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 毫秒
1.
《伶官传序》选自《新五代史·伶官传》,是北宋著名文学家、史学家欧阳修为《伶官传》所撰的序文,也是一篇著名的史论。《伶官传》记载后唐庄宗宠幸的伶官景进、史彦琼、郭门高等败政乱国的史实。这篇序文是把“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作为教训,说明“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祸  相似文献   

2.
欧阳修《伶官传序》是中学语文教材的传统篇目.它首先是一篇序.但是,我们历来似乎是将《伶官传序》当作一篇论证严密的议论文看待的。高中语文第五册《伶官传序·自读提示》称其论证“条理很清楚,结构很严谨”,足见人们对这篇文章的“严密论证”深信不疑.实际上,《伶官传序》符合我们教学的某种“胃  相似文献   

3.
《伶官传序》是欧阳修为《新五代史·伶官传》作的序文,目的是评述伶官受宠而乱政的史实,总结历史教训,讽谏当时的北宋统治者。文章叙事不蔓不枝、简洁明了,议论简明扼要、发人深思,深得《史记》精髓。明代的茅坤  相似文献   

4.
《伶官传序》选自欧阳修的《新五代史·伶官传》。欧阳修是北宋著名文学家,所撰《新五代史》在文笔方面优于《旧五代史》。他撰写《新五代史》往往借历史事件的叙写,体现自己的历史观,其撰写方法常常是在纪传前后加序作论,直接表明自己的见解。《伶官传序》就是写在《伶官传》前面的序,独立成文,是一篇优秀的议论文。 《伶官传》记载了后唐庄宗李存勖好俳优及其宠信伶官的历史事实:伶人周匝、敬新磨、景进、史彦琼、郭门高等人,得宠于庄宗。庄宗常跟他们“戏于庭”;他们也常常干预朝政;有的伶人得官后,非常跋(?),造成大臣们跟庄宗离心离德。后来皇甫晖、赵在礼作乱,李嗣源又背叛了他,庄宗死于伶人郭门高之手。序文就后唐庄宗兴国亡身  相似文献   

5.
詹丹 《语文学习》2023,(1):59-63
<正>一、问题的提出欧阳修的史论名篇《五代史伶官传序》常被选入各种版本的中学语文教科书。统编高中语文教科书选择性必修中册,又把两篇史传《屈原列传》《苏武传》以及史论《过秦论》和《五代史伶官传序》组成第三单元。[1]相对于两篇史传文章都是独立成一课,《过秦论》和《五代史伶官传序》是两篇文章组成一课的。也许秦朝和后唐的速亡有明显的相似性,  相似文献   

6.
《伶官传序》全文虽只328字,但容量大,极富感染力,被前人誉为“千年绝调”,是“《新五代史》中的第一篇文字”。欧阳修是宋代杰出的散文作家,其文章的主要特点和风格,正如苏轼所说,“其言简而明,信而通,引物连类,折之于至理,以服人力。”(《居士集序》)用欧阳修自己的话来说,是“简而有法”。  相似文献   

7.
一、请补出下列名句的上句或下句(1)人而无信,(2),金石为开。(《后汉书·广陵思王荆传》)(3)衣带渐宽终不悔,(柳永《蝶恋花》)(4)五岭逶迤腾细浪, (毛泽东《长征》)(5)祸患常积于忽微,(欧阳修《伶官传序》)(6)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  相似文献   

8.
高中语文课本中的《〈伶宫传〉序》选自《新五代史·伶官传》。《新五代史》是欧阳修晚年写的一部关于五代历史的史书,共七十四卷,目录一卷。原名《五代史记》为了与薛居正的《五代史》区分开来,后人则称欧阳修著的《五代史记》为《新五代史》,薛居正著的《五代史》为《旧五代史》。《〈伶官传〉序》是《伶官传》中的头一部分,其题目是教材编者加的,名曰“序”,实际上是一篇政治论文。通过对后唐李庄宗皇帝盛衰的史实,论述国家盛衰成败之理在于“人事”的观点,阐明了“满招损,谦得益”、“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的道理,总结了“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的教训。观点正确,意义深刻,文笔锐利,情理交融,是一篇逻辑结构严密的抑扬顿挫得体的好文章,正如明朝  相似文献   

9.
作为宋代杰出的散文作家之一,欧阳修有他独特的艺术风格。他不论写说理文或叙事文,都带有浓厚的抒情色彩,通过一唱三叹的表现手法,以其强烈的艺术魅力来打动读者,使人们自然而然接受了他的观点。《五代史伶官传序》就是体现这种特定艺术风格的最有代表性的一篇,前人认为欧阳修这篇史论性的序言最得司马迁《史记》的精髓,是有一定道理的。  相似文献   

