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本活动为双复式,异科目、异教材、异要求) 情况分析我班大组幼儿动手制作能力较弱,小组幼儿口语表达能力较好,但平时对上下里外等方位词使用不当。为此我们设计了“捉迷藏”这一语言活动,以提高小组幼儿正确使用方位词的能力。而“自制小火车”的活动则是为锻炼提高大组幼儿动手操作能力而设计。内容和要求 1.大组:学会用火柴盒制作小火车。 2.小组:学会使用介词“在”,方位词“上、下、里、外、旁”,练习说完整的话,如“小猫藏在屋子里”等。  相似文献   

2.
师:(创设情境,导入实践活动课)同学们,今天王老师要带你们到数学乐园去玩,你们想去吗?好,那就让我们坐上游戏列车进入乐园。(伴随着音乐教师与学生开着小火车绕场地一周。每节车厢是由一个个小组组成的,他们都可以做自己喜欢的动作)[评析:伴着音乐,坐着“火车”,充满了童趣。]活动一:走“迷宫”师:火车到站了!数学乐园里有“迷宫”、“海洋馆”、“跳房子”等游戏。走“迷宫”的游戏规则是:自己在“迷宫”外围找入口和出口,请你按照一定的顺序走。下面是两幅“迷宫”图。(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活动)97895643453232108796654833161024师:说说你是…  相似文献   

3.
如何发展学生的数学语言,在教学实践中我经常进行如下训练. 一、讲述 讲述就是让学生有条理地说出分析思路,以培养学生思维的逻辑性.例如:“甲、乙两列火车同时从相距800千米的A、B两地相向开出,经过5小时在途中相遇.甲火车每小时行90千米,乙火车每小时行驶多少千米?”在学生审题后要求学生列式解答,并说出解题思路.学生A说,题目要求乙火车的速度,就要用“甲、乙两车的速度和一甲火车的速度=乙火车的速度”这个公式计算.  相似文献   

4.
大脑思维操     
火车过大桥妈妈:“丽丽,一列火车长600米,火车前方的大桥长也是600米。假如火车在大桥上的行进速度为每小时36千米,那么火车通过大桥一共需要多长时间?”丽丽:“时间等于距离除以速度,按数字算正好是一分钟!”妈妈:“傻丫头,算错了!”你知道丽丽为什么算错了吗?  相似文献   

5.
玩“火车”     
我家住在铁路边,因此,看火车、数火车、“玩”火车、坐火车便成了儿子生活中的一大爱好。一天傍晚,我们母子俩正围着算盘练习拨珠(儿子所在的小班在搞珠心算实验),突然,儿子说:“妈妈,这算盘就是火车,我们来玩开火车好不好?”儿子的话让我十分吃惊,但我没有去制止他的这种突发奇想,而是问:“你能不能告诉妈妈,这算盘哪些地方像火车?”他便兴奋地说:“火  相似文献   

6.
所谓“错车”是指交错行驶的两车的车身从相错开始到恰好错开为止.以“错车”为背景的问题我们称为“错车”问题.错车问题有同向错车和相向错车以及一车静止三种情形,其中车过桥梁和隧道问题相当于一车静止这种情形.解决错车问题的关键是要弄清楚这么几个量:两车的长度、两车的速度以及错车的方向.现举例如下:例1一列长200米的火车以每小时40千米的速度完全通过一座长1000米的大桥需要几分钟?分析与解:火车完全通过大桥是指火车的车头到大桥的那刻起,到火车的车尾离开大桥的那刻止.在这个时间段里,火车经过的路程是1000 200=1200(米),因此,…  相似文献   

7.
高低起伏、逶迤而来的一排山峦,就像由远及近隆隆驶来的一列火车。这种“一排”、“一列”的视觉效果,是我们在山峦、火车的一侧看时形成的;设想如果我们迎着火车头看火车,那火车就不是“一列”了;像迎着火车头看火车那样看山峦,也不是“一排”了,而是拔地而起的“一柱”。这就是宋代大诗人苏东坡在观庐山景致时所感受到的: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相似文献   

8.
初中应用物理知识竞赛训练(1) 一、选择题(下列各题只有一个答案是正确的,每小题3分,共42分) 1.乘坐火车的旅客,从两边窗口发现有两列火车向相反的方向运动.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A.至少有一列火车在开动. B.必有两列火车向相反方向开动. C.观察者乘坐的火车可能在开动. D.可能三列火车开动方向相同. 2.在漆黑的夜间.快速晃动手中燃着的烟头,可以看到烟头火光的情况是:() A一个“光点”.B.多个“光点”, C一条条光线.D.看不见火光. 3.在许多产品的包装箱上.标有各种保护品产品的简易标志,图1就是常见的几种.其中告示人们注意防止摔、震…  相似文献   

9.
玩"火车"     
我家住在铁路边,因此,看火车、数火车、“玩”火车、坐火车便成了儿子生活中的一大爱好。一天傍晚,我们母子俩正围着算盘练习拨珠(儿子所在的小班在搞珠心算实验教学),突然,儿子说:“妈妈,这算盘就是火车,我们来玩开火车好不好?”儿子的话让我十分吃惊,但我没有去制止他的这种突发奇想,而是问:“你能不能告诉妈妈,这算盘哪些地方像火车?”他便兴奋地说:“火车长长的,会开动,算盘也是长长的,翻过身来也会开动,火车路上有一根根木头,跟算盘上的一根根小棒不是很像吗?还有这些算珠就像火车的轮子呀!”我为儿子有那么细致的观察,那么敏捷的思维,…  相似文献   

