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数学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必须凭借教材的内容,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潜移默化地进行。那么,在引入新课中怎样渗透思想教育呢;下面试举几例说明。 (1)“比例尺”上课一开始,教师先出示一张中国地图。师:“一架飞机每小时飞行840千米,同学们,你能从地图上算出从沈阳到上海,至少需要多少小时吗?”(学生感到疑惑不解……) 师:要算出这架飞机从沈阳到上海需要多少小时,根据题中所给的条件还必须知道什么? 生:要知道从沈阳到上海的距离。  相似文献   

2.
小学地理教学大纲明确指出:“地图是学习地理知识的重要工具,而且在四化建设及日常工作和生活中都有广泛的用途。”因此,从小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地图的技能,是地理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为完成这一重任,我是按如下步骤进行的。 (一)识图教材的第一部分安排的就是平面图和地图的有关知识。教学中首先注意引导学生正确区分平面图和地图,掌握地图的三要素:图例、方向和比例尺;其次出示“中国政区图”和“中国地形图”,提问一些具  相似文献   

3.
学习地理如果不会阅读和使用地图,不能把所学地理事物的知识同地图联系起来,就很难形成空间分布的概念。如果只知道中国的首都是北京,却不能在中国地圈指出它的地理位置,这就很难完成地理教学任务。因此,在地理教学中,教会学生阅读和使用地图是一项特别重要的任务。那么,如何完成这一重任?我认为应按如下步骤进行: 一、培养学生识图能力。 小学地理课本第一部分安排的就是平面图和地图有关的知识。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正确区分平面图扣地图,掌握地图的三要素:图例、方向、和比例尺。在教学《政区和地形》一课时,出示“中国政区图”和“中国地形图”,从政区图中可以使学生认知  相似文献   

4.
使用教材:人教版六年制小学数学课本。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比例尺的意义。2.使学生能根据比例尺的意义学会求比例尺和图上距离、实际距离的方法。3.让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的意识。教学重点:理解比例尺的意义。[点评:因为比例尺的意义是求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依据;更重要的是它在日常生产和生活中应用很广泛。]教学难点:根据比例尺求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教学过程:一、联系生活,引入课题1.教师出示中国地图,提问:去年国庆长假我们去了上海东方明珠塔观光旅游,非常愉快。海门到上海有120千米而…  相似文献   

5.
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是通过思维实现的,没有积极的思维、独立思考,也就没有深刻的理解。因此,让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注意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一、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是培养思维能力的前提学生心理都有渴望获得新知识的火种,只有教师的正确引导,才有可能点燃它,才有可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1.变好奇心为求知欲,促使学生积极思维小学生都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当这种好奇心转化为求知欲时就可产生积极的思维。例如,教学“比例尺”时,先出示一张比例尺是1∶25000000的中国地图,问:你知道祖国的那些城市?学生由于新鲜感会兴奋地说出自己知道的城市。这时再提出“只要你说出两个城市,根据这幅地图的比例尺量出图上距离,我就能计算出这两个城市的实际距离。”  相似文献   

6.
一、由地图引入新课 (出示地图 )同学们看这是什么 ?一幅完整的地图中一般都有图例、方向和比例尺。今天我们就来研究比例尺。   二、尝试练习,引出比例尺   用投影出示题目:在平面图上用 20厘米表示实际 20米的距离。求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比。   1.小组讨论,交流解题思路。   2.学生自己尝试练习。   3.展示尝试练习的成果。 20米 =2000厘米 20∶ 2000=1∶ 100  答: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比是 1∶ 100  4.教师点题。小组讨论什么是比例尺。   这里的 1∶ 100我们就把它叫做这幅图的比例尺。那么你能用自己的话说说什…  相似文献   

7.
一、揭示课题,引发猜想 师:今天我们要学习"比例尺",你们听说过比例尺吗?请你想一想比例尺可能与什么有关呢? 学生分小组互相说一说后,再组织集体交流. 生1:爸爸同我一起看地图时,向我介绍过比例尺.比例尺是地图上的长度与实际长度的比. 生2:我想比例尺可能与比例有关. 生3:比例尺可能与尺子有关.  相似文献   

