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从荒诞哲学到反抗哲学,从<局外人>到<鼠疫>直至<第一个人>,加缪穷其一生执著追踪生活真相,全力探索人生存在的真理.唯有真实,才构成他人生思考的最根本关切.在加缪的思想视野下,真实的生活只能是当下自我的生活,而与之相伴生的必然是生存者对死亡、对当下自我之外事物的遗忘.遗忘,意味着专注而投入地生活,人生的真实意义就在于投身生活世界,义无反顾地生活.这或许便是加缪对生活真相的终极揭示,也应是他触及了人生真实底线的对此在真理的深刻领悟.  相似文献   

2.
存在主义是索尔·贝娄创作思想的一个重要方面。像他的其他作品一样,索尔·贝娄在《奥吉·马奇历险记》里利用存在主义理论分析了主人公奥吉·马奇的历险旅程,试图回答有关人类存在的问题。这部作品着墨于自我意识和社会荒诞性,反映自我和现实的矛盾,关注人的生存状态和生存心理,从而揭示了奥吉的历险经历在本质上是他在荒诞的世界里进行自由选择,通过自己的行动创造自我本质,从而达到真实存在的过程。它呈现的不仅是某个个体的遭际或民族的命运,而是现代人类艰难地进行个体选择、寻找自我位置、解决归属感等进退维谷的普遍窘境。所以,这部小说对物质生活富裕而精神存在危机的现代人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赫索格》是索尔·贝娄的典范之作,受到了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文章依据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弗洛姆新精神分析文论中"生产性的爱"这一人学理论,从爱情、亲情与友情三个方面探讨贝娄小说《赫索格》中的人性异化问题,旨在了解贝娄通过描述异化反对异化,以及主人公在异化环境中如何发挥潜能,努力实施自我体验,进行自我拯救,追寻"存在真谛"的深刻内涵。  相似文献   

4.
贝娄《赫索格》的同名主人公由于第二次婚变的沉重打击,精神濒临崩溃。他从内在自我出发,进行真我存在和人生意义的精神探索。人与人之间的关爱之情和人类善良的天性让他经历了精神蜕变并获得暂时的解脱。赫索格从崩溃到解脱的心路历程对现代人摆脱生存困境和精神危机具有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5.
《雨王亨德森》是贝娄作品中最具有浪漫主义特色的一部小说,主人公亨德森具有浓厚的传奇色彩和现代性意蕴,其追求自我,探索人生价值的个性化历程呈现出鲜明的三大层次,即自我意识觉醒-人格分裂-寻找自我的发展过程,而这三个阶段都以同主人公有密切关系的三只动物为标志,从亨德森的精神迷惘和人生探求上体现出贝娄小说中普遍的追寻主题。  相似文献   

6.
索尔·贝娄笔下的芝加哥和纽约代表着二战之后美国人,尤其是知识分子的生活境遇,小说中物质与精神、城市与乡村、现实与理想和他者取向与自我认同之间的对立反映了贝娄对后工业社会城市文化的批判和贝娄的"双重意识",折射出贝娄超验人性的诉求及其思想的矛盾性。文章指出,贝娄作品重在呈现人物的思想意识,但贝娄将人物的心理投射在客观环境,用象征手法通过故事背景暗示人物的心理变化、营造氛围,使外部世界描写和人物心理揭示融为一体,体现了作者对传统伦理道德的坚守、人性本善的美好信念和对城市文化的批判。  相似文献   

7.
索尔贝娄以对当代文化富于人性的理解和分析著称,作品也大都以知识分子的迷茫和自我寻找为主题。本论文以其短篇小说《寻找格林先生》为案例,采用主题分析的方法对主人公格里伯在寻找格林的过程中遇见的人物所表现出来的人生价值观进行阐释和对比以解读作品中的存在主义主题并揭示生命存在的意义,即人生是个不断寻找的过程,尽管现代文明以每数十年的周期遭到破坏并重建,人们可以通过自身的努力来获得超自然的力量以保持自己的个性。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考察加缪的小说、思想著作及传记,理清他对上帝、对世界、对人的哲学态度;并且通过这些态度分析加缪的人生精神。  相似文献   

9.
“我的心灵啊!请不必渴望生命之不朽,但求竭尽此生,于愿足矣!”古希腊诗人品达的这首诗,足以诠释加缪积极的人生哲学。本文内容有二。其一,探讨加缪死亡哲学思想的丰富内涵。加缪以哲人般的清醒以及文学家的敏感气质而语人生;对生活回答“是”,对未来回答“不”!加缪思考的重心与哲学的核心并不在于确认了“荒诞”这个事实或得出这个已知数,而是以此为出发点,寻求某种协调一致和有意义的哲学立场与行为准则:即从荒诞出发,超越荒诞,起身反叛,反叛的同时伴随着自由和激情。反叛在两个层面上进行,一是形而上的反叛;二是进行历史的反叛。在反叛的基础上,加缪开始了自我拯救——光芒四射的地中海思想。其二,讨论加缪之哲学如何实践的问题,即向死而生,超越死亡。  相似文献   

