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尊敬的各位编辑: 我们是长期在农村学校工作的一群教师,酷爱读书.但由于农村学校环境艰苦,比不上城市学校图书多,在为数不多的报刊中,<湖南教育>一直是我们的良师益友,她陪伴着我们幸福地成长.<湖南教育>2006年全新改版,我们语文教师从此有了自己的专业刊物--<湖南教育·语文教师>,这是语文教育界的一件大喜事!  相似文献   

2.
刘建春 《湖南教育》2008,(11):46-46
得知《湖南教育》杂志要改版了,我为它感到高兴。回顾与《湖南教育》走过的一段难忘历程,我真的应该好好感谢《湖南教育·语文教师》。  相似文献   

3.
对于广大中小学语文教师,特别是湖南语文教师来说,2006年是一个值得记取的年份——《湖南教育》全新改版,推出了“语文教师”专版。数以万计的中小学语文教师注目湖南,注目这一新生的语文专业杂志。作为一名普通读者,作为一名“语文人”,  相似文献   

4.
谈及作家,巴金老人曾多次说过“,把心交给读者”。对编辑而言,向读者掏心窝,我想还应有另一层意思,即想读者所想、急读者所急。《湖南教育》今年的改版,就正好印证了这一点。你看,我省50多万教师的专业学习需求得到了较好的满足,这不就是编辑与读者心往一处想了吗?但是,话说回来,改版也确实“给综合”版带来了较大的办刊难处。一想到语文、数学学科两出重头戏被分家,老实说,我思想上一直耽“心综合”版难得结出好果。然而仔细品读1、2月号,不由叫人疑虑顿消,打从心底里赞叹——活色生香别样美,今“朝综合”更好看!这“更好看”虽然是全面的,…  相似文献   

5.
《湖南教育·语文教师》是媒介市场分化和期刊传播小众化的产物。她依托《湖南教育》在长期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深厚背景和坚实基础,刚一面世,便以其独拥的定位和特有的品格,充分地满足了广大语文教师的阅读需求,通过对语文教师“专业发展的平台,心灵栖居的家园”这一办刊理念的真正践履,构建了自身独当一面的个性形象,从而广泛地赢得了读者的青睐。《湖南教育·语文教师》的整体魅力和内在精神,源于其编辑主体强烈的策划意识和独到的创新思维。其策划是全方位的。从分版时对读者定位的把握,到内容、风格的预设,从编辑理念的张扬到办刊实践的…  相似文献   

6.
《湖南教育·语文教师》载着墨香徐徐而来,着实让我陶醉。我参加教育工作已经55个年头了,可以说是湖南教育改革和发展的见证者,而对语文教育,更是浸染其中,热爱之,体味之。《湖南教育·语文教师》2006年第3期《夕拾朝花长精神——新时期湖南小学语文教育改革回顾》和2006年第7期《长岛人歌动地诗——新时期中学语文教研人物访谈录》两篇文章读后,我又一下子回到了过去的峥嵘岁月,也就又有了一些思索。湖南语文教育的传统是什么?正如曾仲珊老先生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所说:“湖南中语研究的传统就是追求坚实足印与宽阔视野的融合。”其实,湖南中…  相似文献   

7.
谈及作家,巴金老人曾多次说过,“把心交给读者”。对编辑而言,向凄者掏心窝.我想还应有另一层意思,即想凄者所想、急读者所急。《湖南教育》今年的改版。就正好印证了这一点。你看,我省50多万教师的专业学习需求得到了较好的满足。这不就是编辑与读者心往一处想了吗?但是,话说叫来,改版也确实给“综合”版带来了较大的办刚难处。一想到语文、数学学科两出重头戏被分家,老实说,我思想上一直耽心“综合”版难得结出好果。  相似文献   

8.
这么多年了,在语文教师的心目中,《湖南教育》并不具有很强的学科专业性,与语文专业刊物有着很大的区别。在湖南,目前还没有一本专门面向语文教师群体的专业期刊。《湖南教育》以市场细分的眼光将半月刊改为旬刊,专辟《湖南教育·语文教师》这一版本,我们的目标就是要将《湖南教育·语文教师》全力打造成有思想魅力、有鲜活文本、有实践品格、有个性力量的,属  相似文献   

9.
教师来信     
范善成 《湖南教育》2004,(14):45-45
编辑同志:《湖南教育》是在广大中小学教师中很有影响的刊物,特别是改版以后,显得更厚实,更有文化品位,更接近教育实际,更贴近教师生活。“扉页漫谈”,短小精悍,情理并茂;“本刊特稿”,为教师树碑立传,为教育出谋献策;“校园故事”“班主任手记”“情感长廊”“轻松一刻”,饶有情趣,寓理于事,寓庄于谐,轻松活泼;“管理”“教学”,篇幅短小,一文一得,经济实用。《湖南教育》真心实意为教师服务,为教学服务,尊重读者,信赖读者,与广大读者一同办刊,虚心听取读者建议,我们坚信,《湖南教育》一定会越办越好!笔者是《湖南教育》的忠实读者,曾经对…  相似文献   

10.
“鸡唱凯歌天除旧,狗跃山河地更新”。踏着新年春讯的鼓点,《湖南教育·语文教师》登台亮相了!翻开《湖南教育·语文教师》第一期,我首先感觉到的便是它的独立意识和独特定位,从办刊立足点到读者对象都表现出一个“变”字,从内容到形式都体现了一个“新”字。但是,它的精神品格、内在气质仍然是《湖南教育》的传承与发扬。我们知道,一本杂志的生存方式、办刊思路、伦理道德、审美习惯等,这些构成了潜在的深层文化品位,深藏于刊物的心理和精神之中,调节和制约着杂志文化的成长与发展。《湖南教育》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形成了独特的散发着师道与…  相似文献   

