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本文以分众化传播及受众接受理论角度,从传播学意义上分析了我国电视专业频道实践中存在的生存与发展问题,提出了摆脱电视专业频道定位不清、节目不专、收视率不高等困境的三种理论模式,论证了分众化传播在我国电视专业频道现阶段实践中的悖论现象。  相似文献   

2.
谢丹 《新闻前哨》2005,(12):78-78,76
自20世纪80年代初以来,传播学在中国成为一门重要的新兴学科。从西方舶来的传播学理论如何联系中国国情服务于实践,成为传播学界探寻的目标,中国传播学研究的命题应运而生。  相似文献   

3.
本辑文章集中体现了一种忧患意识与批判指向。有三个关键词值得关注:学科危机、理论困境、反思批判。从传播学本身来说,尽管传播学理论融符号学、控制论、现象学、社会心理学、文化研究、批判理论和修辞学等于一炉,经典的传播学理论著作也称得上是洋洋大观,从  相似文献   

4.
当代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给传统媒体和传统媒体语境下的专业表达者带来了困境,媒体在这种困境下如何突围,是本文探讨的重点。笔者结合传播学、心理学等学科内容,对泛表达时代的媒体困境和应对策略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5.
戴盈 《东南传播》2012,(7):57-59
在全球化传播时代,中国的声音已经遍布世界,而如何让世界不仅能听到我们的声音,并且能理解和认同中国的见解,是当下需要我们每个人思考和解决的当务之急。本文以拉斯韦尔的"5W"传播模式为理论框架,在对国家形象困境进行心理溯源的基础上,通过对控制、内容、媒介、受众和效果这五方面的分析,将传播学理论与公共外交实践相结合,探索二者相互影响的紧密关系,以期能够从传播学的角度来思考如何提升我国的国际话语权和构造话语体系。  相似文献   

6.
论中国传播学研究的“路径依赖”现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如何科学地分析中国传播学近30年的演进历程?采取什么样的研究视角才能真正寻找和触摸到中国传播学发展的困局与未来发展路径?这是当前摆在传播学者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将中国传播学发展研究作为主要讨论对象,认为中国传播学发展研究中部分问题或困境的周期性重复出现表明中国传播学发展进程中存在着路径依赖的制度性障碍,如何走出路径依赖远没有简单的答案。  相似文献   

7.
最近认真读完了林之达先生的著作《传播学基础理论研究》(以下简称《研究》),很有些感想。这几年来,我国的传播学研究已经从引进介绍国外成果发展到自主研究、创建学科体系的新阶段,国内学者撰写的传播学教材和著作日渐增多。但是,像这本《研究》那样集中探讨传播学基本理论问题而又敢于向西方理论体系正面挑战的专著还比较少见。该书的论述,比较彻底地摆脱了传统学派的习见,富有独立见解和批判精神,因而值得有志于学习或研究传播学的朋友一读。我认为这本著作最值得重视和称道的,有如下几个方面。首先,该书深入阐述了传播学基础…  相似文献   

8.
自20世纪80年代初以来,传播学在中国成为一门重要的新兴学科。从西方舶来的传播学理论如何联系中国国情服务于实践,成为传播学界探寻的目标,中国传播学研究的命题应运而生。 20多年来,中国传播学的研究逐步从翻译、译介国外传播学著作,转向以中国文化为背景,以中国国情为目标,整合许多相关学科的知识,采用科学合理的研究方法,紧紧联系实际,努力服务于实践。许多学者通过大量挖掘中国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中关于传播方面的财富,力图创立集东西方文化精华之大成的中国传播学。  相似文献   

9.
发展传播学研究的“赋权”理论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锡苓  孙莉  祖昊 《今传媒》2012,(4):14-17
针对第三世界国家发展传播研究及实践的困境,学者们提出了"赋权"理论及其传播策略。该理论以关注边缘人群的权力为起点,以参与式发展为核心,为传播促进社会进步提供了新的视角。赋权过程或机制包括边缘人群对其所属社会或社区的全面认识,对发展过程中面临的问题与需要的援助的诊断,以及与社区成员和外部专业人员的互动沟通以寻求解决方案,最终促进社区发展。在这个过程中,边缘人群在所处的社会环境和文化背景中学习经验、分享知识技能。外部专业人员为社区和个人提供支持、协调与援助,真正起主导作用的是边缘群体,他们在参与式的发展中分享知识,并最终收获发展的益处。本文试图论述赋权理论及其在发展传播研究中的应用,认为赋权理论为我国发展传播学研究和实践提供了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0.
上世纪70年代中期,现象学和社会批判理论的引入促使了发展传播学向以参与式传播为中心的多元范式转型。随着资助主体及其关注重心的改变,发展传播学的研究焦点逐渐从个体变革转向社会变革,从信息扩散转向公民参与,从国家、国际转到社区,权力问题突显并日益中心化,发展传播的理论和实践呈现出多元策略聚合的态势。在此背景下,行动研究应成为当下中国发展传播学的研究和实践取向。  相似文献   

