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7 毫秒
1.
从本质意义上说,写作文就是一种体验。如果学生能对生活有一种独特的体验,那么他就能写出好习作。生活体验是学生写作的源泉,因此,生活体验应该作为小学生作文的题材,将多姿多彩的生活融入到小学作文教学中,让学生真切地感受生活中的一草一木、一人一事,感受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感受生活中的喜怒哀乐,写出具有独特体验、个性鲜明、情感丰富的习作来。小学作文教学中学生的体验怎样诱发呢?一、贴近生活实际,拓展生活体验当学生对生活有了切身的  相似文献   

2.
新课程理念下提倡作文自由地抒写、表达内心真实的感受。作文教学就需要培养学生的思辩力、观察力、创造力,让学生的写作不受约束,勇于创新,写出真实的生活,写出由衷的心声,写出充满亮色的个性。怎样在写作中使学生的心灵自由,个性得到解放呢?我结合平时教学中的观察、思考与实践,对作文教学作了一些探索。  相似文献   

3.
周卫国 《现代语文》2006,(7):115-115
如今,过重的课业负担挤占了学生太多的时间,使他们读的书是少之又少,再加上缺乏对生活的真体验、真感受,学生写出的作文自然就少了真情实感,没了灵气和活力,仿佛褪尽了华美色彩的布匹,令人不屑入目。那么,怎样才能还作文以勃勃的生机呢?感悟是个体凭借语言及其语境直感,获得某种印象或意义的心理过程。从某种程度上说,写出真正属于自己的感悟要比写出观察的结果难得多。因此,培养学生的感悟能力是作文教学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4.
作文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难点。而在当前初中作文教学中,相当多的教师仍沿用老掉牙的教学方法,而且多灌输少感染,多说教少陶冶。在这样的作文教学和学法演练下,学生的棱角磨平,灵感尽失,创造力和想象力严重受到压抑。加上学生的时间所限,读书少,对生活体验不够,涉事不深,领悟不透,缺乏对生活的真实感受和理论上的升华,结果学生写作思维狭窄,写出的作文语言无味,千人一腔,缺乏个性与真情,少了灵气和活力。因此,作文教学要走出传统写作教学的教条囹圄,使学生作文写出真实的生活,写出由衷的心声,写出充满斑斓的个性。为着达到这样的目标,必须在作文指导和作文训练中大胆创新。  相似文献   

5.
作文是学生语文综合水平的体现,作文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开放五官,培养观察能力是关键的一步,在运用感觉器官去感知的同时,还要去体验、感受、分析、概括,才能得到写作的基本素材,从而使学生走捷径写出真情实感的作文。  相似文献   

6.
让悟性在写作中闪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恒荣 《湖南教育》2004,(20):41-41
写作中悟性高的学生容易捕捉到灵感,获得新奇的感受和独特的见解,通过巧妙的构思和生动的表达,写出文采飞扬的文章:那么,作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写作悟性呢?  相似文献   

7.
新课标规定,作文教学应完成的主要任务是: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与真切体验。那么,我们在作文教学中怎样引导学生写出真情实感的文章呢?在长期作文教学中,我认为有以下几点做法:  相似文献   

8.
黄梅 《四川教育》2002,(10):41-41
学生常抱怨:作文没有东西写,即使勉强写出来,也干巴巴的不耐看。究其原因,是作文中没有打动人心的内容。罗曼·罗兰说:“要照亮别人,自己心中要有阳光。”写作时没有真情实感的投入,怎能引起他人的共鸣呢?没有感触怎能写出内容充实的作文呢?感触不深又怎能写出震撼人心的佳作呢?所以,学生写好作文的前提是对生活要敞开心灵去感受,去领悟,即感悟。我认为:感悟即是面对生活,人们在思想上、心灵上深刻的感动、感受和感慨中,悟出某种人生的意义、价值或道理。感悟是一个人的思想,也是人的智慧。人们把自己对生活的领悟写到文章…  相似文献   

9.
陈永安 《广西教育》2013,(45):39-39
在当前作文教学中,学生习作失实的现象屡见不鲜,这表明他们缺乏生活的真实体验。学生只有写出自己对生活的真实感受,作文才有生命力。对此,教师应创设条件,丰富学生的生活体验,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写作,并在习作中认识生活,体验生活。  相似文献   

