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科研项目管理成熟度是指科研机构对科研项目管理所表现出的整体能力,反映了科研项目管理过程.文章针对我国高校科研项目的特点,基于项目管理成熟度模型的分析,探索高校科研项目管理成熟度模型,有利于提升高校对科研项目的管理能力.  相似文献   

2.
优化高校科研和管理模式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分析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科研和管理模式,提出高校科研人员成熟度模型,目的是优化高校科研和管理,促进高校科研持续、健康、稳定发展,提高整体科研实力和核心竞争力.  相似文献   

3.
在分析研究科研过程的基础上,应用能力成熟度的基本概念与方法,针对科研工作过程的控制与管理要求,初步建立了科研过程能力成熟度模型,为科研团队能力评估,基于过程的科研质量管理与控制等提供了新的思路与方法。  相似文献   

4.
针对当前高校科研经费管理存在的问题,结合能力成熟度CMM概念,利用"持续改进"的思想对科研经费管理加以控制,建立了高校科研经费管理成熟度模型-UFCMM,确立了经费管理成熟度的等级模型。该模型由5个一级指标,18个二级指标构成,每个指标包含5个成熟度等级。采用层次分析法(AHP)来确定高校科研经费管理成熟度模型的指标权重,找出影响经费管理效率和质量的关键节点,对科研经费管理水平进行评价。该模型的建立,为提高高校科研经费管理效率,促进高校科研经费管理的规范化及合理化提供了新的思路与方法。  相似文献   

5.
高校科研项目管理成熟度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管理学领域中常用的成熟度模型主要是能力成熟度模型(CMM)和项目管理成熟度模型(PMMM).高校科研项目既具有一般项目的典型特点,同时又与软件开发过程相似,具有不确定性和高风险的特征.在回顾国内外几种主要项目管理成熟度模型基础上,从能力等级和关键领域两个方面构建高校科研项目管理成熟度模型.  相似文献   

6.
基于成熟度的科研项目管理评测及改进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黄喜  李建平 《科研管理》2010,31(4):139-145
摘要:通过对科研项目过程的管理和控制,有利于将研究者的科研能力最终转化成实际成果,而对科研项目管理成熟度的测评则是提高科研项目管理水平的有效措施。本文改进了作者先前提出的科研项目管理成熟度的定义及相应的评测指标体系、成熟度等级模型,在建立评测结果与科研项目管理成熟度等级的对应关系后,提出了持续改进科研项目管理成熟度等级的方法。算例结果说明本文提出的方法可以较好地实现科研项目管理能力评测工作,帮助组织找出影响科研项目管理能力的瓶颈因素,提升组织的科研管理能力。  相似文献   

7.
党洪莉  谭海兵 《现代情报》2017,37(9):118-121
随着越来越多的图书馆参与研究数据管理,评估数据管理过程以保证其持续性与有效性是图书馆工作人员的重要议题。将数据管理能力成熟度模型(DMM)思想引入图书馆领域,构建图书馆数据管理及服务能力成熟度模型,初步形成较完整的图书馆数据评价体系。在此基础上,结合湖南省高校数字图书馆建设情况,介绍了该能力成熟度模型在湖南省高校数字教学资源中心的应用,以期对该项目及其他图书馆的数据管理能力评价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简要介绍项目管理成熟度模型(PMMM)的概念,运用PMMM概念并结合科研试飞项目管理的实践和特点,提出科研试飞项目管理成熟度模型的构思,并应用该模型对当前科研试飞的项目管理进行了评估验证,探讨科研试飞项目管理改进的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9.
潘辉 《情报探索》2010,(9):15-17
通过介绍了项目管理成熟度及成熟度模型的概念,根据高校数字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的实际情况,提出了该建设项目的成熟度模型,并进行了详细描述与解析,期望能为高校数字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项目管理能力的持续改进提供动力机制,也为其他方面建设提供相关借鉴。  相似文献   

10.
为帮助城市有关管理部门与组织发现管理过程中的薄弱点并进行改进与提升,提高灾害应急能力建设的科学化规范化管理程度,提出一个城市灾害应急能力成熟度评估模型。模型构建城市灾害应急能力成熟度要素框架,筛选并确定能力成熟度指标体系,建立评估过程。通过对陕西省延安市应急管理能力评价的实际应用,证明这个评估模型可以合理评价城市当前的应急能力成熟度水平,可为城市持续增强灾害应急管理能力的方法路径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12.
13.
China's national innovative capacity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China is transforming itself into the workshop of the world, building an export-oriented national production system linked by global value chains to the world's leading economies. But to what extent is it laying the foundations for moving from imitation to innovation? In this first study of China's national innovative capacity, we extend earlier work conducted on the East Asian Tiger economies, and bring it up to the year 2005. We demonstrate a surge in patenting activity by Chinese firms and organizations since 2001, and analyze the drivers behind this, as well as the quality characteristics of the patenting - in terms of intensity, impact and links with the science base. We have some striking findings to report, including the strong role played by universities in the building of China's national innovative capacity over the last 15 years, and the puzzling apparent lack of contribution of the public sector in reinforcing China's national innovative capacity. On the latter point we suggest that the role of public sector institutions has been mixed, and only exerts its effects after reforms streamlined the system and brought many of the institutions into the private sector.  相似文献   

14.
15.
Fruit flies (Drosophila melanogaster) can make appropriate choices among alternative flight options based on the relative salience of competing visual cues, according to a recent study by a team under the leadership of GUO Aike from the CAS Institute of Neuroscience.  相似文献   

16.
17.
企业网络能力与技术能力的耦合度评价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分析了企业网络能力与技术能力的交互耦合关系,在此基础上,运用协同学理论构建了企业网络能力与技术能力的耦合度评价模型。运用该模型对M企业网络能力与技术能力的耦合度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M企业的网络能力与技术能力处于中度耦合、低度协调耦合状态。  相似文献   

18.
Optimal cognitive distance and absorptive capacity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In this paper we test the relation between cognitive distance and innovation performance of firms engaged in technology-based alliances. The key finding is that the hypothesis of an inverted U-shaped effect of cognitive distance on innovation performance of firms is confirmed. Moreover, as expected, we found that the positive effect for firms is much higher when engaging in more radical, exploratory alliances than in more exploitative alliances. The effect of cumulative R&D turns out to be mixed. It appears to increase absorptive capacity, as expected, but there is clear evidence that it also reduces the effect of cognitive distance on novelty value, making it increasingly difficult to find additional novelty.  相似文献   

19.
技术创新能力与服务能力是制造企业核心能力系统中两个重要内容。研究发现两者之间存在互相作用、相互影响的耦合关系;在企业知识资产的作用下,通过共有的知识基础、共有的知识载体以及两者间的知识交流来实现彼此间联系。从"投入-产出"角度分别构建技术创新能力与服务能力的评价指标体系,利用"三系数法"可计算出两者的耦合协调程度。研究为企业评价和调控两者间的互动关系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