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世界记忆项目是全球性的文献遗产保护项目,日本通过项目申报、开展本国记忆项目建设等方式积极参与其中。日本国立公文书馆作为日本文献遗产保存和利用的重要机构,推进了全球档案文献遗产保护的发展,在档案与文献遗产保护、丰富世界文化多样性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梳理了日本国立公文书馆在世界记忆项目下开展的实践活动,并从中分析总结出其秉持的工作理念。  相似文献   

2.
正档案文献遗产是一项十分重要的档案,由于其珍贵性和特殊性,一直吸引着人们的关注。和其他档案相比较,档案文献遗产不仅仅强调其记录的属性,更加强调附属的价值。侨批作为一种特殊的档案文献遗产,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经济和社会价值。"入遗"后,侨批保护、研究和利用的新方向就是要努力挖掘、转化其档案文献遗产价值。一、中国侨批与"世界记忆工程"为了更好地保存人类集体记忆和传承人类文化,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1992年启动"世界记忆工程",其目的是运用先进技术抢救、保护濒危的档案文献遗产并推动全球共享计划。该项目每两年评选一次,加入《世界记忆名录》后,联  相似文献   

3.
杨春丽 《湖北档案》2010,(11):16-18
档案文献遗产保护是文化遗产保护中一个极为重要的部分。近年来,我国档案文献工作者正积极努力地将一些重要档案文献遗产申报国家级或世界级记忆名录,使其得到更好的保护。通过修复恢复原貌、实施数字化保护方案、改善原件储存条件等各种方式,不少入选《中国档案文献遗产名录》、《世界记忆名录》的档案文献遗产的保护状况得到了较大的提升。  相似文献   

4.
PAC(Preservation and Conservation 即文献保护)的核心计划,于1984年在内罗比会议上正式提出,在1986年维也纳图书馆资料保护学术研究讨论会开始启动,其目的在于确保任何形式和载体的图书馆资料(不论是已经出版的还是未出版的)得以永久保护和方便利用。  相似文献   

5.
一、档案文献遗产保护科学档案文献遗产保护在档案部门常称为档案保护,在世界范围内具有悠长的历史和传统。凯思帕利亚认为,档案的保护技术就像人类文明本身那样古老。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它起源于各种生物  相似文献   

6.
档案文献保护中的非技术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档案作为一个国家的集体记忆与知识资产,是一种非再生资源,其老化、损毁、消失的趋势不可逆转,故对档案文献进行抢救和保护,日益受到各国政府及社会的关注。在“世界记忆工程”的推动下,我国政府积极加入文献遗产保护与档案保护活动的行列。但长期以来,档案保护研究一直以“档案制成材料的损坏原因”和“保管档案的技术方法”为核心,  相似文献   

7.
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在21世纪由于数字化技术的发展发生了很大变化。廊桥要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必须做好基础性保护工作,利用现代最新数字化技术、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的最新理念,构建廊桥数字博物馆,进行数字化收藏和保护,以及数字化传播和展示。文章重点介绍数字博物馆建设中廊桥名录数据库、廊桥调查数据库、廊桥文献数据库、廊桥保护数据库和廊桥展示平台建设,依托世界一流大学浙江大学的图书与信息中心,收藏廊桥世界文化遗产方面的文献信息资源,建设廊桥数字博物馆,构建廊桥世界遗产文献信息特色资源,为浙江大学和国内外研究廊桥世界遗产提供资源保障。  相似文献   

8.
我国图书情报与档案界对于"世界记忆工程"在国际文化遗产保护工程中的角色定位和认识依然模糊不清,影响珍稀文献的保护。从介绍《世界记忆名录》概况着眼,揭示中国档案文献入选《世界记忆名录》的意义,进而对申报资源选择标准以及选择策略开展探索,以加强我国图书情报档案界对世界记忆工程的认知与理解,提升业界古籍保护意识,推进更多的中华民族文献走向世界,存储为世界记忆,并扩大中国文化话语权,推进古籍文献面向世界的传承与利用。  相似文献   

9.
“文献遗产”与“档案文献遗产”概念辨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9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起了"世界记忆工程",旨在保护世界范围内具有重要价值的"文献遗产".然而,在我国,"文献遗产"这一概念,对于大多数普通百姓来说相当陌生.即便在图书馆、博物馆等保管收藏领域里,其被关注的程度也非常有限.  相似文献   

10.
武红 《晋图学刊》2016,(4):53-55
民国文献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全社会大力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今天,如何准确地认知、保护进而充分挖掘利用这些珍贵民国文献意义重大.文章着重从加强原生性保护、再生性保护和加大抢救征集工作几方面提出了一点思考.  相似文献   