11.
传播学与其他学科呈现聚散共生的发展走势,如何改变传播学学科范围的局限,打破学科壁垒的羁绊,需要开放的思想、宽广的胸襟、多元的文化,我们需要在多位的视野、跨学科的视域下探讨传播理论与传播实践,寻求学科交融下传播学的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2.
鲁从阳 《新闻知识》2001,(12):14-15
10月18日到21日,全国第七次传播学研讨会在南京大学召开。本次研讨会的主题是:"新世纪的中国传播学研究:创新与发展"。研讨范围为传播学基本概念的界定与创新;传播学理论的创新与发展;传播与全球化;WTO与中国传媒;网络传播;组织传播与人际传播;新世纪新闻传播大趋势等重要课题。大会提交高质量学术论文60余篇,几乎涵盖了当今传播学所有领域,并且集中探讨了时下许多重大理论现实问题。以下笔者将从传播学理论、传播学研究方法和传媒战略三个层面来对本次大会进行述评。一、传播理论研究:务实和转型长期以来,如何实现传播学的…  相似文献   

13.
传播学本土化的选择、现状及未来发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对80年代初以来,国内传播学研究本土化的发展及趋势做了理论上的初步梳理,并对本土化的意义及目标,本土化所追求的学术个性等问题进行了探讨。作者坚持应该从学术对话的层面上,倡导本土化的实践;在辨识本土化的过程中,加强对西方传播学理论的深入研究,以养育我们化西方传播学理论的能力,从而建构一个带有自身学术个性的理论世界。  相似文献   

14.
"相亲"是2010年中国电视的关键词。而江苏卫视的电视婚恋交友节目《非诚勿扰》当属其中的佼佼者。节目推出后持续攀升的高收视率引起了学界、业界和民间的广泛探讨。但是,节目的真实性、话题性以及其中透视出的婚恋观、价值观也引起了广泛的争议和质疑。本文将以传播学理论中的"5W模式"为理论基点,对《非诚勿扰》做传播学视角下的解析,并从传播伦理的角度探讨节目所处困境的解困之道。  相似文献   

15.
邓涛 《新闻爱好者》2011,(11):28-29
“相亲”是2010年中国电视的关键词。而江苏卫视的电视婚恋交友节目《非诚勿扰》当属其中的佼佼者。节目推出后持续攀升的高收视率引起了学界、业界和民间的广泛探讨。但是,节目的真实性、话题性以及其中透视出的婚恋观、价值观也引起了广泛的争议和质疑。本文将以传播学理论中的“5W模式”为理论基点,对《非诚勿扰》做传播学视角下的解析,并从传播伦理的角度探讨节目所处困境的解困之道。  相似文献   

16.
20世纪90年代的西方大众传播学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廖圣清 《新闻大学》2005,1(3):16-25
一、研究的背景自1978年正式引进以来,传播学在中国大陆获得长足进步。[1]传播学的引进和发展,对新闻传播的理论研究和教育以及传媒实践,都产生了一定的积极影响和显著作用。[2]现在,中国传播学正面临发展的大好良机,“新闻传播学在中国的境遇,已经与主要发达国家‘接轨’,即达到了前所未有的、也是当前中国高等院校系统中所能争取到的最高学科地位。”[3]如何进一步推动中国传播学的健康、快速发展,成  相似文献   

17.
张勇锋博士误读了传播学原理与理论、宣传与传播的异同,看不到中共党报理论和宣传理论中蕴含的某些普遍原理,否定中共宣传家对某些传播学原理的发现,许多论点陷入思维困境.  相似文献   

18.
新闻传播教育的若干基本问题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当下有关新闻传播学教育的讨论,其基木问题有三:其一,新闻教育与传播教育的理念冲突,其中尤以关于传统的新闻学教育的出路的歧见为甚.木文反对"取代论",也不完全赞同"融合论",而主张"区隔-扩展论".其二,新闻传播学的学术本位与教育本位的纠葛.木文认为,无法应对社会的需求与挑战,当代的新闻传播学教育也就丧失了其存在的合理性,新闻传播学作为应用型学科,其高等教育管理与评估的导向必须回归教育本位.其三,新闻传播教学的模式问题.本文论述了在当前制度缺陷、资源匮乏的条件下,在新闻传播学教育领域大力推行通识教育、实践化教学、研究性教学的必要性和战略意义,认为只有缩减规模、提高人才培养深度,才能摆脱目前低端化、低效率化的困境.  相似文献   

19.
项国雄  胡莹 《新闻界》2005,(3):73-74
2004年中国的传播学研究在很多方面更是有了很大的变化,体现出中国传播学发展进入了一个更加专业和深入的阶段,对于一些热点问题的研究也更加具有理论深度和实践意义。2004年传播学的学术会议很多,如“传播与社会秩序”国际学术研讨会、中国首届网络传播学年会、中国传播论坛、媒体产业中德研讨会、第八次全国传播学研讨会、“东方智慧与广告传播”国际学术研讨会、第四届亚太地区媒体与科技和社会发展研讨会、“亚太地区的知识产权权利、传播及公共领域”国际论坛等等。  相似文献   

20.
传播学的研究对象和基本问题(下)□郭庆光(接上期)三马克思主义精神交往理论与传播学在前面两节中,我们从传播的定义出发,考察了传播学的对象并论述了传播学研究的意义。在本节中,我们将探讨如何才能学好传播学的问题。这里的一个重要前提是,必须从辩证唯物论和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