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赵红婷 《江西教育》2009,(12):38-39
一直以来,教师教学“用分数表示可能性的大小”的一般流程是:先教学猜一次、摸到一个球或一张牌的可能性,然后再迁移至摸到一类牌、一类球以及一类数的可能性。这样的教学,固然能体现循序渐进的原则,但由于缺乏一个整体布局和适当的变异空间,教学容易趋于平淡、枯燥。特级教师罗鸣亮借助变换牌的张数及花色,围绕“用分数表示可能性大小的方法”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2.
教学苏教版教材四年级上册"游戏规则的公平性"时,我出示游戏规则:袋子里有4个红球和2个黄球,每次任意摸一个球,摸后放回,一共摸30次.摸到红球的次数多,算小明赢;摸到黄球的次数多,算小玲赢.孩子们一起大喊"不公平",并解释袋子中的红球和黄球必须一样多才公平,因为这时摸到每种球的可能性是差不多的.  相似文献   

3.
<正>教学片断:师(出示下图):这里有五个盒子,从盒子中任意摸一个球,摸到白球有奖。两灰一灰一白一白七灰两白三灰两白1.感受可能性最小为0师(课件演示2号盒内球的变化):请看大屏幕,在2号盒子中再加入一个灰球,摸到白球的可能性是多少?生1:摸到白球的可能性是13。师:如果再往2号盒子里放入一个绿球,任意摸一个球,摸到白球的可能性是多少?生2:摸到白球的可能性是14。  相似文献   

4.
"用分数表示可能性大小"例2的教学分两个层次,一是弄清一共有6张牌,任意摸一张,摸到每张牌的可能性都是1/6,这其实是例1的巩固、延伸;二是学会用几分之几表示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这是本课的重难点。下面的叙述针对第二层次的教学内容。  相似文献   

5.
很多老师在教学三年级"统计与可能性"这个内容时.都是让学生分组摸球.然后统计每一小组摸到红球和白球的次数.板书在黑板上.让学生观察摸到红球和白球的次数.然后说说有什么感受.学生往往很茫然.而且老师也有一种感觉:学生很难体会到摸到红球和白球的次数差不多.也就是他们的可能性是相等的.  相似文献   

6.
教学实践一、导入,复习可能性的大小师:在一个不透明的袋子里装有2个黄球、3个白球,这5个球除颜色外,它们的大小、质量等完全相同。任意摸出1个,结果会怎样?生:可能摸到黄球,也可能摸到白球。生:摸到黄球的可能性小,摸到白球的可能性大。师:如果袋子里只有1个黄球、1个白球,任意摸出1个,结果会怎样?生:摸到黄球和摸到白球的可能性相等。师:如果要用一个数表示摸到黄球的可能性,你认为可以用哪一个数?  相似文献   

7.
教学实践 一、导入,复习可能性的大小 师:在一个不透明的袋子里装有2个黄球、3个白球,这5个球除颜色外,它们的大小、质量等完全相同.任意摸出1个,结果会怎样? 生:可能摸到黄球,也可能摸到白球. 生:摸到黄球的可能性小,摸到白球的可能性大. 师:如果袋子里只有1个黄球、1个白球,任意摸出1个,结果会怎样?  相似文献   

8.
〔教学目标〕通过体验、猜测、实验,了解简单随机事件的可能性。〔教学过程〕一、设景、体察,感受结果的“可能性”1.互动比赛(摸球):教师的讲台上有两个盒子,里面各有8个乒乓球,教师在第一个盒子里摸球,请一个同学在第二个盒子里摸球,谁摸到白球为胜。结果教师每次都摸到了白球,而学生有时摸到的是白球,有时摸到的是黄球。(学生不服气)(1)提问:为什么老师总是会摸到白球?(2)搜索学生答案。(生1:因为老师摸球前先摇摇盒子再摸,所以会赢。生2:老师看到了盒子里的白球。生3:我猜想老师的盒子里可能都是白球。)(3)打开盒子,将球取出分别放入两…  相似文献   