11.
近日读《湖南教育·语文教师》2007年第10期段志东老师《质疑"最××的之一"》一文,段老师怀疑和求证的精神让我敬佩,但我有不同看法,说出来与大家探讨。  相似文献   

12.
彭佑松 《湖南教育》2008,(10):46-46
我对《湖南教育》(包括综合版、语文版、数学版)有着特别深厚、亲切的感情,每期刊物出来,都怀着喜悦和兴奋的心情认真捧读。其中花的阅读时间最多的要算语文版。这可能跟自己笃爱所学专业有关,跟家族中有多人当语文教师有关,也与我个人的办刊经历及有过语文教学实践有关,更与《湖南教育·语文教师》办得越来越特色鲜明、越来越受读者喜爱有很大关系。  相似文献   

13.
读了由闫学老师执教的《冬阳·童年·骆驼队》以及窦桂梅老师执教的《圆明园的毁灭》、《晏子使楚》引发的关于语文教学中人文精神与语文知识问题的“旧话重提”(2006年第10期《人民教育》、2006年第6期《小学教学设计》),作为一名一线的小学语文教师,我也想谈谈个人对当前语文教学的一些不成熟的思考。现状一:“万金油”式的语文职能,让语文步履蹒跚《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是这样界定语文课程的  相似文献   

14.
今天的讲座是罗小维老师给我的“命题作文”:《语文教师的人文情怀》。我想,既然是网上交流,我也就不正儿八经地讲,就漫谈吧!先从钱梦龙老师谈起。大家知道钱梦龙老师的学历吗?对头,是初中毕业。但他后来成了语文教育的泰斗,因为他自身的追求,自己的人文素养非常高。我曾经对钱老师说,只要教师个人素质高了,他怎么上课,都叫“新课改”!我还说,什么叫“素质教育”?高素质教师所进行的教育,就叫“素质  相似文献   

15.
记者曾到常宁县宜阳小学召开座谈会,征求老师们对《湖南教育》的意见。这所学校有教职员工50多人,订阅《湖南教育》50份,其中语文教师订了20份,数学教师订了14份,其他教师和行政工作人员订了16份。记者征求大家对刊物的意见和要求时,老师们十分热情,就象拉家常一样,七嘴八舌地议论开了。邓玉冰老师(语文教研组长):《湖南教育》很有乡土气息,我爱看有乡土气息的东西。这本刊物,不论是语文还是数学,都介绍了许多好的教学思想和数学方法,而且非常具体。语文里的“板书评介”、“基础训练例谈”、“创造思维培养”等,都很不错,我还喜欢“文摘月汇”。  相似文献   

16.
心灵的回声     
刘维天 《宁夏教育》2006,(10):68-68
《宁夏教育》杂志社的各位老师你们好!我是西吉二中的一名地理教师,我叫刘维天,从事教育工作已经有16个年头了。16年风雨兼程,人事沧桑。回首自己成长的道路,总是不能忘怀《宁夏教育》的各位编辑老师。自从我给《宁夏教育》投稿之日起,就给了我许许多多的帮助和鼓励,是你们给我  相似文献   

17.
读者来信     
《语数外学习》(初中版)的编辑们:你们好!作为一名初中语文教师,我读了贵刊2007年第1期七年级语文版面的内容。从中、我嚼到了你们的苦心,读出了改版后杂志的一些新意。  相似文献   

18.
“封面人物”催我奋进!袁蓉(以下简称“袁”):王老师,您上《语文教学通讯》“封面人物”栏是早在16年前的1987年,当时刊物主要介绍了您的板书图示导读法,很受一线教师的欢迎。不知后来您在语文教育研究上又取得了哪些新成果。王松泉(以下简称“王”):首先得感谢《语文教学通讯》,“封面人物”催我奋进!后来我从中学调入高校,主要是在中学语文教学实践积累的基础上进行语文教育理论的研究。在高校,我主要从事语文教育学的研究工作,内容包括学科体系、语文教育史、语文教学心理以及阅读教育理论、语文教材理论、语文教学艺术等。出了一些书,包…  相似文献   

19.
范善成 《湖南教育》2005,(10):46-46
我从18岁开始,先后在大队小学、公社中学当民办教师。那时的教师除了人手一本《红旗》杂志和一套“毛选”,没有任何教学辅导资料,教学中遇到困难只好“霸蛮”,当时多么希望有一本教育杂志啊!“盼星星,盼月亮”,终于盼来了恢复出版的《湖南教育》,才第一次知道教学还有这么多诀窍。因为有了《湖南教育》这个教师,这本教材,总算摸到了教育的门,我被聘请担任当时公社一百多号教师的辅导老师。然后凭借着一叠《湖南教育》去参加高考,“小学生的底子,高中生的牌子”的我居然考上了大学。大学毕业后回到县中学继续教书,继续读《湖南教育》。从接触…  相似文献   

20.
著名特级教师李镇西在《李镇西与语文民主教育》一书中谈到公开课时,表示自己很不愿上,并说这一态度和他经历过的两次公开课密切相关:1985年执教的《我的老师》和1998年执教的《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我的老师》在评课中获得了听课教师“语言干净而富有感染力”“学生的思维非常活跃”“真正做到了以学生为主体”“真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