10.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作文教学应结合学生的写作实际状况,从丰富他们的生活出发,重视学生对事物的观察、积累作文内容素材、对作品进行讲评,丰富学生的感受,不断写出内容丰富、寓意深刻、赏心悦目的佳作来.  相似文献   

11.
小学作文教学中最突出的问题是学生感到无东西可写。生活是写作的源泉,小学生写作也不例外。是学生缺少生活吗?显然不是。而是学生对生活没有较为丰富和深切的感受,哪能写出内容充实富有情趣的习作呢?成功的真正秘诀是情趣。如何培养学生习作情趣呢?我们只有从指导学生观察生活着手,追本溯源,让学生充分感受生活情趣而打开学生的思路,才能提高学生的写作水  相似文献   

12.
付超男 《现代语文》2011,(8):136-137
我国传统的写作教学,基本上是从文出发,而不是从人出发,所以导致学生作文缺乏生气,缺乏体现自我个性的创意。作文的个性化,依赖于生活的个性化。要想使学生写出个性化的作文,教师必须通过个性化的作文教学激发学生的生活热情,引导学生观察生活、感受生活,  相似文献   

13.
为了更好地帮助学生获得并积累生活经验,调动他们的感官去捕捉写作素材、触发写作灵感,我在自己的作文教学中努力尝试情境作文教学法。通过合理科学的创设写作情境,引导学生用眼观察,用心感受丰富多彩的写作内容,可以使每个学生都写出文笔流畅、富有真情实感的文章来。下面我就结合自己上的一节作文指导观摩课——话题作文“自信”的教学设计.来谈一谈情境作文教学法最常见的四步骤。  相似文献   

14.
真情流露、有话可说,让学生写出真实的、独特的感受才是真正的作文。作文教学应从细微处入手,还有什么讲解能比学生自己归纳出来的见解更有力、更生动呢?在作文教学中落实"一课一得"对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很重要。作文教学如何做到一课一得呢?主要谈了指导学生写作时的几点做法。  相似文献   

15.
作文教学如何立意.如何开头、如何过度、如何结尾.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立意、选题不新,学生拿腔拿调一成不变地作文。千人一面,众口一词,学生棱角磨平,灵感尽失,创造力和想象力严重受到了压抑。加上学生时间所限,读书少,对生活体验不够,涉事不深,领悟不透,缺乏对生活的真实感受和理论上的升华.写出的作文自然就少了真情实感,少了灵气和活力。那么,我们怎样才能激活学生写作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呢?  相似文献   

16.
王连芳 《天津教育》2014,(17):107-107
我们知道,写作,历来是中学语文教育的重点和难点。在多年作文教学中,我发现学生作文中最突出的问题是无话可说。如何让他们爱上作文,并写出一篇篇美文呢?为此,我尝试着引导学生将生活之水引入作文。  相似文献   

17.
薛英 《广西教育》2013,(5):41-42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规定,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力求有创意。这就要求教师在作文教学中遵循个性化原则,重视学生的主观感受,充分张扬学生个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这样才能使学生自由和有创意地表达,写出个性化的作文。一、引导学生在生活中获得素材生活是写作的源泉,学生作文的思  相似文献   

18.
中专学生正处于思想上最活跃的时期,在中专学生作文教学中,笔者认为,首先应教会学生学会观察与感受是搞好作文教学的开始,让学生写出自己的真实感受,然后指导学生循序渐进地进行写作训练是搞好作文教学的有效途径:最后强调培养学生良好的写作习惯,是提高学生写作基本技能的前提。  相似文献   

19.
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课程教学中的重要内容,如何提升小学生的写作水平,让他们写出富含真情实感的作文,是语文教师需要重点研究的问题。生活化作文教学法是一种基于学生主体生活经历、生活感知的教学方法。教师需要根据班级学生的年龄特征,选择贴近学生生活的作文教学元素,促使生活与写作教学有机融合,让学生在写作的过程中回顾生活,在生活中发掘写作素材,提升写作情感表达,从而写出生动感人、情感细腻的作文。  相似文献   

20.
作文,就是对认识到的生活的真实反映。“一千个读者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写出真实的、独特的感受,才是真正的作文。因此,在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说真话、诉真情,是作文指导的核心。让学生写出真实的生活,写出独特的感受,作文才有生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