11.
文献保护与国家级古籍保护实验室的建设和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中华古籍保护计划的组织和实施单位之一,国家图书馆建立了国内首家国家级古籍保护实验室,并陆续配备了先进的科研设备与专业的保护人才专门从事文献保护领域的相关研究工作。论文详细介绍古籍保护实验室的建设与现状,并对实验室的未来进行展望和规划。  相似文献   

12.
周旖  赵心  刘菡  张靖 《图书馆论坛》2020,(3):107-114
文章识读并遴选重要文献,围绕古籍保护学科建设和理论体系构建进行内容梳理和阐释。首先从古籍保护学科名称、学科属性、现有理论体系、学科建设方式、准备工作等方面呈现古籍保护研究基本问题,再从课程设置、培养方式及方案、培养层次、职业资格制度方面展现人才培养研究现状。研究发现:古籍保护学科建设迫切性已被学界认同,但学科定位存在争议;现有知识体系有待细化充实、核心内容有待厘清;学科建设应以人才培养为突破,宜依托图书情报领域进行建设。  相似文献   

13.
文章对国内外古籍保护文献进行计量分析,从数量、时间、主题和学科领域分布角度呈现研究概况,在此基础上,从文献材料保护与修复、文献保护环境研究、文献保护技术(科技)、文献保护管理四个方向进行分析阐释。研究发现,国内外古籍保护主要研究方向初步成型,研究重点集中于材料和保护技术;考虑到国内外研究基础、研究情境和关联领域等的差异,宜借力图情档领域进行古籍保护学科建设,促进中华文化传承及创造性利用。  相似文献   

14.
《资料收集管理》2013,38(1-2):213-225
SUMMARY

Maintaining the physical book in research libraries will be needed for some time. As a result, book conservation will be around. The question is Why have book conservation as part of a preservation program? Physical repair of books is only one aspect of the “continuum of care” of a preservation program. Having a team of preservation specialists address the full range of preservation issues allows each specialist, including book conservators, to play to her or his strengths. This “team” approach will result in more work being accomplished in all areas, including treatment, administrative, training, etc, effectively and efficiently.  相似文献   

15.
张靖  刘菡 《图书馆论坛》2020,(3):101-106
古籍文化遗产作为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其保护和流传价值为国家和社会发展所重视,也为古籍保护学科建设带来契机,以研究引领或保障古籍保护的科学、规范化发展成为题中之义。在评析现有主要古籍保护研究团队的研究特点的基础上,阐明问题:对古籍保护能否成为一门学科的论证不足,对古籍保护学科建设的理解有失全面,对于学科建设的背景和环境缺少关照,缺乏实证研究和国际话语意识。进而提出,应在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框架下,在理解学科建设内涵和一般性规律的基础上,设计古籍保护学科建设实施方案,进行教育教学改革实证研究,科学建构古籍保护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16.
我国古籍保护事业可持续发展思考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十一五"期间我国古籍保护工作虽已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其可持续发展还面临着一些障碍。总结"十一五"期间我国古籍保护工作的成就,通过问卷调查和材料分析,提出"十二五"期间我国古籍保护工作应由外延式发展走向内涵式建设。为实现这一目标,本文建议:启动古籍保护事业的顶层设计;制定保护措施与财政优先支持政策;制定规划古籍再生性保护的格式变换策略;总结经验、分析问题、凝练知识;降低古籍保护中的风险,让有限的资金发挥更大的效益。  相似文献   

17.
18.
The aim of this paper was to discuss the role of food preserva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 the conservation of complex food-based installations. By introducing the principles of food science and food preservation into the decision-making process for the conservation of contemporary art, more insight on conservation and presentation possibilities was created. Considering the installation Piece in Ghent (P.I.G.) by Jason Rhoades, which contains French fries, the principles of food preservation science were evaluated. The preservation of the original foods was discussed against the potential of a reproduction of the foods. The context for conservation was determined by analysing the artist's intention, the production method of the artwork, and the degradation processes of the food materials. From the results obtained, guidelines to preserve the ‘original’ foods were proposed, as well as guidelines to reproduce foods that can last longer. The study demonstrated that food preservation science contributed to the development of effective strategies for the conservation of contemporary food-based art.  相似文献   

19.
This article explores the ethics of preservation, both as they have been traditionally established and as they might apply to current and future digital preservation efforts. The first part of the article reviews the literature of the past two decades to see how the preservation community has defined the ethical dimensions of its work, as well as developed guidelines to support an ethical practice. The second part considers digital preservation and the ways it both extends and complicates established ethical tenets. Digital preservation challenges the library community to revisit fundamental preservation practices and responsibilities. Our ability to come to consensus on these issues will be critical for the public's continued trust in our roles as stewards of the cultural record.  相似文献   

20.
浆糊是文献修复的重要材料。中国古代文献修复和装裱用浆糊多为小麦面粉添加若干添加物煮制或用开水冲制而成,本文依据古代文献内容对此问题加以探讨和研究,希望能对文献修复工作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