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以北京奥运会女子跳马决赛运动员为研究对象,对世界女子跳马比赛特点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跳马动作的难度平均为6.25分,仍有继续提高的空间,获得奖牌运动员的动作难度应接近6.5分;运动员选用的动作主要集中在尤尔琴科和“程菲跳”等两个组别,动作难度的提高主要是增加转体度数;在既定动作难度的基础上,继续提高完成动作的质量,特别是控制好动作方向和落地的稳定性,是取得优异成绩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当代世界男子跳马发展特点及中外跳马水平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第42、41届世锦赛、北京奥运会、第16届亚运会和第11届全运会等五届体操比赛跳马决赛运动员为研究对象,对世界男子跳马比赛特点以及中外跳马水平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跳马平均D分已逐渐上升接近至7分,单个动作最高达到7.2分,运动员继续发展难度的空间极小,而是在既定难度基础上,努力提高完成动作的质量;运动员选用动作的类型前手翻动作组约占总数的一半;多周空翻与多周转体二者基本相等.欧洲运动员在跳马项目上拥有集团优势,而我国跳马选手与世界水平在动作难度和完成质量等方面尚有较大的差距,只有从可持续发展战略出发,奋起直追,才能逐步赶上世界跳马的发展潮流.  相似文献   

3.
以参加伦敦奥运周期和北京奥运会的5届世界大赛女子跳马决赛的选手为对象,对当代世界女子跳马比赛特点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伦敦奥运周期开始运动员动作难度迅速下降,至第42届世锦赛降至最低点,从第43届世锦赛将缓慢回升,至里约奥运周期会再次提升到接近北京奥运会的水平,因此,提高动作难度还有较大的空间。运动员选用的动作主要集中在"尤尔琴科"和"后手翻转体180°前空翻转体"等两个组别,动作难度的提高主要是增加转体度数和改变身体姿势。在不断增加动作难度的基础上,要继续提高完成动作的质量,特别是控制好两个腾空阶段的身体姿势,以及落地的稳定性和准确性,是取得优异成绩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采用录像统计法和资料研究法对第28届奥运会男子跳马比赛前8名运动员的比赛成绩、动作难度及完成情况进行把统计分析。结果表明:跳马动作的难度发展呈现出停滞性;动作类型的选择趋于集中;动作完成的质量尚自待提高。  相似文献   

5.
通过文献资料、录像观察等研究方法,以第30届奥运会女子跳马比赛为个案,对世界女子跳马项目的竞技现状、竞争格局及我国女子跳马项目存在的不足进行分析。结果显示:世界女子跳马项目动作类型相对集中、高难度与高分值动作水平发展缓慢、动作质量和落地稳定性有待提高;我国女子跳马项目动作类型单一,后备人才不足,整体实力落后。提出:我国相关部门应重视跳马项目的整体发展和布局;在培养高水平女子跳马运动员和发展跳马技术上,应根据运动员特点丰富跳马动作类型;及时把握并深刻领会最新的跳马规则。  相似文献   

6.
女子跳马前手翻类动作推手技术的运动学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当前 ,女子跳马前手翻类动作已成为女子跳马的主要发展趋势之一 ,为此 ,通过对高水平运动员完成的 11人次女子跳马前手翻类高难动作的运动学分析 ,揭示了该类动作推手技术的运动学规律和技术要素 ,为进一步发展该类动作难度和改进动作质量 ,提高我国女子跳马技术水平 ,改变我国女子跳马相对落后的现状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踺子转体180°前手翻团身前空翻动作是近几年女子跳马比赛中新发展的一类动作,莫慧兰是我国最早完成此动作的运动员之一。运用生物力学研究方法,着重分析了她完成此动作的运动学特征,并提供了有关的技术参数,对于我国运动员掌握此类动作技术,并在此基础上开发新的难度系列动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对3届世界体操锦标赛和伦敦奥运会男子跳马决赛的比赛动作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目的在于探讨世界男子跳马运动的发展趋势。研究结果表明:世界男子跳马动作类型集中于前手翻、侧手翻和踺子类三种类型,优秀运动员两跳的动作难度超过7.0分,完成动作的质量需要提高,尤其是落地的稳定性。我国与世界优秀跳马运动员的差距主要是动作难度偏低,只有提高动作难度和完成质量,才能赶超世界跳马的发展水平。  相似文献   

9.
运用录像观察法、文献资料法和数理统计法,以第44届世锦赛和第12届全运会男子自由操比赛为研究对象,探究比赛特征及变化规律.认为:动作难度的比拼将是主宰男子自由体操比赛的绝对因素;国外优秀运动员善于采用难度较高的单个多周空翻类动作,我国运动员习惯于采用“多度转体类”动作及难度较低的“旋空翻”,动作类型“扎堆”;国外运动员多采用“空翻+转体”连接,我国运动员连接形式及动作较单一,且“D+D”连接串数极少;国外运动员成套动作编排模式多样,我国运动员主要采用成套难度较低的第四种编排模式;我国运动员获得的E分较为接近,与国外优秀运动员存在差距.建议加强动作落地稳定性和完善空中姿态,增加成套动作中单个E组动作数量及连接串数,注重开发“D+D”难度.  相似文献   