8.
方法一:先让学生做个“脑筋急转弯”游戏:一只蚂蚁从上海一直爬到杭州,只用了1分钟,这是为什么?当学生回答:“蚂蚁是在地图上爬的,它所爬的路程是地图上上海到杭州的距离,并不是实际的距离”时,教师板书: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接着,教师说:“对呀!(出示地图)这幅地图上上海到杭州的距离只有几厘米,而实际上上海到杭州的距离有几百千米。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某两地的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之间的关系。”随后教师便板书课题:比例尺。这样用学生感兴趣的游戏引入课题,生动活泼,能把学生的思维自然地带入教学情境中。方法二:教师首先提出了这样一个有…  相似文献   

9.
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是学习教学知识、提高能力、发展智力的动力。学生有了兴趣,学习就会变得积极主动。所以教师在课堂教学活动中,要善于应用教学策略,引发学生的认知好奇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设促使学生积极思考、主动探索的良好学习氛围。 一、注重导入,引发兴趣如果教师在上课一开始便能扣住学生的心弦,激发起学生积极的情感。教学就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为此在新课的导入设计上,我十分重视激发学生的学习情感。根据小学生喜奇、喜趣、喜动、喜表现自己的心理特征进行设计教学,以求得“一石击起千层浪”的效果。例如“比例尺”的教学,我是这样引入新课的:上课开始,教师出示一幅江苏省的政区图,一边指导,一边讲述:“这是江苏省的政区图。从这张地图可以看出我省的位置和概貌。此外,利用这张地图上可以很快地说出任意两地之间的距离。你们想知道哪两地之间的距离呢?请几位同学出题考考老师。”学生出题后,教师利用直尺,在地图上量一量(边量边  相似文献   

10.
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关 键。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是教学中的永恒主题,虽然每个教师都有自己的一套办法,但必须有一个基本的指导思想,简而言之就是让学生“乐学”与“善学”。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之乐于学习。 1.以知识的魅力吸引学生。数学知识本身蕴藏着一定的吸引力,一旦学生了解所学知识的重要价值,自然就产生了巨大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如讲解“比例尺”前我先提出“战斗前为什么指挥员手指地图布置作战方案?”学生答:“看地图能知道从哪到哪有多远”。又问“工程师为什么手拿图纸去指导生产建设?”学生答:“看图纸能知道零件的大小。”再告诉学生“要会看地图和图纸就得掌握比例尺,学会了比例尺,不仅会看地图和图纸还会制图呢!”这样就激发了学生学好比例尺的兴趣。  相似文献   

11.
方法一 先让学生做“脑筋急转弯”游戏:一只蚂蚁从上海一直爬到杭州,只用了1分钟,这是为什么?当学生回答“那只蚂蚁是在地图上爬。它爬的路程是地图上上海到杭州的距离,并不是实际的距离”时,教师可说:“(出示地图)我们今天就来研究某两地的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关系。”随后板书课题“比例尺”。  相似文献   

12.
据研究资料表明,小学生注意力的稳定性:7~10岁儿童只能保持20分钟,10~12岁的儿童可能保持25分钟,12岁以上的儿童才能保持30分钟。由于小学生的注意力不能持久,因此,教师在上课时就必须采取各种教学手段,设法使学生的心理活动经常集中指向在一定的对象上,并孜孜以求,乐此不倦。那末,怎样才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呢? 一、让学生明确学习任务,使注意在发挥主观能动作用中集中。例1 教“比例尺”时,教师先拿出一张中国大地图问学生:“你能从地图上看出我们昆山市到北京有多远吗?”学生说不上来。老师接着说:我们今天学习了比例尺,就可以从地图上看出来。学生听说比例尺有这么大的用途,顿时兴趣盎然,就能把注意力集中在探究比例尺的有关知识的学习上。二、运用教具实验,使注意在情境的启发中集中。  相似文献   

