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清商乐作为魏晋南北朝时代宫廷与民间音乐的主流,中原传统音乐的代表。在我国古代音乐历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清商乐的流变过程大致划分为三个阶段,即汉魏时期——清商乐的酝酿期;东晋与南北朝时期——清商乐的发展期;隋唐时期——清商乐的衰微期。  相似文献   

2.
中国古典诗歌与音乐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建安诗歌的慷慨诗风正是那个时代的音乐欣赏、审美理想、精神追求、时空情绪与社会人生相结合而形成的文学风格。本文以建安时期的清商乐特点以及对诗歌创作的影响作为切入点,着力探讨了清商乐的音乐特质在建安诗风形成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木斋先生认为,建安时期盛行的清商乐,是曹氏父子所开创的新兴音乐,并不是汉代相和歌的延续;清商乐的流行,促进了五言诗体的成熟;建安时期兴盛起来的五言游宴诗和女性题材诗,都是二曹六子等人为新兴清商乐填写的歌词。通过考察建安时期的清商乐及其与五言诗创作的关系知道,建安时期的清商乐是汉代俗乐的直接沿用;当时盛行的清商乐的确对五言诗创作产生了巨大影响,但绝不是体现在文体方面;建安时期乐府诗创作还是一种特权,并没有形成普遍创作乐府诗、如同后世文人依曲填词的情况。木斋先生的观点没有根据。  相似文献   

4.
汉末大乱不仅使整个社会遭受严重的破坏,也使文化学术遭受浩劫,众乐沦缺。曹操作为一名富有文人精神的政治家,凭借其政治的实力,在促进中国音乐文化发展方面作出了重要的贡献。曹操参与了清商乐的创作,在音律、辞赋、歌舞、收集、创作编排等方面对清商乐进行了一系列的创新,他提倡文人创作,搜罗歌舞伎乐人才、设立清商署,对清商乐作出了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5.
追溯清商乐实践的历史,包括文史学家在内的研究者大都认为始于曹魏.但据史料分析,清商乐应发端于先秦.春秋、战国时期,清商乐表演频繁多见.  相似文献   

6.
清商乐又称清乐,在汉魏六朝是流行于宫廷与民间的乐种,其主要特色是清越。清商乐曲辞的范畴界定是从其涵义而来,其主要定义、内涵即是"俗"乐。清商乐包含的歌辞不仅是乐府诗的《相和歌辞》与《清商曲辞》,还包括《杂舞歌辞》、《杂曲歌辞》与《琴曲歌辞》。清商乐承继了主要以国风与楚声为主的先秦乐曲,在汉魏时期由于高层的喜爱而蓬勃发展,发展至六朝则达到高峰。  相似文献   

7.
康文静 《考试周刊》2011,(76):40-41
清商乐是魏晋时期的代表性乐舞,它的形成和发展深受玄学思想的影响。玄学是魏晋南北朝时期占主导地位的一种哲学思潮,玄学思想家嵇康以超越哀乐、追求个体无限自由的思想成为那一时期玄学的美学标准,影响着魏晋时期乐舞文化的审美风格。本文通过对魏晋玄学思想和清商乐的阐释,分析玄学思想在清商乐中的表现,从而进一步了解魏晋玄学思想对魏晋时期的乐舞文化产生的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8.
以“印象主义”音乐的产生、发展为主线,阐述“印象主义”音乐的产生、发展与时代各相关文化要素的关系,认为“印象主义”音乐在浪漫主义音乐中萌芽孕育,在两种美学思想的斗争中和印象主义绘画的影响下发展繁荣,进而具有双重美学思想。  相似文献   

9.
"相和歌"的称名到刘宋时期才出现,是特指魏晋时期"丝竹更相和"的"十三曲"清商曲.清商三调是在相和歌基础上进一步发展的结果,其音乐渊源与相和歌一样,皆出于清商曲.其歌辞语面形态上"行"和"解"的出现是其表演形态中"歌弦"、"送歌弦"等辞乐配合演唱部分的出现、"调"在演唱中得以进一步强化的产物.魏晋时期清商乐从相和歌到清商三调的发展,清晰地展示了魏晋娱乐音乐的发展历程.  相似文献   

10.
唐朝作为我国古代封建社会中各方面发展都十分快速的朝代,经济发达、政治稳定,各种文化形式百家争鸣,百花齐放,对世界文化的发展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其中,唐朝宫廷音乐文化发展空前繁荣,其对我国当代音乐教育的发展有着重大影响.文章先分析唐朝宫廷音乐文化的内涵,接着阐释其对当代音乐教育的影响,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艺术歌曲是欧洲浪漫主义时期的产物,是由诗歌与音乐相结合而产生的一种音乐体裁。它是音乐一种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并随着抒情诗的兴起而繁荣,是诗与歌的完美结合。艺术歌曲中的钢琴伴奏、演唱方法及其欣赏性使艺术歌曲表现出无穷的魅力。  相似文献   

