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 毫秒
1.
古往今来,有多少卖国贼,遗臭万年,又有多少名人志士,名垂千古呢?那真是数也数不过来呀!五千多年了,虽然他们的尸骨旱已化为乌有,但是,他们的精神和思想却永远留在了后世人的心中,留在了这天地当中。  相似文献   

2.
毛泽东思想中的“五四情结”是由个人在历史事件中的感受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内在需要决定的。五四时期色彩斑斓的社会大变动,对毛泽东思想有着极为重要的历史影响;毛泽东思想的完善也需要对五四运动进行符合时代意义的理论解释。本文认为:五四时代呈现的变革创新精神、民族解放意识对毛泽东等人的影响是毛泽东思想中“五四情结”产生的历史原因;而中国革命的需要则是这种情结产生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3.
当前,"90后"网络一代初登社会大舞台,在他们身上展现出鲜明的时代烙印和个性特点,他们具有较强的创新精神和探索精神,心态比较开放,易于接受新鲜事物,敢于担责,善于释放情感。深入研究"网络一代"大学生的思想行为特点,有针对性地选择教育策略,应是做好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功"。  相似文献   

4.
温庭筠诗中大量出现的"马"意象,展示了衰败的晚唐背景下文人志士的复杂心态:既有光鲜亮丽的宝马形象,也有边塞征战的铁马铮铮,更有命途多舛的困顿之马。诗人对马情有独钟,马是其命运的化身和人格精神的心灵寄托。其原因主要在于晚唐政治、经济、社会情况对士人心态的影响,温庭筠自身的性格特征和坎坷的人生遭遇以及对于前辈李贺咏马诗的学习与继承。  相似文献   

5.
梁启超前期诗论代表作《饮冰室诗话》,以“三新一旧”为标准,以“新民”为旨趣。表现在入选诗作反映现实,即事名篇,宣传“欧洲三精神理想”;入选诗人为民主革命志士、维新烈士,强调“诗肖其人”;以诗歌为改造国民品质精神教育之要件。后期持“情感中心说”,提出情是“新民”的原动力。对梁氏提倡的“旧形式”需作辨析。梁氏以其理论和实践,推动了一场资产阶级变革封建旧文学的革命运动。  相似文献   

6.
辛亥革命时期,以黄兴、吴禄贞为首的两湖革命派,首倡中部革命思想;共进会与学社中的两湖志士为中部革命打下了坚实基础;随着革命形势的发展,他们又进一步确立湖北首义,全国响应的战略。他们精诚合作、努力进取,进进扎扎实实的宣传、联络、策动,最终促成了革命条件的成熟,实现了湖北首义,全国景从的中部革命思想,中部革命思想是两湖志士大胆探索的产物,是集体智慧的结晶,是他们对辛亥革命的巨大贡献。  相似文献   

7.
“剑胆琴心”的志士情怀是中国古代优秀士人的优良精神品质之一,具有强调修齐治平的道德修养、体现百折不挠的坚定意志、满怀献身真理的牺牲精神、坚持民族大义的高尚情结等特点。在不同的社会环境条件下,志士情怀有多种社会行为模式。在古典文学作品中大多表现为:悲愤的胸臆——深沉的忧国忧民之思;聚焦英雄光环——极力推崇舍生取义;笑傲入世变迁——显示达观进取精神;寓情羁旅景物——寄托志士壮美情思。  相似文献   

8.
论李叔同诗词的“旧风格”与“新意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近代诗歌变革运动"诗界革命"致力于古典诗学传统的继承与革新,倡导"以旧风格含新意境"。新文化运动倡导者和实践者之一的李叔同(弘一法师)受"诗界革命"影响,其诗词作品具备"以旧风格含新意境"的特点,表现有三:思想性——以传统名士心态含现代人文情怀;艺术性——以古典形式美感含多元文化养分;美学风格——以华夏美学精神含个体生命境界。既代表启蒙运动时期新旧文学交替、东西方艺术碰撞的共性,更突显佛教思想与人文情怀融合升华的独特精神内涵。  相似文献   

9.
20世纪上半期,在反抗日本殖民侵略的韩国独立运动中,暗杀活动成为一种重要的斗争形式。暗杀活动既是韩国独立运动的重要组成,也是世界范围内被压迫民族解放运动的一部分;韩国志士采取这种特殊斗争形式,与朝鲜民族的民族心理有密切关系。暗杀活动激励了韩国人民的反日斗志,彰显了朝鲜人民的民族精神,与当今国际社会所共同反对的恐怖主义存在着本质的区别。  相似文献   

10.
游侠诗是李白诗作中重要的一部分,这些游侠诗不仅填补了汉之后史书对"游侠"记录的空白,也对传统的侠的人生价值取向进行了指引和规范,后世许多文人志士,也常借用游侠形象表达自己的某些志向。李白塑造的"游侠"形象,体现了盛唐时期文人积极向上、积极实现人生价值的乐观心态。  相似文献   

