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1998年3月担任外交部市长到2008年3月卸任国务委员一职,唐家璇经历了许多重大外交事件,目前出版的《劲风煦雨》一书正是他这10年来外交生涯的记录。该书以“国际形势劲雨催程,中国外交煦风拂面”为题,选取了唐家璇所亲历的11个具有代表性的专题,披露了许多鲜为人知的外交内幕。本刊特摘录书中关于中俄黑瞎子岛谈判、我驻南联盟使馆被炸以及中美南海“撞机事件”交涉等部分精彩内容,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2.
张荫桓早年凭借自己的才干成为阎敬铭和丁宝桢的得意部下,为日后在外交领域崭露头角打下了良好基础,才有了后来李鸿章的对他的提拔重用,成为总理衙门的外交能员。他的外交成就与他早年的外交历练有密切联系。  相似文献   

3.
林则徐(1785—1850)是我国近代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和近代外交开创者,他对我国近代外交活动的贡献在于:定义了公正公平的外交原则、辨别了区别对待的外交策略、破除了陈旧的外交旧习、开创了新颖的外交视野。  相似文献   

4.
丁锐  高磊 《东南传播》2012,(1):73-74
本文通过美国副总统拜登吃面这一新闻事件,结合其他类似外交事件,重点分析了政治人物在对别国进行访问时,利用其国内媒体进行公共外交的可行性和优点。同时,提出了其进行公共外交的一系列具体行动及其背后的具体含义。  相似文献   

5.
叶钦 《兰台世界》2013,(12):87-88
林则徐(1785-1850)是我国近代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和近代外交开创者,他对我国近代外交活动的贡献在于:定义了公正公平的外交原则、辨别了区别对待的外交策略、破除了陈旧的外交旧习、开创了新颖的外交视野.  相似文献   

6.
王莲英 《兰台世界》2013,(10):73-74
张荫桓早年凭借自己的才干成为阎敬铭和丁宝桢的得意部下,为日后在外交领域崭露头角打下了良好基础,才有了后来李鸿章的对他的提拔重用,成为总理衙门的外交能员.他的外交成就与他早年的外交历练有密切联系.  相似文献   

7.
5月下旬,正在日本访问的我国国务院副总理吴仪突然中断访问行程,取消原定与日本首相小泉纯一郎的会面,提前同国。吴仪提前结束访日行程足一个相当严重的外交事件,中国政府甘冒自身外交形象在国际社会可能受损的危险,断然取消会见,象征了中日之间长期以来的矛盾和隔阂已经发展到了相当严重的地步,长期以来“阴雨连绵”的中日关系降到了建交以来的最低谷。中日两国民众之间互相不满和厌恶的情绪加剧,民间感情也陷入了低谷。  相似文献   

8.
张荫桓是晚清著名外交家,他办理外交时明干勤能,勇于任事,举重若轻,才大心细,具有杰出的外交才干。由于是非科举正途出身,加上豪放不羁的张扬个性,使他在全力施展外交才干的同时又不免招致纠弹。  相似文献   

9.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如何在国际大格局中正确处理错综复杂的国家关系,同其他国家建立外交关系,是中国政府面临的一个极为重要的问题。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第一代领导集体改变了旧中国的屈辱外交,制定了新中国独立自主的外交工作方针。周恩来既是新中国外交政策的制定者,又是执行者,在外交工作实践中,发挥了主导作用,有许多独到的创造。关于新中国的外交工作问题,周恩来在建国初期曾指出,旧中国长期遭受帝国主义的蹂躏,新中国要不折不扣地实行独立自主的外交,坚定不移地维护中国的独立和主权。这是我们确立外交政策的…  相似文献   

10.
王炳南的名字和西事变、中美关系紧紧联系在一起,他为中国的外交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王炳南在一步一步地改写中国的外交历史。  相似文献   

11.
如今,中美两国之间的外交博弈作为社会热点事件,容易形成网络舆情.文章运用了基于词向量的文本情感分析方法,从网络社会学的角度出发,关注2020年中美外交互相关闭领事馆事件.在分析文本词频、文本情感、情感时间序列的基础上,探究大国外交中的网络舆情特征.研究认为:大国外交的网络舆情文本带有明显的情感化表达特征以及包容化、趋向...  相似文献   