12.
蒲曦 《文教资料》2013,(11):45-47
陕西省的民间音乐文化十分繁荣,陕北与关中地区的民间音乐不仅种类繁多,而且异彩纷呈、特色鲜明,民间音乐形态存在明显差异,这与该省两地的地理环境和历史文化差异有很大关系。探析陕北与关中地区民间音乐形态差异,对于深刻了解民俗音乐产生的本质、进一步繁荣音乐艺术及保护、传承中华民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都有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何玉 《教育与职业》2004,(28):73-76
文章就晋代的音乐教育从清商乐教育、宫廷雅乐教育、琴学教育和歌舞教育的发达等方面进行了阐述.进而从晋代之前音乐教育所具有的良好基础、晋最高统治者对音乐教育的重视、音乐世家对音乐教育的贡献、民众对音乐教育的热爱与创新以及民族大融合给音乐教育发展提供的良好条件等方面分析了晋代音乐教育发达的原因。  相似文献   

14.
孙秀娟 《教育》2022,(13):83-85
拥有灿烂文明和悠久历史的中华民族在数千年的发展和积累中,积淀了经典的民族音乐文化,为后世音乐的长期发展与文化繁荣创造了良好条件.如何传承和发展民族音乐文化是当前音乐教学需要解决的问题,而大量的实践研究表明,音乐教学是不可忽视的传承途径,学生是重要的文化传承人.因此,促进音乐教学和民族音乐文化传承的融合是当务之急.小学音...  相似文献   

15.
19世纪是西方音乐繁荣发展的时期,产生了大批优秀的作曲家和经典作品。这一时期的西欧浪漫主义乐派蓬勃发展,作曲家们首创了多种音乐体裁,对西方音乐的发展做出巨大贡献;而同时期的东欧和北欧则出现了一批作曲家,致力于发展本民族的音乐,形成了民族乐派。文章对19世纪西方音乐两大流派进行比较,选取代表作曲家和作品详细剖析,展现其音乐审美理念的异同。  相似文献   

16.
音乐和文学作为上层建筑的一部分,它们都产生于劳动,在远古是完全揉和在未分化的巫术礼仪活动的混沌统一体之中的。如《吕氏春秋·古乐篇》记载传说中的葛天氏的音乐说,“三人持牛尾,投足以歌八阕”。三个人手捉牛尾,踏足而歌,生动地反映了载歌载舞的情景。这说明歌、舞、乐三者在原始音乐活动中本来就联在一起,其表现为:身体的跳动(舞)口中念念有词或狂呼高喊(歌、诗、咒语),各种敲打齐鸣共奏(乐)。到后世这些才逐渐分化为“礼”——政型典章, “乐”——文学艺术。而在中国古代,文学和音乐是紧密结合的。 从历史发展的纵向看,原始社会音乐、文化、歌舞乐三位一体。奴隶社会西周到春秋中叶出现了按音乐风格分类的民歌总集《诗经》,周秦时代音乐文学从理论到实践都达到了历史的高峰。汉魏的相和歌,东晋南北朝的清商乐和鼓角横吹曲;唐代的诗词;宋代的词在民间和文人中普遍受到喜爱。说唱音乐在瓦舍勾栏中得到充分的发展;元代的杂剧与南戏是音乐与文学剧本完美结合的产物:明代的昆山腔、弋阳腔使曲牌音乐得以提高并趋于完善;清代的梆子和皮黄成了戏曲、音乐、曲牌联套到板式变化的飞跃,为近代京剧奠定了坚实的基  相似文献   

17.
词是文学与音乐结合的结果,它的内在本质决定了其在传播过程之中除了静态的文字流传之外,还呈现出动态的传播的形态.词的产生和发展与它所处的特殊的文化场所分不开.它离不开歌妓的演唱、文人的自觉创作以及市民阶层的选择这些动态的传播因素,更离不开孕育这些动态因素的社会环境,商品经济的空前繁荣加快了这些动态因素作用在文学繁荣的脚步.  相似文献   

18.
宋代是我国古代发展中具有承前启后意义的关键时期,不仅政治稳定,经济繁荣,而且有着发达的音乐文化.其代表形式宋词歌曲不仅在当时广受欢迎,更对近千年后中国艺术歌曲的发展产生了直接而深远的影响.基于此,本文对古今两个时期宋词艺术歌曲的审美特征进行了分析和解读,以期获得更加深刻的认识.  相似文献   

19.
在巴洛克时期,弗雷斯科巴尔第的《音乐之花》凭借其技巧性和创新性被尊为典范,随着音乐艺术的发展,《音乐之花》逐渐被忽略乃至遗忘,但实际上,《音乐之花》在西方音乐的发展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推动了宗教音乐与世俗音乐渗透和融合,推动了西方音乐体裁的演进,对托卡塔、坎佐纳以及利切卡尔的发展产生了重要作用,为后世音乐创作的严格对位提供了范本,推动了意大利管风琴弥撒曲、法国管风琴弥撒曲的发展和繁荣。  相似文献   

20.
在漫长的人类历史发展长河中,中华民族创造了绚丽多姿、各具特色的传统文化,使我们生活的世界异彩纷呈。21世纪,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文化产业的繁荣,为当今文化的发展创造了条件,也使传统文化的生存和发展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原有的传统文化在新的理念、形式的冲击下,出现新的发展趋势,而音乐作为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必然也会产生新的发展格局和演进,而正是这种发展趋势引起人们对本民族的音乐发展道路有了全方位的认识和更加理性的关注。本文以当今蒙古族音乐的传统内涵与现代演绎为切入点,探讨当今蒙古族年轻一代音乐人创作特点,从而对蒙古族音乐的新发展趋势所带来的影响和社会价值做出解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