9.
本文的起因是一位教师询问的问题。在新世纪(版)数学教材三年级上册的“可能性”单元中,为了使学生体会到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有大有小,教材安排了一个摸球游戏:盒内放了9个白球,1个黄球,这些球除颜色外完全相同。让学生先猜一猜,摸到的球可能是哪几种颜色,摸到哪种颜色的球的可能性大;摇然后实际摸20次记录实验结果;最后汇总并分析实验数据,得出摸到哪种颜色的球的次数多,验证自己开始的想法是否正确。这位教师存在着这样的疑问:学生凭经验完全能判断出摸到白球的可能性大,为什么还要进行实验?是不是有点“低估”了学生,或者是为了让学生动手…  相似文献   

10.
丁丽 《湖南教育》2006,(3):42-42
小学概率教学中有一个重要的内容是“可能性有大有小”。在对这一内容的教学中,通常采用的方法是让学生观察:口袋里装了3个黄球和1个红球,教师让学生根据这个概率模型判断,若从中摸一个球,是黄球的可能性大,还是红球的可能性大。学生作出判断后,再引导学生做试验:每次任意摸1个球,及时记录球的颜色,摸了10次以后统计哪种颜色的球摸到的次数多一些。这样的教学过程自然中规中矩,  相似文献   

11.
<正>课程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是课堂教学中的三个核心要素,而深入理解教材,准确把握课程目标是开展教学活动前的必修功课.笔者以苏科版数学八年级下册"可能性的大小"一课的课堂观察、教学设计的改进以及改进后的教学感受为例,谈谈深入理解教材,准确把握课程目标在课堂教学中的重要性.一、教学片断下面是本节课的教学片断.首先,教师开展了摸球实践活动(袋中有3个白球和7个黄球),实践后统计摸到白球20次,黄球30次.教师:通过摸球活动,你  相似文献   

12.
小学概率教学中有一个重要的内容是“可能性有大有小”.在对这一内容的教学中,通常采用的方法是让学生观察:口袋里装了3个黄球和1个红球,教师让学生根据这个概率模型判断,若从中摸一个球,是黄球的可能性大,还是红球的可能性大.学生作出判断后,再引导学生做试验:每次任意摸1个球,及时记录球的颜色,摸了10次以后统计哪种颜色的球摸到的次数多一些.这样的教学过程自然中规中矩,但最大的问题是学生凭经验对“3个红球1个黄球的模型中,摸出1个球是红球的可能性大”这样的结论一开始就深信不疑,因而毫无试验的必要,从而也就减少了他们进行试验的兴…  相似文献   

13.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77 ̄79页。教学目标:1.让学生在游戏活动中体验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和游戏规则的公平性,并初步感受实验是验证猜想、获得结论的重要策略之一。2.通过一系列游戏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合作创新的能力。教学准备:每组一袋球(4个红的2个黄的)、课件一套。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摸球游戏)师宣布游戏规则:每次任意摸一个球,摸后放回,摸到黄球算陆老师赢,摸到红球算你们赢。摸球的结果都是陆老师赢,学生感到奇怪,有人质疑了:生1:老师作弊!生2:袋子里肯定是黄球多!生3:袋子里全…  相似文献   

14.
我接触了很多关于“可能性”的教学设计和教后反思,但熟悉的地方依旧有风景,对于下面的教学片断,我仍然有一种想叙述的冲动和反思的激情. 教学片断回放: 师:同学们,在袋子里放3个黄球、1个白球,请同学们猜想一下,从中任意模一个球,如果连续摸15次,摸到什么球的次数比较多?  相似文献   

15.
前不久我听了两位教师上的"可能性"一课,其不同教法引起了我的深思. [片断一]师:今天我们做一次摸球游戏.(拿出两个装有乒乓球的袋子)我这里有两个袋子,里面装有乒乓球,我请两位同学上来,每人可以摸三次,摸到黄球次数多的为胜.  相似文献   