12.
公共外交是近年来一种新型的外交形式,世界上许多国家都采取公共外交的形式来提升在国际社会中的形象。俄罗斯在公共外交领域应当说基本上是刚刚开始。作为一个"新手"或"后来者",近年来俄政府也开始学习西方一些国家经验,重视公共外交。在这个过程中,以"今日俄罗斯"为首的多语种电视频道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它以电视为载体,利用多语种的优势,向国外民众传递外交信息,拓宽外交渠道,从而达到媒体公共外交实现的目的。本文以"今日俄罗斯"电视台为例,探讨多语种电视频道在俄罗斯公共外交中的作用,以期归纳总结出一些经验供我国对外传播媒体借鉴。  相似文献   

13.
内政、外交原属一体。外交应为内政的延续,内政可为外交提供说服和威慑的力量。因此,既然“以人为本”已经成为本届政府的一个指导原则,则外交部长李肇星在5月6日的记者招待会上,将它称为外交工作的基本指导方针,也是顺理成章的。  相似文献   

14.
随着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推进,外交话语作为一个跨学科的研究领域备受瞩目。通过对2004-2022年外交话语研究的487篇文献进行分析发现,政治学、语言学、新闻传播学是其分布的三大主要学科,主要热点包括:外交话语的语言特征研究、外交话语权与外交话语对外传播研究,外交话语的意义建构研究。目前我国外交话语研究仍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基于此提出未来研究可以突破的方向,为构建中国特色大国外交话语体系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5.
外交在国际政治学大师汉斯·摩根索眼中永远只属于国家核心政治人物的特殊范畴,普通百姓没有资格也没有必要参与其中.然而互联网的出现开始改变汉斯·摩根索的观点,互联网使外交走下传统政治的神坛,外交大有成为人人可以参与其中的大众行为之势.如今不管是国内问题还是国外问题,基本上都与互联网发生了或者即将发生千丝万缕的联系,互联网的发展不仅拓宽了外交的空间,更是改变了外交的方式,进而影响到外交战略的制定和实施.互联网对外交的影响正在渐渐靠近国际政治的核心议题.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随着国际形势变化和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战略的实施,媒体外交日益受到重视,实践日益增多。本文通过梳理我国以媒体为外交行动者进行的外交实践,提炼媒体外交定义与特征认为,媒体外交是媒体行业作为国家整体系统的一部分,在国家外交战略下以自身为行动主体进行的外交活动,具有外交性强、主动性强与规格高的特征。以媒体为行动主体的媒体外交是媒体进行国际传播的重要渠道,是加强我国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增进民心相通,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的有力支撑与补充。  相似文献   

17.
“史迪威事件”是抗战后期中美外交关系史上的一个重大事件,对民国史有一定了解的读者想必不会陌生。  相似文献   

18.
《中国图书评论》2011,(4):128-128
本书基于作者丰富公共外交活动的个人经历,凝练了作者对公共外交和跨文化交流的感悟。书中既不乏理论的深度,又有着生动的案例与实践。书中揭秘了国内外众多外交事件所不为人知的背后故事,为人们更好地理解事件开阔了视野。  相似文献   

19.
进入21世纪,虽然大国之间没有爆发战争,但是小规模的军事冲突、局部战争时有发生。战地记者作为一群特殊的新闻工作者,深入前线,广泛采集信息,发回战地报道。他们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也发挥了公共外交的作用。本文试图通过案例和数据分析,深入解析21世纪的战地记者与公共外交的互动影响,并进一步探究如何让战地记者更好地发挥公共外交作用。从积极方面看,战地记者所采集的信息能为外交决策提供参考依据;战地记者深入前线,能帮助塑造本国的国家形象;战地记者通过引导舆论,推动对外交决策的影响。从消极方面看,战地记者由于身处险境,较容易卷入外交事件,给本国外交造成一定的麻烦。要使战地记者更好地发挥其公共外交作用,有必要做好三方面的工作:首先是坚持客观中立,传递全面真实的信息;其次是入乡随俗,尊重当地风俗习惯:再次是及时报备行踪,掌握必要的生存技能。  相似文献   

20.
从文化外交看国家对外传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基于国际关系角度,从政治文化外交、宗教文化外交、大众文化外交等方面,解析了文化外交在国家对外传播中的载体功能.文化外交本质上是一种思想外交、观念外交,它传播的不是单纯的知识和技巧,而是一种完整的价值观.文化是一种投入相对较少却极其有用的软力量资源,它往往不求物质回报,只要对方听之信之服之.其透过价值观的输送,深入到人的灵魂深处,以价值观的改变带动对方态度和行为模式上的改变.正由于文化的这种柔软性、吸引力和摧眠术,使文化外交较政治、军事、经济、科技等刚性外交,更易为目标国受众所接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