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报纸的可读性,其本质应是报纸的传播对读者来说具有“可接受性”。那么,什么叫可读性或可接受性? 笔者认为,报纸的可读性、广播的可听性和电视的可视性,人们统称为新闻的可接受性,其要义在于能否让受众易于接受和理解。下面就此作一些实例分析,并由此归纳出报纸可读性的一些基本要点。 请读下面一篇选送参加省级新闻奖评选的作品: 市人大监督司法一丝不苟  相似文献   

2.
一个新闻工作者写作的每件新闻,无不企盼着广大受众乐于接受。这就要增加可听性、可读性、可视性。如果把广播、报纸和电视这三种新闻工具作个比较,电视的可视性就略显优势。道理很简单,电视新闻属于视觉新闻,或日视听新闻,画面、解  相似文献   

3.
陈颂英 《新闻窗》2005,(5):10-11
“视觉新闻”是著名记者穆青同志提出的一个新闻写作命题,为的是使新闻增强可读性,提高吸引力。特别是在“电视统治一切”的传媒时代,对报纸、广播的记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有有声有色的鲜活报道,才能抓住受众的眼球和耳朵。而写好视觉新闻,关键在于要通过精彩的细节描述,去抓住受众的感觉。张善炬同志提出的“胸中存大局,笔下有细节”,确实是切中要旨的经验之谈。  相似文献   

4.
广播、电视、报纸、期刊等大众媒介,作为党和政府的“喉舌”和“工具”,愈来愈为各级领导所重视。特别是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召开后,各级党和政府一面加强了对新闻事业的领导,一面利用新闻媒介传达意图,推动工作,指导生产。报刊上,领导同志的署名文章多了;广播、电视里,领导同志的录音讲话或接受采访的现场讲话多了。群众说,领导及时讲清意图,工作就会减少失误。总体看来,适度增加刊播领导同志的文稿或讲话,新闻受众是能够接受的,实际效果也是好的。  相似文献   

5.
简洁,是新闻的基本要求。短,是新闻题中应有之义。江泽民、李瑞环同志在关于新闻工作的重要讲话中,都提出了注意新闻工作特点,继续坚持新闻改革的问题,要求把报纸、广播、电视办得有吸引力、感染力,使读者、听众、观众爱读、爱听、爱看。其中有一点,就是要求新闻简短。李瑞环同志明确指出:“要增加报纸上的信息量,就必须  相似文献   

6.
新闻观念更新及其他马达新闻是报纸(也是广播、电视、通讯社)的基础。因为这些大众传媒都是以传播新闻的信息作为主要功能的。新闻的信息量大、质量高,可信性、可读性强,既是新闻本身的要求,也是报纸办得好不好的一个重要标志。研究新闻,改进新闻,对于新闻工作者来...  相似文献   

7.
毛泽东同志说:“我希望这个报纸好好地办下去,多载些生动的文字,切忌死板、老套,令人看不懂,没味道,不起劲。”就是说,我们的新闻要千方百计地引起受众兴趣,以增强报纸、广播的吸引力。 如何提高新闻的趣味性呢? 一要有趣味的新鲜事实。新闻最大的特点是新鲜性,趣味性离不开事实的新鲜性。可读性强的新闻往往与新、奇、趣密不可分,新在  相似文献   

8.
张英溪 《新闻窗》2007,(4):55-56
在传媒市场化运作之中,新闻的可读性是媒体生存、发展的基础,诸如报纸的发行量,广播的收听率,电视的收视率都与之密切相关。文摘报作为纸质媒体的一种类型,要想提高其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增强可读性是唯一的办法。[第一段]  相似文献   

9.
一个概念的提出随着近年来新闻改革的不断深入,特别是各新闻媒体间竞争所带来的效应,使报纸、广播、电视甚至互联网,都在关注新闻传播的实效和为社会公共事务所做贡献的水平。以报纸为例,在经历了创办周末版,以增强报纸的可读性和休闲特色;扩版创办各类专副刊,以增...  相似文献   

10.
贵杂志在1999年第6期刊登了一篇程广民写的《指疵三题》,这篇文中列举了“昨天下午17点”等中央广播、电视台新闻语言的例子,认为这种新闻语言不简洁,是“叠床架屋”,本人有不同看法,认为这种新闻语言不是不简洁,而正是广播、电视语言的独特表现。报刊与广播、电视同是当前的主要新闻媒介传播工具,在“新闻传播”上,它们具有共性,但由于它们的表现形式和手法不同,它们又有着各自不同的特点:报刊能够仔细看,广播、电视则转瞬即逝,难以捕捉;报纸提供的信息,可以反复读、细琢磨,广播、电视则一播而过,保留性差。为了增…  相似文献   

11.
省委、省政府日前对减少领导同志参加会议和活动的新闻报道作出具体规定,以切实加强党风建设,改进新闻报道。 对于改进领导同志参加会议和活动的新闻报道,省委、省政府曾作过一些规定,在实际执行中也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报纸、广播、电视中,这一类报道过多的现象依然存在。进一步减少领导同志参加会议和活动的报道,多宣传群众,多宣传基层,不仅是搞好新闻舆论引导的要  相似文献   