10.
<正>欧阳修的《伶官传序》,是一篇著名的史论。为了使学生深入理解和领会本文,我想对关的史实、作者的论断和文章的章法,都有必要认真讲解。  相似文献   

11.
欧阳修是北宋著名的文学家,也是诗文革新运动的倡导者、领导者和实践者。他继承和发展了韩柳革新的理论,形成了自己的独特的风格,创作了像《五代史伶官传序》《醉翁亭记》等脍炙人口的作品。人教版初中语文第一册选了他的《卖油翁》,虽不如前者出名,但也很有  相似文献   

12.
王海燕 《现代语文》2013,(10):52-53
作为文学史上的一朵奇葩,欧阳修的名作《伶官传序》,依然被新课标选中。沈潜德先生对此文曾作如此评价:"抑扬顿挫,得《史记》神髓,《五代史》中,第一篇文字。"此番言语,自然是对欧阳修才华的盛赞。在笔者看来,此文的历史视野固然高屋建瓴,更重要的是对于后人,处在当下的后人,它所传达出的深刻智慧与历史洞见,影响更为深远,现实针对性也更强。  相似文献   

13.
古人云:“文须错综见意,曲折生姿。”西汉大文学家贾谊的《过秦论》,运笔迂回陡转,反复铺陈蓄势,行文对比鲜明,跌宕起伏,有效地克服了议论文的呆板枯燥,收到了说理透辟、形象生动、令人折服的艺术效果;而宋代大文学家欧阳修的《伶官传序》的写作特点,与《过秦论...  相似文献   

14.
高中语文课本第五册里的《伶官传序》选自《新五代史·伶官传》。在二十四史中,象唐书一样,五代史也有两部:一部是北宋初年宰相薛居正等人修撰的,凡一百五十卷,后来称《旧五代史》;另一部是北宋中期欧阳修编写的,共七十四卷。称《新五代史》。《旧五代史》材料芜杂,文体卑弱,“繁猥失实”①。可是由于其修撰者大都亲身经历过五代的历史场面,见闻切近。因而保留了比较丰富的原始资料。《新五代史》的编写者欧阳修为北宋文坛巨擘,他的文章远在薛居正等人之上,再加上他看到了  相似文献   

15.
正欧阳修《伶官传序》是一篇文言名文,明代古文家茅坤盛赞道:"此等文章,千古绝调。"清代诗评家沈德潜更说:"抑扬顿挫,得《史记》神髓,《五代史》中第一篇文字。"无论是后人评赏还是教学价值都在文章的批判性上,亦即通过对后唐庄宗李存勖先因忧劳国事而盛,后因沉溺伶人而衰的记述、描写和批判,表现了欧阳修对北宋王朝时政的忧虑与不满。但是,我特别关注欧阳修的文章构思。作者在提出论点"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以后,经由一句过  相似文献   

16.
欧阳修写《伶官传序》是有一定的社会根源的.北宋初期整个社会出现了繁荣景象.统治者从初期就加强中央集权,以巩固统治,并实施一系列加强军事统治的政策.北宋奉行的“攘外必先安内”的治国之策,加剧了社会矛盾,影响了北宋的整个社会生活.作为政治家的欧阳修积极倡导政治改革,并用文学作品以唯物主义观客观地警示统治者.  相似文献   

17.
<正>欧阳修,北宋散文名家,古文运动倡导者,治史出身,具有宏阔的史学观。沈德潜称其《五代史》"抑扬顿挫,得《史记》神韵"。其所撰写的《五代史》记载了公元907至960年间后梁、后唐、后汉、后周五代的史实。《〈伶官传〉序》正是在此背景下记载后唐庄宗宠信伶人,授以官职,败坏国政的史实,作者的目的是以史为鉴。  相似文献   

18.
《高中语文(必修)》第四册选录了欧阳修的名篇《伶官传序》。文章由感慨起手,劈头即提出“国家盛衰在于人事”这一中心论点;接着用后唐兴亡的历史作证据,从正反两面得出“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的经验教训;批判了天命思想,强调了“人事”作用,给后世以深刻的教益。全文仅332  相似文献   

19.
欧阳修集十八年之力撰写《新五代史》,其目的是维护儒家道统.《伶官传序》作为该书的优秀篇章,作者娴熟运用"春秋笔法",通过"不没其实""简而有法""曲笔要义"等"书法",强调"人事"的重要作用,阐明"得之难而失之易"之理,告诫后人"忧劳兴国",谨防"逸豫亡身",避免重蹈后唐覆亡之后辙.  相似文献   

20.
北宋文学家欧阳修所写的《伶官传序》,是评论五代时期唐庄宗宠信伶人以至“身死国灭”这一历史事件的名文。一、作者是从什么角度评论唐庄宗宠信伶官的史实的?提示:对于唐庄宗宠信伶官的史实,要加以评论,发抒感概,可以有各种各样的写法,例如就事论事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