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近年来,我国科技馆事业蓬勃发展,全国各地都在新建及改扩建科技馆,科技馆已经逐渐发展成为集科普教育、高科技娱乐、休闲旅游于一身的综合科技场所,科技馆衍生品是其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科技馆衍生品不仅仅是参观观众的旅游纪念需求,更是科技场馆科普教育的重要延伸和拓展,其本身也可独立作为小型科普展品发挥启迪科学思想,培养科学精神,激发科学兴趣的作用。本文从科技馆衍生品的基本概念和特点、发展现状出发,结合沈阳科学宫升级改造与发展实际,重点谈谈科技馆衍生品的开发思路。  相似文献   

2.
展品是科技馆从事科学传播的重要载体,展品是否完好运行关系到观众的参观体验,也关系到依托展品而开展的科学辅导、展览教育活动的实施。展品互动性强、故障率高,解决展品故障问题的及时维修、解决展品使用寿命和减少故障率问题的维护保养是实体科技馆面临的重要课题。本文依据“使用与满足”理论,提出以观众为中心确立科技馆展品的评价标准和“不给观众短斤少两”的展品维修理念;科技辅导员是展品维修业务的直接用户。以此为基础组织展品维修维护团队,构建以满足用户需求为导向的、涉及展品维修维护业务流程、评价标准、评价体系、评价结果应用以及维修物资保障等内容的展品维修维护管理体系。  相似文献   

3.
目前国内对于STEM教育和科技馆教育的理解有一些误区,使某些科技馆STEM教育项目“有其形而无其神”。通过文献研究、教育学分析和案例分析,本文提出:STEM教育的基本特征是“基于科学与工程实践的跨学科探究式学习”;科技馆展示教育的基本特征是“通过模拟再现的科技实践,为观众营造探究式学习的情境,从而使观众获得直接经验”;实践、探究式学习、直接经验是二者的共同要素。本文由此提出:基于科技馆展品开展STEM教育具有天然优势,不仅可使二者互补相长;而且通过“形神兼备”的STEM教育,可使科技馆展示教育本应具有的功能得以充分实现,并成为提升展示教育效果的突破口。  相似文献   

4.
展品是科技馆科学教育信息的最主要载体。如何通过辅导不仅将展品的科技知识传递给观众,而且实现更高层次的科学教育效果,是目前我国科技馆提升展览教育能力与水平的重要命题。本文首先分析了科技馆教育与学校教育的区别和联系,对目前科技馆展览教育的情况进行了研究,论证了为什么要进行展品辅导、需要什么样的展品辅导等问题,提出了通过串联辅导将分散孤立的展品联系起来的观点,进而探讨进行展品串联辅导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科技馆是以科普展教为主要功能的科普场馆,展览展品是科技知识的载体,是引导公众通往科普知识殿堂的桥梁,没有展览展品就没有科技馆,由于展览展品的互动性、参与性从而促使观众同展览展品融为一体,体现了展览展品的亲和性和意义所在。科技馆最重要的功能是展览和教育,其中展览展品是科技馆的灵魂,教育和提升科学素质是目的。展览展品是科技馆实施展览教育的主要载体。科技馆展品的展示形式,决定了科技馆教育活动的效果。本文从科技馆展览展品本体出发,尝试对科技馆教育形式进行剖析,对科技馆教育活动与展览展品关系现状进行梳理,并对未来发展的方向提出可行性建议。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伴随教育改革,科学中心作为非正式教育的重要场所,逐渐将科学探究作为科学学习的核心。在改革浪潮之下,一些传统的展品理念已无法满足观众从“被动操作工”到“自主探究者”角色转变的需求,同时场馆也需要在展品创作上获得更多自由。本文选取探索馆的一个展品研究项目作为案例,借助对具体展品的观众研究和设计特征分析,详述以转变观众角色为目标的展品设计要点和策略,希望为国内科技馆建设及展品设计研究提供启示与参考。  相似文献   