10.
采用录像分析、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以第42届体操世锦赛男子单项决赛为研究对象,从动作类型、动作难度等方面对动作进行分析,结果显示:自由体操国外运动员Ⅲ类动作的使用率高,而我国运动员则大量使用Ⅳ类动作,难度动作大幅提高;鞍马Ⅳ类动作的个数最多,Ⅲ类和Ⅳ类构成了鞍马成套动作的主体;吊环Ⅲ类和Ⅳ动作都远高于其他类型动作,构成了吊环动作的主体,我国运动员在规则利用方面走在了前列;跳马Ⅲ和Ⅳ构成了跳马动作的主要部分,我国运动员此类动作单一,在高难动作的使用上我国运动员远低于外国运动员;双杠Ⅰ、Ⅲ类动作占多数,动作的选择较为分散,呈多样化趋势;单杠Ⅱ类动作占优势地位,飞行动作是国外运动员的首选,而我国运动员"掏腿"类动作较多.  相似文献   

11.
采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实验对比法、数理统计法和逻辑分析法,对周期性与非周期性项目运动员运动知觉能力进行比较分析,初步得出以下结论:(1)非周期性项目运动员的深度知觉、空间记忆知觉、方位知觉能力要强于周期性项目运动员,而周期性项目运动员在速度知觉能力方面要强于非周期性项目运动员。(2)周期性项目与非周期性项目男运动员的深度知觉、空间记忆知觉、方位知觉、速度知觉能力要明显强于周期性项目与非周期性项目女运动员。(3)非周期性项目男运动员与周期性项目男运动员知觉能力实验结果同结论(1)。(4)非周期性项目女运动员与周期性项目女运动员在深度知觉、方位知觉能力方面前者强于后者,后者的速度知觉强于前者,而空间记忆知觉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12.
通过阅读文献资料、观察统计、调查访问,分析了女子跳马踺子类动作的发展前景,重点研究了该类动作的踏跳和推手的技术特点,对进一步发展该类动作技术,提高我国女子跳马的技术水平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3.
以39届世界体操锦标赛的女选手为研究对象,对北京奥运周期世界女子平衡木发展特点进行研究。结果显示:成套动作难度平均为6.34分,其中技巧与舞蹈动作的比例接近为6:1;技巧动作中前空翻类型占六成,挺身前空翻及其转体和团身前空翻几乎是每位选手的规定动作;上法呈现多样化特征,下法的动作类型全部为后空翻动作;完成技巧动作的质量欠佳,整套平均扣分高达1.253分之多;今后的主要任务是在既定动作难度的基础上,努力提高完成动作质量,重点是提高技巧动作的控制力和稳定性。  相似文献   

14.
采用文献资料法、录像观察及统计等方法,系统分析了世界女子跳马两跳动作的编排特征与趋向。发现:2009年新规则下的世界女子跳马动作的编排与发展,将主要集中在第2、第4和第5三个动作组的高价值动作上。其中,以“向后推撑”并具有“5.8分以上”D分价值的第4组动作,分别结合“向前推撑”且具有“5.6分以上”D分价值的第5组、或第2组动作,是当今世界优秀跳马女选手搭配两跳动作类型所选择的主要倾向特征;完成“向前”和“向后”不同“推撑方向”上的两个“6.5分以上”的高价值动作,将是顶尖优秀选手发展的重点;而强化落地的“准确性”和“稳定性”,还将是众多优秀女选手倍加重视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通过文献资料法,视频观察法,数理统计与比较等方法,研究和分析了我国女子跳马优秀运动员与外国优秀运动员在动作类型、动作难度、动作质量和优秀人才等方面的发展现状及各自的优势与存在问题,为我国有关方面采取积极措施迎接新的挑战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6.
以参加第10届全运会女子蹦床项目资格赛和决赛运动员为研究对象,对运动员比赛中的成绩与技术及执行新规则情况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我国优秀运动员第Ι、Ⅱ套动作编排基本符合新规则的要求;决赛成绩好于资格赛,成绩的提高主要反映在动作质量方面,“技术储备”好于“难度储备”;进一步强化动作技术质量,发展、提高动作的难度,是我国优秀运动员备战2008年北京奥运会重点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对九运会和35届世锦赛双杠决赛的整套动作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新规则实施后,双杠整套动作的难度有明显提高,动作结构正向以悬垂类动作为主的方向发展;中外运动员的动作起评分和完成动作质量均无显著差异,而获得难度加分和连接加分的形式,中国运动员以大摆动作为主,外国运动员则以后上动作为主,并显示出动作的多样化特征。  相似文献   

18.
中外艺术体操创新动作发展现状及对策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汪敏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4,27(12):1705-1707
采用文献资料、专家访谈、图像解析、数据统计等方法,根据国际艺术体操竞赛规则的演变、创新动作的发展前瞻态势,重点研究了国内外艺术体操创新动作的发展现状和趋向,从中拓展艺术体操创新动作的思路,对提高身体动作难度和全套的编排价值有着重要指导意义,并为我国艺术体操创新动作的发展提供参考,以缩小我国与世界的差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