12.
电视新闻节目(本文所指的是以录像影片拍摄制作的新闻、电视记录片和专题节目等,不包括口播新闻)作为视听传播媒介是通过声画来传达新闻信息的。那么在电视中这两种不同的形象是以哪一种为主?以画面为主还是以解说为主?对这个问题,在电视新闻工作者中是有不同看法的。多数同志认为形象化地传达新闻信息是电视新闻有别于报纸、广播新闻的最主要的特点,镜头画面是电视新闻的基础,是主角。近几年来,在电视新闻改革的探索中,也有同志提出电视  相似文献   

13.
我业余时间天天与电视、广播、报纸为伍,特别关注新闻栏目,发现从中央到地方无论电视台、广播电台,还是各种报纸及互联网几乎所有媒体,为了进一步扩大新闻线索,获取更多的新闻信息,普遍  相似文献   

14.
中科院院上、哈尔滨工业大学教授马祖光是今年继许振超、任长霞之后,中央推出的又一重大典型。为提高宣传效果,使马祖光这一“新时期高级知识分子的楷模”深入人心,除中央主要新闻单位外,中宣部组织人民网、新华网、光明网、中国广播网、央视国际、中青网等中央重点新闻网站参加采访报道。他们各展所长,充分发挥网络媒体的特点和优势,与报纸、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交相辉映,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
张洋 《记者摇篮》2008,(10):50-51
在当今社会中,中央、省、市媒体的跨区域新闻采访报道已经成为一种常态,对于电视和报纸媒体来说.借用网络平台和随身携带的视频编辑系统,技术上已经趋于成熟。那么针对没有画面而是靠声音取胜的广播新闻而言,如何在脱离直播间的特殊环境中,在跨区域的远距离报道中实现广播的快速、真实这些特点呢?  相似文献   

16.
在广东新闻界,人们常用这句话来概括自已的工作感受:“工作好做,日子好过”。广东新闻工作这种局面的出现,是与省委领导同志,特别是省委第一书记任仲夷同志的关怀与支持分不开的。几年来,任仲夷同志一直很重视新闻工作,强调要解放思想,勇于创新,勇于改革,把报纸、广播、电视办活。他要求地方报纸、广播、电视,在坚持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注意群众性的同时,要突出地方性,办出自己鲜明的特色来。他要求舆论工具首先抓好具有政治意义和指导意义的重大新闻报道,同时又要重视一般读者所关心的社会新闻;不能光报道名人的活动,还要注意宣传那些不出名的普通人所作的好事;每篇新闻报道不仅应有好的内容,而  相似文献   

17.
伴随着电视的普及、广播媒体的活化、网络媒体的崛起,报纸已经失去了原有的权威性优势。如何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争得一席之地,是所有报纸媒体普遍关注的问题。作为报纸新闻的"轻骑兵"消息应该担当起增加报纸可读性,提高报纸竞争力的重任。本文就如何通过导语的情节化处理,使消息增强亲和力作了初步探索。  相似文献   

18.
在全国开展的现场短新闻评奖活动,给新闻改革吹进了一股清风,对面临强大竞争对手的广播新闻,更是提出了一个重要课题。广播是我国三大新闻传播媒介之一。即使在目前报纸发达、电视兴起的时代,广播仍然以传播速度快、覆盖面大等优势,受到党和政府以及广大人民群众的重视和欢迎。但是,随着报纸、广播、电视三足鼎立之势的形成,如何争夺新闻受众,就成为各新闻媒介的一大课题。我国广播在老对手——报纸,和新对手——电视的夹击之下,不能不承认已失去了过去那种千家万户  相似文献   

19.
“三贴近”即贴近实际、贴近群众、贴近生活。新闻的贴近性直接关系到可读性,关系到新闻传播的实际效果。眼下,有一些报纸、广播、电视和网络媒体群众不喜欢,原因就是刊播的东西脱离群众、脱离实际、脱离生活。要充分发挥新闻引导舆论、传承明、服务社会的功能,真正担负起用  相似文献   

20.
传媒大观     
《新闻爱好者》2004,(6):44-45
国家统计局调查显示:电视报纸广播 仍是传媒业主流 国家统计局近期在广东全省各地级市进行的广播收听调查结果显示:电视报纸广播仍是传媒业主流。调查显示,广东居民经常接触的媒体是电视,超过85.4% 的受众经常收看电视, 报纸以51.6% 的比例排第二位, 广播以37.5% 排在第三位。对比分析表明,20世纪80年代初, 人们获取新闻的主要渠道依次为:广播、报纸和电视;到了90年代,受众获取新闻的主渠道则依次为:电视、报纸、广播。随着电脑的普及,互联网的接触率也在不断提高,但与上个世纪90年代相比, 人们获取新闻的主渠道并没有发生变化。 第七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