10.
梦中,我上了一列火车,在车上遇到一位白胡子老人。我问老人:“这列火车开往何方?”老人说:“终点站。”我又问:“还有多久能到  相似文献   

11.
人多力量大     
《小读者》2006,(2)
小明“:小华,你说为什么火车比汽车跑得快?”小华“:因为火车载的人多呗!”小明“:这与人的多少有什么关系?”小华“:唉!人多力量大嘛!”人多力量大  相似文献   

12.
九年制义务教育三年制初中《物理》第一册p.22第6小题是:如果火车钢轨每根长12.5m,在45s内听到车轮和钢轨接头的撞击声75次,火车的速度是多少km/h?(这是坐火车测车速的简便方法)人教社出版的教师教学用书p.31答案为:“75km/h”;1997年秋该书给出的答案为:“74km/h”.1995年第1期《中学物理》(初中版)22页《对一道物理课本习题答案的补遗》一文得出火车速度为:“74km/h相似文献   

13.
一、认读生字,导入新课.1.出示生字卡片(开小火车),检查学生认读情况.(学生集体游戏活动,强化生字的识记.)2.齐读课题,导入新课.二、学习第一自然段.导语:“坐井观天”讲的是青蛙和小鸟的故事,他们是怎么遇到的呢?翻开书找一找,看哪一自然  相似文献   

14.
一、鼓励学生大声地说,使学生敢说1.表扬发言声音响亮的学生,使所有学生能逐渐养成大声“说”的习惯。2.经常利用竞赛来调动学生的学习情绪,而得胜的标准是声音响亮。如开“火车”时,哪一列“火车”里的每一位学生都能声音响亮,那一列“火车”就是胜方;分  相似文献   

15.
胖考拉噜噜一见到小伙伴们就拍拍自己的脑门,说:“我的脑门最聪明,什么事都知道!”一天,一头傻熊问胖考拉噜噜:“汽车跑得快,还是火车跑得快?”胖考拉噜噜拍拍脑门说:“快快快,火车跑得快!”又一天,一只小白兔问胖考拉噜噜:“火车跑得快,还是飞机飞得快?”胖考拉噜噜拍拍大脑门说:“快快快,飞机飞得快!”  相似文献   

16.
幽默     
小小数学家老师:’’乔尼,学生守则一共几条?”乔尼:“十条。”-老师:“知果你破坏了其中的一条—’‘乔瓜‘廊还有九条,一”赶火车 一年轻人去赶火车,因为时间来不及,他问农场主:“我想通过农场的那条小路,这样能够快一点,因为我要乘6点的那趟火车,你不会反对吧,先生?’, “当然不会,如果我农场里的公牛发现了你,你乘5点的那趟火车都来得及。”幽默@佚名  相似文献   

17.
吴梅华 《儿童音乐》2016,(10):79-81
教学内容: 听:火车的声音 唱:火车开啦 动:律动"开火车" 赏:有关"火车"的发展视频 设计理念: 2011版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强调音乐实践,关注学科综合",秉承这一理念,这节课采用了"参观火车博物馆"这一主题,通过"火车"这一媒介,设计了"火车启动—学唱小火车的歌(《火车开啦》)—学开火车—到站参观—开火车回家"的过程,完整演绎《火车开啦》"鸣笛—启动—飞驰—上坡、下坡—到站"的律动.强调歌曲教学的活动性与参与度,面向全体学生,多感官体验音乐的表演功能,在活动中体验合作的乐趣,在合作中关注成长.  相似文献   

18.
吸管的他用     
在“花”这一主题活动中,我为孩子们准备了多种材料,鼓励他们大胆地表现,其中就有粗粗的吃珍珠奶茶用的吸管。我建议孩子们想一想怎样把吸管变成花,可孩子们似乎丝毫没有将吸管和做花联系起来的意思。第一天,豆豆、琛琛等几个孩子将吸管一根一根地插接在一起,对我说:“老师,快来看呀,我们搭得多长呀!”“你们搭的是什么呀?”“火车。”不一会儿,他们又拿来几张小凳,让“火车”钻进了“山洞”……  相似文献   

19.
乘火车     
马克·吐温乘火车到外地去演讲 ,火车开得很慢很慢 ,他十分着急 .查票员走过来问马克·吐温 :“先生 ,你有票吗 ?”马克·吐温拿出一张儿童票给他看 .查票员对他看了又看 ,然后对他说 :“我看不出 ,你竟然是个孩子 !”马克·吐温答道 :“我现在不是孩子了 ,但我买这张票的时候 ,还是个孩子 .可见 ,火车开得太慢了 !”乘火车  相似文献   

20.
例1.火车自甲站出发,先做匀加速运动时间 t_1,后做匀减速运动时间 t_2,正好停靠到乙站,若甲乙两站距离为 S,求火车最大速度。解:描绘火车运动的“v-t”图,如图1,设火车最大速度为 v_m,由图线的物理意义(即图线与 t 轴所围“面积”的大小为位移大小)可得:S=v_m(t_1+t_2)/2),∴.v_m=2s/(t_1+t_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