11.
以孙中山先生为代表的辛亥志士们,为国家独立、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建立了伟大的历史功绩.他们身上体现出来的炽热的爱国主义精神,高昂的民主主义精神,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进取奋斗精神,英勇无畏、"死以报国"的献身精神和敢为天下先的革命首创精神,是辛亥革命留给后人的一份极为珍贵的精神财富,永远值得继承和发扬光大.  相似文献   

12.
“十六年前的回亿”写的是中国革命旗手李大钊烈士殉难的经过。课文里充分显示了李大钊烈士对革命事业无限忠诚的高贵品质,也赤裸裸地暴露了反动统治者摧残革命的狰狞面目。无疑,这课对教育儿童学习和继承革命传统有着重大的意义。本课从李大钊同志的被捕受审,直到被害,很自然地分为五段(课文里段与段之间都空出一行)。因此我打算根据课文里划分好的逻辑上完整的段落逐段阅读分析。在教学本课开始时,可叫儿童回忆历史第二课“李大钊”一节的内容,让当年的政治局势和李大钊的革命活动,重现在儿童的脑海里,使他们对学习这课有个思想基础。  相似文献   

13.
从社团流派角度考察,高晓声、方之、陆文夫三人是"探求者"文学社群的中坚人物。出于对文学艺术的执著探索和对社会主义事业的忠诚,他们提出了在生活中不断探索的文学主张,"文革"中因此罹难。新时期复出文坛后,其创作心态处于知识分子文化、底层民间文化及革命话语表达这三种创作心态错综复杂的隐痛之中,这三种创作心态也正是一代作家由对于文学精神以及道德理想的执著不懈的追求生成,所以他们的创作具有"辛辣、糖醋、苦涩"的特征。他们以强烈的"探求"意识创作的小说参与了"文革"话语的终结和文学制度的重建,这种参与主要是作为"底层"对于文学精神的执著追求。从这个意义上说,他们执著于文学精神的底层表述是当下小说创作的典范。  相似文献   

14.
1919年朝鲜"三一"运动之后,暗杀活动是大韩人民反抗日本殖民统治的一种重要斗争形式,成为韩国独立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韩国志士之所以采用这种非常的斗争形式,有历史渊源,亦有客观现实诱因;暗杀活动尽管是一种权宜之计,但却产生了重大的政治影响。  相似文献   

15.
沈从文是一个甘居边缘的人,在创作上也有着浓厚的边缘情结,而这种边缘情结又是由他的边缘心态造成的.本文着重从以下三个"元点"来分析这种边缘心态的成因.首先,边缘的社会地理环境;其次,边缘性思想的熏陶;最后,边缘的社会人生经历.  相似文献   

16.
清末民初时期,中国开始向日本派遣一大批留学生,希望能够学习外国的各种先进技术,达到富国强兵的现实目标。其中,这些留学生也广泛汲取日本的"军国民"教育思想。归国之后,他们很多人开始积极从事音乐教育活动,创作了诸多学堂乐歌,中间蕴含着丰富的"尚武"精神。这些学堂乐歌集音乐性和文学性于一体,极大鼓舞了许多仁人志士的革命信心,可以看作是中国近代社会革命的催化剂之一,理应受到人们特别关注。  相似文献   

17.
王朔笔下的"顽主"是一群洒脱不羁又矛盾困惑的年轻人。他们没有生活目标,也不寻求人生意义,过着自由而无羁绊的生活,以他们自己的方式对待困惑迷离的青春岁月。他们既矛盾又无奈,反映了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中国转向商品经济大发展时代的困惑。在革命战争年代与现代都市文明的冲撞下,处于"断层"中的他们焦虑感伤,绝望无依。旧的革命大无畏精神已无法适应欲望都市的喧嚣,信仰荡然无存。他们是那个时代阴影下的产物,他们的思想状态真实地反映了八九十年代一些青年人的思想困惑。  相似文献   

18.
在历史上,桃花源已演变为中国人的一种文化心理积淀。对于这种"桃花源情结",或斥之为消极心态,或嗤之为怀旧,也即对落后的农业时代的一种眷恋。然而考察近现代以来人们借助桃花源所批判的社会现象可知,桃花源的对立面很大程度上也就是当代文明的对立面,因而可以反映桃花源乃是植根于人类过去及未来之需求的一种永恒的"情结"。  相似文献   

19.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初,随着中国局部抗日战争的爆发,韩国无政府主义者积极投身其中。他们还用暗杀、爆炸等恐怖手段打击日本帝国主义,同时也做出巨大的牺牲。他们的恐怖暗杀活动不是现代意义上的恐怖主义,但不是正确的革命方法,它要让位于革命的武装斗争。  相似文献   

20.
共产党革命精神是无产阶级世界观和人民军队本质的一种表现。将革命精神融入"95后"大学生思政教育,可以提高大学生的政治思想觉悟,同时在道德素质提升方面也有积极作用,有利于更好地推动"95后"大学生积极参与社会服务实践,使高校从根本上提升大学生思想教育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