Do标准是2010年由日本国际交流基金会首次发布的日语学习评价标准.本文介绍了该标准的内涵和标准,并根据其对日语语言学习者的评价标准与培养注重实践能力的商务基础日语课程的培养目标高度契合的特点.将商务基础日语课程与JF Can-Do标准的结合,构建出较为科学的课堂评价体系,促进课程内容和授课方法的创新,提高了教学效果,最终达到培养应用型商务日语人才的培养目标.  相似文献   

17.
《考试周刊》2016,(1):95-96
《日本文学选读》课是日语专业的基础课程。如何培养学生对日本文学的兴趣、提高日本文学课的课堂效率是各高校日语专业面临的共同课题。"微课"是针对传统单一资源类型的局限性而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教学资源建设和应用模式。将"微课"和日本文学课有效结合,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自主学习。  相似文献   

18.
各高等院校日语专业普遍为本科高年级学生开设《日语视听说》或相近课程,以提高学生的日语表达能力。中央财经大学日语系根据本系学生的情况及学院的教学方针,设计了一套侧重培养学生即席翻译及即席发言能力的《日语视听说》课程教学模式。该模式使用时效性及应用性较强的多媒体资料,模拟口译及发言环境,锻炼学生的适应及反应能力,从而提高日语应用技能。  相似文献   

19.
近些年,基础日语教学的模式虽然有所改变,但是教学的主要模式仍是以教师为主导,造成大部分学生口语表达能力差,听不懂,张不开嘴。在就业市场发展日新月异的今天,对日语人才的要求是:知识面要广,适应社会的能力要强.单一型的日语人才已经不能满足现代社会的要求。面对这种形式,高校日语专业必须改变以往的教学方法和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出具有扎实的语言基本功.又有较高专业技能和应用能力的日语人才。基础日语课程教学的研究在以后的教学中能形成生动、轻松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加深对本课程内容的理解和掌握.培养出符合市场需要的专业性日语人才。  相似文献   

20.
《基础日语》课程作为日语专业的基础课,教学周期长、内容涉及广、接触学生频繁,是开展课程思政的有利条件。为了达到对学生的"立德树人"的目标,以"潜移默化"的原则,将课本内容与实际教学相结合,对《基础日语》课程思政进行了研究和设计。《基础日语》课程思政力求在日语专业课堂教学中探求中国元素、弘扬民族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文化批判性意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