10.
《雨王亨德森》体现了加缪哲学的"荒谬——个人反抗——集体反抗——和谐"的整体脉络,主人公亨德森所体验的异化感、死亡意象、荒谬处境、反抗和对和谐的渴求表征了加缪哲学思想中的"荒谬"概念,其"异化——寻求——回归"的人生路是现代人荒谬处境的极好映射。亨德森在焦虑和质疑中踏上了反抗荒谬的漫漫征程,努力在荒谬的世界上探寻和创造存在的意义,并在困境中寻求一条融于现实但又保持着个人存在的道路是作者索尔.贝娄对加缪"荒谬"存在的极好解读。  相似文献   

11.
本通过考察加缪的小说、思想作及传记,理清他对上帝、对世界、对人的哲学态度;并且通过这些态度分析加缪的人生精神。  相似文献   

12.
曾获诺贝尔文学奖的著名作家加缪,在西方哲学史上第一次把“荒诞”视为哲学问题来严肃地探讨。在他看来,荒诞笼罩着一切,它无处不在。荒诞不是生活的结果,而是真正理解人生、世界的开端。人与世界相对立、人与社会相冲突、人与自身相分裂,这就是荒诞产生的根本原因。加缪明确地向世人宣布:面对荒诞只能反抗,反抗与人性共存,因而与人共在。加缪的“荒诞”是欧美社会危机和精神危机的一种反映。  相似文献   

13.
在加缪看来,存在本身即是荒诞人对荒诞人生的一种反抗。荒诞人默尔索因察觉到世界的荒诞性,而感到自己是一个"孤立无援"的局外人,世界上的人和事对他而言都是"无意义"和"无所谓"的。但并非所有的荒诞人都会感知到这种身为"局外人"的孤独。孤独感产生于人对自身之外世界的认知和关系。一定程度上来讲,"局外人"的孤独之感只是反抗荒诞人生的一个最初阶段。本文将从局外人与荒诞英雄,局外人与他人,局外人与社会三个角度来分析默尔索在反抗荒诞人生时的孤独之源。  相似文献   

14.
<正>《鼠疫》是法国哲学家阿尔贝·加缪的代表作。小说讲述了北非一个叫奥兰的小城爆发鼠疫,以里厄医生、塔鲁、格朗和朗贝尔等人为代表的人们抗击鼠疫的全部经过。《鼠疫》深刻地反映了加缪对人类生存处境的思考以及对人性的反思,是加缪"反抗哲学"的文化阐释。在加缪看来,世界是荒诞的,人生是荒谬的,但人类在意识到这种不合理的情况下,仍可以选择积极面对并与之抗争,在虚无和荒诞中创造人的生存价值。里厄医生等人所面临的鼠疫困境,同样存在于教育场域中。日常教育中的琐事长期占据教师的大  相似文献   

15.
在索尔.贝娄的作品中,“负罪—救赎”母题在《雨王亨德森》中得到了典型的体现。主人公亨德森虽是一位百万富翁,但具有深深的失落和负罪之感。渴望救赎、寻找自我是亨德森最突出的意识,流浪与受难是他进行自我救赎的独特方式。亨德森历尽了种种艰辛和危难之后,终于认识到只有依靠自我才能达到拯救的目的,因此他不再选择逃避而是重新回归美国社会,从亨德森身上表明了作者的一种现代的救赎理念。  相似文献   

16.
回忆既是人理性的自然倾向,也是人的生活方式。回忆使人建构与历史的联系,这是一个阅读自我与阅读他者的批判性过程,在批判性回忆中不断质疑并挖掘答案,寻找人生真谛。无论幸福回忆还是痛苦回忆都彰显着生命体验的真实性,通过反省认知人的社会本质,特别是在一个价值多元化的情境中要学会与他人在一起。  相似文献   

17.
《寻找格林先生》是当代美国著名的犹太作家、诺贝尔奖得主索尔·贝娄的短篇佳作。小说围绕一位犹太知识分子在贫民窟中寻找社会救济金领取者的事件展开,向读者展示了一个当代美国犹太人探寻生存意义的心路历程。小说中不同人物持有不同的人生态度。贝娄通过对这些人物的细致刻画,向读者传达了他的人生哲学观。  相似文献   

18.
从索尔?贝娄的作品所体现的哲学思想入手,探讨贝娄自我哲学从存在主义走向浪漫主义的转向及其表现,具体分析作品中这一转向的创作历程。通过剖析索尔?贝娄对自我定义的独特认知和作品所传递出的存在的勇气,得出结论———自我的追寻必须在对其所处世界的参与和对周围世界的感受中才能得以实现,否则就是一具空壳,就会走向极端主义。  相似文献   

19.
殷小翠 《文教资料》2011,(35):15-16
作者运用文献资料等方法,从文学伦理学理论视角出发,从人与社会、人与他人、人与自我等方面对索尔·贝娄作品《只争朝夕》进行了研究,对索尔·贝娄作品的研究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20.
犹太裔小说家索尔.贝娄的小说《雨王亨德森》中的主人公亨德森虽是一位百万富翁,但具有深深的失落和负罪感。渴望救赎、寻找自我是亨德森最突出的意识,流浪与受难是他进行自我救赎的独特方式。亨德森历尽了种种艰辛和危难之后,终于认识到只有依靠自我才能达到拯救的目的,因此他不再选择逃避而是重新回归美国社会,从亨德森身上表明了作者所倡导的自我救赎的现代理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