16.
听了某校有关新课程的一节教学示范课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七年级 ,上册 )“一定能摸到红球吗”,其中“做一做”一节内容的教学引起了笔者的思考 ,现把教材内容摘录如下 .做一做 盒中装有红球和黄球共 10个 ,每个球除颜色外都相同 ,分小组进行摸球活动 .(1)每位同学从盒中轮流摸球 ,记录下所摸球的颜色 ,并将球放回盒中 .(2 )做 2 0次这样的活动 ,将最终结果填在下表中 .球的颜色红色黄色摸到的次数   (3)全班将各小组结果进行汇总 ,摸到红球的次数是多少 ?黄球呢 ?它们各占总次数的百分比是多少 ?(4 )你认为盒中哪种颜色的球…  相似文献   

17.
三份预案,代表不同层次、区域的三个样本。把学生已有知识、生活经验作为学习的基础和起点,注重以情境创设来激趣,以丰富活动来"发现"知识……透过共性,这三份预案的个性尤显: 一是设计意旨有别。第一份预案把数学知识融于五种活动中,变枯燥为生动、浅显;第二份预案旨在让学生"用科学武装头脑",厘清现实,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第三份预案则遵循由易刭难、循序渐近的认知规律,培植学生的数学思维和数学能力。二是教学流程相异。第一份预案让学生在"猜一猜、比一比、玩一玩、做一做、说一说"五个环节的活动中轻松愉悦地体验到"可能性";第二份预案让学生在"猜测、验证、应用"的学习活动中感受生活中的不确定规象;第三份预案则以"探究、巩固、应用、深化"为主线,让学生亲历探索可能性大小的过程。三是摸球方法不尽相同。在让学生体验"完全确定"和"不确定"时,第一份预案采取先"每类球数量相同且小组交叉摸"来体验"完全确定",然后再采取"球类数量不同且单独摸"来体验 "不确定";第二份预案则先采取"人球数相等,每类球的数量相同"来体验"完全确定",然后再采取"人球数相等,每类球数量不同"来体验"不确定";第三份预案则采取"教师先提问,学生再动手,最后提炼"来体验可能性。  相似文献   

18.
【案例】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国标教材三年级上册P84可能性“摸球游戏”教学片段。第一种教法:师:(出示一个盒子)盒子里有9个白球,1个黄球,从中任意摸出一个球,可能是什么颜色的球?(学生略作思考后猜测)生1:可能是白球。生2:可能是黄球。生3:可能是白球也可能是黄球。生4:白球多,所以很可能摸到白球。师:好,下面就请你们分小组摸一摸。记录自己摸到的结果,并与小组内的成员说一说摸到的情况。(各小组摸球、统计、讨论,师巡视)师:谁愿意代表本组汇报一下小组交流的情况?生1:我们组摸出的白球次数多,黄球次数少。生2:我猜对了,摸出的白球次数多,…  相似文献   

19.
王吉香 《广西教育》2013,(45):57-57,61
在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统计与可能性》单元教学中,学生已经学习过一些简单的可能性知识,知道有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事件的发生是不确定的,会用“一定”“可能”“不可能”等词语描述一些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这些都是学习本课教学的直接基础。本课的学习同时又是为后面进一步学习“游戏规则的公平性以及定量分析可能性的大小”奠定基础。本课重点是使学生经历实验的具体过程,从中体验到某些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相等的;能用画“正”字的方法收集整理数据。难点是解释某些事件发生的可能性,能正确使用词语“差不多”来描述一些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理解任意摸一次球,摸到红球和黄球的机会是相等的。  相似文献   

20.
游戏是学生最喜欢的一种活动形式,教师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应根据教学内容,巧妙创设游戏情境,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还能有效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第一次摸球:课件出示游戏规则:口袋里有6个球,两个人轮流摸球,一人摸5次,摸到红球次数多,算男生赢;摸到黄球次数多,算女生赢。(结果如下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