13.
课堂练习(一)一、教学要求:1.通过练习,使学生掌握好在地面上和地图上定方向的基本方法;学会运用比例尺在地图上量算两地的实际距离;掌握识图例、看地图的方法.从而为今后学习中国地理和世界地理知识打下基础.2.指导学生对学校附近的地理状况进行调查,在获得感性认识的基础  相似文献   

14.
为了情境而情境目前,在教学中出现了一些“为了情境而情境”的现象。1.情境不相关。如:一位教师教“比例尺”一课时,创设了一个导课情境,先简单介绍一下一所风景区的美景,然后告诉学生,学了这节课,我们可以把这所风景区画下来。教学情境的设置与知识偏离了,虽然作画也涉及“缩小”,但是它与按一定的比例描地图是不一样的。这里的情境设计可以这样设计,先出示一幅大的风景区图,再出示缩小若干倍的风景区图,用来作比较,指出小的图就是根据大图缩小一定的倍数画下来的,今天这一节课学习的知识就与这有关。这样在比较中引课,就能达到预期的目的。2.情境不真实。如:一位教师教学“百分数的意义”一课开始,说:“我想了解一下同学们对张强做班长有没有意见,没有意见的请举手。”教师看了一下说:“我们班有80%的同学支持张强同学当班长。”“80%”是这位老师随便说出来的,没有经过认真统计,数字不真实。3.情境不有效。有位教师在上课时,出示一幅情境图,让学生根据图提出问题,学生提的问题很多与本课知识没联系,而且花了近10分钟时间,还停在大量的情境渲染之中,丝毫没有涉及数学本身的内容,教师也没有正确引导学生从数学的眼光提出问题,这样设计情境妨碍了有效教学。...  相似文献   

15.
一、揭示课题,引发猜想师:今天我们要学习"比例尺",你们听说过比例尺吗?请你想一想比例尺可能与什么有关呢?学生分小组互相说一说后,再组织集体交流。生1:爸爸同我一起看地图时,向我介绍过比例尺。比例尺是地图上的长度与实际长度的比。生2:我想比例尺可能与比例有关。生3:比例尺可能与尺子有关。二、先学后教,认识新知1.教师随手写下学生的猜想,同时作了一些补充,并按以下的导学顺序呈现:  相似文献   

16.
<正>在探索中学习,在学习中探索,是学好数学的重要方式,也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有着重要作用。一、通过猜想、培养学生探索能力猜想是人类认识世界的一种重要思维方式,在数学教学中,必须要用猜想的方式。经常性地把猜想渗透于课堂之中,是培养学生探索能力的重要途径。例如,在"相似三角形"教学中,我出示了两幅形状相同、大小不等的中国地图,让学生观察并提出问题:"两幅中国地图有什么关系?形状又有什么特点?"在  相似文献   

17.
在教学中,给学生多一点表现的机会,对学习表现出创新能力的及时给予表扬,使课堂真正成为学生学习自主活动和探索的天地.例如,在教学中有这样一道题:"一列火车每小时行100千米,一架飞机每小时飞行的路程是一列火车每小时行驶路程的5倍少100千米,问飞机每小时飞行多少千米."大多数学生列式为100×5-100.  相似文献   

18.
地图的三要素之--比例尺,是阅读地图必须掌握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在地理学习过程中要反复应用.但这部分内容难度大,较枯燥,学生不容易掌握.  相似文献   

19.
[教学流程] 一、地图导入,理解位置 1.出示地图。 师:请你在这张中国地图上找出西沙群岛所处的地理位置。  相似文献   

20.
师:(出示中国地图)认识这是什么吗?生:是中国地图。师:(地图旁出示词语:祖国)读一读这个词。生:祖国。师:在我们祖国的东南方,有一个岛像一颗明珠一样镶嵌在东海和南海的浪花里,它就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