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实验探究教学为何与何为?"为何"就是怎么看,要在观念上提高认识;"何为"就是怎么做,要在实践上提高能力。本文主要就"理解实验探究的价值,提高实验探究的能力,谋求有效的教学策略"这几个方面谈一些粗浅认识。1.理解实验探究的价值实验探究的价值,包括认识物理现象与规律的  相似文献   

2.
吴琛 《考试周刊》2013,(60):135-136
科学探究在物理教学中的运用很普遍,作为一门实验学科,物理探究的过程其实就是一个活动的过程。作者就"活动教学"在物理教学中的作用谈谈自己的认识。  相似文献   

3.
笔者看了很多文章,都在呼吁"尊师",有的作者是当今社会的有识之士,有的干脆就是教师。看了这样的文章,感觉悲哀、痛楚。如果"尊师"需要大声呼吁,那只能证明我们的社会没有做到。至于教师身先士卒地"请求"尊重更是让人倍感伤心,这就是那个清高的作为人类灵魂工作者而存  相似文献   

4.
正何谓背诵?背诵具体是指两部分——"背"和"诵"。"背"是指不看原文完全凭记忆记住全部内容;"诵"是指结合原文所要表达的感情,用作者想要达到的情绪神态来复现文章,所以背诵的意思就是完全凭记忆,用作者想要达到  相似文献   

5.
邹春盛老师的这篇教学设计一个突出的特点就是着眼于学生的发展,成功地运用"层层剥笋"的教学方法,带领学生一步步走进作者的心灵世界,感受和领悟作者在"风雨"中参悟的人生哲理以及表现出来的超然旷达的生活态度。从大的方面看,邹老师有一个"顶层设计",这就是把整堂课的教学分为"基本层面"和"发展层面"。这样的设计理念既体现了以学生的发  相似文献   

6.
<正>元人乔梦符指出"凤头、猪肚、豹尾"的文章标准。所谓"凤头"就是使文章的开头象凤凰的头一样俊秀、精致,产生吸引人的魅力,让读者一看就爱不释手。那么,如何才能"落笔惊风雨"呢?接下来就以学生的习作来探究开头的写法。一、巧设题记,精炼传神"竹影松声,神游象外;水流花放,目击道存。"这是一篇以《视野》为题目的作文题记。作者融散文气势与韵文节奏于一炉,浅貌深衷,蓄意深远,既具工整、对仗、  相似文献   

7.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诗词鉴赏涵盖丰富,涉及文学常识、诗意理解、形象感知、语言品味、表达分析等.因此,在教学中要让学生学会鉴赏古代诗词的技巧,做到"三看""两品". 一、"三看" 即看标题,看作者,看小序和注释."看标题"就是要把握诗词的标题透露给读者的重要信息.  相似文献   

8.
"交流研讨"是探究型科学课的重要一环,是科学探究活动的核心。在倡导科学课"长时探究"的今天,"交流研讨"环节更受重视,也备受指责。原因既有认识层面的,也有实施层面的。从认识层面看,交流和研讨是两个不同的层次。交流层次浅,研讨层次深。交流以事实描述为主,研讨以思维判断为主。交流提供客观依据,研讨更显探究本质。从实施层面看,新科学课程标准对探究活动数据在从交流走向研讨过程中的运作流程作了强调,要求学生"及时、准确地收集数据,实事求是地分析数据,并把数据转化为证据,形成一定的解释"。现行教科版小学《科学》教材所涉及数据研讨的38个探究活动,就是很好的实施媒介。本文从认识层面及实施层面对探究活动数据有效利用的策略进行研究,以寻求探究活动从交流走向研讨的科学举措。  相似文献   

9.
题目是文章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把文章比作人,那么题目就是文章的"脸蛋儿"。人们看报纸杂志都有这么一个习惯:先浏览一下,题目新颖生动,那就先看;题目一般,就后看;题目陈旧,似曾相识,就可能不看。由此可见,题目是争夺读者的关键。一个题目,最多不过十几个字,但它却是作者认识能力和写作水平的综合反映。根据  相似文献   

