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建议不用“差生”提法肖干才长期以来,“差生”这种提法不仅普遍地出自中小学校长、教师之口,也见诸于各类“转化差生”的经验文章和报刊。不久前在一次教改研讨会上,一位教育杂志的编辑建议不用“差生”这种提法,笔者很是赞同他的观点。“差生”这顶帽子有人从小学一...  相似文献   

2.
对“差生”提法之管见邓书忠“差生”这种提法在教师中比较普遍。有的教师还精心设计了“差生”登记表。拜读各类报刊,转化“差生”经验文章亦层出不穷O日前,在一次教改研讨会上,一位同仁建议不要用‘’差生”这种提法,笔者十分同意他的观点。“差生”这顶帽子有的教...  相似文献   

3.
可以说,“差生”这个概念就是戴着有色眼镜看人的结果,事实上所谓的“差生”也有情感丰富的内心世界。让我们走进“被老师遗忘的角落”,听听一位被认为是“差生”的同学的心声——  相似文献   

4.
感化差生     
周诚 《吉林教育》2007,(1):63-64
在班主任工作中,差生的教育引导是一个永恒值得研究的课题。在实际的教育生涯中。老师如能尊重每一位差生,让其在学习生活中慢慢地改正错误;如能抓住差生的某一闪光点,用师爱去呵护他们,鼓励他们,催其奋进。使每一位差生都能沐浴在师爱的阳光下,吮吸着知识的甘露。使“差生”两字慢慢地消失在你的眼皮底下。这就是你“感染融化”了差生的成果。  相似文献   

5.
有位教师在介绍本班差生转化工作时,曾通俗地说:要多给差生一点“想头”。细想起来,这话确有道理。给“想头”,按心理学观点来解释,就是给差生一种积极的心理刺激。心理学告诉我们,人的大脑有很多兴奋点,随时准备接收和输出信息。差生的学习,随手可以拈来许多“不及格”。这些情况接二连三地出现,就会造成差生  相似文献   

6.
记得前年的一天,一位同事告诉我:“这次被公审的,有原三兴中学的学生高××。”我听了心里不禁咯噔一下:高××曾是我任教班的一位“差生”呀!几天过后,我心头还是觉得有一种沉重的压抑之感。昨天学校里的“差生”,今天社会上的犯罪分子,多么怵目惊心!诚然,学校的“差生”不等于  相似文献   

7.
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每一位老师都想教好所有的学生,这是不言而喻的。而在事实上,有不少老师常常关爱优生,嫌弃甚至憎恶“差生”,以致师生间情感相悖,关系紧张,在思想上格格不入,形成了令人痛心的局面。教育实践告诉我们,只有关爱“差生”,走进“差生”的心里,才能逐步转化“差生  相似文献   

8.
差生形成的原因是复杂的,其特征也是多样的。虽然迄今为止,教育者对差生的概念和分类还有争议,但大多差生在学校中或表现为学习差,或表现为纪律筹,或二者兼有却是施教者公认的。笔者在工作中,尝试着把差生分类,重点抓退缩型和攻击型两类差生的转化,把“逐一推进”变为“逐类推进”效果比较明显。下面简单地谈一下我的一点不成熟的看法。一、退缩型差生的表现及转化退缩型又叫“自我封闭型”、“内向型”等,虽然名称不一,但特征却是相同的。几乎每一位任课教师都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上海教育界对差生进行“成功教育”的经验引起广泛关注。一位资深的中学校长推出“成功教育”理论,大胆标新立异,成立“差生学校”,对差生进行了成功的教育。这一成功探索给我们广大教师的启示是十分深刻的,思考也是广泛的。我们应更新观念,走出误区,积极探索差生教育与转变工作的新路子。一般认为,学习成绩差的学生即为“差生”。现实似乎也在证明:一个差生,他学习成绩差,许多功课不及格,其他方面也就没有令人满意的地方。于是“差生”就是没有出息的学生,在教室的座位不是边缘就是最后面,各科老师都无心过问,视而不见,对他们的要求…  相似文献   

10.
一、转化“差生”,应以心换心“差生”思想活跃,反应很快,如果教师方法简单,他们不能接受,则会适得其反。对“差生”的转化教育,需要发自内心的、真诚的爱去加以感化,切忌简单粗暴,具体必须做到两点:一是相信每一个“差生”都可以转化为优生;二是千方百计寻找“差生”的闪光点,加以点亮。“差生”的转化过程是艰难的,如果出现反复,应采取单独指出的方法,不应在班上或公开场合批评,因为“差生”自尊心极强。教师要时刻注意这一特点。二、转化“差生”,方法应灵活“差生”的转化是一个意志过程,教师必须有计划、有步骤地向“差生”提出严格要…  相似文献   