7.
作为开展科普教育、提升公民科学素质的重要场所,科技馆在激发观众好奇心方面具有独特优势。科技馆展品作为科普主要传播载体,其不同展示类型和特征差异,对激发观众注意力和好奇心的程度也有所不同。本文通过文献研究等方式,分析梳理科技馆展品类型及特征,以流动科普展品为研究对象,重点从学科领域、展示形式、感官体验、人际关系、交互方式等维度进行探讨,依据好奇心相关理论,找寻规律特点,进而提出影响展品激发好奇心的潜在因素,为更好地指导科技馆展品的设计与开发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科技馆要成为观众喜爱的参观目的地,需要不断提升观众参观科技馆过程的体验。本文以中国科技馆为例,介绍科技馆开展客户体验管理的流程和方法:设定目标、梳理关键触点和驱动要素、采集数据、分析数据与改善行动、完善信息化平台。客户体验管理需要通过“采集数据—分析数据—改善行动”等步骤,精准改善各触点的观众体验,形成动态的改进机制,持续改善观众参观科技馆体验。希望本文能为致力于提升科普场馆观众参观体验的同行们提供一点启发,共同促进科普事业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和科技馆管理要求的不断提高,为更好地了解和掌握观众所需,提升科技馆的管理和服务能力,采用大数据等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创新更加人性化的贴身服务,已成为科技馆的迫切需求。本文以中国科技馆观众大数据分析平台为例,介绍了如何通过移动终端信号监测解决场馆内精准定位问题,并运用运营商大数据实现对科技馆客流统计、观众画像和行为分析,为大数据在科普场馆智慧化应用方面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如何实现“互联网+科技馆”是新媒体时代科技馆发展的重大命题。本文从分析科技馆与互联网的本质特点入手,论述了“互联网+科技馆”的发展方向,提出“互联网+科技馆”是互联网全面渗透到科技馆教育、服务、管理等各项工作中,使之成为智慧的科技馆;其核心是通过互联网理念及技术的应用,为科技馆基于体验型实践的科学教育提供崭新的思路和方式,促进展览或教育活动的设计及实施更加开放、协作、共享和精准,更富吸引力,实现科技馆科普模式的创新和改变。  相似文献   

11.
英国格拉斯哥科学中心以联合学校、家庭和社区等多种方式对学生开展职业教育。如基于常设展览“助力未来”向学生渗透与能源相关的职业信息内容;以苏格兰的“卓越课程”改革方案为标准,开设“我的实景工作天地”和“成就挑战”课程进行科学探究活动,对学生进行职业体验教育,将职业教育延伸到学校、家庭和社区;并通过互联网开展职业能力测试,为学生提供职业生涯规划所需要的帮助。本文提出借助科技馆平台联合学校及家庭、社区,基于科技馆的常设展览和科学探究活动对学生进行职业体验教育,使科技馆成为学生了解、体验职业教育的窗口,实现科学技术普及与社会需求无缝接轨,促进科普教育与职业教育一体化。  相似文献   

12.
科技馆展览学习单是引导观众参观和自我学习的资料,运用在馆校结合中,是协助教师指导学生参观和学习的有效工具。馆校结合中适用的学习单既要有科技馆的特点,又要满足学校的需求,因此,基于展品引导探究并对接中小学《科学课程标准》,是馆校结合学习单的显著特征。本文从科技馆教育的特点出发,论述了馆校结合中,开发基于中小学《科学课程标准》的探究式学习单的必要性,用对比的方法,分析了这类学习单的特征。同时,在学习单的设计上,本文着重介绍了“分解展品,逐步引导”“还原故事,探索重现”“知识升级,层层递进”三种设计思路。  相似文献   

13.
探索馆作为全世界最有影响力的科技馆之一,承载着科技馆自成立以来便具有的教育功能,以实现“动手做”(hands-on)和“互动式(interactive)科学”的特征为目标,吸引观众了解科学和技术。科技馆的主体是展览和教育活动,在探索馆的前期展览策划中,科研人员的参与、馆校联络、策展与营销部门的沟通、研究与评估部门的调研和策展人对展览的阐释等内容,构成了展教结合的“输入环节”;探索馆展览本身以其互动性、同等化、去权威性、强调观众的主观感受和探究型学习为特征,将科学知识“输出”给观众;从而在探索馆的输入和输出整个过程中,实现了展教结合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现今大多数科技馆的建设与展览布局以学科划分展区居多,依托展品开展的科学教育内容丰富而直观。随着大众对科普的需求多样化与特色化程度不断地加深,传统科技馆的依展而教、重展轻教导致科技馆在基于展品的科学教育内容的开展与方式的展示上缺乏创新。文章分析了科技馆展品教育方式开展的主要形式及开展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同时以厦门科技馆为例,就厦门科技馆在开展展品科学教育方面深入挖掘同主题学科展品间的关系,从展品科学教育创新实践的基础对整合展品教育资源、集成化科学教育内容做出了几点探讨,希望通过不断的探索能够丰富展品科学教育的内涵以及创新科学教育方式,并有效推动展品科学教育的二次开发与深度开发。  相似文献   