10.
<正>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让学生在考场上圆满完成诗歌鉴赏的答卷,读懂是前提。《2014年高考语文学科考试大纲(新课标版)》要求"阅读浅易的古代诗文""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根据考纲,学生要想鉴赏评价必须得读懂诗歌。如何读懂?让我们吟咏品味,步步莲花。第一步明察秋毫"鉴"的意思就是仔细看,审查。拿到诗歌,要先看:看标题,看作者,看注释,明察秋毫,捕捉信息。诗歌的标题有时会提示读者给读者关于时间、地  相似文献   

11.
问题探究学习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引发学生的疑问,激发思想的碰撞,开展探究,解决问题。贯穿问题探究学习的历史课堂教学的灵魂是教学立意,统摄着整个教学内容。它体现了教师对课程标准、教材及新课程理念的理解与把握,决定课堂教学的效能。有专家认为:"评价一堂课,首先看的就是教学立意。"所以,如何确定教学的主题立意是教学设计的灵魂和关键所在,下面以"美国联邦政府的建立"为例,进行问题探究学习的探索和实践。  相似文献   

12.
刘蔚三 《考试周刊》2014,(89):80-81
日语中的汉语词组有很大一部分来自佛教,虽然组成这些词汇的是汉字,但它们的意思和汉语很不一样,这些词就是我们常说的同形异义词。作者以"我慢"、"油断"为例,说明它们的来源和词义,并探讨同形异义现象产生的背景。作者希望通过本文的写作,激发日语学习者的探究精神,提高自我修养和人文素质。  相似文献   

13.
学会看课     
看课,是看老师的教育教学行为;看学生参与学习的基本情况;看师生、生生之间的和谐关系。看老师上课,就是看老师在课堂上是否面向了全体学生,是否预设了探究学习;看学生如何实施探究过程,合作学习情况如何;看老师的主导性与学生的主动性怎样协调,等等。因此,  相似文献   

14.
蓝色湖     
此文作者林斤澜是我的老师,给我讲过课。这篇散文是典型的林氏风格,你看,林先生用简洁的叙述方式去谈那湖的"蓝",谈来谈去也没谈清楚什么是"蓝"。说不清,这就是妙处!留给读者的空白就是"审美"。读着林先生的遗作,先生音容笑貌宛在……  相似文献   

15.
这是我们收到来稿最多的一次讨论,有200多篇。大家对"全球孔子热"现象纷纷表达自己的观点,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大学,本来就是一个思索探究的阶段,愿大家都能积极思考,透过现象看本质。  相似文献   

16.
这是我们收到来稿最多的一次讨论,有200多篇。大家对"全球孔子热"现象纷纷表达自己的观点,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大学,本来就是一个思索探究的阶段,愿大家都能积极思考,透过现象看本质。  相似文献   

17.
这是我们收到来稿最多的一次讨论,有200多篇。大家对"全球孔子热"现象纷纷表达自己的观点,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大学,本来就是一个思索探究的阶段,愿大家都能积极思考,透过现象看本质。  相似文献   

18.
这是我们收到来稿最多的一次讨论,有200多篇。大家对"全球孔子热"现象纷纷表达自己的观点,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大学,本来就是一个思索探究的阶段,愿大家都能积极思考,透过现象看本质。  相似文献   

19.
这是我们收到来稿最多的一次讨论,有200多篇。大家对"全球孔子热"现象纷纷表达自己的观点,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大学,本来就是一个思索探究的阶段,愿大家都能积极思考,透过现象看本质。  相似文献   

20.
这是我们收到来稿最多的一次讨论,有200多篇。大家对"全球孔子热"现象纷纷表达自己的观点,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大学,本来就是一个思索探究的阶段,愿大家都能积极思考,透过现象看本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