11.
差生问题是教学中的老大难问题。无论从提高民族素质的高度认识,还是从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的现实着想,我们必须千方百计转化差生。国家教委柳斌副主任说:转化差生与培养优生同等重要。只要我们热爱他们,教学得法,耐心辅导,差生就不差了。差生由于学习成绩、纪律观念差往往得不到老师、家长和同学的理解和热爱,一般自卑感较重。一位教育家说:“如果对待差生热情而不冷淡,亲切而不疏远,帮助而不嫌弃,那么很多差生就会转变自己的不良心境,形成良好的心态,并逐步进入合格或先进的行列。”因此笔者认为转化、教育差生的前提是热爱他们,提高他们学习数学的信心。下面就此谈几点体会。 (一) 表扬激励人从本质上讲都是愿意学好的,差生是各种原因造成的。不过无论多么“没有希望”、“不可救药”  相似文献   

12.
新颁布的《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提出“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这充分体现了当代教育观,渗透了当代文化观。“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在教学中具体体现为:关注每一位学生。每一位学生都是生动活泼的人、发展的人、独特的人、有独立意义的人,在教师的教学理念中,应心中系差生.眼中无差生。  相似文献   

13.
一、差生的类型对“差生”的认识有两种,一种是把“学习困难”学生定义为“差生”,如徐芬老师撰文说:“差生称做学习不良学生,这些学生智力属于正常范围,但在学习上有严重困难”;还有一种是把“差生”定义为“学业不良”或“思想落后”的后进学生,即在政治表现和道...  相似文献   

14.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真正被认定的“差生”是很少的,一般认定的“差生”有三种类型:一类属于思维尚未“觉醒”的学生。如被他提到的一位叫费加的学生“最大的障碍是算术应用题和乘法表”,是对乘法表的迅速遗忘,因此被定位为“差生”。但正是这位“差生”后来成为一名物理专家。第二类属于“天赋”面纱尚未揭开时的“差生”,巴甫里克就属于这类学生。他曾被判定为“没有能力掌握知识”的学生,直到他的生物老师发现了他具有植物学方面的天赋。苏霍姆林斯基这样描述教师的反应:“直到这时,全体教师才第一次听说,原来巴甫里克是一个非常聪明好学的学生,而他的智慧,用自然学科教师的话来说,是‘表现在手尖上’。”后来巴甫里克进了农学院,成为农艺师。  相似文献   

15.
一位瘫痪的“编外”教师 ,开办了一所差生补习学校 ,10年共招 82 5名学生……  相似文献   

16.
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偏爱“差生”是一种全新的教育观念,一、偏爱“差生”能够产生最佳心理效应,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二、偏爱“差生”符合因材施教的原则,是一种更高的教育教学艺术,不会产生负效应;三、人生需要赞美,绝大多数“差生”是可以转变的。  相似文献   

17.
“差生”转化是各类学校班主任工作的一个重要内容,为了做好这一工作,班主任必须正确认识“差生”,要用真诚的爱感化“差生”,要充分发挥班级集体的作用,用耐心换取信任,用尊重帮助“差生”树立信心,给“差生”留“足”转化的时间。  相似文献   

18.
尊重、重视及重点──差生转化工作点滴谈天水市建二小学赵琴做好差生转化工作的有效途径究竟是什么呢?我以为,重视差生、尊重差生、重点放在差生转化上,是使“铁树开花”“枯木逢春”,促使差生转化最有效的方法。一、重视──将“离群之羊”唤回温暖的大集体之中差生...  相似文献   

19.
一、转化“差生”,应以心换心,“差生”思想活跃,反应很快,如果教师方法简单,他们不能接受,则会适得其反。对“差生”的转化教育,需要发自内心的、真诚的爱去加以感化,切忌简单粗暴,具体必须做到两点:一是相信每一个“差生”都可以转化为优生;二是千方百计寻找“差生”的闪光点,加以点亮。  相似文献   

20.
尊重、重视及重点——差生转化工作点滴谈天水市建二小学赵琴做好差生转化工作的有效途径究竟是什么呢?我以为,重视差生、尊重差生、重点放在差生转化上,是使“铁树开花”“枯木逢春”,促使差生转化最有效的方法。一、重视——将“离群之羊”唤回温暖的大集体之中差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