15.
随着科学的发展,其相关概念抽象程度越来越高且远离观众的实际生活,这对在科技馆开展相关教育活动造成了一定的困难。本文通过对这些困难问题进行分析,提取相应特征并提出科技馆采用具象化的教学思路将抽象概念进行直观化的呈现,并以中国科技馆“宇宙探索——太阳系进行曲”教育活动为案例,对如何应用这一方法进行说明。  相似文献   

16.
2023年全国科技馆持续提升服务能力和服务效能,总体建设、教育活动均表现出色,接待观众数量同比更创新高,增长率超90%。本文在2023年全国科技馆调查结果的基础上进行了分析研究,希望为科技馆的规划编制、决策部署、业务发展、项目研究提供参考,从而推动现代科技馆体系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7.
本文针对2019年度获得中央财政支持的免费开放的219座科技馆运行数据,分别从建设规模、科技馆类型、科技馆类别及层级、展览及教育活动开展、展厅利用率、观众覆盖率等多方面进行了研究与分析,并对部分因素开展了交叉分析和相关性分析。通过数据分析可以看出,免费开放科技馆服务效果及财政经费利用效益总体良好,达到了预期目标,提升了我国科普基础设施的公共服务能力,促进了科普的公平普惠。  相似文献   

18.
针对未来科技馆应该如何发展、向何处发展的问题,本文提出将智慧科技馆定位为科技馆通过信息化发展而形成的某种理想形态,在技术、运营、传播和教育等不同视角下分析了科技馆面对的信息化问题以及相应的特点和趋势,以此完成对于智慧科技馆的特征化描述。研究发现,信息化在智慧科技馆中主要扮演着四种角色:启发新服务和新协作,推动教育技术进步,扩大受众的概念,融入并促进展览与教育融合。这几种角色既独立演进又相互融合,构成了面向智慧科技馆的系统性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19.
科技馆是校外科学教育的基础阵地,在提升青少年科学素质、培育未来科技创新人才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现代科技馆体系发展“十四五”规划(2021—2025年)》的出台,标志着我国科技馆体系进入新的发展阶段。本文从分析科技馆科学教育的重要定位出发,指出科技馆科学教育在实现价值引领、供给侧改革以及开放体系建设上的新目标,并结合我国科技馆科学教育发展中的现存问题,从理论研究、资源建设和生态构建层面提出解决方案,助力我国青少年科学素质提升。  相似文献   

20.
提要本文就建设有中国特色科技馆学之特殊性,提出科技馆学研究的框架。文章提及科技馆学的理论基础,涉及到哲学、心理学、科学学、教育学、社会学等广泛领域,综合到科技馆学,应从以下三方面进行研究:一、对科技馆发展历史及宗旨的研究;二、对科技馆服务客体的研究;三、对科技馆自身主体各个方面的研究。对科技馆发展历史及宗旨的研究,强调用辩证唯物史观,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促进科技进步和国民素质提高的角度,论述科技馆的社会属性、地位、作用及功能。对科技馆服务客体的研究,强调其鲜明的时代特点和针对性目标。为社会服务要从社会学角度做好科学技术的普及、传播和应用,参与社会变革,推进公众对科学技术的理解。为人民服务,尤其为青少年教育服务,就要以当代教育学观念,配合好学校教育,有针对性地发展科技馆教育功能,设计教育节目。对科技馆自身主体多方面的研究,主要包括管理学和陈列学。管理学包含:组织机构和人员结构;典型目标管理和计划;资金筹措和管理;展厅管理;建筑;公共关系和出版物。陈列学包含:观众心理学;展厅总体布局研究;展品设计制作规范研究;特殊教育节目的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